茅忠群 儒商治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ao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的本质是取舍: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十几年前接手家族企业开始,茅忠群始终以他独有的方式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
  刚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时,他有很多种选择,可以出国深造,也可以留校,继续在上海发展,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家创业,因为他觉得创业对他更具挑战性。
  回到家乡后,“家族企业到底做什么、怎么做?”成为摆在茅忠群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当时,父亲茅理翔经营的企业在慈溪已经小有名气,主要产品是点火枪,父亲仍然希望他能接续本业。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他发现父亲一直坚持做的点火枪产品前景并不乐观,他需要重新定位产品,同时又必须很好地平衡企业发展与父亲观念之间的冲突。
  初出茅庐,虽然身上还略带些书生气,但却不失睿智,他并没有彻底拒绝父亲,而是与父亲共同开创了新的抽油烟机项目,自己独立运作。
  如此一来,茅忠群不仅避免了与父辈的观念冲突,坚持了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也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方太集团。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茅忠群更是被业界称为儒商,严谨、谦和是很多人对他中肯的评价。
  他不喜欢过分浮躁的人际应酬,也很少在公众场合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虽然早已身价过亿,但在他身上却丝毫看不到十里洋场的江湖气,工作之余,他更愿意待在家里安静的读书。在企业经营思路上,他始终坚持“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欺骗”的“三不戒律”。
  茅忠群说:“不上市就是为了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发展,因为上市公司会受很多东西的影响,股价涨跌,业绩公布,投资方对你指手画脚,例如每个季度都要交报表,可能到时为了销售的利润不得不采取短期措施。”
  在他看来,把企业做成“500年”的老字号远比做成一时的“500强”重要的多。
  茅忠群与众不同的处事格局和企业运营思维离不开他对国学的痴迷。从2003年起,他就穿梭在北大、清华的国学班里学习传统文化,并开始逐渐探索国学与企业管理、西方与东方的最佳契合点。“60分以上的事情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和国学教育来影响和渗透。换句话说,60分以下属于制度范畴,60分以上属于文化范畴。”这是茅忠群研修国学的体悟。为了更好的给员工“布道”,他还在方太集团的内刊上开辟了自己的国学专栏——“总裁儒吧”,每月坚持写一篇文章向员工宣扬“仁义礼智信”的理念。他认为:“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不仅仅是一套伦理道德规范,而且还是一套管理理念,这五个字可以转化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
  他希望让方太的企业文化独立于金钱和利益之外,更多地体现人性的光辉。他觉得企业不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制度,大家只要依靠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自律精神去做事情就好。
  在浮躁的商业环境下,很多人不理解茅忠群的管理理念,但稍微对他了解多一些的商业伙伴则会对他称赞不已。在茅忠群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无为而无不为”几个字,桌子上始终放着一本《论语》。他掌舵的方太集团,几年来利润一直持续增长,也许这些才是对他作为一个儒商的最好诠释。
  记者:您是理工科出身,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开始痴迷中国传统文化?
  茅忠群:我是2000年到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学的EMBA,学完之后我就想下一个培训课应该学什么。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日本的管理模式是把西方现代管理与其本土文化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我就想,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将来也要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一定是把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跟中国自己的文化相结合。所以,我就想到要先补一些传统文化的课,于是就在北大、清华报了好几个国学课程,同时也在企业里面一边实践一边思考,希望能够逐渐提炼出一些东西。
  记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您认为儒、释、道三家思想中哪家对经营企业更有帮助?
  茅忠群: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释、道三家,三家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相对而言,对现代企业管理启发最大的我想应该是儒家。一方面,儒家历来是中国文化的主流,道家和佛家始终是一个辅助的地位;另一方面,做企业是积极的、入世的,儒家是入世的,而佛家讲出世,道家介于两者之间讲遁世,追求逍遥和隐居。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其他两家的思想去做企业,但是他们的思想中也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与儒家一起用到企业管理中来。
  尽管如此,儒家文化距离今天毕竟已经跨越了几千年,并不是《论语》中的每一句话在今天都是对的。我们最关键的还是要分清儒家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到底在哪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它的精神本质,进而使其与时代和当下环境相融合。
  记者:您觉得《论语》中,哪句话对您影响最大?
  茅忠群:《论语》里边有很多有价值的话,若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有一句话分量很重,它可以作为儒家管理思想的总纲领,最值得今天的领导者品读。这句话是:“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大致意思是:用政令和刑法来管理百姓时,老百姓就会仅仅为了逃避惩罚而暂时忍着不去做坏事,却失去了廉耻之心,一旦有机会他还会做坏事;用道德和礼法来管理百姓时,百姓先会有种羞耻之心,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加强自我约束,时刻提醒自己不去做违规、违法的事情。前一种以“政”“刑”管理百姓,只能管理那些能够发现或已经发现的问题,但管理上一旦有漏洞,他就会继续去做坏事;而后者则是在强调让百姓建立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机制。
  记者:在您的管理实践中,这句话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茅忠群:管理有两种方式,一是道德,二是制度。我认为,这两者是完全统一的。只依靠道德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只依靠制度又很可能走向了法家思想,一发而不可收。把两者结合,运用较少的制度,加上较好的道德教育,两者不可偏废其一。
  十年前,方太有一本《员工手册》,其实就是制度汇编。其中一个部分叫“ABC类错误”,明确划分了员工经常出现的违规行为分别属于A、B、C中的哪类,三类错误分别对应不同的惩罚措施。A类比较严重,通常是违纪辞退;B类会有相应的行政记大过处分;C类是最轻的,比如迟到、早退,往往是罚款。而被罚款者交完罚款后就会觉得已经为错误买了单,错误就消失了。更有些工资较高的员工会觉得罚一点儿无所谓,下次还会继续再犯。
  在学习了《论语》中的这句话之后,我就想能不能先从这个方面试验一下,因为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试验。我把C类错误的罚款都取消了。当时有很多人担心:罚款还有那么多人违纪,不罚款是不是违纪情况会更多。我的对策是:虽然取消了罚款,但辅之以增加了教育的环节,即凡是C类错误的员工,主管要跟他谈几句话,可长可短,比较随意,作为一种警告,劝其改正。这样做了之后,从2009年开始,每年C类错误下降一半。这其中体现的就是《论语》的管理学智慧。
  记者:在生活观念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您有怎样的影响?
  茅忠群:我经常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古人的某些观念对于当下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儒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种“家文化”,就是从自己的家庭开始,推己及人,先关爱自己的家人,然后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做企业的就是要关爱自己的员工,然后再关爱社区。这种顺序是非常合理的,也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在家族观念上儒家讲“父慈子孝”,是说父亲对儿子要慈爱,儿子对父母要孝顺。慈爱和孝顺是父母和子女分别要承担的责任。古代君臣关系最初也是如此,臣对君要忠心,君也要对臣敬重;两者缺一不可,不能断章取义。如果君对臣不敬重,臣也就没必要对君尽忠,君臣之间虽然位置不同,但都要承担起该承担的这份责任。假如说一个团队里没有一个领导者,这个团队肯定是乱的,没有办法组织起来。所以一个团队的每个成员在位置上一定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要体现在对等的责任关系中。尽管位置不同但各自要负担相应的责任。
  所以我把中国这种思想归结为“对等责任关系”。
  我大学毕业时,选择了回家创业。这不仅因为创业更具有挑战性,还因为这是一种对家族的责任和义务。曾子说:“大孝尊亲”,第一层意思是对长辈直接的尊敬与顺承,但更多是通过自己事业的成功让父母得到他人的尊敬,这是“大孝尊亲”更重要的含义。
  (茅忠群: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其他文献
从一而终,有时候被用作贬义词,但用在解读阳明心学的“一以贯之”上,却是一个非常吻合贴切的褒义词。  阳明先生说:“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阳明心学是一个从一而终、贯彻始终的系统集成。  “一以贯之”包含三个系统要素。  一个原点,即是天理良知。这是阳明心学的基点,也是“一以贯之”的根本。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惊呼:天理良知,吾性俱足,不加外求。这个天理良知就是孟子所说
期刊
有这么一段时光。  那时开元盛世的唐宫第一舞人还没有流落江湖,她穿着烈烈的红衣,擦着烈烈的胭脂,只点了檀唇,却是素面一张。指掌有力,善舞《剑器》,一舞惊动天下。无论走到何方,都是观者如山,万人空巷。她的剑气随着她的《剑器》惊动了君王,于是她应邀到宫廷表演,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一曲舞毕,无人能比,她的剑下挥洒出的,是大唐盛世万千气象。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剑
期刊
蓝色是天空的颜色,充满幻想与希望;也是大海的颜色,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白色是白云的颜色,象征纯洁和智慧;也是白雪的颜色,保护严冬中的幼苗。蓝与白的结合,朴素大方,和谐生动,对比鲜明,透出一种清新而温和的气质。蓝白的悠远意境既能见于高原的晴朗天空和大漠的浩瀚星空,也能见于云贵的蜡染和江南的夹缬花布。  蓝与白是构成蜡染的灵魂。蓝色是染上的色,白色是本色布留白,可以说,只需一种简单的染料——靛蓝,与蜂蜡
期刊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书中说: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这算是阿拉伯人的茶道吧,寥寥几句,道出了茶之三味,也将三种心境跃然纸上。茶遇了水,泡出一壶清芬而已,在世俗人眼里本无其他奥妙,但在智慧的阿拉伯人那里,却是不同滋味的人生。  作为茶的发源地,中国人喝茶,更是有复杂讲究的,古人谓之茶道。再上等的佳茗,如不符合茶道而饮,则为暴殄天物不如不饮。大体而言,且不说喝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些新字体多应
期刊
汉字的变化,就像路的变化。路是人们走出来的;路走出来之后,人们隔一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修缮之后,路又渐渐发生一些变化,如变宽、变直、损毁,或者出现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缮。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路渐渐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建设新的道路,如铁路、高速公路等等。修路相当于汉字的改革,而路渐渐自然变宽、变直、损毁、分支等变化,相当于汉字的自然流变。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生活方式是新的,需要的汉字
期刊
五千年猎猎风雨侵不去她的形体,五千年漫漫长河流不去她的音韵,五千年沧海桑田化不去她的意韵,五千年后的我,依然深爱着她的美丽。汉语如此美丽,教我如何不想她?  独一无二的方块字,在几千年血缘流淌中传承,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象征。看似平淡的横撇竖捺点折钩也许了无生气,但无数次冥冥中的巧妙组合赋予她们新生的魅力。汉字由此产生,从遥远的象形,到现在的美丽。还有哪一种文字能比汉字更美?古埃及圣书体抽象难懂、
期刊
繁简之争,自古有之。或谓之存简,或谓之存繁。笔者不才,或论之以述一二。  汉字者,盖黄帝之史官仓颉法天地而作之。  其者生四目,观万物之生息,法天地之演化,日久而成汉字。故而,汉字早期是一种象形文字。  后经千年发展,在书写应用的过程中慢慢演变,而这种演变的趋势大体为化繁为简的过程。  而产生这种演变的原因也很简单。在文字的应用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的会试图加快文字的记述,寻找更便捷的字体来适应文化
期刊
所谓“年度汉字”,就是把这一年里,深深震撼了你心灵的一些人,不断萦绕在你脑海中的一些事,让你不得不停下忙碌的脚步,对人生对社会有所思考,最后将最为真切的记忆凝固浓缩成一个汉字,来描绘这一年给你的整体印象与感受。  ◎文字的力量  “年度汉字”,往往凝固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的记忆,以年度汉字为切口,可以进行上下起承的反思与展望。“年度汉字”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文化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关联着与政治、经济、社会
期刊
汉字的诞生是我们祖先由蒙昧进入文明的标志。探讨汉字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探求中国古代文明的缘起。  ◎父和母  一提到“父”字,我们就会联想到生养我们的父亲,但是从字源的角度说,最早的“父”字未必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父亲。在母系社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到了父权制的时代,在家中父亲做主,此时“父”才作父亲之解。  《说文解字》说:“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仗。”“矩”,即规矩。“又”,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