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也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活动。教育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对人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当前,根据时代的要求,教学应具有下列理念:人才理念、全面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材施教理念。
【关键词】人才,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材施教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身心发展,实现教育目的。但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完全按照课程安排来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受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活动。教育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对人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当前,根据时代的要求,教学应具有下列理念:成人理念、全面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材施教理念。
1."人才"理念
"成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人们使用,可以作各种不同的解说。成人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名词的含义,如法律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成人。一是作为动词词组的用法,指的是成为一个人,在这里,"成"是一个动词,"人"是一个名词。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成人是作为动词词组的用法。
人一出生从严格意义上讲,它还不能称之为人,他们只是具备成为人的生理前提,如果脱离社会和教育,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兽孩",即从小就被野兽叼去,在兽群中成长的孩子,由于兽孩完全脱离人类,它们的情感、智力、语言、体态、思维、行为等都失去了人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只能是具有人的躯体的动物而已。从另一方面说明教育对人成为一个"人"的重要性。
成为一个"人"。也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是只具有知识的人,看看令我们烦恼的电脑病毒,哪一个黑客不是电脑专家,他们拥有的知识并没有造福人类,反而危害人类。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病菌试验,哪一个战争犯不是医学专家。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有才,而不是一个"人"。我们培养的目标首先是让他成为一个"人","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这样的人能关心他人、能够与他人合作,能对家庭、单位、社会、国家、地球勇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其次才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是人和才的统一,而不是分离。
2.全面发展理念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因此,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对自己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强烈。
关于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教育界一直有争议。归纳起来有三种意见:"一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二是人体各种机能的全面发展;三是指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面貌的多方面的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性,马克思不可能全面地论述其含义,我们应该在其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当代实际探讨全面发展的含义,并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当前关于全面发展的误解仍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的观点:一是全面发展是少数人或多数人的全面发展,这种观点认为受遗传决定论或传统的影响,认为少数人生来是不可教的,或者在教学中只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对少数学生不管不问,任其自然发展,这样很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能全面发展。二是全面发展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功课的全面发展,即是各门功课都学习好,全面发展不但是各门功课都学习好,同时它还包括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心理的健康发展,学习好并不代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代大学生自杀等问题就说明这个问题。三是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实这最大的误区。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是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目的只是考虑教育社会价值,没有考虑到的人的价值,从社会的角度来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但是社会的发展,同时人自身也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从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了解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打开了视野。四是全面发展是所有学生同步发展,无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全面发展不但不排斥个性发展,而且需要个性发展作为补充,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五是全面发展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由学校就能完成了的。
3.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首先是环境学家、生态学家从协调人、社会与自然发展的关系的角度提出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为可持续发展所下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不断拓展,已经从单纯的人、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走向各个领域,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样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自动化程度提高,脑力劳动逐步占据主动地位,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一些产业夕阳西下,一些产业如日中升,这要求人们必须改变一次性学习满足终身需要的误区,同时人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也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地终身学习。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在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我们的教学传授知识是次要的,关键是在当今时代,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但要考虑学生当前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即是如何终身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学生发展的初期要传授学生知识,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在知识爆炸的年代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就是教学不但要满足学生当前发展的需求,也要考虑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4.因材施教理念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是宋代朱熹根据古代的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又针对性进行教育教学,发挥学生各自的专长提出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
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强调班级的学生按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课程表、固定的座位、固定的时间由不同学科的教师上课,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往往搞齐步走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加上教师对学生了解不深,使许多学生的才能发展受到限制。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各个领域竞争的加剧,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所以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也不断变化,教育理论研究者要时刻注意社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根据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的发展需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直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斑人,促进个人身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才,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材施教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身心发展,实现教育目的。但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完全按照课程安排来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受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活动。教育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对人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当前,根据时代的要求,教学应具有下列理念:成人理念、全面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材施教理念。
1."人才"理念
"成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人们使用,可以作各种不同的解说。成人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名词的含义,如法律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成人。一是作为动词词组的用法,指的是成为一个人,在这里,"成"是一个动词,"人"是一个名词。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成人是作为动词词组的用法。
人一出生从严格意义上讲,它还不能称之为人,他们只是具备成为人的生理前提,如果脱离社会和教育,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兽孩",即从小就被野兽叼去,在兽群中成长的孩子,由于兽孩完全脱离人类,它们的情感、智力、语言、体态、思维、行为等都失去了人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只能是具有人的躯体的动物而已。从另一方面说明教育对人成为一个"人"的重要性。
成为一个"人"。也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是只具有知识的人,看看令我们烦恼的电脑病毒,哪一个黑客不是电脑专家,他们拥有的知识并没有造福人类,反而危害人类。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病菌试验,哪一个战争犯不是医学专家。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有才,而不是一个"人"。我们培养的目标首先是让他成为一个"人","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这样的人能关心他人、能够与他人合作,能对家庭、单位、社会、国家、地球勇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其次才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是人和才的统一,而不是分离。
2.全面发展理念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因此,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对自己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强烈。
关于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教育界一直有争议。归纳起来有三种意见:"一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二是人体各种机能的全面发展;三是指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面貌的多方面的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性,马克思不可能全面地论述其含义,我们应该在其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当代实际探讨全面发展的含义,并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当前关于全面发展的误解仍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的观点:一是全面发展是少数人或多数人的全面发展,这种观点认为受遗传决定论或传统的影响,认为少数人生来是不可教的,或者在教学中只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对少数学生不管不问,任其自然发展,这样很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能全面发展。二是全面发展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功课的全面发展,即是各门功课都学习好,全面发展不但是各门功课都学习好,同时它还包括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心理的健康发展,学习好并不代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代大学生自杀等问题就说明这个问题。三是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实这最大的误区。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是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目的只是考虑教育社会价值,没有考虑到的人的价值,从社会的角度来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但是社会的发展,同时人自身也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从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了解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打开了视野。四是全面发展是所有学生同步发展,无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全面发展不但不排斥个性发展,而且需要个性发展作为补充,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五是全面发展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由学校就能完成了的。
3.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首先是环境学家、生态学家从协调人、社会与自然发展的关系的角度提出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为可持续发展所下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不断拓展,已经从单纯的人、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走向各个领域,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样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自动化程度提高,脑力劳动逐步占据主动地位,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一些产业夕阳西下,一些产业如日中升,这要求人们必须改变一次性学习满足终身需要的误区,同时人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也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地终身学习。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在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我们的教学传授知识是次要的,关键是在当今时代,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但要考虑学生当前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即是如何终身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学生发展的初期要传授学生知识,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在知识爆炸的年代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就是教学不但要满足学生当前发展的需求,也要考虑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4.因材施教理念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是宋代朱熹根据古代的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又针对性进行教育教学,发挥学生各自的专长提出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
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强调班级的学生按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课程表、固定的座位、固定的时间由不同学科的教师上课,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往往搞齐步走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加上教师对学生了解不深,使许多学生的才能发展受到限制。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各个领域竞争的加剧,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所以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也不断变化,教育理论研究者要时刻注意社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根据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的发展需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直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斑人,促进个人身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