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梦想出发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弥儿》就具有这样的作用。最近读了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深为他根据爱弥儿的年龄而提出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而受到启发。卢梭说:“只有爱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爱;只有宜人的性情,才能收获幸福;只有良好的品格,才能使人服从;只有自我尊重,才值得别人给的尊重。”这全然是对教师乃至人类提出的美好目标、做人的准则,它闪耀着卢梭的真知灼见之光彩。就教师这个职业来说,爱护学生,心胸开朗,品格高尚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为人的必须。
  在《爱弥儿》中,卢梭塑造的爱弥儿既有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又有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纯朴、良知和善。爱弥儿作为一个自然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模特,显然是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的理想形象。
  读罢,我自然对号入座,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些事情,想起了幼儿园老师教我们识字。采用的是编故事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儿童的注意力不但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因此,编故事识汉字的效果往往超过1 1大于2的效果。记得老师讲解“名”字,要求我们先写自己的名字,然后再给“名”字编故事:“名”可分解为“夕”和“口”二字。这二字组合起来意思就是夜晚漆黑,见有来者不知是谁,须张口闻其名,故“夕”与“口”会意为“名”。几十年过去了,老师有趣的解释如今还历历在目。真佩服幼儿园老师的智慧。现在,我仍教初中生、教高中生,学生碰到字形辨析题、成语使用判断题往往不知如何是好。作为老师我仍不妨借鉴幼儿园老师的形象教学方法。先让学生知其然,然后才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其实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卢梭提倡的教育原则。卢梭说:“促使小孩去做某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想办法让小孩产生做这件事的欲望。小孩天性活泼快乐,对许多事情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些都是很大的优点,使小孩产生兴趣,他仍才有热情去做某事。”“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认为,儿童必须在活动中,在生活经验中学知识,发展能力。这与今天新课改的要求就是不谋而合。一个汉字的认知能让人几十年后还记忆犹新,不得不感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就是“一切好的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卢梭时代适用,今天仍适用。
  《爱弥儿》又一闪光之处,在于回归教育自然、贴近教育本真。卢梭认为自然教育就是以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的教育。作为教育家,卢梭提倡“自然教育”,要培养自由、平等、独立的自然人,这种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而是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他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卢梭说:“要教育你的学生爱所有的人,甚至包括那些并不因此感激他的人”。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让他们自由的奔放,尽情的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由爱弥儿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少年儿童形象。《社戏》中的那群栩栩如生的农村少年,他仍生活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由天地之中,他仍是十一、二岁,但论起行辈来,他仍有的是叔子,有的是太公。然而他仍都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虽然有时我也免不了受到“嘲笑”,那也是表现出人际关系的平等和真诚的友情。“我”通过在家乡与同龄人的接触学到了家乡同龄人那种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戏,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的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表现出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鲁迅让其笔下的少年儿童自由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他仍在打闹中长见识、增才干。这与新课标的理念相吻合。新课标明确指出,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自己去做,老师只是适当的指导。卢梭说:“你只需让他做他自己,关心他自己关心的事情,很快你就会发现他学会了观察记忆甚至能够推理。这才是大自然的顺序”。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与卢梭强调的教育遵循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此,我想起了作文教学。我仍一再要求学生写作文要写出自己的情感要带着情感去解读人和事,可惜的是,每阅读完一个班的学生习作发现能真正发自内心世界声音的篇章不多,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各种原因恐怕与平时忽略回归教育自然有关,因为学生求功利之心太急以至于写出的文章抒发的情感不能打动人。卢梭说:“我仍能够抵达年轻人的心里激发他最初的自然情感。”“人的心是本身就是法则,若你想让它盲目,你就失去了他;若你让它自由,反倒得到他。”爱学生鼓励学生,哪怕是一个拍拍肩膀的小动作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一旦你的学生开始明白你给与的关爱对他的价值。即使你未挑明这种价值,他仍旧一定会有感激之情。”作为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的自然情感,那么他写出的人,写出的事一定能感人,一定能让人动情。学生的习作《爸爸的烟缘》老师给出这样的评价:“在作者笔下,一支小小的香烟,浸透了父女亲情,浸透了世事沧桑,诉说着人世的甘苦与悲欢离合。习作善于点染细节,令人反复玩味,感叹唏嘘。”这就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篇动人的文章,它一定是作者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情感。作文抒发摹写上进之感,应该是一个人的本真。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卢梭提出“人的教育”的核心是自然主义教育。看来教育家提出的思想是殊途同归的: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教育。
其他文献
教学的双边活动无不渗透着思想感情,因为课堂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场所,它需要融入感情,融入心血,需要去开启,去创造。同时,“情感”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通过情感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用心地思考和积极地动手操作,还可以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尽快内化,进而形成个人能力,从而把单一的“知识课堂”转变成“情感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采用“五情”阅读教学模式,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整个活动的始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
新课程改革以来,背景材料在语文教学中被有意淡化,这也许是对传统教学中每每先字词,再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的程式化教学的反叛,但是,我们在对待背景材料时往往矫枉过正。不可否认的是,背景材料对一些文学类的作品的理解至关紧要,如果在教学中能合理地利用背景材料,会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也会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一、要更准确全面地理解作品,必须走近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时代  古今中外许多学者、作家都十分重视背景材料
【设计意图】  《夜归鹿门歌》出自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选修课中的诗词鉴赏应区别于必修课中的诗词教学,不能再以单篇诗词为单位组织教学,教学要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为了使选修课的教学更科学、更有效,应该依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教材进行整合,对接高考,以疑带赏,以生为主,以题促练。这样既整合拓展了教材,尊重了诗歌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学生的认知与接受,让学生学有所用,考有所
《王几何》一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的一篇自读课文。常规的教学安排是一课时,也就是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点评精彩段落,赏析作者是如何塑造一个幽默风趣、业务水平极高、热爱教育的几何老师。但是笔者发现教完此文后有的学生笑嘻嘻地说“王几何、王几何”,好像对这个绰号很感兴趣,据说背地里还有戏谑性地给同学取绰号的现象。看来一堂课的有效性还不够。如果从三维目标来看的话,就是注意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课本剧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学,它是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通过改编剧本、即兴表演、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发挥想象,表达思想,使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并促进人格成长,激发潜能。所以当课本剧教学被引入语文课堂,语文的天空更加广阔了。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也总结了一点开展课本剧的路子。  一、把握课文的特点是开展好课本剧的前提  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能开展课本剧活动的,所以选择
《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大致情况。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对王熙凤的塑造我认为更是技高一筹、最为成功。  王熙凤的性格历来被人们视为是一个精明能干,专权显胜,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我们的高考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占有了丰富的、新鲜的材料,才会写出言之有物,富有说服力的佳作来。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因为生活空间狭小、知识储备少等原因,造成素材积累不够,以至于作文没有材料可写。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  一、立足课堂,在教材中挖掘素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专
随着高考大幕的拉开,作为第一场的语文考试一直备受关注。而语文考试中最为核心的当属作文。高考过后,各地区作文形式与立意的分析也往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对象。今年全国Ⅰ卷的漫画作文考题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隐身含义引发人们的深思。其实漫画作文考题总是在循规蹈矩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但与高考的主题保持永恒的一致,将社会现象、时代气息融入其中,实现高考服务于生活,作文联系生活的初衷。本文主要以2016年全国
艾·巴·辛格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他于1904年出生在波兰华沙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在一个犹太氛围非常浓厚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爸爸是一个贫寒的哈西德教派拉比,他的妈妈是一个犹太拉比的女儿,同样笃信宗教。哈西德主义强调祈祷者发自内心的虔诚和真诚是信仰的基础,上帝是哈西德主义的核心概念。在对上帝的理解上,哈西德主义认为,上帝是无处不在的,他弥漫于所有的存在物之中,无论善恶美丑,都有一种神性的目的和力量。而传
语文教学要“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就不能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贯彻诱导性原则,让学生“乐学、会学”,则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事实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诱导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探索问题、独创思维的能力。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诱导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过程注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