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同发展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444w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领域。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从把握两者关系入手,提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发展观点,并针对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文化软实力 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伴随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为此,在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坚守发展方向和本质的“定海神针”。无疑作为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内核、社会主义运动核心和社会主义制度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灵魂所在。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
  中国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前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不能成为脱离核心价值观的无“灵魂”体系,而核心价值观也只有借助软实力的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并激发软实力作用的更好发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王充在《论衡·量知》中写道:“文吏不学,世之教无核也。”这其中“核”就是核心、中心的意思。作为软实力的最早提出者约瑟夫·奈也曾指出,“软实力很多产生于我们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通过就我们处理国际问题的方式表现出来”。可见,软实力的真正内核和力量源泉实际上来自于价值观。我们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追求,更是对人类现代文明的科学继承与发展。它明确了国家的价值目标,表达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确立了公民的价值准则,是决定国家制度安排和国民精神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发展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灵魂作用。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
  文化软实力所涵盖的各个方面是核心价值观形成、传导和放大其力量的外在机制和载体。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着国家意志,回答了应当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整体层面上发挥主导力量的意志体现。它对应的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求同存异、家国一体的整体理念,也是对宏观层面文化软实力的总体规划。在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着社会取向,回答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核心价值在经济社会层面发挥价值引领和规制力量的体现。它对应的是社会主义文化中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念的坚守,也是对中观层面软实力力量构建的要求。在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着个人价值追求,是对个人道德自律和社会监督力量提出的要求。它对应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民作为个人在自身事业与成长中所必须信守的底线和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是对微观层面软实力建设与发展的系统治理。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系统的构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力量体系,而以此为内核的文化软实力也充分体现着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价值观或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而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和国情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助推。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凝聚与升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念,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承,并且其中包含的“富强”、“和谐”、“民主”、“平等”、“诚信”等内容,都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据或诠释。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文化现代化成果的归纳与吸收。伴随中国越来越深入的融入国际社会,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助推下,中国文化也在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发展的不竭动力。回顾历史,在中国改革和现代化的助推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机制体系的内核。六年之后,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科学、准确、系统的提炼出来,成为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要论断。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会在不断吸收中国文明发展新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始终指引中国社会价值的方向。
  二、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只有二者相辅相成、统一步调、协调推进,才能实现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也才能真正提升中国软实力的综合力量。
  (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灵魂和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属性和发展方向,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引领。同时,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方向指引,以保证其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中面临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交流、交融、交锋,各种思想冲突、文化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文化建设的任何一个改革创新的步骤,如果缺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和评判,就很容易迈入歧途,甚至被敌对势力所利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纵观近年来国外爆发的多起颜色革命事件,许多宁做西方霸权势力走狗的反对派势力中,总有不少曾经倡导本国文化改革开放的所谓“精神领袖”和“先驱”。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杂揉、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并存的社会转型期,我们必须在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时,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地位不动摇。在实践中,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主要通过使之成为规划和评价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提升的根本依据和关键指标,从而使文化软实力的每一步发展都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和保证。   (二)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中最主要的竞争力。在努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点,而第一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其后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更加扎实。可见,后两点也服务于第一点。从协调二者的发展关系层面来看,一方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为主要目标,而增强文化软实力必须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另一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各个方面,可以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精神支撑,而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又可以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贯彻和推行。因此,在全面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应当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打牢社会基础。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提升创造条件。三是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保证。
  (三)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建设之间的协调互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之间内在联系与统一,因而良好的软实力建设必须在可靠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才能顺利推进,而处于良性发展轨道的软实力建设也会进一步巩固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和思想主导地位。这其中,协调互动机制发挥着关键作用。依托协调互动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将对软实力建设的各种要求显性化和具体化,同时软实力建设也能随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效果反馈给核心价值观的评判系统,从而为规范建设方向、纠正实践谬误和设定发展目标等方面提供保证。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已经建立,但是从现有机制的信息传递与管理效力角度衡量,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管理滞后、信息反馈不全面、指导规划不到位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从而阻碍了两者的高效联通和协同发展。为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协调互动机制,要将核心价值观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考评标准细化落实,要通过立法明确实践中的奖惩规定,要将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发展的综合成果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发展评价指标。总之,在未来的实践中,应不断完善两者间的协同发展机制,使两者更加紧密的关联在发展层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N].人民日报,2015-10-15(02).
  [2] 李忠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社会科学战线,2014(3).
  [3] 诸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不光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还是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支撑和源泉。但是,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呈现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本文首先从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因素 对策  1 引 言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当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
期刊
百度“刨根问底”,词义解释,就是刨出根子,追出底细。指追究问题的根源,求其根本,问个明白。比喻追究底细。正所谓“知其然”,还要探究“其所以然”。 刨根问底本来是一个中性词,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中,有的刨根问底是积极的、正面的正能量,属于褒义词:有的却是消极的、负面的负能量,属于贬义词。  科学家们喜欢刨根问底。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科学家沈括最喜欢刨根问底,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提出问题、观察问题、分析
期刊
【摘 要】 领导干部是践行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主干力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承载着重大的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四中全会都提出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问题。本文通过阐述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包含哪些内容,针对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树立情况,总结出要树立法治思维的方法,希望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树立,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法治思维 内涵 依法行政
期刊
【摘 要】 园林施工管理是园林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影响城市建设,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园林工程的作用,对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促进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园林工程 作用 施工管理 问题 措施  一、园林工程的作用  园林作为城市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的利率剪刀差在逐步减小。允许民间资本涉足金融领域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市场化竞争机制将愈演愈烈。因此,面对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现状、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挑战中,中国银行业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化增长、差异化竞争和战略转型已成为必然选择。国内商业银行均在探索由部门功能性银行向流程银行过渡,来提升适应市场和降低成本的能力。  以某城
期刊
【摘 要】 通过分析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手段措施,建立更加健全的机制,努力改善现状,让我国的弱势群体逐步减少,从而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 问题 建议  一、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  农民工参保水平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
期刊
【摘 要】 本文就煤炭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机制建设、过程控制、承包核算、规范运作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主旨是表述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在煤炭生产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定额定员管理 生产效率 减人提效  一、劳动定额定员的概念  劳动定额定员管理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紧密相连,合理的工时定额和标准的人员配备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保
期刊
【摘 要】 自从“一元云购”上线以来,累计参与的人数超过了50亿,不少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到其中,创办各自的“一元”类线上网站,消费者在“一元云购”类网站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与淘宝“双十一”抢购不同,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消费者在“一元”抢购类网站中消费的心理。  【关键词】 一元云购 消费心理 购买动机  一、“一元云购”网站介绍  “一元云购”是最近2-3年出现的。据工商资料显示,全国以“一元云购”
期刊
【摘 要】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在中国宪法中的得到了明确的确认,民生又是人权的核心内容,说明政府已经把改善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绝对有必要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民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我国历史上,民生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末周初,经过几代人不断完善,直到孙中山先生把民生的思想集大成,并成了其革命思想的主要部分之一。现时代的我们依然发现:我们在改善民生中的种种缺陷和不利,有必要从法理学的角
期刊
【摘 要】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方针,我国住房管理体制对住房公用的部分以及公共设施管理系统进行了进一步改善,争取能够改善成为比较完善的体制。公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善中渐渐初显成效。本文主要对于已售公有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 已售公有住房 专项维修资金 资金管理  措施  前 言  关于公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一直都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