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作为人的毕生发展的奠基教育阶段,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知识经济时代,面向素质教育工程,实施创新教育已势在必行有关专家指出,创新精神包含着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创新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幼儿期是创新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新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那么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呢?
1 鼓励幼儿提问,设计以让幼儿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主要不是要把现成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习,片学生受用一辈子。老师“教”的活动始终为幼儿的“学”服务,使幼儿学会发现问题,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学会作出假设,敢于和善于作出假设;学会想像,敢于和善于想像;学会动手实验和勤于动手实验等等,最终促使幼儿将外显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操作活动,成为自觉的学习行为。幼儿在提出新问题时,老师要鼓励幼儿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答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相互讨论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幼儿运用自己求知和思考活动发展创新思维的过程。如,科学活动“浮力”,幼儿问老师“为什么铁块不能浮起来,而铁船却可以浮起来呢?”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供了橡皮泥,铁块、铁罐、铁船玩具等铁制品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这些铁制品形状的不同,并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发现什么形状的铁制品会浮、什么形状的铁制品会沉,并思考为什么,想一想如何让会沉的橡皮泥变成会浮起来的。在这次幼儿提问到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次成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训练过程。
2 开阔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
幼儿的思维水平低,其思维具有固定性、表面性、自我中心等特点,又困于知识经验的不足,面对复杂的问题解决,常陷入思路单一、固定的困境中。因此,我们必须开阔幼儿的思路,从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克服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定势。人的心理活动有一种功能固定性,它使人们的思维趋于刻板、固定化,总是沿着习以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解决问题时,多是围绕着一般性、常规性的思路展开,且难以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例如,解答“毛线有什么不同的用途”问题时,幼儿多是围绕毛线的一般用途寻找答案:“织毛衣”、“织毛裤”、“织帽子”――而难以转换思路,从非常规的角度去思考:“捆东西”、“做绳游戏”等。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能摆脱一般的想法和做法,从非常态的角度去寻求多种出路。其次,培养幼儿的学习迁移能力。例如:进行创造性地制作、多样性的拼摆、发散性的编讲等活动中强运用范例、范讲,为幼儿提供模仿、改造的原型,进面脱离原型进行发散。如可采用以下积极的做法:A、提供多种原型,供幼儿自主选用。B、在模仿原型的同时,引导幼儿对原型进行加工、改造、模仿一部分,改造一部分,实行推陈出新的迁移。C、必要时可有意提供不完美的原型,并引导幼儿对原型进行否定的分析,从否定中获得新的启示。D、熟悉原型后,鼓励幼儿探索出与原型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选用原型的启示,向新的方向探求出路。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启发幼儿突破局限,由此及彼地扩大思路,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游戏中替代物的使用,就是运用创造性设想,使一种替代物有多种用法,联想越丰富,用法就越多样。由于联想的基础是经验,因而经验越丰富,联想的通道也就越宽阔、多样,从这个角度说,丰富幼儿的经验,也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在艺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文学、音乐、美术都属创造性艺术活动,这其中,创造想像尤为突出,而创造想像的培养正是创造思维的支柱。我们应通过这些创造性艺术活动充分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在文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结尾,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按照提供的故事线索用语言来结构故事的图景。一些短小的、结构重复的诗歌,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讨论,如“小树叶”:小树叶,飘呀飘,飘来飘去象小鸟。小树叶,飘呀飘,飘到地上睡大觉。请幼儿想象树叶象什么并照此仿编。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想像乐曲表达的意境,并随音乐舞蹈。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各类几何图形,请他们添上几笔成为一些新的形象;让幼儿进行想象画“太阳”,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为太阳设计各种不同的形象,太阳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太阳公公”而是有了美丽的太阳姐姐、可爱的太阳娃娃、雄壮的太阳叔叔——有红太阳、绿太阳、黄太阳——孩子们赋予太阳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感。这些想象虽然过于离奇,但其中的创造意义远远不是一幅画本身的艺术特点所能表达出来的。
以上是我在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这一课题中所进行的尝试,我们相信只要老师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认真对待,善于引导,经常地、适时地给予幼儿鼓励、支持、培养教育,将更有效地激发幼儿创新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为他们将来的创新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我们培养完整的、具有创造才能的儿童的目标。
1 鼓励幼儿提问,设计以让幼儿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主要不是要把现成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习,片学生受用一辈子。老师“教”的活动始终为幼儿的“学”服务,使幼儿学会发现问题,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学会作出假设,敢于和善于作出假设;学会想像,敢于和善于想像;学会动手实验和勤于动手实验等等,最终促使幼儿将外显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操作活动,成为自觉的学习行为。幼儿在提出新问题时,老师要鼓励幼儿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答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相互讨论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幼儿运用自己求知和思考活动发展创新思维的过程。如,科学活动“浮力”,幼儿问老师“为什么铁块不能浮起来,而铁船却可以浮起来呢?”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供了橡皮泥,铁块、铁罐、铁船玩具等铁制品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这些铁制品形状的不同,并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发现什么形状的铁制品会浮、什么形状的铁制品会沉,并思考为什么,想一想如何让会沉的橡皮泥变成会浮起来的。在这次幼儿提问到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次成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训练过程。
2 开阔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
幼儿的思维水平低,其思维具有固定性、表面性、自我中心等特点,又困于知识经验的不足,面对复杂的问题解决,常陷入思路单一、固定的困境中。因此,我们必须开阔幼儿的思路,从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克服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定势。人的心理活动有一种功能固定性,它使人们的思维趋于刻板、固定化,总是沿着习以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解决问题时,多是围绕着一般性、常规性的思路展开,且难以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例如,解答“毛线有什么不同的用途”问题时,幼儿多是围绕毛线的一般用途寻找答案:“织毛衣”、“织毛裤”、“织帽子”――而难以转换思路,从非常规的角度去思考:“捆东西”、“做绳游戏”等。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能摆脱一般的想法和做法,从非常态的角度去寻求多种出路。其次,培养幼儿的学习迁移能力。例如:进行创造性地制作、多样性的拼摆、发散性的编讲等活动中强运用范例、范讲,为幼儿提供模仿、改造的原型,进面脱离原型进行发散。如可采用以下积极的做法:A、提供多种原型,供幼儿自主选用。B、在模仿原型的同时,引导幼儿对原型进行加工、改造、模仿一部分,改造一部分,实行推陈出新的迁移。C、必要时可有意提供不完美的原型,并引导幼儿对原型进行否定的分析,从否定中获得新的启示。D、熟悉原型后,鼓励幼儿探索出与原型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选用原型的启示,向新的方向探求出路。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启发幼儿突破局限,由此及彼地扩大思路,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游戏中替代物的使用,就是运用创造性设想,使一种替代物有多种用法,联想越丰富,用法就越多样。由于联想的基础是经验,因而经验越丰富,联想的通道也就越宽阔、多样,从这个角度说,丰富幼儿的经验,也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在艺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文学、音乐、美术都属创造性艺术活动,这其中,创造想像尤为突出,而创造想像的培养正是创造思维的支柱。我们应通过这些创造性艺术活动充分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在文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结尾,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按照提供的故事线索用语言来结构故事的图景。一些短小的、结构重复的诗歌,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讨论,如“小树叶”:小树叶,飘呀飘,飘来飘去象小鸟。小树叶,飘呀飘,飘到地上睡大觉。请幼儿想象树叶象什么并照此仿编。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想像乐曲表达的意境,并随音乐舞蹈。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各类几何图形,请他们添上几笔成为一些新的形象;让幼儿进行想象画“太阳”,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为太阳设计各种不同的形象,太阳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太阳公公”而是有了美丽的太阳姐姐、可爱的太阳娃娃、雄壮的太阳叔叔——有红太阳、绿太阳、黄太阳——孩子们赋予太阳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感。这些想象虽然过于离奇,但其中的创造意义远远不是一幅画本身的艺术特点所能表达出来的。
以上是我在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这一课题中所进行的尝试,我们相信只要老师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认真对待,善于引导,经常地、适时地给予幼儿鼓励、支持、培养教育,将更有效地激发幼儿创新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为他们将来的创新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我们培养完整的、具有创造才能的儿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