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策略的运用

来源 :教育前沿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学习音乐的动机并非为主动完成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而是服从于自身兴趣和需要。因为音乐本身的特点——它的节奏和动感旋律会让幼儿感受到最强烈的审美享受,使他们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浅层兴趣,极易转移和波动,如果教师的教育策略偏离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无视幼儿的兴趣需要,一旦幼儿的兴趣点不再集中于音乐活动中,教师便很难控制幼儿的行为,致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或过于兴奋、不听指挥,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或制造出与音乐活动无关的新的兴奋中心,招致同伴争相模仿;或反应冷漠、表情麻木,被动应付教师要求。无论那种情况发生,都会让教师失望、沮丧、烦躁甚至恼怒,进而丧失继续组织教学活动的热情而草草收场。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幼儿厌恶、惧怕音乐学习,还会使教师在心灵深处逐渐积累起对音乐教学活动甚至对幼儿的消极情绪,严重阻碍师生的成长。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幼儿原有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导向内化,将浅层的兴趣和热情转化为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内驱力,并逐步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延展到对新的音乐活动需求和期待上,才会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现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人在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体悟到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一些有效策略的运用。
  
  1 自我调控,使教师情绪情感表达同时与音乐和幼儿发生共鸣
  
  音乐是一种善于描绘情感的艺术,幼儿要真正从音乐中获得美感,就必须准确而深刻地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由于幼儿是人群中情绪情感易感性最强的群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主要因素,也是教师可自我调控的教育因素之一。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切不能有毫无顾忌、任其发展的绝对自然主义的情绪渲泄,而应该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有意识、有目的地随时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调控在与教育目标和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相匹配的状态上。如果作品是较宁静、安详的,教师的情绪情感就不能太夸张;如果作品是欢快、热烈的,教师自然也要情绪高涨,为教学活动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在这点上,教师不仅要学会靠自己的个人魅力渲染气氛,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表情、动作、嗓音等和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达到和谐统一。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在教学开始环节,教师可用十分柔美的声音范唱,轻柔的动作哄“娃娃”睡觉,营造一种温馨、恬静、优美且具梦幻色彩的氛围。当幼儿接收到教师传递给他们的这种情绪信息时,也会很自然地轻轻抱起自己的“宝宝”,俨然自己就是作品中周身散发着深情和浓浓爱意的“妈妈”,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这种充满温暖的音乐情境中感受、体验并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理智地调控自己丰富的情绪情感,才能与作品的思想及幼儿的情绪体验达到同一频率,教师与幼儿在感受美与表现美的互动中,有了心灵的接触,师幼才会产生认识、思维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幼儿便会自然而然跟随老师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2 注重体验,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协同参与音乐学习
  
  音乐感知心理和音乐教学心理研究表明:音乐学习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活动,而且是一种多通道参与学习的体验活动。所以,要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创造性,丰富、强化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并享受音乐艺术的美,就必须调动幼儿除听觉以外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音乐学习。如跟随音乐做动作、歌唱和演奏打击乐器的运动觉参与,在音乐伴奏下欣赏或创作美术作品的视觉参与,听音乐欣赏、表演或创作语言文学作品的言语知觉参与等。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活动都需要各种方式的累加和堆砌就能达到最佳效果,而是不同的音乐活动要根据活动目标内容和作品风格考虑选择不同的参与方式,对幼儿的音乐学习才是合理有效的。如:音乐活动《好娃娃》,该作品音域较窄,歌词简明易懂,可只采用歌唱和动作表演的方式学习。又如:欣赏乐曲《拨弦》的时候,老师将这段音乐作品编成一个关于小动物跟着老狼悄悄走进黑森林的故事,配合给予背景图。于是在故事的引入下,幼儿们很自然地带着他们关心的问题去仔细听赏音乐,寻找音乐中的变化(重音),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们始终在感受的基础上辅以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一位小朋友扮演老狼,其余幼儿扮演小动物,把幼儿完全从座位上解放出来,通过这样开放他们的各种感官通道,引导他们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综合体验,使得他们对乐曲的理解更深刻、更生动和更形象。
  
  3 用心观察,了解幼儿需求,捕捉教育契机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是新《纲要》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而在现今强调发展幼儿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行为更是被提到了重要地位,只有随时密切观察幼儿的反应,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困难和需求,才能捕捉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反应范例,因势利导,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在音乐活动《小鸟飞》“小鸟”们听音乐自由飞翔、嬉戏的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忘我地表现着自己心中的小鸟,却又不时被他人碰到或撞到别人,这时,一“小鸟”的翅膀被碰掉了,教师发现这一情况,为他装好翅膀,并及时捕捉到这一教育契机,便以语言伴随动作,用鸟妈妈的口吻对全体幼儿说:“孩子们,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一定要用眼睛的余光注意看周围,如果身边的小鸟向上飞,你就应蹲下;它张开翅膀,你就应将翅膀收拢;它快速朝你飞过来,你就要学会绕开,尽量不要互相碰着,这样我们就不会受伤,而且会玩得更开心!”几次游戏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学会了通过改变动作姿态、幅度以及行进方向、速度等来避开干扰并互相配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间里轻松找到了合适的个人位置。在不中断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将培养幼儿空间共享能力和学会控制自我行为的教育内容不着痕迹地负载在游戏情节中。
  
  4 变换角色,创建适宜的师幼互动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这说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对促进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正处在身体、心理迅速发展阶段,幼儿参与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各方面经验积累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幼儿逐渐成长的过程。我们要想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为他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积极运用感官,充分地与周围的人、事物相互作用,通过主动的活动,真正获得发展。 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换,因音乐活动的特点有了新的特质和内涵,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扮演的角色,如:在扮演艺术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或充当幼儿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督促者、合作者、反馈者、评论者等,还需要教师从教师或扮演的非教师角色中退出来,包括心理上和空间上的退出。角色退出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弱化对幼儿支持的一种有效策略,是发展幼儿自我教育及相互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幼儿自由实践与表达机会的重要手段。教师的退出一方面体现在与幼儿的接近程度方面,越小越弱的幼儿需教师离他越近,随着幼儿能力的增强和对某个活动熟悉程度的增加,教师可逐步退到离幼儿较远的空间位置上去。另一方面,教师的退出还体现在教师权威性参与程度方面,幼儿越小越弱,对活动越不熟悉,教师的权威性参与程度就应越高,而且还要做到依观察到的幼儿表现情况灵活掌握退出的时机和程度。
  
  5 善用鼓励,激发幼儿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鼓励是教师对幼儿无限爱意的传递,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教师赠予他们弥足珍贵的愉悦体验,更是激发幼儿内心张力不可或缺的外部驱力。音乐活动中的鼓励主要是为了培植幼儿自信,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动机,而这种鼓励要渗透于音乐活动的动态过程中。对幼儿来讲,他仅仅能参与活动全过程,需要鼓励;他只能完成某项活动要求或内容,也需要鼓励;幼儿缺乏自信,在活动中退缩或进退两难时,教师的热情邀请、打气鼓劲、支持帮助,是鼓励;激将幼儿勇敢地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新活动要求,也是鼓励。除语言鼓励之外,教师还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传递自己心灵的语言,一个赞许的颔首,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都能让你向幼儿表示:我看见你,注意你了!你进步真大!做得好,就是这样!请继续……不同程度、方式的鼓励会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如沐春风,享受通过自己努力而被教师肯定认可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又会支持着他们将这种“你能行”的外来信息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更好地与教师合作、呼应,在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活动情境中积极地学习,形成自我肯定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积累,就会沉淀为一种成功感,从而在幼儿心里播下自信的种子,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更浓厚的兴趣,幼儿对下次活动的期待和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也会应运而生。
  一个让幼儿获益颇丰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并灵活运用有效教育策略,更需要教师将这种“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为幼儿今后迁移这种策略积累经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还需要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要有一定的艺术结构和教学节奏,教师只有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中起承转合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教学活动富有艺术美感,让幼儿在一种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动静交替的动态艺术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从而让师幼共同获得音乐活动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其他文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稳步推进,它促使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在新课堂理念下如何抓好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经过几年的新课标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作一粗浅的小结。    1 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育过程的控制者,教育活动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应通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搭建师生、生生的“沟通”与“合作”的平台来实现。本文尝试在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基于图像和语言的“思维导图”,有助于优化思维方式,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改进教和学方式,优化教和学行为,促进学生积极构建知识,从而提升教和学品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化学学习    新课程理念要求
期刊
【摘要】体育课运动负荷脉搏测定的高峰应出现在课的什么时间?这是当前体育课改革的一个课题。体育课运动负荷脉搏测定的高峰出现,应从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场地、器械等因素。在前半部分、中间、后半部分出现都是合理的,但必须是科学的,才能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研究    On the peak of physical exercise  Liao Zuying  【Abstract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我和许多同行一样,感到作文教学中一些显而易见,却又很难解决的问题:学生生活面狭窄,孤陋寡闻,作文题材单调,老生常谈;作文批改效率低下,想让学生参与,较难操作;作文讲评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泛泛而谈,学生印象淡漠。总之,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我积极探讨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并结合教学实践,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教学课堂,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 丰
期刊
做教师的都知道,学生哪门功课学的好,他必然对哪门功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充满活力。    1 让数学贴近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给学生创设他们所熟悉且富有情趣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
期刊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启导自主教育思想,加强对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作法:    1 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启导、唤起学生创新的信心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在课堂的师生人际关系上,就应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
期刊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一个称职的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怎样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1 新课程改革环境要求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教师不能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 教学中的“反思”,
期刊
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中的写景十分精妙,大作家的笔法,学生们未必都能一一学会,但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诸如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合理恰当的顺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绘声绘色地描写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等,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这些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例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写景十分精妙,特别是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既抓住事物
期刊
活动目的  (1)通过对有关唐诗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  (2)在活动实践中感受唐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感情。    活动准备  (1)搜集、背诵唐朝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朝诗人的故事。    活动步骤  (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登高望远,每每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气;浪迹天涯,时时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
期刊
美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合作伙伴的关系,需要有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体会音乐的美感,下面结合自身新型课堂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在课堂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