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深化,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关键在于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呢?重要的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下功夫。
首先,要增强“结合”的意识。也就是要充分认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中学德育主要途径之一。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当然也应当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因为这一原则最能反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它规定着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最终决定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我们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结合”的重要性,增强“结合”的意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结合”的有心人}才能千方百计地去挖掘“结合”的因素,积累“结合”的材料,探索“结合”的艺术;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自觉地贯彻到思想政治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同时,要掌握“结合”的方法,讲究“结合”的艺术。
(一)突出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有的放矢”,敢于和善于回答学生中普遍
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必须落实在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上,即转变学生的思想上。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思想政冶课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实际,并以此为根据去改革教学。学生的实际是多方面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学生的需要点,坚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紧密与教材相结合,力求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去回答学生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要捕捉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理论方面的闪光点,力求运用学生的亲身体验、独到见解去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要了解学生思想上的薄弱点,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体现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就是我们联系实际的内容应当与时代的脉搏相适应。不仅要联系过去,更重要的要联系现在,即联系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新经验,特别要联系我国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注意联系这些最基本的实际,不从这些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反映时代精神的改革创新的实际中吸取营养,那就不可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正确地认识社会,自觉地适应社会,有着强烈时代责任感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强调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就是要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
由知向行的转化。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归宿和根本目的。早在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说过:“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并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和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而使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
(四)加强计划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依据教材体系和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进度和顺序进行的。因此,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应当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我们在备课中,要周密考虑:讲哪些理论时联系哪些实际,选择哪些实际材料,以及如何联系,联系到什么程度等等。只有加强“结合”的计划性,才能有条不紊地达到联系实际的目的,增强联系实际的效果。
(五)注意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就是我们所联系的实际,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要认真研究中学生各年龄段的思想、知识和心理特点,并从这个实际出发,分层次地确定各年级联系实际的内容和重点。因为现实生活中可供我们联系的实际是很多的,不仅有党的方针政策,而且还有大量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新情况、新材料,以及反映这些新情况、新材料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我们所联系的实际脱离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只有成人或干部才能理解的问题,不分层次、不加选择、“一刀切”地搬到课堂上来,是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
(六)贯彻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由“单一式”转变为“多样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要把书本知识与沸腾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上,要把课外阅读、影视广播、社会实践(考察访问、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等)、撰写政治小论文、时政讲座、讨论会、辩论会等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实际,并且努力与其他德育渠道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协同作战,互促互补;在教学手段上,要广泛采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具,如挂图、幻灯、录音、录像等,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所讲“六性”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强调科学性,首先要确保传授理论知识的科学性,要帮助学生准确地、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要正确地、科学地把握“矢”。其次,要确保所联实际的科学性,要对实际情况作周密的调查,认真的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正确地、科学地把握“的”。第三,要确保“结合”的科学性,力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知与行的有机统一。既要防止牵强附会随心所欲地胡乱联系,使理论联系实际庸俗化;又要防止把理沦与实际分割开来,对立起来。
首先,要增强“结合”的意识。也就是要充分认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中学德育主要途径之一。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当然也应当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因为这一原则最能反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它规定着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最终决定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我们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结合”的重要性,增强“结合”的意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结合”的有心人}才能千方百计地去挖掘“结合”的因素,积累“结合”的材料,探索“结合”的艺术;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自觉地贯彻到思想政治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同时,要掌握“结合”的方法,讲究“结合”的艺术。
(一)突出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有的放矢”,敢于和善于回答学生中普遍
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必须落实在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上,即转变学生的思想上。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思想政冶课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实际,并以此为根据去改革教学。学生的实际是多方面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学生的需要点,坚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紧密与教材相结合,力求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去回答学生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要捕捉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理论方面的闪光点,力求运用学生的亲身体验、独到见解去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要了解学生思想上的薄弱点,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体现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就是我们联系实际的内容应当与时代的脉搏相适应。不仅要联系过去,更重要的要联系现在,即联系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新经验,特别要联系我国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注意联系这些最基本的实际,不从这些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反映时代精神的改革创新的实际中吸取营养,那就不可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正确地认识社会,自觉地适应社会,有着强烈时代责任感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强调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就是要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
由知向行的转化。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归宿和根本目的。早在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说过:“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并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和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而使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
(四)加强计划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依据教材体系和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进度和顺序进行的。因此,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应当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我们在备课中,要周密考虑:讲哪些理论时联系哪些实际,选择哪些实际材料,以及如何联系,联系到什么程度等等。只有加强“结合”的计划性,才能有条不紊地达到联系实际的目的,增强联系实际的效果。
(五)注意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就是我们所联系的实际,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要认真研究中学生各年龄段的思想、知识和心理特点,并从这个实际出发,分层次地确定各年级联系实际的内容和重点。因为现实生活中可供我们联系的实际是很多的,不仅有党的方针政策,而且还有大量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新情况、新材料,以及反映这些新情况、新材料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我们所联系的实际脱离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只有成人或干部才能理解的问题,不分层次、不加选择、“一刀切”地搬到课堂上来,是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
(六)贯彻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由“单一式”转变为“多样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要把书本知识与沸腾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上,要把课外阅读、影视广播、社会实践(考察访问、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等)、撰写政治小论文、时政讲座、讨论会、辩论会等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实际,并且努力与其他德育渠道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协同作战,互促互补;在教学手段上,要广泛采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具,如挂图、幻灯、录音、录像等,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所讲“六性”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强调科学性,首先要确保传授理论知识的科学性,要帮助学生准确地、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要正确地、科学地把握“矢”。其次,要确保所联实际的科学性,要对实际情况作周密的调查,认真的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正确地、科学地把握“的”。第三,要确保“结合”的科学性,力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知与行的有机统一。既要防止牵强附会随心所欲地胡乱联系,使理论联系实际庸俗化;又要防止把理沦与实际分割开来,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