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确立生物课程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因此,需要将生物课生活化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农村生活资源丰富,在生活化时必须重视针对性,突出资源优势和生活特征,让高中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高效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生活;有效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和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如何从生活化的角度提高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学好了生物,就能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时刻把握好科学性原则,这样才能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和知识原理结合在一起,更快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遵循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遵循活动性原则
高中生物的很多内容都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物教材中添加了很多探究性的学习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教学中开展的生活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问,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一)利用生活知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内容前,可以提问“鱼儿离不开水”,又说“水至清则无鱼”,这两句话矛盾吗?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在学生讨论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引导: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这个整体就是生态系统。通过学生回答,自然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利用生活知识理解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的过程。
在执教《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中,提出此问“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学生回答:“是由于日照短、气温凉造成的。”面对学生的回答对错掺半,教师不作“对与错”的评判者,而做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掌握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情绪的鼓励者。此时先表扬学生考虑问题的积极态度:“菊花在秋季开放,你依据当时日照短,气温凉来推测是理性的。”这样教师就成了学生学习情绪的维护者、鼓励者。紧接可提出问题:有人想在夏天让菊花开放,于是找来不透光的铁桶,给菊花做短日照处理,菊花在夏天也开放了。同学们依据此实例再做推测,会得出什么结论。于是学生依据夏天并不冷,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关键在于日照短。这样,学生对“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就能准确地理解和应用。
(三)让有生活经验的学生当“小老师”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他们当“小老师”,生生互动,显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利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习回归生活,提升科学素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需要将知识与能力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指导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把书本知识与多种形式的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创设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知识的生活情境,在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中轻松、愉快、自由地学会认知、学会创造。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新教材设置了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从生活入手,会让学生的实践活动更顺利更有效。例如: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们就当地的农田生态系统做出详尽的调查。在课堂上明确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通过询问亲友、网上搜集资料、电话访谈对当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并作出评价及对能量流动提出改进建议。学生对科学调查的过程取得了初步的实践经验,为后面的调查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积累了经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分析和应用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可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研究课题,以求接近真正的科學探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和思维的品质。例如,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环境中释放信息素可诱杀果蝇等活动的开展,既训练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技能,又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进而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假设、实验、收集和处理、结论等过程,让学生领会、观察、思考和归纳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情感。
总之,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把教学资源伸向生活是新程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让生物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为此,生物教学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区普通高中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批准号:2012YQJK248)研究成果
【关键词】生物;生活;有效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和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如何从生活化的角度提高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学好了生物,就能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时刻把握好科学性原则,这样才能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和知识原理结合在一起,更快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遵循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遵循活动性原则
高中生物的很多内容都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物教材中添加了很多探究性的学习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教学中开展的生活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问,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一)利用生活知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内容前,可以提问“鱼儿离不开水”,又说“水至清则无鱼”,这两句话矛盾吗?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在学生讨论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引导: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这个整体就是生态系统。通过学生回答,自然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利用生活知识理解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的过程。
在执教《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中,提出此问“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学生回答:“是由于日照短、气温凉造成的。”面对学生的回答对错掺半,教师不作“对与错”的评判者,而做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掌握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情绪的鼓励者。此时先表扬学生考虑问题的积极态度:“菊花在秋季开放,你依据当时日照短,气温凉来推测是理性的。”这样教师就成了学生学习情绪的维护者、鼓励者。紧接可提出问题:有人想在夏天让菊花开放,于是找来不透光的铁桶,给菊花做短日照处理,菊花在夏天也开放了。同学们依据此实例再做推测,会得出什么结论。于是学生依据夏天并不冷,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关键在于日照短。这样,学生对“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就能准确地理解和应用。
(三)让有生活经验的学生当“小老师”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他们当“小老师”,生生互动,显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利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习回归生活,提升科学素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需要将知识与能力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指导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把书本知识与多种形式的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创设出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知识的生活情境,在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中轻松、愉快、自由地学会认知、学会创造。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新教材设置了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从生活入手,会让学生的实践活动更顺利更有效。例如: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我们就当地的农田生态系统做出详尽的调查。在课堂上明确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后,学生分组通过询问亲友、网上搜集资料、电话访谈对当地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并作出评价及对能量流动提出改进建议。学生对科学调查的过程取得了初步的实践经验,为后面的调查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积累了经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分析和应用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可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研究课题,以求接近真正的科學探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和思维的品质。例如,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环境中释放信息素可诱杀果蝇等活动的开展,既训练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技能,又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进而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假设、实验、收集和处理、结论等过程,让学生领会、观察、思考和归纳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情感。
总之,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把教学资源伸向生活是新程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构建生活化的生物学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让生物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为此,生物教学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区普通高中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批准号:2012YQJK24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