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莫忘字汉字需逆袭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些新字体多应用在电脑手机上,是我们的手亲自打出,却不是我们的手亲自写出。我们可以轻易的阅读理解它们的意思,但拿起笔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却把字形忘得精光,更不要说笔画顺序,连第一笔是什么,都需要一个劲回想。
  有多长时间,已经没有真正拿笔写过什么?拼音与五笔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手机上的“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这波换笔,虽然笔已变种,但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书写”传统犹在。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
  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将汉字手写艺术的尴尬,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其实提笔忘字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而是一个延续千年的现象,早在电脑发明以前就存在了。早在先秦时代,当时的学者有时忘记字怎么写,只好用同音字代替,这些字保留在古籍里,成为通假字。中国的字典普遍都收录大量的讹字,即错别字,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就存在提笔忘字、写字不标准的事实。
  一些学者指出,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提笔忘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人类语言文字本来就不断的演变,变得更便于使用,汉文化中,汉语才是“身”,汉字只是“衣”。另外一些人认为,汉字书写繁难是不争的事实,迟早要消失。正如发明了煤气灶以后,谁也不会去学烧柴火一样。这样的观点看起来似乎客观,却是忘记了汉字的意义并非只限于自身。汉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气质,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最直接的传承者。手写汉字,就个体而言,更是直接体现着个人的才情性格、传递着个人的思想情感,使他人读后如见其人,心生温暖。“见字如面”,是多么美好的一声问候,即使阻隔千山万水,也能从文中看到对方的笑颜。
  堪忧的是现实,欣慰的是情感。不要让汉字书法变成文化乡愁,不要用今日湍流冲走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重视汉字书法训练,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向来是从蒙学开始。孔子提倡的西周学童教育,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科,称为“六艺”,这些科目,与今天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正相吻合。其中“书”这一科,就包括了书法的练习。练字是一种手、眼、脑三者协调配合的学习活动,记忆力、观察力、意志力,都可得到提升。在练字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学会使用毛笔,学会书写技巧,学会处理笔画结构之间各种组合关系,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笔画有力感,达到指挥如意的程度,同时还能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以及培养出个人独特的美感。因此,汉字书法的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审美艺术乃至中华文化未来的命运。
  为了改变提笔忘字频发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委推出针对中小学的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测试,许多高等院校也开设书法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一应俱全,书法已见振兴的端倪。但是,如果不能放慢脚步、放平心态,是无法学习到汉字书法之精髓的。提笔莫忘字,汉字需逆袭,要真正的再一次掌握书法的神韵,请先将心情调整成潇洒疏狂、宁静致远的古典中国风。爱上汉字,才能对经典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才能让书法大美恒昌!
其他文献
在唐朝后期的官场,李勉绝对是个气场十足的人。官职虽然不高,但所到之处,雾霾尽散,上下肃然。肃宗皇帝深有感触地说:“我有李勉,朝廷才见尊重了。”  ◎底气与正气  李勉曾就任开封府尉,上任第一天,就贴出告示:“凡受贿者,须在3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相见。”“舁榇”者,抬着棺材也。不料府上有一个官员,吃拿卡要的事没少干,而且重要的是,他的靠山很硬,根基很深,对李勉非常不屑,不仅不屑,还要给他点下马威。他
期刊
书法里有很多东西大概不是一下子就懂的,它的美也让人有着无尽的回味。  古人用很形象的方式想象在神话时期的文字创造。相传,公元前3000年左右,伏羲从鸟的足迹、狗的足迹和龙马的背上看到了一种花纹,然后创造出了所谓的“河图洛书”,也就是易经里的八卦,又衍生出六十四卦,作为文字的开始,最开始文字也许只是一种符号,经过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整理出了真正比较形象的文字,伏羲和仓颉都不只是个人,而是一个时代在创造
期刊
王维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充满了野心,很想做官,很想出人头地,21岁中进士,觉得生命此后就是飞黄腾达,没有想到后面还有些什么东西在等着他——其实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什么在等着我们。等着王维的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也不仅是在等他,而是等着很多人。大家逃难,仓皇奔逃,王维很悲惨,没有逃出去,在洛阳被安禄山逮捕了,几经磨难和周折才被弟弟王缙保住性命,王维才有了一条活路。放出来之后,王维到了陕西的辋川,开始
期刊
◎“囧”文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红火了起来,“囧”更被评为21世纪最风行的汉字。  “囧”是什么?它是一个汉字,读音Jiong;“囧”的含义是什么?本义是“光明”的意思。但就是这样一个字现在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并发展成为一种奇特的网络文化。  在百度的贴吧里出现了一个“囧吧”,跟帖有10600多个;众多的人用这个字开设了博客,比如有的叫“一日一囧”,有的博客起名为“囧
期刊
有了汉字,就有了书法。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作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书法承载文明,艺术表达情感,在那许许多多的书法作品和故事传说内
期刊
在家天下时代,任人唯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说皇位的代代相传,不说外戚的一女得宠,全家飞升,单是当时明文规定、合理合法的荫补制,就让大批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轻而易举步入仕途,当上大官。所以,在那个时代,任人唯亲、靠“脑子”不如靠“老子”、靠苦读不如靠出身的风气习以为常,而那些任人唯贤、任人不问出身的,倒是颇有些异类,像北宋的吕蒙正,就是这样一位任人不问亲疏的宰相。  ◎一代名相的“人才库”  吕蒙正
期刊
从一而终,有时候被用作贬义词,但用在解读阳明心学的“一以贯之”上,却是一个非常吻合贴切的褒义词。  阳明先生说:“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阳明心学是一个从一而终、贯彻始终的系统集成。  “一以贯之”包含三个系统要素。  一个原点,即是天理良知。这是阳明心学的基点,也是“一以贯之”的根本。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惊呼:天理良知,吾性俱足,不加外求。这个天理良知就是孟子所说
期刊
有这么一段时光。  那时开元盛世的唐宫第一舞人还没有流落江湖,她穿着烈烈的红衣,擦着烈烈的胭脂,只点了檀唇,却是素面一张。指掌有力,善舞《剑器》,一舞惊动天下。无论走到何方,都是观者如山,万人空巷。她的剑气随着她的《剑器》惊动了君王,于是她应邀到宫廷表演,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一曲舞毕,无人能比,她的剑下挥洒出的,是大唐盛世万千气象。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剑
期刊
蓝色是天空的颜色,充满幻想与希望;也是大海的颜色,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白色是白云的颜色,象征纯洁和智慧;也是白雪的颜色,保护严冬中的幼苗。蓝与白的结合,朴素大方,和谐生动,对比鲜明,透出一种清新而温和的气质。蓝白的悠远意境既能见于高原的晴朗天空和大漠的浩瀚星空,也能见于云贵的蜡染和江南的夹缬花布。  蓝与白是构成蜡染的灵魂。蓝色是染上的色,白色是本色布留白,可以说,只需一种简单的染料——靛蓝,与蜂蜡
期刊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书中说: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这算是阿拉伯人的茶道吧,寥寥几句,道出了茶之三味,也将三种心境跃然纸上。茶遇了水,泡出一壶清芬而已,在世俗人眼里本无其他奥妙,但在智慧的阿拉伯人那里,却是不同滋味的人生。  作为茶的发源地,中国人喝茶,更是有复杂讲究的,古人谓之茶道。再上等的佳茗,如不符合茶道而饮,则为暴殄天物不如不饮。大体而言,且不说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