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奂仑,国民党要员。先后任乐亭、洪洞、阳曲等县知事、冀宁道尹、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太原绥靖公署参议官、山西省民政厅厅长、南京政府铨叙部参事等职,有政绩。善书法、工于诗,遗作有《庸斋诗草》。
孙奂仑(1887—1956),字药墀,号庸斋。清光绪十二年(1887年)出生于直隶(河北省)玉田县孙家 村(现属潮洛窝乡),属孙氏第十五世。孙氏家族乃钱塘巨族,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由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孙家境随帝迁顺天府(今河北)蓟州玉田县城内,再迁至城南邢各庄孙家胡同,后三迁定居于城南70里还乡河畔的孙家 村。祖父维泽,贡生,候选训导;父毓桂,邑庠生,候选州同。
孙奂仑幼年好学,聪颖过人。他曾步行到宁河县(玉田县南临县)拜高文通公(高太傅,大阿哥师傅)为师。博览群书。高对他的聪明机敏非常赏识,但又觉得为人不宜太露锋芒,因此给他起一个号“要痴”。为牢记老师的教诲,孙奂仑以此为字,谐音“药痴”或“药墀”。
1902年,孙奂仑应县试入泮(考进县学为生员),就学于广平书院。成年后,他只身到山西平遥县游幕,当师爷。当时平遥知县光裕如是满族贵族后裔,又是清流党人,一向视幕友为上宾,对孙奂仑很器重。此时孙奂仑与幕中的何毓华、朱成礼二人过从甚密,遂成知己,三人结拜为盟兄弟。不久乡试开考,孙奂仑得到何毓华的资助,于1909年考中拔贡。又经朝考分发到学部(教育部)供职。此时的孙奂仑,论地位不过是个主事衔的小京官。
1911年,各省咨议局在北京开联合会,孙奂仑以学部主事身份参与其事,结识了湖南咨议局议长谭延闿先生,二人在北京宣武门南之松筠庵朝夕相聚,十分融洽。据孙奂仑自述,他的书法入门还是得益于谭延闿的指教。
1912年,孙奂仑应直隶省当局邀请,出任设在天津的北洋铁工厂总办。北洋铁工厂是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创办的,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当时天津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官办企业。孙到任后,便邀好友何毓华、朱礼成前往任职,一同赞襄其事。未几,孙奂仑调任乐亭县知事(县长),何毓华、朱礼成亦随同前往任职。在此其间,孙、何、朱三人都与该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有过交往。
1915年3月,孙奂仑调任山西,署洪洞县县知事。在此期间,他主持续修了《洪洞县志》。该志由举人韩坰(洪洞县人,清举人,历任县、府训导等职)编纂初稿,又延请李薰南、贺友萱诸君逐类增修。全书共18卷,60余万字,卷首为孙奂仑撰写的《续修洪洞县志序》。该志乃民国方志之佳构,其体例虽大致仿光绪旧稿,亦参用民国之新例。图分县境全图、城郭图(即县治图)和古迹名人图。采用新绘技术,运用经纬度、图例等。志书内容增加不少新事物,如建置志记光绪新政所设邮政、武备志记警察、学校志记高小学校、国民学校等,史料价值甚高。此志于191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付梓,当时即得好评。时北京政府内务部赞其“考据尚属精详,体例亦称完善足征。”
1916年冬,孙奂仑还编著了一部《洪洞县水利志补》。当时,洪洞县境内共有200余村,能灌溉之水渠41条。长期以来,由于浇灌不均,民众经常群起相争,村与村争,渠与渠争,有时还波及到邻县(如赵城县等)。数十百人叫嚣于公庭引起诉讼之事,经常发生。历任知县对此颇感头痛,都认为这是在本地理政的一大难题。孙奂仑到任后,对这一关乎民生大事非常重视。他没有因为此事棘手而敷衍放弃,更没有将“闹事”的百姓视为“刁民”轻率弹压,而是认真了解民众之诉求,详细询问其历史沿革,考证利弊,征求图册,搜索碑碣,亲自率下属勘查全县41条灌溉渠道,绘制了全县河渠总图和37条河渠平面图,每条渠道都附有沿革叙说,将每渠所经村落、灌溉土地数目、水程期限、渠规渠例、惩罚条款等一一写清。经过一番积累、绘制,一部《洪洞县水利志补》终于编辑完成并付印分发。这是一部自唐以来洪洞县河渠灌溉图册,为研究洪洞县的水利史、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开发水利资源,提供了一份较为完备的资料,同时也成为本县民众公正使用渠水,避免水利纠纷人人必须遵守的一部地方法规。该书也为民国时期佳志之一,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部县级水利专著,弥足珍贵。
此外,孙奂仑还主持修缮了不少名胜古迹。总之,在洪洞任职三年,为当地民众办了不少好事。
1918年,山西督军阎锡山发现孙奂仑颇有才干,将其调到阳曲县(太原旧治)任县知事。在此期间,他整饬吏治,积极推行阎锡山的“山西六政”,政绩十分显著:
一、创建学校。“五四”运动后,在孙奂仑倡导下,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籍的学生和山西大学教授,募集资金,先后办起新民中学、并州中学、平民中学、三晋中学等若干所中学。几年后,阳曲境内共有中学11所。二、建汽车站。1921年,孙奂仑主持创办商营公记汽车行,在县城桥东街(即现在太原汽车站处)建起汽车站。首条运营线路是阳曲县城(太原)——太谷,客运、汽运兼营,这为后来太原市的汽运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举办运动会。1919年,在孙奂仑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山西省有史以来第一次学生运动会,联合31所学校共481人参加,地点在山西大学校内(侯家巷)操场。孙奂仑还推行植树运动,把阳曲县搞得一派生机。
孙奂仑在洪洞、阳曲两县的政绩,深受阎锡山的赞许,遂于1921年升任孙奂仑为山西省冀宁道尹。此后,孙成为山西政界的要员。1927年,阎锡山响应北伐,将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孙奂仑被任命为总部政务处长,并随军入冀。
北伐战争后期,蒋、冯、阎、桂四大新军阀,围绕河北、平津地区,展开了一系列角逐。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多系南方人,对北方军政情况不熟。特别是济南“五·三”惨案后,蒋对北方局势颇感头痛。但把这块丰腴之地让给对此垂涎已久的冯玉祥,蒋又不甘心。于是,蒋介石决定把这块地方交给阎锡山。阎锡山为了巩固这块地盘的统治,将河北省划为7个区,各长官均由晋军将领充任,将其晋军主力分驻河北各地。
1928年6月20日,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北京市改为北平市。阎锡山令商震迅速组织河北省政府。7月4日,河北省政府在天津旧督署成立,在中央特派员周震麟监督下,省政府各委员宣誓就职,其主要成员是:河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商震,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孙奂仑,委员兼财政厅厅长李鸿文,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温寿泉,委员兼教育厅厅长沈尹默。其他委员还有李竟容、马冼繁、丁春膏、朱绶光、段宗林、王宣等。
河北省政府成立后,省会定在北平。1928年10月,河北省政府各处厅移往北平办公。河北省是中原腹地,为北方重要省份。北伐结束后,民政问题首当其冲。1928年7月20日,河北省民政厅成立。民政厅在各厅中居首位,地位之显要,犹如有清之藩司。当时民政厅设在北平鼓楼大街旧京兆尹公署。
当时的河北省政府民政厅由国民革命军战地政务委员会全部,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政务处全部,原直隶省长公署之一部,京兆尹公署之一部,直隶全省警务处全部,直隶省自治筹备处全部,直隶省禁烟总局全部组成,实际是当时全省政务的执行机构,远非后来民政厅之概念。北伐后的民政厅管辖范围大,职能事务多,总揽人事、公安、卫生、宗教、社会、税务、土地、选举、救济、禁烟等方面的行政事务。
孙奂仑受命组织民政厅之前,曾派专员到内政部请示,又到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征集有关法令公报等资料,然后参考中央法令及各省成规,制定了施政大纲17条,于就职后之次日提出于省政府委员会,议决后执行。由于孙奂仑受命民政厅长之前,曾长期从事地方行政,经验丰富。就任厅长后,即将“山西六政”即清乡编村、调查户口、考试官吏、厉行禁烟、剪发放足、筹办救济,在河北省大力推行。他的施政措施主要是:
一、整顿吏治,任用官吏。北伐以前的河北省,是北洋军阀盘踞之地,吏治溷治,法纪扫地,不少地方官吏多以武夫滥竽。至于利用关系夤缘奔竞,相互攀附,更是俯拾皆是。在北伐战争进行之中,地方官吏多由各军事长官随时委人代理,或由战地政务委员会迳行委任。这样一来,授事者多出于仓促,受任者亦贤否不齐。孙奂仑对此感触颇深,认为不论厅内厅外,都应以人才主义为前提,不扭转省内吏治混乱的局面,其他无从谈起。
为了慎选人才,他不拘亲疏,唯才是举。当时民政厅内所选各人,均有所长:秘书苏少衡,师范大学毕业,才华横溢;秘书朱礼成,曾任吴佩孚的机要秘书、郑县县知事,文笔颇佳;科长何毓华,于水利颇有研究,曾因治理汾河水患有功而受嘉奖;田克书,北洋法政学堂高材生。其他成员,也多是侪辈之中的佼佼者。在任用县长上,他也注意网罗各方英杰。如天津县长水钧韵,是国内颇负盛名的水利专家;冀县县长金良骥,曾是河北的“老州县”,从政经验丰富,办事干练;霸县县长张仁蠡,是张之洞的后裔,家学渊源;武清县长尚德是辛亥革命时的志士,资望颇深;滦县县长张士杰,向以精明干练著称;永和县长赵鸿春,水产专科学校高材生;清苑县长安恭已,及后任何毓秀,也是治理地方颇有能力的干员。
孙奂仑不仅慧眼识人,而且奖惩有方。他对办事不力和人地不宜的官吏一是申诫,二是记过。对查实不职的县长予以调省撤换。至于才具平庸尚知奋勉者,他暂予留用,以期自励。对于成绩优秀者,他向省政府委员会推荐,并建议加委,同时民政厅也以予记功嘉奖,甚至提俸鼓励。
为了监督地方官吏,在民政厅成立后,孙奂仑就提出派员视察各县。把全省划为14个区,委任视察主任1人,临时视察员14人。在视察人员出发之前,由孙奂仑、秘书、科长召集训话,然后再申训令,要求切实调查吏治,不容有徇私掩饰或过情奖誉情事。经过孙奂仑的努力,河北的吏治大为改观,对稳定北方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二、制定法规,改组机构。民政厅成立之初,每周开例会二次;迁北平后,改为每周例会三次,临时会议一次。在民政厅施政大纲17条颁布后,孙奂仑在半年内就向省政府提出议案99项。
在制定法规方面,他首先提出本省《县长任用条例》、《县长考试条例》、《河北省县长考试委员会条例》、《县长推举章程》等法规。随后,又提出《河北省县公安局组织条例》、《河北省禁烟条例》等条例。这些法规条例经省政府委员会议决通过,形成法规制度。
孙奂仑还把全省各县分为三等,并依此将县缺分为调委、酌委、轮委三种。一等县23个,是干练之员所任之缺,由民政厅从现任县长中遴选,提请调委。二等县34个,县缺由民政厅从省政府各处厅科长、秘书,现任县长以及俟委人员中遴选,提请加委。三等县73个,是轮委之缺,由民政厅从资历较浅或初任县长中依名次之先后轮委。一等县长为荐任三级,月俸300元;二等县长为荐任四级,月俸250元;三等县长为荐任五级,月俸200元。
孙奂仑根据《县长考试条例》,提议成立了河北省县长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吕复任委员长,省政府各厅厅长及省府委员为当然委员。按照《县长任用条例》,所有考取县长有应受训练之规定,除第一届县长外,其余一律送到河北省训政学院接受训练,然后再注册委用。孙奂仑在二年半的任期内,考取县长124人,考取公安局长140人,考取佐治人员177人,考取建设局长47人,考取经征人员97人。
孙奂仑对政府中不合规制之机构进行了改组,他首先对各县警察机构加以改造;全省所有警察厅、局、处,一律改称公安局;为求整齐划一,将全省公安局划分为三等,一等局37县,二等局69县,三等局21县;同时设置直辖于民政厅的公安局和水上公安局。原曾设警察厅、局的地方,在未设置通市之前,先设直辖公安局。
孙奂仑对警备队进行了整顿。他认为“警察以保护为目的,以干涉为手段”,职责至为重要,军阀时代,政令纷歧,警察团体名目繁多,而且责任不清。尤其警察多由招募而来,素质低劣。许多地方警备队,多由当地豪绅把持,县长不能指挥。鉴于这种情况,孙奂仑提出全省警察、警备队、保卫团必须统一建制、统一指挥,所有警察轮流训练,警察长官必须经考试合格方可任命。根据本省法规,实行考询公安局长制度,考询分为:容止、书语、精神、经验。
孙奂仑还依照“山西六政”筹办各县村政,制定村制总纲,实行区、村、里、闾、邻组织制度,即所谓“施行政治必以村为基”。
孙奂仑在民政方面的工作,最有效的是调查户口。在清乡编村的基础上,查明全省普通户口为27,809,125人,船户16,189人,寺庙16,755人,公共处所567,987人,外人寄居1492人,总数为28,411,548人,以2900余万人进行公布。
三、赈灾济危,兴利除弊。孙奂仑在社会救济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他下令整顿全省义仓,普查各县义仓,储粮情况,并督饬各县实行冬赈,同时根据本省情况覆勘灾歉,蠲缓钱粮。孙奂仑还创办了救济院,先后筹措款项767,400余元,用以施放急赈。
在禁烟方面,孙奂仑决心根治无法禁止之烟苗,添设了兴隆县治,以便加强管理。孙奂仑认为:“即欲图强必先造成健全之民族,而鸦片金丹实民族健全之最大障碍,以期根本铲除。”他禁烟先从官吏开始,他认为:“官吏为人民之表率,不以身作则,先行戒除,必贻害人口,实难收效果。”他命令在职司员每人必须写好确不吸烟之甘结,然后由内务部门归结交民政厅审查备案。对于不听命令者,他明令罚款几十元至千元。民国以来,各省均设禁烟局,孙奂仑认为这种以税收为目的的机构不利于禁烟,提议裁撤。通过孙奂仑的大力推行,河北省的禁烟大有成效。
对于男子蓄发、女子缠足,国民政府虽颁令禁止,视为陋习,但各县多对此敷衍塞责,极为消极。孙奂仑对此十分不满。他根据《禁止男子蓄发、女子缠足条例》派出男女检查员,对各地实行检查,并把蓄发缠足的利害编成白话文布告,到处张贴,以期唤醒民众自行革除陋习。经过一段努力,全省十分之七、八的女子均已放足,男子发辫也大部分剪掉。在孙奂仑任职的两年多时间,河北省共剪发114万人,放足349万人,基本革除了此项陋习。
孙奂仑还与北平、天津两特别市,就省市界限进行了交涉,并重新勘定了界线。这些界线一部分至今仍然沿用。
总之,孙奂仑在任河北省民政厅长期间,政绩卓然,受到上级和各地民众的赞誉,从而奠定了河北民政的基础。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的战争,人称中原大战。由于张学良率奉军入关参战,战局急剧逆转,岌岌可危的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反败为胜。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全部瓦解,阎锡山的晋军被迫退出河北。阎锡山本人宣布下野,他所任命的晋系官员也纷纷随之下台。
阎锡山下野后,避居大连,晋系要人赵戴文、孙奂仑、梁再舟、李冠洋、宁超武、苏体仁等陪同前往。一次,阎锡山携随员到日本餐馆“观月楼”聚餐,席间大家凑成打油诗一首:
观月楼上观潮来(阎锡山)
龙虎风云气壮哉(宁超武)
上下四维通彻底(赵戴天)
一轮明月照天开(孙奂仑)
从上诗中不难看出,阎虽下野,但雄心仍在,而晋系诸人也熟谙阎的这种心态,时刻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
1932年,蒋、阎、冯言归于好,2月29日阎锡山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孙奂仑被任命为绥署参议官。
同年9月1日,孙奂仑应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之聘,出任山西省政府委员兼山西省民政厅厅长(徐主政山西之初,自兼民政厅厅长,但因政冗事繁,难以维系,又知孙民政经验丰富,所以聘孙主持民政)。
孙先生到任后,重整旗鼓,振作精神,再展施政才华。
当时,山西全省共105县,各县按面积、人口、财政分为三个等级:一等22县,二等43县,三等40县,其等级常有调整。县长薪俸一律按荐任第六级220元支付,县府佐治人员最高70元,最低20元。
孙奂仑对县长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律经考核后才予以任用。他在《山西省民政厅考核二十一年份现任各县县长成绩等次表》中,对县长考语分上、上中、中、中下、下五个等次。上等考语有“成绩卓著,舆论翕然”,“理繁治剧,因应咸宜”,“识力卓越,成绩昭著”。上中等考语有“才识优越,经验丰富”,“才优练达,应付得宜”,“勤慎任事,颇有成绩”。中等考语有“颇知振作,事尠废驰”,“措施允当,商民称许”,“廉谨自恃,事无贻误”。中下等考语有“能力薄弱,声名平常”,“才具平平,经验亦差”,“识力平常,艰于应付”。下等考语有“优柔寡断,贻误要政”,“办事操切,不谙政体”,“任事甚久,殊少成绩”。
孙奂仑对各县之秘书和第一科科长严加把关,每人皆有考语、等次;对各区的区长皆以学历和训练合格为标准,对各县公安局组织饷械也作了精确的统计,将各县保卫团组织较以前大为扩充,像阳城团丁多达29088名,位居全省之冠。至于各县农村经济状况,有关民生问题也作了详细调查。诸如:集镇的主要贸易品、银行、合作社和全县的仓廒有多少处均有详细统计。其他如医院、宗教、礼俗、农作物种植、人民生活状况等无不详加调研。
1932年至1935年,孙奂仑在山西省民政厅厅长任上,较之河北省民政厅厅任上,更加事必躬亲,对待属下要求更加严格,坚决执行《山西省各县区长奖惩规则》,有功必奖,有过必罚,这使当时山西省政界一片肃然,从而可见孙先生卓著政绩之一斑。
抗战以后,阎锡山的晋系集团发生分裂,不少要员脱离山西另谋出路,如晋军高级将领商震等。时任太原绥署的秘书长贾景德也脱离晋系,到国民党南京政府铨叙部任部长。孙奂仑与商震一向投契,曾结为异性兄弟;与贾景德关系融洽,相交甚厚,遂也脱离山西到铨叙部任参事(部长助理)之职。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孙随之赴台,出任考试院主任秘书。
孙奂仑多才多艺,善书法,工古诗,兼爱篆刻。
在书法方面,他曾摹学清代书法大家何绍基的书法,又曾得到谭延闿的指点,他还求教于当时著名书法家宝熙。由于他广为学习,刻苦练习,书法水平日渐提高,逐渐形成了雄浑古朴、秀润潇洒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深受各界喜爱,有的被刊印成册,有的被摹刻入石,如天津市宁河县陈潏云先生纪念碑碑文、太原市晋祠曾有的“盛世元韵”题字以及今太原市老字号“双合成”点心铺的牌匾均出自孙奂仑之手。
孙奂仑古诗遗作也有数百首,由后人整理结集,定名为《庸斋诗草》,于1960年在台湾出版(线装),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写书名,考试院院长贾景德作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古诗集。
1956年3月29日孙奂仑因脑溢血病逝于台北,享年70岁。1991年移葬美国洛杉机绿色墓地。
孙奂仑(1887—1956),字药墀,号庸斋。清光绪十二年(1887年)出生于直隶(河北省)玉田县孙家 村(现属潮洛窝乡),属孙氏第十五世。孙氏家族乃钱塘巨族,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由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孙家境随帝迁顺天府(今河北)蓟州玉田县城内,再迁至城南邢各庄孙家胡同,后三迁定居于城南70里还乡河畔的孙家 村。祖父维泽,贡生,候选训导;父毓桂,邑庠生,候选州同。
孙奂仑幼年好学,聪颖过人。他曾步行到宁河县(玉田县南临县)拜高文通公(高太傅,大阿哥师傅)为师。博览群书。高对他的聪明机敏非常赏识,但又觉得为人不宜太露锋芒,因此给他起一个号“要痴”。为牢记老师的教诲,孙奂仑以此为字,谐音“药痴”或“药墀”。
1902年,孙奂仑应县试入泮(考进县学为生员),就学于广平书院。成年后,他只身到山西平遥县游幕,当师爷。当时平遥知县光裕如是满族贵族后裔,又是清流党人,一向视幕友为上宾,对孙奂仑很器重。此时孙奂仑与幕中的何毓华、朱成礼二人过从甚密,遂成知己,三人结拜为盟兄弟。不久乡试开考,孙奂仑得到何毓华的资助,于1909年考中拔贡。又经朝考分发到学部(教育部)供职。此时的孙奂仑,论地位不过是个主事衔的小京官。
1911年,各省咨议局在北京开联合会,孙奂仑以学部主事身份参与其事,结识了湖南咨议局议长谭延闿先生,二人在北京宣武门南之松筠庵朝夕相聚,十分融洽。据孙奂仑自述,他的书法入门还是得益于谭延闿的指教。
1912年,孙奂仑应直隶省当局邀请,出任设在天津的北洋铁工厂总办。北洋铁工厂是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创办的,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当时天津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官办企业。孙到任后,便邀好友何毓华、朱礼成前往任职,一同赞襄其事。未几,孙奂仑调任乐亭县知事(县长),何毓华、朱礼成亦随同前往任职。在此其间,孙、何、朱三人都与该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有过交往。
1915年3月,孙奂仑调任山西,署洪洞县县知事。在此期间,他主持续修了《洪洞县志》。该志由举人韩坰(洪洞县人,清举人,历任县、府训导等职)编纂初稿,又延请李薰南、贺友萱诸君逐类增修。全书共18卷,60余万字,卷首为孙奂仑撰写的《续修洪洞县志序》。该志乃民国方志之佳构,其体例虽大致仿光绪旧稿,亦参用民国之新例。图分县境全图、城郭图(即县治图)和古迹名人图。采用新绘技术,运用经纬度、图例等。志书内容增加不少新事物,如建置志记光绪新政所设邮政、武备志记警察、学校志记高小学校、国民学校等,史料价值甚高。此志于191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付梓,当时即得好评。时北京政府内务部赞其“考据尚属精详,体例亦称完善足征。”
1916年冬,孙奂仑还编著了一部《洪洞县水利志补》。当时,洪洞县境内共有200余村,能灌溉之水渠41条。长期以来,由于浇灌不均,民众经常群起相争,村与村争,渠与渠争,有时还波及到邻县(如赵城县等)。数十百人叫嚣于公庭引起诉讼之事,经常发生。历任知县对此颇感头痛,都认为这是在本地理政的一大难题。孙奂仑到任后,对这一关乎民生大事非常重视。他没有因为此事棘手而敷衍放弃,更没有将“闹事”的百姓视为“刁民”轻率弹压,而是认真了解民众之诉求,详细询问其历史沿革,考证利弊,征求图册,搜索碑碣,亲自率下属勘查全县41条灌溉渠道,绘制了全县河渠总图和37条河渠平面图,每条渠道都附有沿革叙说,将每渠所经村落、灌溉土地数目、水程期限、渠规渠例、惩罚条款等一一写清。经过一番积累、绘制,一部《洪洞县水利志补》终于编辑完成并付印分发。这是一部自唐以来洪洞县河渠灌溉图册,为研究洪洞县的水利史、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开发水利资源,提供了一份较为完备的资料,同时也成为本县民众公正使用渠水,避免水利纠纷人人必须遵守的一部地方法规。该书也为民国时期佳志之一,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部县级水利专著,弥足珍贵。
此外,孙奂仑还主持修缮了不少名胜古迹。总之,在洪洞任职三年,为当地民众办了不少好事。
1918年,山西督军阎锡山发现孙奂仑颇有才干,将其调到阳曲县(太原旧治)任县知事。在此期间,他整饬吏治,积极推行阎锡山的“山西六政”,政绩十分显著:
一、创建学校。“五四”运动后,在孙奂仑倡导下,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籍的学生和山西大学教授,募集资金,先后办起新民中学、并州中学、平民中学、三晋中学等若干所中学。几年后,阳曲境内共有中学11所。二、建汽车站。1921年,孙奂仑主持创办商营公记汽车行,在县城桥东街(即现在太原汽车站处)建起汽车站。首条运营线路是阳曲县城(太原)——太谷,客运、汽运兼营,这为后来太原市的汽运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举办运动会。1919年,在孙奂仑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山西省有史以来第一次学生运动会,联合31所学校共481人参加,地点在山西大学校内(侯家巷)操场。孙奂仑还推行植树运动,把阳曲县搞得一派生机。
孙奂仑在洪洞、阳曲两县的政绩,深受阎锡山的赞许,遂于1921年升任孙奂仑为山西省冀宁道尹。此后,孙成为山西政界的要员。1927年,阎锡山响应北伐,将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孙奂仑被任命为总部政务处长,并随军入冀。
北伐战争后期,蒋、冯、阎、桂四大新军阀,围绕河北、平津地区,展开了一系列角逐。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多系南方人,对北方军政情况不熟。特别是济南“五·三”惨案后,蒋对北方局势颇感头痛。但把这块丰腴之地让给对此垂涎已久的冯玉祥,蒋又不甘心。于是,蒋介石决定把这块地方交给阎锡山。阎锡山为了巩固这块地盘的统治,将河北省划为7个区,各长官均由晋军将领充任,将其晋军主力分驻河北各地。
1928年6月20日,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北京市改为北平市。阎锡山令商震迅速组织河北省政府。7月4日,河北省政府在天津旧督署成立,在中央特派员周震麟监督下,省政府各委员宣誓就职,其主要成员是:河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商震,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孙奂仑,委员兼财政厅厅长李鸿文,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温寿泉,委员兼教育厅厅长沈尹默。其他委员还有李竟容、马冼繁、丁春膏、朱绶光、段宗林、王宣等。
河北省政府成立后,省会定在北平。1928年10月,河北省政府各处厅移往北平办公。河北省是中原腹地,为北方重要省份。北伐结束后,民政问题首当其冲。1928年7月20日,河北省民政厅成立。民政厅在各厅中居首位,地位之显要,犹如有清之藩司。当时民政厅设在北平鼓楼大街旧京兆尹公署。
当时的河北省政府民政厅由国民革命军战地政务委员会全部,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政务处全部,原直隶省长公署之一部,京兆尹公署之一部,直隶全省警务处全部,直隶省自治筹备处全部,直隶省禁烟总局全部组成,实际是当时全省政务的执行机构,远非后来民政厅之概念。北伐后的民政厅管辖范围大,职能事务多,总揽人事、公安、卫生、宗教、社会、税务、土地、选举、救济、禁烟等方面的行政事务。
孙奂仑受命组织民政厅之前,曾派专员到内政部请示,又到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征集有关法令公报等资料,然后参考中央法令及各省成规,制定了施政大纲17条,于就职后之次日提出于省政府委员会,议决后执行。由于孙奂仑受命民政厅长之前,曾长期从事地方行政,经验丰富。就任厅长后,即将“山西六政”即清乡编村、调查户口、考试官吏、厉行禁烟、剪发放足、筹办救济,在河北省大力推行。他的施政措施主要是:
一、整顿吏治,任用官吏。北伐以前的河北省,是北洋军阀盘踞之地,吏治溷治,法纪扫地,不少地方官吏多以武夫滥竽。至于利用关系夤缘奔竞,相互攀附,更是俯拾皆是。在北伐战争进行之中,地方官吏多由各军事长官随时委人代理,或由战地政务委员会迳行委任。这样一来,授事者多出于仓促,受任者亦贤否不齐。孙奂仑对此感触颇深,认为不论厅内厅外,都应以人才主义为前提,不扭转省内吏治混乱的局面,其他无从谈起。
为了慎选人才,他不拘亲疏,唯才是举。当时民政厅内所选各人,均有所长:秘书苏少衡,师范大学毕业,才华横溢;秘书朱礼成,曾任吴佩孚的机要秘书、郑县县知事,文笔颇佳;科长何毓华,于水利颇有研究,曾因治理汾河水患有功而受嘉奖;田克书,北洋法政学堂高材生。其他成员,也多是侪辈之中的佼佼者。在任用县长上,他也注意网罗各方英杰。如天津县长水钧韵,是国内颇负盛名的水利专家;冀县县长金良骥,曾是河北的“老州县”,从政经验丰富,办事干练;霸县县长张仁蠡,是张之洞的后裔,家学渊源;武清县长尚德是辛亥革命时的志士,资望颇深;滦县县长张士杰,向以精明干练著称;永和县长赵鸿春,水产专科学校高材生;清苑县长安恭已,及后任何毓秀,也是治理地方颇有能力的干员。
孙奂仑不仅慧眼识人,而且奖惩有方。他对办事不力和人地不宜的官吏一是申诫,二是记过。对查实不职的县长予以调省撤换。至于才具平庸尚知奋勉者,他暂予留用,以期自励。对于成绩优秀者,他向省政府委员会推荐,并建议加委,同时民政厅也以予记功嘉奖,甚至提俸鼓励。
为了监督地方官吏,在民政厅成立后,孙奂仑就提出派员视察各县。把全省划为14个区,委任视察主任1人,临时视察员14人。在视察人员出发之前,由孙奂仑、秘书、科长召集训话,然后再申训令,要求切实调查吏治,不容有徇私掩饰或过情奖誉情事。经过孙奂仑的努力,河北的吏治大为改观,对稳定北方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二、制定法规,改组机构。民政厅成立之初,每周开例会二次;迁北平后,改为每周例会三次,临时会议一次。在民政厅施政大纲17条颁布后,孙奂仑在半年内就向省政府提出议案99项。
在制定法规方面,他首先提出本省《县长任用条例》、《县长考试条例》、《河北省县长考试委员会条例》、《县长推举章程》等法规。随后,又提出《河北省县公安局组织条例》、《河北省禁烟条例》等条例。这些法规条例经省政府委员会议决通过,形成法规制度。
孙奂仑还把全省各县分为三等,并依此将县缺分为调委、酌委、轮委三种。一等县23个,是干练之员所任之缺,由民政厅从现任县长中遴选,提请调委。二等县34个,县缺由民政厅从省政府各处厅科长、秘书,现任县长以及俟委人员中遴选,提请加委。三等县73个,是轮委之缺,由民政厅从资历较浅或初任县长中依名次之先后轮委。一等县长为荐任三级,月俸300元;二等县长为荐任四级,月俸250元;三等县长为荐任五级,月俸200元。
孙奂仑根据《县长考试条例》,提议成立了河北省县长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吕复任委员长,省政府各厅厅长及省府委员为当然委员。按照《县长任用条例》,所有考取县长有应受训练之规定,除第一届县长外,其余一律送到河北省训政学院接受训练,然后再注册委用。孙奂仑在二年半的任期内,考取县长124人,考取公安局长140人,考取佐治人员177人,考取建设局长47人,考取经征人员97人。
孙奂仑对政府中不合规制之机构进行了改组,他首先对各县警察机构加以改造;全省所有警察厅、局、处,一律改称公安局;为求整齐划一,将全省公安局划分为三等,一等局37县,二等局69县,三等局21县;同时设置直辖于民政厅的公安局和水上公安局。原曾设警察厅、局的地方,在未设置通市之前,先设直辖公安局。
孙奂仑对警备队进行了整顿。他认为“警察以保护为目的,以干涉为手段”,职责至为重要,军阀时代,政令纷歧,警察团体名目繁多,而且责任不清。尤其警察多由招募而来,素质低劣。许多地方警备队,多由当地豪绅把持,县长不能指挥。鉴于这种情况,孙奂仑提出全省警察、警备队、保卫团必须统一建制、统一指挥,所有警察轮流训练,警察长官必须经考试合格方可任命。根据本省法规,实行考询公安局长制度,考询分为:容止、书语、精神、经验。
孙奂仑还依照“山西六政”筹办各县村政,制定村制总纲,实行区、村、里、闾、邻组织制度,即所谓“施行政治必以村为基”。
孙奂仑在民政方面的工作,最有效的是调查户口。在清乡编村的基础上,查明全省普通户口为27,809,125人,船户16,189人,寺庙16,755人,公共处所567,987人,外人寄居1492人,总数为28,411,548人,以2900余万人进行公布。
三、赈灾济危,兴利除弊。孙奂仑在社会救济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他下令整顿全省义仓,普查各县义仓,储粮情况,并督饬各县实行冬赈,同时根据本省情况覆勘灾歉,蠲缓钱粮。孙奂仑还创办了救济院,先后筹措款项767,400余元,用以施放急赈。
在禁烟方面,孙奂仑决心根治无法禁止之烟苗,添设了兴隆县治,以便加强管理。孙奂仑认为:“即欲图强必先造成健全之民族,而鸦片金丹实民族健全之最大障碍,以期根本铲除。”他禁烟先从官吏开始,他认为:“官吏为人民之表率,不以身作则,先行戒除,必贻害人口,实难收效果。”他命令在职司员每人必须写好确不吸烟之甘结,然后由内务部门归结交民政厅审查备案。对于不听命令者,他明令罚款几十元至千元。民国以来,各省均设禁烟局,孙奂仑认为这种以税收为目的的机构不利于禁烟,提议裁撤。通过孙奂仑的大力推行,河北省的禁烟大有成效。
对于男子蓄发、女子缠足,国民政府虽颁令禁止,视为陋习,但各县多对此敷衍塞责,极为消极。孙奂仑对此十分不满。他根据《禁止男子蓄发、女子缠足条例》派出男女检查员,对各地实行检查,并把蓄发缠足的利害编成白话文布告,到处张贴,以期唤醒民众自行革除陋习。经过一段努力,全省十分之七、八的女子均已放足,男子发辫也大部分剪掉。在孙奂仑任职的两年多时间,河北省共剪发114万人,放足349万人,基本革除了此项陋习。
孙奂仑还与北平、天津两特别市,就省市界限进行了交涉,并重新勘定了界线。这些界线一部分至今仍然沿用。
总之,孙奂仑在任河北省民政厅长期间,政绩卓然,受到上级和各地民众的赞誉,从而奠定了河北民政的基础。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的战争,人称中原大战。由于张学良率奉军入关参战,战局急剧逆转,岌岌可危的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反败为胜。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全部瓦解,阎锡山的晋军被迫退出河北。阎锡山本人宣布下野,他所任命的晋系官员也纷纷随之下台。
阎锡山下野后,避居大连,晋系要人赵戴文、孙奂仑、梁再舟、李冠洋、宁超武、苏体仁等陪同前往。一次,阎锡山携随员到日本餐馆“观月楼”聚餐,席间大家凑成打油诗一首:
观月楼上观潮来(阎锡山)
龙虎风云气壮哉(宁超武)
上下四维通彻底(赵戴天)
一轮明月照天开(孙奂仑)
从上诗中不难看出,阎虽下野,但雄心仍在,而晋系诸人也熟谙阎的这种心态,时刻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
1932年,蒋、阎、冯言归于好,2月29日阎锡山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孙奂仑被任命为绥署参议官。
同年9月1日,孙奂仑应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之聘,出任山西省政府委员兼山西省民政厅厅长(徐主政山西之初,自兼民政厅厅长,但因政冗事繁,难以维系,又知孙民政经验丰富,所以聘孙主持民政)。
孙先生到任后,重整旗鼓,振作精神,再展施政才华。
当时,山西全省共105县,各县按面积、人口、财政分为三个等级:一等22县,二等43县,三等40县,其等级常有调整。县长薪俸一律按荐任第六级220元支付,县府佐治人员最高70元,最低20元。
孙奂仑对县长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律经考核后才予以任用。他在《山西省民政厅考核二十一年份现任各县县长成绩等次表》中,对县长考语分上、上中、中、中下、下五个等次。上等考语有“成绩卓著,舆论翕然”,“理繁治剧,因应咸宜”,“识力卓越,成绩昭著”。上中等考语有“才识优越,经验丰富”,“才优练达,应付得宜”,“勤慎任事,颇有成绩”。中等考语有“颇知振作,事尠废驰”,“措施允当,商民称许”,“廉谨自恃,事无贻误”。中下等考语有“能力薄弱,声名平常”,“才具平平,经验亦差”,“识力平常,艰于应付”。下等考语有“优柔寡断,贻误要政”,“办事操切,不谙政体”,“任事甚久,殊少成绩”。
孙奂仑对各县之秘书和第一科科长严加把关,每人皆有考语、等次;对各区的区长皆以学历和训练合格为标准,对各县公安局组织饷械也作了精确的统计,将各县保卫团组织较以前大为扩充,像阳城团丁多达29088名,位居全省之冠。至于各县农村经济状况,有关民生问题也作了详细调查。诸如:集镇的主要贸易品、银行、合作社和全县的仓廒有多少处均有详细统计。其他如医院、宗教、礼俗、农作物种植、人民生活状况等无不详加调研。
1932年至1935年,孙奂仑在山西省民政厅厅长任上,较之河北省民政厅厅任上,更加事必躬亲,对待属下要求更加严格,坚决执行《山西省各县区长奖惩规则》,有功必奖,有过必罚,这使当时山西省政界一片肃然,从而可见孙先生卓著政绩之一斑。
抗战以后,阎锡山的晋系集团发生分裂,不少要员脱离山西另谋出路,如晋军高级将领商震等。时任太原绥署的秘书长贾景德也脱离晋系,到国民党南京政府铨叙部任部长。孙奂仑与商震一向投契,曾结为异性兄弟;与贾景德关系融洽,相交甚厚,遂也脱离山西到铨叙部任参事(部长助理)之职。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孙随之赴台,出任考试院主任秘书。
孙奂仑多才多艺,善书法,工古诗,兼爱篆刻。
在书法方面,他曾摹学清代书法大家何绍基的书法,又曾得到谭延闿的指点,他还求教于当时著名书法家宝熙。由于他广为学习,刻苦练习,书法水平日渐提高,逐渐形成了雄浑古朴、秀润潇洒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深受各界喜爱,有的被刊印成册,有的被摹刻入石,如天津市宁河县陈潏云先生纪念碑碑文、太原市晋祠曾有的“盛世元韵”题字以及今太原市老字号“双合成”点心铺的牌匾均出自孙奂仑之手。
孙奂仑古诗遗作也有数百首,由后人整理结集,定名为《庸斋诗草》,于1960年在台湾出版(线装),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写书名,考试院院长贾景德作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古诗集。
1956年3月29日孙奂仑因脑溢血病逝于台北,享年70岁。1991年移葬美国洛杉机绿色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