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稳中求进 力同心 苦干实干 确保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f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交卷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持续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高质量基础上能快则快;城乡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省下达的计划目标。
  上述预期目标,贯彻了新发展理念,突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兼顾了可行性与必要性,特别是综合考虑了引导社会心理、市场预期的需要,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增进全市人民福祉的需要。上述预期目标,还对标“十三五”规划和“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自我加压、奋力争先的进取精神,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尤其是要持续“抢机遇、抢人才、抢项目”,既为当前发展赋能,又为长远发展“栽树”。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大势,趋利避害,保持战略主动。下面,我对明年经济工作七项重点任务作一部署。
  第一,稳住微观主体,筑牢发展根基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关键在于稳企业。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三服务”活动为总抓手,千方百计为企业松绑、减负、赋能。
  降本减负要更实在。要顶住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完善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政策执行的全过程跟踪问效,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要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关于企业电价、气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广土地弹性出让制度,实施差别化地价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要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高水运和铁路货运量,持续降低综合运输成本。要实施新一轮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应用,进一步降低通关成本,提高口岸服务质量。
  金融服务要更精准。要高水平推进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提升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等信贷比重,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的规模和倍数,发挥专项风险补偿资金池、信保基金的作用,确保全市民营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超过50%,制造业贷款增速高于10%,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要深入推进“凤凰行动”宁波计划,支持优质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并购重组对接境内外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要深入推进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增强保险防范企业经营和创新风险的功能。
  营商环境要更优良。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全面落实中发﹝2019﹞49号文件和即将出台的《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扎实推进亲清政商关系试点,发挥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要坚持问题导向、企业满意导向,深入实施营商环境“10+N”行动,彻底解决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企业进步的问题和障碍,并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执行落实,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要推动“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延伸扩面,加快治理数字化转型,深入挖掘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的潜力,提高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益。要完善“8718”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便利化的精准服务。要全面排查、坚决清理各类显性和隐形壁垒,建立开放的市场准入机制,依法保障各类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要落实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大力整治专利代理行业乱象,一体推进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集中治理,推行个人信用积分和企业信用差别化信贷政策,使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更有效力。
  产业政策要更积极。要紧贴企业实际需求,推进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扩大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引进人才、提升质量、建设品牌、制定标准的政策供给。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政策”和“一个新产业一个新方案”的原则,清理、整合、优化各类产业政策,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企业能够方便地获得政策信息、全面地知晓政策内容、公平地享受政策红利。
  第二,扩大有效投资,强化关键支撑
  明年出口面临很大不确定性,消费增长的空间也不大,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优结构、转动能中的关键作用。
  大抓产业投资。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创新招商模式,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激励机制,引进更多支撑性、引领性、带动性较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出台工业投资专项政策,实施增资扩产专项计划和新一轮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分层分级分类加强对产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有效产能。
  大抓基础设施投资。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我省“四大”建设,加快建设金甬铁路、杭甬高速复线、象山湾疏港高速等,争取开工建设沪嘉甬铁路、甬舟铁路,深入谋划沪甬跨海通道、甬臺温高铁、栎社机场四期、空铁一体综合枢纽等项目前期,完善5G通信、物联网和北斗卫星网络,启动开展新一轮海塘除险加固,推动形成战略性、网络型的基础设施体系。   大抓平台投资。功能园区、城市新区作为重点开发区域,必须当好扩大投资的主力军,成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要优化重点开发区域规划,加快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布局建设一批城市功能项目和优质产业项目,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提高城市发展能级。
  扩大有效投资,必须抓好两件事:一是抓项目谋划。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工作。项目前期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能够做的都要抓紧做实做好,争取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里的总盘子,同时为持续扩大项目投资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二是抓投融资体制改革。要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券、开展市场化融资等方式,扩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的社会融资规模。同时,要谋深做好做实片区规划、城市形象设计、土地经营等工作,完善多元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实现投入产出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
  第三,实施产业工程,壮大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立市之本,必须把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深入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规划。要坚持扩大增量与优化存量并重,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和细分行业做粗做长产业链条,同时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傳统制造业,形成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要坚持做强大家大户与培育千家万户并重,深入实施龙头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千亿级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企业、高成长企业、创新型企业,形成结构合理、实力强劲的企业梯队。要坚持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并重,积极培育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商用、大数据、区块链、空天信息等新兴产业,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和应用深度,形成以应用带动产业、以产业推动应用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要依托华为鲲鹏5G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集聚的优势,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以“5G+AI+区块链+安全”为重点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深入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要落实“稳外贸新十条”政策举措,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企业覆盖面和出口渗透率,增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帮助企业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努力促进出口平稳增长。要落实扩大能源及大宗商品进口量的措施,拓展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核心装备等进口来源,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促进“优进”与“优出”协调发展。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加快推进贸易企业集群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行动。对宁波来说,服务业既是突出短板,也是潜力所在。要推动宁波舟山港从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升级,做大做强内外贸易、港航物流等优势服务业,扩大配置全球资源的话语权。要积极培育金融保险、研发设计、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会议展览、法务财务等专业服务业,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做大做强本土企业总部,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来宁波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财务等功能型总部。要顺应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在扩大实物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发展旅游休闲、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家庭服务、养老托育等服务业,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包括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要以文化体育、成人继续教育为主,做到既能扩大消费,又能提高市民素质。
  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虽然农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比很小,但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抓好。要坚持向科技创新要质量,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在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要坚持向产业融合要效益,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服务业方式经营农业,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同时,要高度重视粮食和重要副食品的生产供给,特别是要尽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
  第四,增强发展动能,厚植竞争优势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并驾齐驱,让内生动力、市场活力更加强劲。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要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为载体,继续下大力推进强校强院强所、甬江实验室、研究生院、创新中心、孵化器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打造服务全市乃至周边城市的科技研发集聚区、创新发展新引擎。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引导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建立创新共同体,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要研究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大创新投入,增强创新能力。要实施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修订政府采购、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招投标办法,从具体程序、制度入手,大力推广首台套设备、首批新材料、首批软件和重大创新产品等,支持企业完善产品技术参数,提高产品成熟度和可靠性,突破市场准入门槛,快速打开国际国内市场。要更加注重人才制度的创新、人才生态的优化,巩固各领域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制造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加快流入的好态势。同时,要支持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浙大“五位一体”校区等在甬高校跨越式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深化市场化改革。要高度重视并加大力度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整治“低散乱”行业,分级划定工业用地红线,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支持鄞州区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域产业治理试点,确保工业用地效益领跑全省。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体系,推动用地、用能、排污等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要重视解决国企不强不大、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增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探索国有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模式,推动国企提质增效、强身健体。同时,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蕴含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推动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取得明显进展和突破。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建设“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持续深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巩固提升宁波的对外开放优势。要推进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快自贸区改革创新机制落地扩面,争取宁波出口加工区、慈溪出口加工区和梅山保税港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打造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要高水平建设国际合作园,创建“一带一路”中意(宁波)园区,推动国际产业科技合作走深走实。同时,要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引导企业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根”留在宁波。
  推动区域合作发展。要深入实施宁波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16项纳入国家规划纲要的重点工作,跟踪落实7个沪甬专项合作协议,高水平建设宁波前湾新区,形成全方位、全领域融入长三角的格局。特别是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规划起点要高、产业布局要优、项目建设要实,打造成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要实质性推进甬舟一体化,加快落实共建甬舟合作区等双方明确的33个重大事项、10个重大平台和20个重大项目,确保进度快、成效好。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利合作,扎实推进宁波南湾新区建设,落实一批同城化、一体化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宁波都市圈能级,共同打造长三角“金南翼”。
  第五,加快城乡融合,实现共同繁荣
  城乡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让城市、乡村都富有活力和魅力。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突出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高质量编制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特别是要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充分衔接,明确近期空间发展重点、开发时序,确保省市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能够落地实施。
  提高城市品质。要全面实施“拥江揽湖滨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落实重要功能区块和重大基础设施由市级统筹开发运营制度,健全土地收储和出让统筹管理体制,完善市域交通体系,推动市域一体化、全域城区化发展。要加快东钱湖区域、象山港区域、“三江六岸”以及临空经济示范区、宁波文创港、滨江新城等重要片区建设,建成一批地标性建筑和标志性景观。要狠抓点线面提升,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抓好新一轮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和未来社区试点建设,持续整治提升城市道路、街景立面、塘河绿带,做到点上出彩、线上美观、面上协调,让城市有亮点、有特色,能吸引人、留住人。要把改进城市管理与深化文明创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全体市民文明素养,彻底解决城乡接合部脏乱差、小区物业管理难、垃圾分类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建设美丽乡村。要深化“百千工程”建设,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打造一批新时代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丽乡村示范县。要以“三大革命”为重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四好农村路”、农民饮用水等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要实施美丽城镇建设五大行动,确保明年有15个以上小城镇率先达到美丽城镇要求。要积极稳妥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确保按时完成、不留尾巴。
  第六,对标补齐短板,务求实際效果
  补短板工作抓得怎么样,关系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前段时间,我们梳理出了八方面45个短板。各地各部门都要清醒认识各自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照“十三五”规划目标,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分门别类进行分析评估,编制形成工作清单,动态监测、跟踪落实、压茬推进,确保取得实效。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打好“三大攻坚战”问题。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要高标准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战役”,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要谋划实施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环评审批改革,完善企业治污正向激励机制,加强环境信用差别化管理,提升环保执法和服务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从源头上减少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方面,要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精准实施增收扶持措施,确保明年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1.6万元,确保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第一时间得到帮扶。要高标准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等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国家和省里下达的任务。
  在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方面,要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政策,及时有效防范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两链”风险、类金融风险,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风险的底线。
  第七,改善社会民生,促进平安和谐
  高水平全面小康关键要让老百姓有利有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扩大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服务供给,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稳定劳动就业。要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对就业的传导影响,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措施,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同时,要狠抓欠薪治理,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优化公共服务。要大力弘扬宁波“四知”精神,加快推进“书香宁波”“影视宁波”“音乐宁波”“创意宁波”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要深入实施“健康宁波2030”行动,扎实推进“三医联动”和“六医统筹”,推动县域医共体深度融合。特别是要重视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完善保障体系。要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强化民生的兜底保障。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完善“一城一策”系列配套政策,加强困难群众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要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在市域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镇级分中心建设,尽快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要做实县、乡两级综合指挥中心,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增强基层网格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要加强各类灾害防范和应急管理,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处置机制、企业员工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开展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社会面平安稳定。
  (摘自郑栅洁同志2019年12月31日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其他文献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聆听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之声,“制度”堪称时代变革最响亮的音符。2019年12月5日,宁波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的《中共宁波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宁波改革的总纲领。  纵深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宁波改革路径,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四中全会精神贯穿改革全过程
期刊
2019年以来,慈溪市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牢固树立“亩均论英雄”理念,做好“统筹引导、做精增量、做活存量”三篇文章,优化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益,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近年来,慈溪市工业用地供给占建设用地总量维持在40%左右水平,居全省前列;2019年前三季度,慈溪市完成工业投资60.06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技改投资45.38亿元,同比增长8.3%,技改投资占
期刊
2019年12月5日,宁波与温州签署《关于加快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甬温两市在共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自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自创区以来,宁波蹄疾步稳地推进着各项谋划建设工作,比如,全力推进“六争攻坚”行动,高标准编制自创区发展规划纲要等。这些工作举措事关宁波中长期和全局发展,既凸显了自创区建设的系统性复杂性,也进一步丰富了自创区的实践内
期刊
中共宁波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今后一段时期市域治理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作出了系统性安排。这些安排一方面着眼于从市域层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另一方面归纳和总结了宁波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将其固化为制度。将工作实践制度化,既推动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体现了全市各方面对相
期刊
宁波是民营经济大市,2019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9.6%。民营企业投资稳则民营经济稳,民营经济稳则经济稳。然而,受可开发土地日益紧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用地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尤其是部分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存量中小企业扩大投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发展热情受到限制。  民营中小企业用地保障与困难并存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采
期刊
《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5年)》 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落户中官路创新创业大街的宁波创维双智双创产业园正式开建……自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宁波全市域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高质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做深做实科技
期刊
近年来,余姚按照上级深化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着眼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激发能量,自2017年起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瘦身与强体并举、严管与放权并举、履职与创新并举为抓手,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成效明显。截至2019年11月,余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达1705亿元、净资产达534亿元,分别比2017年深化改革前增长57.7%和36.2%,国有资产规模居宁波区县(市)之首。深化改革以来,有2
期刊
2019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海曙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三服务”活动“保持常态、追求实效”的要求,努力树立“三化三度”服务品牌,打出一套服务外贸企业“组合拳”,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前11个月,该区实现出口573亿元,出口规模列全市第四、全省第七,全国占比达到36.84‰,同比增长7.9%,分别高于全市、全省、全国1.2、0.7和3.4个百分点,为全市“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开好局起
期刊
加强经济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经济治理能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作为制造业大市,宁波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制造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产业治理能力提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以来,宁波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链协同为导向,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工业强基、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积极探索新型工作
期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先后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正扬帆启航。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将有力推进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夯基垒台。  构建社会治理大指挥体系  健全市域社会治理领导体制。建立“市级抓统筹、区县负主责、基层强执行”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统一治理力量、整合调配资源、善用立法权限,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