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外最高水平的篮球比赛在电视节目和网上的大量播出,有人得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外国的运动员就像橡皮人,不怕冲撞,不怕摔打。中国运动员像玻璃瓷器,挨不得,碰不得。”
经调查,这不仅仅是观众的一种看法。在我国优秀篮球队伍里也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在篮球界,特别是裁判队伍,明确地把中国篮球运动员对抗能力差,也就是指身体接触水平较低的问题提了出来,认为这是阻碍中国篮球运动迅速提高的症结所在。
1.篮球身体接触的重点区域和人员
身体接触是以篮圈为中心,距其篮圈越近,身体接触越频繁,冲撞的强度越凶猛。这种猛烈的强度与人、球距篮圈的远近有极紧密的规律性联系。据统计,发生在篮下,即三秒区内的冲撞、挤靠、顶扛、摔跌,乃至由此引起的创伤,矛盾冲突,占全部身体接触次数的93%~96%,三秒区外至三分线一带占3%~6%,而中线一带仅占1%左右。身体接触对抗的焦点在篮下,主要发生在篮下的高大锋线队员身上。因此,研究、训练、提高本队的对抗能力,积累有关身体接触的技术及经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内线的攻防和内线的队员方面,要抓住重点,防止一般化。
但不能不注意到,目前篮下对抗正在向外线扩展。因此,不仅要求内线队员敢于并善于运用身体接触技术,也要求外线队员迅速跟上这一形势,在三秒内以外的身体接触中争取主动。当然,外线队员也有大量冲击到篮下攻击的机会,如突破上篮,突破分球战术等,进一步证明外线队员提高在篮下身体接触本领也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的。
2.篮球身体接触技能的力学及生理学原理
以球为准,可以把身体接触分为有球对抗和无球对抗。这两种对抗,在身体的互相抗衡中,用力的特点略有不同,但根本原理是一致的。尤其是有球对抗中持球的一方,特别讲究的是篮球行家们所称许的“活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活”字精辟地概括了对抗力量的全部奥妙,其深刻含义就在于揭示了对抗力量是一种活的力量,不是死打硬拼,而是刚柔并济,它表达了篮球运动中用数字所不能显示的对抗技术和力量的标准。
2.1生理学原理。无球对抗也好,有球对抗也好,运动员发力的原理从一般规律上讲,都是违反正常的生理机制的。例如人在从事某种重体力劳动,或在与他人角斗时,生理反应一般都是运动神经系统向全身同时发出强冲动,使全身肌肉无一不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但是在篮球运动中发生类似行为——较大强度的身体接触,却绝不允许全身肌肉高度紧张,尤其是进攻队员,无论有球无球,只要有进攻意图,就必须一反常态,使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肌肉——主要是下肢躯干、肩背部肌肉紧张,而手指手腕部分的肌肉却要适当地放松下来。因为进攻队员通过激烈的身体接触,抢到理想的位置,目的是接球、传球、投篮或控制球,而所有这些手与球之间有关的动作,都是篮球技术动作中最精细的动作,是由运动神经系统的精细分化机制支配的。产生这精细动作的神经冲动是不能过大的,只有中等的肌肉紧张才能使机体完成精细动作时收到最佳效益,否则,如果运动神经系统没有特殊的分化能力,只能习惯地在对抗中同时向全身发出强冲动,那就会导致手部皮肤的接触神经末稍麻痹,上肢肌肉僵硬死板,丧失了其应有的生理功能,必然不能准确地接球,投篮,或者是控球,最终完全失掉全力拼抢、冲撞乃至摔跌的意义,徒劳无功。
3.提高对抗性的措施
3.1对抗技术训练的强度要尽可能地接近比赛和超过比赛,使运动员对大强度的身体接触产生适应性。
3.2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体重过大的要多跑;体重过小的要多蹲。胆小的要多摔打,不要命的要多练巧。
3.3注意训练方法的合理性。在篮球训练动作时,除有意安排的犯规动作外,绝不允许为接触而接触,导致技术动作变形,甚至养成做多余动作,随便犯规的坏习惯。所以,最为理想的是由教练员担任故意犯规一方,强化对立面的角色。
3.4注意实施保护措施。要一方面千方百计使运动员磕磕碰碰,因而对身体接触习以为常,不怕碰撞,不计较碰撞,而另一方面则要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中发生意外事故。
3.5全面训练。在全面发展运动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发展其体重。
4.结论
4.1身体接触,是作风顽强的具体表现,具有过硬的作风、技术,能从气势上压倒对方,占据心理优势。在篮球比赛中合理的运用身体接触,在对抗中准确地完成攻、守技术动作已是符合现代潮流的打法。
4.2提高对身体接触即对抗技术的认识,通过科学而又艰苦的训练,掌握高难度的、在身体接触的复杂而又困难的条件下运用技术的本领。采取积极的态度认识掌握篮球对抗性规律。
4.3篮球对抗技术和身体接触训练,要在全面发展运动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其体重素质,提高我国篮球水平。
经调查,这不仅仅是观众的一种看法。在我国优秀篮球队伍里也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在篮球界,特别是裁判队伍,明确地把中国篮球运动员对抗能力差,也就是指身体接触水平较低的问题提了出来,认为这是阻碍中国篮球运动迅速提高的症结所在。
1.篮球身体接触的重点区域和人员
身体接触是以篮圈为中心,距其篮圈越近,身体接触越频繁,冲撞的强度越凶猛。这种猛烈的强度与人、球距篮圈的远近有极紧密的规律性联系。据统计,发生在篮下,即三秒区内的冲撞、挤靠、顶扛、摔跌,乃至由此引起的创伤,矛盾冲突,占全部身体接触次数的93%~96%,三秒区外至三分线一带占3%~6%,而中线一带仅占1%左右。身体接触对抗的焦点在篮下,主要发生在篮下的高大锋线队员身上。因此,研究、训练、提高本队的对抗能力,积累有关身体接触的技术及经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内线的攻防和内线的队员方面,要抓住重点,防止一般化。
但不能不注意到,目前篮下对抗正在向外线扩展。因此,不仅要求内线队员敢于并善于运用身体接触技术,也要求外线队员迅速跟上这一形势,在三秒内以外的身体接触中争取主动。当然,外线队员也有大量冲击到篮下攻击的机会,如突破上篮,突破分球战术等,进一步证明外线队员提高在篮下身体接触本领也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的。
2.篮球身体接触技能的力学及生理学原理
以球为准,可以把身体接触分为有球对抗和无球对抗。这两种对抗,在身体的互相抗衡中,用力的特点略有不同,但根本原理是一致的。尤其是有球对抗中持球的一方,特别讲究的是篮球行家们所称许的“活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活”字精辟地概括了对抗力量的全部奥妙,其深刻含义就在于揭示了对抗力量是一种活的力量,不是死打硬拼,而是刚柔并济,它表达了篮球运动中用数字所不能显示的对抗技术和力量的标准。
2.1生理学原理。无球对抗也好,有球对抗也好,运动员发力的原理从一般规律上讲,都是违反正常的生理机制的。例如人在从事某种重体力劳动,或在与他人角斗时,生理反应一般都是运动神经系统向全身同时发出强冲动,使全身肌肉无一不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但是在篮球运动中发生类似行为——较大强度的身体接触,却绝不允许全身肌肉高度紧张,尤其是进攻队员,无论有球无球,只要有进攻意图,就必须一反常态,使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肌肉——主要是下肢躯干、肩背部肌肉紧张,而手指手腕部分的肌肉却要适当地放松下来。因为进攻队员通过激烈的身体接触,抢到理想的位置,目的是接球、传球、投篮或控制球,而所有这些手与球之间有关的动作,都是篮球技术动作中最精细的动作,是由运动神经系统的精细分化机制支配的。产生这精细动作的神经冲动是不能过大的,只有中等的肌肉紧张才能使机体完成精细动作时收到最佳效益,否则,如果运动神经系统没有特殊的分化能力,只能习惯地在对抗中同时向全身发出强冲动,那就会导致手部皮肤的接触神经末稍麻痹,上肢肌肉僵硬死板,丧失了其应有的生理功能,必然不能准确地接球,投篮,或者是控球,最终完全失掉全力拼抢、冲撞乃至摔跌的意义,徒劳无功。
3.提高对抗性的措施
3.1对抗技术训练的强度要尽可能地接近比赛和超过比赛,使运动员对大强度的身体接触产生适应性。
3.2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体重过大的要多跑;体重过小的要多蹲。胆小的要多摔打,不要命的要多练巧。
3.3注意训练方法的合理性。在篮球训练动作时,除有意安排的犯规动作外,绝不允许为接触而接触,导致技术动作变形,甚至养成做多余动作,随便犯规的坏习惯。所以,最为理想的是由教练员担任故意犯规一方,强化对立面的角色。
3.4注意实施保护措施。要一方面千方百计使运动员磕磕碰碰,因而对身体接触习以为常,不怕碰撞,不计较碰撞,而另一方面则要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中发生意外事故。
3.5全面训练。在全面发展运动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发展其体重。
4.结论
4.1身体接触,是作风顽强的具体表现,具有过硬的作风、技术,能从气势上压倒对方,占据心理优势。在篮球比赛中合理的运用身体接触,在对抗中准确地完成攻、守技术动作已是符合现代潮流的打法。
4.2提高对身体接触即对抗技术的认识,通过科学而又艰苦的训练,掌握高难度的、在身体接触的复杂而又困难的条件下运用技术的本领。采取积极的态度认识掌握篮球对抗性规律。
4.3篮球对抗技术和身体接触训练,要在全面发展运动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其体重素质,提高我国篮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