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乐乐说作文 开开心心写作文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ih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且由于本地特殊的编排方式,我每年都得换一个班去教,因而接触了不少学生。但不管是聪明好学的,还是迟钝懒惰的,每到上作文课前,他们都有如此反应:“作文真难写呀!”更有甚者,学生还编出一首顺口溜来形容作文难写之状:“作文,作文,令我伤神;作文,作文,实在头疼!”几乎到了谈作文变色的地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听到这种无可奈何的惊叹,当然会感到一丝难言的苦涩:“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失职啊!”
  为了改变学生厌写作文的现状,找到一条合适的作文教学途径,近年来,我一直在尝试各种教法。后来我一想:学生直接写作文难,用嘴巴说一说总可以吧?因为他们都不是哑巴,都会说话呀!就这样,我尝试着用口头作文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真是“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口头作文的教学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使学生的作文成绩有了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较为敏捷的思维性。那么,我是如何进行口头作文教学的呢?以下就具体谈谈我的训练方式。
  
  一、启发诱导,鼓励上台
  
  由于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如果一上课就直接要他们说,那么效果肯定不会好。弄得不好,就会由怕作文变成既怕写作文又怕说作文了。因此,为了消除他们这种恐惧心理,我给新生上第一次作文课时,就会先坐在他们身边,心平气和地和他们拉家常式地谈话:“XX同学,你最喜欢吃什么菜,是什么味道的?……”由于谈的都是他们喜欢的事,他们讲起来也自然多了。这时,我不时评点两句:“你讲得真有味道,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故事家;你的口才真好,演讲家会是你将来最理想的职业。……”短短几句,就得到老师如此的肯定,任何一个人都会心动。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也不过如此吧?自由、轻松了一阵子后,我就会说:“刚才,老师发现了许多能说会道的人才,你们将来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故事家、演讲家。要想成为真正的故事家、演讲家,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练习。老师这里配有录音机,话筒之类的工具,待会儿就看谁有兴趣、有胆量上来讲讲。”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刚接触一班新生时,他们都一时无法适应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因而,训练时,我们就可以用“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刚开始时,针对他们胆小,表达能力差的特点,尽量把要求降低,能上台讲就行,哪怕只讲一两句,也给予“自告奋勇”奖——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随着学生思路的不断开拓,口头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胆量不断增大。这时,就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的口头训练。为了让他们讲得更精彩,可以提前一周左右提供训练素材,让他们课余有充分时间去酝酿和准备。但轮到要讲时就要赤手上阵了——不能上台念作文稿,只能口头表达讲作文。每讲完一篇,老师和同学们都要适当的评论,发表意见。这样,师生都是既紧张又认真,说的听的都用心。不会说的学生心里想:别人能说我也会说,无形中增强了竞争意识。听多了,自然也会说了。
  
  三、训练多样,不忘肯定
  
  为了激发学生口头作文的兴趣,在训练时,可采取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
  
  (一)、一题多意,畅所欲言
  很多老师在上作文课时,为了图简单方便,往往布置一个题目,规定一个中心,免得学生乱写。这样,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写出来的文章就无新颖之感。允许学生一题多意,让他们尽可能地畅所欲言,而且要求每个学生都不得重复别人的观点。如练习《假如我是XX》的想象文。有的同学说假如我是老师,我会认真教好每一个学生;有的同学说假如我是农民,我一定不自卑,要好好研究科学种田方法……种种说法,每种观点都给全班同学很大的启示,大大开拓了思路。
  
  (二)、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结合
  虽然口头作文训练及时、有效,但不及时记录下来,也是一种遗憾。因此,在每次两节作文课训练时,我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说,然后在老师点拨下,利用剩下的时间去把所说的写下来。这样,就可以收到双倍的功效。
  
  (三)、不管说好说坏,重在肯定
  在口头作文训练时,不管学生说得怎样,都尽量给予肯定。哪怕是他们只有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得稍好,老师都要及时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下次才会有信心说得更好。如果嘲笑他们,也许使他们再难开口。因此,在口头作文训练时最忌随意嘲笑他人。作为引路人,就更要把好尺度,尽量发掘闪光点。发现好的人才和素材,要及时鼓励并推荐他们去参与有关作文活动或投稿。近年来,由于我采用了此法,有一部分学生在县级征文比赛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可见,口头作文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作文水平,增添了他们的自信心。如今,学生对作文的态度有很大改观。有的人改写了一首顺口溜:“快快乐乐说作文,开开心心写作文,作文,作文,不头疼。”由此看来,这种口头作文教学方式,值得一试。
  
  (作者单位:425514湖南省江华县桥头铺镇中心校)
其他文献
历史教学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过去 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革故鼎新,代之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法成为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向。如何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对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对比和思考,有比较多的体会,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一大亮点。它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是语文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领、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是语文学科的一种课程表现形式。它有利于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能使学生获得感悟和深刻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
期刊
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然而语文教学评价却仍是课程改革的瓶颈。目前多数语文老师无论是评价的内容还是方式、手段,都不尽如人意。在课堂上我们听到的不外乎如下一些套话:你说得真好;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回答是错误的;你没有理解老师的问题,等等。在这种评价下,学生难以获得情感的激励,其学习心境始终处于平静甚至麻木的状态,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期刊
不论在哪一所学校的哪一个班级,都有一些学生,给人们留下的往往是调皮捣蛋、智力低下、不思进取的印象。因此,教育方式的转化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全班的整体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自信心的提高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这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而形成的。人人都有一个追求完美、得到别人承认的愿望,因此解决问题的合理思路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人文色彩呢?笔者认为必须首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方能较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建构。    一、转变教学理念——语文人文性建构
期刊
当今世界,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和多样的功能,几乎进入了人类工作的每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也初露锋芒,使教学技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这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多媒体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目前大多数老师对课件的编制和使用尚处于不成熟阶段,本人就在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谈
期刊
“2005年秋招的计科2班学生的全国信息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操作员考试又是全部通过!最高分99分,最低分70分,是接05年春招班考试后第二次创造好成绩。”在这成绩的背后,肯定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肯定教师付出的成功。这付出仅是严格按步骤1,2,3来完成的吗?这样虽可以创造一时的好成绩,但不能让学生掌握更新知识必要的技术与持久的兴趣。要让学生在办公软件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中能自己去学,愿意学,轻松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枯燥、乏味,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那么,怎样轻松有效的上好历史课,使历史课“活”起来呢?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教育的主体、课堂氛围、表扬和激励、实践精神、多媒体教学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与现代生活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
期刊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全国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教育改革的潮流中。这场改革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开拓进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大批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然而,当前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以农村条件极差、农村孩子天生素质低下为借口而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相去甚远,这是不可取的。近两年来
期刊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语文教学作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其中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长期以来,教师们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经典名言的引导下,都把“读”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早读课在读,上新课之前及上完课后也在读。可大部分老师、学生只注重读的数量而忽略了读的质量,“唱读”现象较为严重,而真正会朗读的学生却廖廖无几。所谓朗读,即是高声地、有感情地读,它要求读准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