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些新字体多应用在电脑手机上,是我们的手亲自打出,却不是我们的手亲自写出。我们可以轻易的阅读理解它们的意思,但拿起笔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却把字形忘得精光,更不要说笔画顺序,连第一笔是什么,都需要一个劲回想。
有多长时间,已经没有真正拿笔写过什么?拼音与五笔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手机上的“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这波换笔,虽然笔已变种,但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书写”传统犹在。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
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将汉字手写艺术的尴尬,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其实提笔忘字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而是一个延续千年的现象,早在电脑发明以前就存在了。早在先秦时代,当时的学者有时忘记字怎么写,只好用同音字代替,这些字保留在古籍里,成为通假字。中国的字典普遍都收录大量的讹字,即错别字,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就存在提笔忘字、写字不标准的事实。
一些学者指出,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提笔忘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人类语言文字本来就不断的演变,变得更便于使用,汉文化中,汉语才是“身”,汉字只是“衣”。另外一些人认为,汉字书写繁难是不争的事实,迟早要消失。正如发明了煤气灶以后,谁也不会去学烧柴火一样。这样的观点看起来似乎客观,却是忘记了汉字的意义并非只限于自身。汉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气质,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最直接的传承者。手写汉字,就个体而言,更是直接体现着个人的才情性格、传递着个人的思想情感,使他人读后如见其人,心生温暖。“见字如面”,是多么美好的一声问候,即使阻隔千山万水,也能从文中看到对方的笑颜。
堪忧的是现实,欣慰的是情感。不要让汉字书法变成文化乡愁,不要用今日湍流冲走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重视汉字书法训练,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向来是从蒙学开始。孔子提倡的西周学童教育,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科,称为“六艺”,这些科目,与今天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正相吻合。其中“书”这一科,就包括了书法的练习。练字是一种手、眼、脑三者协调配合的学习活动,记忆力、观察力、意志力,都可得到提升。在练字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学会使用毛笔,学会书写技巧,学会处理笔画结构之间各种组合关系,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笔画有力感,达到指挥如意的程度,同时还能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以及培养出个人独特的美感。因此,汉字书法的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审美艺术乃至中华文化未来的命运。
为了改变提笔忘字频发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委推出针对中小学的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测试,许多高等院校也开设书法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一应俱全,书法已见振兴的端倪。但是,如果不能放慢脚步、放平心态,是无法学习到汉字书法之精髓的。提笔莫忘字,汉字需逆袭,要真正的再一次掌握书法的神韵,请先将心情调整成潇洒疏狂、宁静致远的古典中国风。爱上汉字,才能对经典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才能让书法大美恒昌!
有多长时间,已经没有真正拿笔写过什么?拼音与五笔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手机上的“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这波换笔,虽然笔已变种,但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书写”传统犹在。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
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将汉字手写艺术的尴尬,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其实提笔忘字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而是一个延续千年的现象,早在电脑发明以前就存在了。早在先秦时代,当时的学者有时忘记字怎么写,只好用同音字代替,这些字保留在古籍里,成为通假字。中国的字典普遍都收录大量的讹字,即错别字,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就存在提笔忘字、写字不标准的事实。
一些学者指出,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提笔忘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人类语言文字本来就不断的演变,变得更便于使用,汉文化中,汉语才是“身”,汉字只是“衣”。另外一些人认为,汉字书写繁难是不争的事实,迟早要消失。正如发明了煤气灶以后,谁也不会去学烧柴火一样。这样的观点看起来似乎客观,却是忘记了汉字的意义并非只限于自身。汉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气质,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最直接的传承者。手写汉字,就个体而言,更是直接体现着个人的才情性格、传递着个人的思想情感,使他人读后如见其人,心生温暖。“见字如面”,是多么美好的一声问候,即使阻隔千山万水,也能从文中看到对方的笑颜。
堪忧的是现实,欣慰的是情感。不要让汉字书法变成文化乡愁,不要用今日湍流冲走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重视汉字书法训练,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向来是从蒙学开始。孔子提倡的西周学童教育,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科,称为“六艺”,这些科目,与今天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正相吻合。其中“书”这一科,就包括了书法的练习。练字是一种手、眼、脑三者协调配合的学习活动,记忆力、观察力、意志力,都可得到提升。在练字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学会使用毛笔,学会书写技巧,学会处理笔画结构之间各种组合关系,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笔画有力感,达到指挥如意的程度,同时还能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以及培养出个人独特的美感。因此,汉字书法的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审美艺术乃至中华文化未来的命运。
为了改变提笔忘字频发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委推出针对中小学的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测试,许多高等院校也开设书法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一应俱全,书法已见振兴的端倪。但是,如果不能放慢脚步、放平心态,是无法学习到汉字书法之精髓的。提笔莫忘字,汉字需逆袭,要真正的再一次掌握书法的神韵,请先将心情调整成潇洒疏狂、宁静致远的古典中国风。爱上汉字,才能对经典莫失莫忘;不离不弃,才能让书法大美恒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