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提要:单亲家庭现已较为普遍,在这一不完整的家庭里,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日渐突出,也成了一个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让他们健康、快乐的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关系着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国家的未来。这就需要人人伸出爱的双手,去温暖那颗受伤的心。
关键词:单亲家庭 不良心理 家庭教育 社会宽容 关爱
正文: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孟母三迁”“精忠报国”更是家庭教育的典范,其精神也代代相传。但是伴随着传统婚姻观念的打破,更多的人开始追求个人生活的质量,随之也就产生了众多单亲家庭。据中国民政部2007年5月23日发布的《2006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2006年办理离婚手续的有191.3万对,比上年增加12.8万对。其中,离婚率最高的城市是北京离婚率为39%,其次是上海38%,深圳36.25%,广州35%,厦门34.9%…… 对此现象我是不置可否的,可是从我的工作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单亲家庭已经离我们很近了,不再是个别现象,它已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单亲家庭的教育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我们已经不能再忽视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了,它已经成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问题。我这里所说的“单亲家庭”我个人认为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单亲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广义的“单亲家庭”是指当你觉得没有一个完整的温暖的家庭的时候都应视为单亲家庭。
现在人们一提起单亲的孩子,往往会使人想到“问题孩子”,这样的看法真有点谈虎色变的味道了。虽然这样的判断有所偏颇,但是这也足以看出单亲家庭在子女的教育上存在严重不足,已经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在这里一味去批判,去回避社会现实,而应积极面对现实“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案例一:浩是初二的一名学生,小学时父母离异,现随父生活。他虽然家境优越,但极少见其有笑容,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也少交往,显得冷漠。失去了本应属于这一年龄阶段孩子具有的活泼、开朗的个性。最近我在教授《我的母亲》一课时,讲到谈谈自己母亲时,同学们都热情高涨,或谈感动,或谈感恩,或谈趣事……这些他似乎一点也不感兴趣,一个人躲在墙角默不作声,当有人问及他时,他只淡淡说了一句话:“有什么好说的呢。”冷冰冰的话语就这样轻易地从嘴角挤出,母爱的距离刹那时一下子被拉大了。我在震惊之余重新审视他,只觉得冰冷、陌生。可是这又能全怪他吗?没有感受过母爱又怎能释放出爱的温度呢。一粒种子缺少阳光的呵护 是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的。一颗有幼小心灵失去父爱、母爱的哺育是没有健全人格的。不完整的家庭教育是不利于孩子成长,作为父母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吝啬你的关爱。
案例二: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单亲”例如父母长期分居,或者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不在子女身边,这些都会造成孩子意识上的“单亲”,我称之为“心理单亲”。华萍初二的学生,6岁的时候其父去南非打工,七年间她的父亲只回家两次。当谈起她的父亲时,她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只记得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也不大了解爸爸”这是现阶段国情下普遍出现的“打工一族”子女眼中的父亲,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国外人又是怎样看的,有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两地分居”》9岁的乐都先生是法国最叫座的名厨之一。他谈到走到哪里都要把妻子带在身边,不仅是他这样,许多老外都是一样。他对中国众多的两地分居现象感到不可思议。他说:“如果不能把妻子、孩子带在身边,薪水再高他也不会出来工作。家庭当然很重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中。”然而我們的为人父母却忘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
既然单亲家庭的问题已经摆在面前,那么我们只能去直面它,解决它。我认为要解决好单亲问题,不是靠某个人能解决的,它要求孩子、父母、学校及整个社会的配合才能共同完成。
作为家长方面应当让孩子接受这一单亲家庭的现状,要让孩子明白单亲家庭的出现也是正常的,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不能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要让孩子主动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孩子有负疚感是很正常的心里,但是要理智不能过分迁就孩子,要勇于说不,时刻要记住你的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补偿;培养孩子责任感,使其能尽快的能自立,这一点对孩子将来至关重要。如果因为是单亲,包办代替太多,恐苦了孩子,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家长还要经常参加家长培训班,多看些教育专著,有了教育理论的指导效果会更好。
学校也是孩子生活学习的大舞台,在教育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做好家长、学生的桥梁作用,及时沟通掌握思想动态,但要注意,关注中要把握好分寸不要刻意的去做,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是敏感的,否则会适得其反;营造温暖的班集体是培养单亲子女健全人格很重要的环节,孩子只有感受过爱,才会释放出爱。
除此之外,我觉得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环境,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受到“歧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进行社会舆论的引导,多一些社会的宽容,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理解、关爱,单亲家庭的子女在这个大家庭中就不会孤单,社会也就会更加和谐。
单亲家庭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爱,这份关爱里应有你也有我,就像一首歌曲里唱的那样: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键词:单亲家庭 不良心理 家庭教育 社会宽容 关爱
正文: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孟母三迁”“精忠报国”更是家庭教育的典范,其精神也代代相传。但是伴随着传统婚姻观念的打破,更多的人开始追求个人生活的质量,随之也就产生了众多单亲家庭。据中国民政部2007年5月23日发布的《2006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2006年办理离婚手续的有191.3万对,比上年增加12.8万对。其中,离婚率最高的城市是北京离婚率为39%,其次是上海38%,深圳36.25%,广州35%,厦门34.9%…… 对此现象我是不置可否的,可是从我的工作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单亲家庭已经离我们很近了,不再是个别现象,它已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单亲家庭的教育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我们已经不能再忽视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了,它已经成了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问题。我这里所说的“单亲家庭”我个人认为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单亲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广义的“单亲家庭”是指当你觉得没有一个完整的温暖的家庭的时候都应视为单亲家庭。
现在人们一提起单亲的孩子,往往会使人想到“问题孩子”,这样的看法真有点谈虎色变的味道了。虽然这样的判断有所偏颇,但是这也足以看出单亲家庭在子女的教育上存在严重不足,已经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在这里一味去批判,去回避社会现实,而应积极面对现实“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案例一:浩是初二的一名学生,小学时父母离异,现随父生活。他虽然家境优越,但极少见其有笑容,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也少交往,显得冷漠。失去了本应属于这一年龄阶段孩子具有的活泼、开朗的个性。最近我在教授《我的母亲》一课时,讲到谈谈自己母亲时,同学们都热情高涨,或谈感动,或谈感恩,或谈趣事……这些他似乎一点也不感兴趣,一个人躲在墙角默不作声,当有人问及他时,他只淡淡说了一句话:“有什么好说的呢。”冷冰冰的话语就这样轻易地从嘴角挤出,母爱的距离刹那时一下子被拉大了。我在震惊之余重新审视他,只觉得冰冷、陌生。可是这又能全怪他吗?没有感受过母爱又怎能释放出爱的温度呢。一粒种子缺少阳光的呵护 是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的。一颗有幼小心灵失去父爱、母爱的哺育是没有健全人格的。不完整的家庭教育是不利于孩子成长,作为父母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吝啬你的关爱。
案例二: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单亲”例如父母长期分居,或者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不在子女身边,这些都会造成孩子意识上的“单亲”,我称之为“心理单亲”。华萍初二的学生,6岁的时候其父去南非打工,七年间她的父亲只回家两次。当谈起她的父亲时,她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只记得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也不大了解爸爸”这是现阶段国情下普遍出现的“打工一族”子女眼中的父亲,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国外人又是怎样看的,有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两地分居”》9岁的乐都先生是法国最叫座的名厨之一。他谈到走到哪里都要把妻子带在身边,不仅是他这样,许多老外都是一样。他对中国众多的两地分居现象感到不可思议。他说:“如果不能把妻子、孩子带在身边,薪水再高他也不会出来工作。家庭当然很重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中。”然而我們的为人父母却忘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
既然单亲家庭的问题已经摆在面前,那么我们只能去直面它,解决它。我认为要解决好单亲问题,不是靠某个人能解决的,它要求孩子、父母、学校及整个社会的配合才能共同完成。
作为家长方面应当让孩子接受这一单亲家庭的现状,要让孩子明白单亲家庭的出现也是正常的,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不能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要让孩子主动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孩子有负疚感是很正常的心里,但是要理智不能过分迁就孩子,要勇于说不,时刻要记住你的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补偿;培养孩子责任感,使其能尽快的能自立,这一点对孩子将来至关重要。如果因为是单亲,包办代替太多,恐苦了孩子,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家长还要经常参加家长培训班,多看些教育专著,有了教育理论的指导效果会更好。
学校也是孩子生活学习的大舞台,在教育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做好家长、学生的桥梁作用,及时沟通掌握思想动态,但要注意,关注中要把握好分寸不要刻意的去做,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是敏感的,否则会适得其反;营造温暖的班集体是培养单亲子女健全人格很重要的环节,孩子只有感受过爱,才会释放出爱。
除此之外,我觉得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环境,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受到“歧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进行社会舆论的引导,多一些社会的宽容,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理解、关爱,单亲家庭的子女在这个大家庭中就不会孤单,社会也就会更加和谐。
单亲家庭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爱,这份关爱里应有你也有我,就像一首歌曲里唱的那样: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