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CBNweekly
W=Annika Waller
当空气净化器在一个房间里发挥作用时,它是智能、便捷,乃至有装饰风格的。但将它搬到更大的公共空间中,它需要应付的状况要复杂得多。随着空气净化器的尺寸越来越小,它也可以跟随用户去到更多地方。这正是瑞典空气净化器品牌Blueair目前在做的。在Blueair CMO Annika Waller看来,其中最关键的是,将核心技术应用到不同环境中,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C: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会如何影响空气治理?
W:这是解决空气质量问题非常重要的因素。数字技术,让人们看到了以往不可见的污染物,更容易追踪空气质量改进的情况。比如智能设备,即便本人不在家中,它们也会发出各类讯息以及接受指令。假如家中空气质量不好,你发出一个指令,净化器就会加速净化空气。待你回到家中时,室内空气已经是合格的。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产品性能,同时降低了它的成本与价格,让更多人买得起空气净化装置,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变化,提高呼吸洁净空气的意识。空气质量较差,除了会影响人,也会影响家里的宠物,比如引发过敏。现在的技术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监测这方面的数据。此外,移动或携带技术的发展,使得不仅在家中,以后我们还能随身携带净化器去更多地方,在餐厅、商场等不同空间都能享受洁净的空气。虽然这项技术还不是那么成熟,但已经排在我们的进度清单前列了,有望很快成为现实。
C:中国与国外,看待空气净化的态度有哪些区别?如何让不同地区消费者对空气污染有更好的认知?
W:在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对空气污染的认知差别较大,是分层的两级市场,一级市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居民的空气污染和健康意识非常强。二级在二三线城市,人们的意识不那么强烈,需要我们多做宣传教育。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在意识上比中国的一级市场要落后一些。此外,对于是什么引起了空气污染,人们的关注焦点也不相同。如今中国居民关注最多的是PM2.5,尤其是汽车尾气和煤炭燃烧问题。在美国,人们更关注抽烟和宠物引起的过敏等空气污染。在欧洲,人们讲到空气时,更多和治疗疾病相关,若是患上哮喘,有些人会买一个空气净化器来辅助治疗。不同地域的人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同。在中国有些地方我们会提供过滤层,不仅能吸收固态颗粒,还有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美国提供的过滤层滤去的则主要是固态颗粒物。中国的卧室面积一般是8平方米,美国则是5平方米,这对机器功率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首先,找合作伙伴、意见领袖来一起推进。其次,在宣传活动中,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比较空气质量是个好办法,比如这里的空气看上去很好,但拿机器测一下,数据显示并不好,这时人们会意识到,原来空气质量并不能靠个人感觉来评判。最后,在产品功能上,空气净化当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除了为不同大小的房间提供不同尺寸的机器,消费者还需要其他功能。比如在外观上,有些人需要色彩丰富的净化器,也有人不喜欢这种而更偏爱传统的样式。
C:我们曾做过调查,在大型商场等一些公共场所,虽然用了很好的空气净化设备,但整个建筑的密封性不好,所以室内空气质量仍不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W:有的地方的空气质量是可控的,可还有很多地方不可控。最可控的环境是家,你是家的主人,能把家里的门窗关好。其他公共场所,比如商场,人进人出的确很难控制。目前有一种解决方案,是让空气净化器遍布公共场合,创造所谓的“空气森林”。还有一些是应用新技术,比如通过预测空气质量,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如果预测出明天的空气质量不是很好,那么在打开空气净化器的室内健身房運动,是比户外健身更好的选择。此外,空气净化器还需要考虑空间的大小,让机器本身和房间大小之间达到最佳匹配。这样新鲜空气的流动才能实现最优化。(采访:高松)
W=Annika Waller
当空气净化器在一个房间里发挥作用时,它是智能、便捷,乃至有装饰风格的。但将它搬到更大的公共空间中,它需要应付的状况要复杂得多。随着空气净化器的尺寸越来越小,它也可以跟随用户去到更多地方。这正是瑞典空气净化器品牌Blueair目前在做的。在Blueair CMO Annika Waller看来,其中最关键的是,将核心技术应用到不同环境中,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C: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会如何影响空气治理?
W:这是解决空气质量问题非常重要的因素。数字技术,让人们看到了以往不可见的污染物,更容易追踪空气质量改进的情况。比如智能设备,即便本人不在家中,它们也会发出各类讯息以及接受指令。假如家中空气质量不好,你发出一个指令,净化器就会加速净化空气。待你回到家中时,室内空气已经是合格的。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产品性能,同时降低了它的成本与价格,让更多人买得起空气净化装置,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变化,提高呼吸洁净空气的意识。空气质量较差,除了会影响人,也会影响家里的宠物,比如引发过敏。现在的技术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监测这方面的数据。此外,移动或携带技术的发展,使得不仅在家中,以后我们还能随身携带净化器去更多地方,在餐厅、商场等不同空间都能享受洁净的空气。虽然这项技术还不是那么成熟,但已经排在我们的进度清单前列了,有望很快成为现实。
C:中国与国外,看待空气净化的态度有哪些区别?如何让不同地区消费者对空气污染有更好的认知?
W:在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对空气污染的认知差别较大,是分层的两级市场,一级市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居民的空气污染和健康意识非常强。二级在二三线城市,人们的意识不那么强烈,需要我们多做宣传教育。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在意识上比中国的一级市场要落后一些。此外,对于是什么引起了空气污染,人们的关注焦点也不相同。如今中国居民关注最多的是PM2.5,尤其是汽车尾气和煤炭燃烧问题。在美国,人们更关注抽烟和宠物引起的过敏等空气污染。在欧洲,人们讲到空气时,更多和治疗疾病相关,若是患上哮喘,有些人会买一个空气净化器来辅助治疗。不同地域的人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同。在中国有些地方我们会提供过滤层,不仅能吸收固态颗粒,还有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美国提供的过滤层滤去的则主要是固态颗粒物。中国的卧室面积一般是8平方米,美国则是5平方米,这对机器功率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首先,找合作伙伴、意见领袖来一起推进。其次,在宣传活动中,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比较空气质量是个好办法,比如这里的空气看上去很好,但拿机器测一下,数据显示并不好,这时人们会意识到,原来空气质量并不能靠个人感觉来评判。最后,在产品功能上,空气净化当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除了为不同大小的房间提供不同尺寸的机器,消费者还需要其他功能。比如在外观上,有些人需要色彩丰富的净化器,也有人不喜欢这种而更偏爱传统的样式。
C:我们曾做过调查,在大型商场等一些公共场所,虽然用了很好的空气净化设备,但整个建筑的密封性不好,所以室内空气质量仍不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W:有的地方的空气质量是可控的,可还有很多地方不可控。最可控的环境是家,你是家的主人,能把家里的门窗关好。其他公共场所,比如商场,人进人出的确很难控制。目前有一种解决方案,是让空气净化器遍布公共场合,创造所谓的“空气森林”。还有一些是应用新技术,比如通过预测空气质量,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如果预测出明天的空气质量不是很好,那么在打开空气净化器的室内健身房運动,是比户外健身更好的选择。此外,空气净化器还需要考虑空间的大小,让机器本身和房间大小之间达到最佳匹配。这样新鲜空气的流动才能实现最优化。(采访: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