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新引擎 激活新动力 宁波自创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ffx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5年)》 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落户中官路创新创业大街的宁波创维双智双创产业园正式开建……自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宁波全市域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高质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做深做实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加力加速推进“科技争投”攻坚行动的关键举措。从企业到园区、从院校到政府,与之相关者只争朝夕,共同开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征程。
  体制机制先行先试激发创新活力
  向东是大海,翻开浙江省的地图,宁波、温州两地俯卧在浙东南区域,相距200多公里。2018年11月,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召开,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图景也逐渐勾勒而出,这片土地正迎来新动能。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大的红利是享受国家级示范区相关政策,最重要的工作抓手就是开展科技政策的先行先试。2018年11月,宁波出台《关于推进科技争投高质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下称“科技新政46条”),这标志着宁波拉开了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全市域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大幕。“科技新政46条”从空间布局、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建设、新产业动能培育、国际创新合作等多个维度,为宁波划定了未来5年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路径,多项政策力度领先全国。针对科创能力不足的短板,“科技新政46条”明确要面向基础性、前沿性研究领域,谋划建设甬江实验室,优先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以及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科研基础设施,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补助。改革是“科技新政46条”的另一关键词。宁波通过减、扩、评、激等方式,优化科技计划管理,建立以创新贡献、创新质量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机制,最大限度释放民营经济和“双创”活力。为激发研发动力,“科技新政46条”还明确给予企业最高200万元的研发后补助。
  作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对标国内先进地区的国家自创区,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出台“黄金八条”。据悉,“黄金八条”涵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端研发机构引进、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自主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创新创业投融资八个方面。比如,“四个1000万”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三个5000万”支持高端研发机构引进;设立区级重大科技专项,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同时,宁波国家高新区谋划推进“五引领五倍增”科技争投攻坚战,全区科技战线尽锐出战、全速奔跑,多项指标领跑全市。据统计,2019年,宁波国家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1%,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5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57%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也从2017年的120件上升到210件。
  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技争投”行动,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提升创新平台、创新生态,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让宁波在国家创新版图上更具竞争力。2019年,宁波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接近2.8%,较2018年提升0.23个百分点。2019年前11个月,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同比增长50.7%;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59.8亿元,同比增长7.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1.4%;技术交易额达222.8亿元,同比增长62.2%,提前实现科技争投“三年倍增”目标。宁波国家高新区也充分发挥核心载体作用,2019年1至11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19.6%。透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到,宁波启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两年来,整体建设成效显著,多项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下一步,宁波将科学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升级,提升宁波城市创新能级。按照“科技+”思路,宁波着力推动科技与金融、文化、卫生等融合发展,重点做好科技金融文章。同时,通过创新科技合作开放机制,宁波将加快推进沪甬、深甬以及长三角、浙东南等国内地区与日本、加拿大、德国、以色列等“创新大国”和“关键小国”的科技合作。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以举办重大科技活动为契机,宁波倡导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创新争先与容错机制,进一步提升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优势。
  布局重大平台培育“最强大脑”
  在宁波研发园里,有一家研发中心,其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就超过了100件,是全市名副其实的专利大户,它就是TCL通讯宁波研发中心。从专利的数量就可以窥见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力度之大。2019年,TCL通讯宁波研发中心的研发投入预计高达1亿元。随着研发项目的增多、创新力度的增强,2020年,该研发中心的研发投入还将大幅增加,预计达到1.4亿元左右。
  企业通过建设研究院,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成果产业化,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行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市已累计引进建设63家研究院,其中2018年引进建设的15家研究院已集聚科研团队73个,开展各类项目合作134个,在孵或孵化企业21家。同时,宁波累计创建培育市级及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3家,其中省级13家、市级20家。这些凝聚科技研发最强力量的研究院,不仅是企业谋求创新发展的“核心关键”,更是助力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脑”所在。“一个区域里,高质量的科技企业数量越多,意味着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越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培育科技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驅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有力抓手。”宁波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道,“在宁波,越来越多的研究院所、企业走出了高额研发投入铺路、密集知识产权开路的发展路径,为宁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注入强大动力。”   赛尔富专门制定了专利战略,并将其纳入技术进步和现代企业制度规划,员工获得发明专利,可获公司1万元的专项奖励;永新光学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研发资金投入,2019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超过了170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6.84%;德塔森特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10%以上,在模块化数据中心领域技术上不断突破,目前已获得相关国家专利100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多项……
  企业创新发展,除了提升内生力,也离不开平台助力,更需要政策加码。宁波积极谋划布局甬江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试科研设施等创新平台,打造甬江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动机”。同时,宁波积极实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专项行动,发布《关于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支持研究院建设发展的政策包,有效推进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等2018年以来新引进的1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落地,集聚研发人员688名,转化成果84项,申报专利22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5件。
  目前,宁波国家高新区以宁波研发园、兵科院宁波分院、宁波软件园、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为依托,集聚了全市三分之一的重点研发机构、三分之二的检测认证机构和二分之一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宁波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研发和科技支撑。2019年6月,宁波国家高新区、宁波市科技局与国际技术产业联盟共建的宁波国际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投入使用。这一集推进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培育总部企业集群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大平台,预计三年将引进产业资本100亿元,聚集企业200家、人才5000名。
  2019年12月24日,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产业园启动建设。作为宁波工业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阵地,该产业园将建设科研团队及孵化企业的办公场所,以及院士工作站、创新实验室、工控安全靶场等多个功能区域。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作为2018年新落户的研究院,自落户以来已累计吸引200余名高科技人才,并成功孵化浙江蓝卓、国利网安、中控微电子、芯然科技等7家高科技企业。待产业园2022年竣工投用后,它将大规模引进集聚各类研究人才,推动研究成果高效落地转化,成为支撑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0年1月9日,宁波鲲鹏生态产业园开园暨“鹏霄”服务器首发首用仪式在宁波举行。华为公司与东华软件公司联合宣布,首批基于鲲鹏处理器的宁波制造服务器——“鹏霄”已完成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以及扫描仪、打印机等软硬件设备的兼容适配,将应用于宁波市政务云中心。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的宁波鲲鹏生态产业园,初期规划1平方公里,将集聚近百家鲲鹏软硬件生态企业,打造华为创新中心、创新人才中心、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智慧人才培训基地。在开园仪式上,宁波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揭牌,东华软件公司与宁波银行、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单位签署协议。宁波鲲鹏生态创新中心集产品研发、系统测试、成果展示、人才培养、产业联盟等功能性平臺于一体,华为将联合其上下游生态企业投入人员、设备和研发资源,开放华为芯片研发(鲲鹏、昇腾等)、开源操作系统(欧拉、鸿蒙等),联合运营商构筑5G网络覆盖环境,提供鲲鹏开放创新的计算能力和5G大带宽、低时延的联接能力,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操作系统和5G联接,加速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宁波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宁波将通过实施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并主动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央企等“国家队”,新引进一批标志性重大平台。同时,宁波加快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实质性启动甬江实验室建设,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或分实验室。对于已签约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加快建设落地,同时继续引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急需的高水平研究院。此外,宁波还将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攻坚行动,加快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高新技术苗子企业培育。宁波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政策,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机制,加快引进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动能转换
  1月10日,由浙江大学牵头,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申报的超分辨光学微纳显微成像技术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年投产、9年上市、10年做成业界领头羊,量子点光学薄膜等前沿技术的成功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带动国内液晶产业链的发展,张彦和他创办的激智科技在宁波圆梦;从事应用技术方向的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徐耀一直致力于溶胶凝胶法镀膜的产业化,目前已经建成了4条生产线……
  在宁波,近两年来,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被攻破,一个个自主创新产品不断诞生。面向“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宁波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立项支持项目(课题)129个,攻克掺锗直拉硅单晶、三尖瓣瓣膜置换系统、人机物融合智能语言交互算法、面向5G通信的Ⅲ—Ⅴ族半导体硅基晶圆级异构集成的特种工艺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产品)100余项,31个重点自主创新产品被列入推荐目录。2019年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1.5%,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海洋新兴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未来产业提速发展。其中51项成果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同比增长41.7%;5项成果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人工智能,这个眼下出镜率极高的词,对宁波的意义非同一般。全面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及新型智慧型城市建设,每一个目标的背后都绕不开人工智能的发展。2019年7月,《宁波市5G应用和产业化实施方案》发布,吹响了宁波加快5G发展的号角。按照计划,宁波将围绕智能港口、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加快推进5G应用示范,实现行业的深度融合。2019年9月,《宁波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发布,未来宁波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逐步清晰。宁波将发挥制造业基础好、人工智能技术需求大、场景应用市场广等优势,围绕应用、研发和产业培育三个环节,抓好研发创新、场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
  “我们将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开放协同机制,积极布局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未来产业技术攻关,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生态。”宁波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道。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部署,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按照中央部署,强调了要坚定不移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去年,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也作出了要提升治水能力和成效的指示。从中央和上级的决策部署可以看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水利投资建设的机遇期,也是水利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宁波水利部门一定要深刻把握当前水利发展新形势
期刊
为有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宁波文旅行业快速行动,在线OTA退订,旅行社退团,酒店、餐饮几乎歇业,节庆活动取消,景区、影院等场馆关闭。经过两个多月的全民战“疫”,宁波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文旅产业重开引擎。课题组对全市10个区县(市)十大类文旅业中的342家企业,开展了“疫情影响”问卷调查,结合调研数据,立足复工复产,对后疫情时期宁波文旅产业提振发展作对策思考。  辩证看待长短期
期刊
2019年12月5日,宁波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宁波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健全现代法治体系,推进更高标准法治宁波建设”的法治建设目标。下一步,宁波将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高水平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加快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法治体系,努力为“两个高水平”建设和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加强
期刊
图片新闻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新华社记者 鞠 鹏 | 摄)  要 讯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020 年1 月3 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期刊
法院生效裁判执行难是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难题,中央将解决执行难问题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2018年以来,我市镇海、江北等基层法院积极探索“执行前”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和“执行中”信用修复机制,柔性激励当事人诚信履行裁判义务,取得显著成效。这两项机制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领导高度肯定,并作为全国好经验予以转发。2019年9月18日,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就深化完善和推广两项机制作
期刊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聆听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之声,“制度”堪称时代变革最响亮的音符。2019年12月5日,宁波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的《中共宁波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宁波改革的总纲领。  纵深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宁波改革路径,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四中全会精神贯穿改革全过程
期刊
2019年以来,慈溪市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牢固树立“亩均论英雄”理念,做好“统筹引导、做精增量、做活存量”三篇文章,优化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益,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近年来,慈溪市工业用地供给占建设用地总量维持在40%左右水平,居全省前列;2019年前三季度,慈溪市完成工业投资60.06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技改投资45.38亿元,同比增长8.3%,技改投资占
期刊
2019年12月5日,宁波与温州签署《关于加快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甬温两市在共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自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自创区以来,宁波蹄疾步稳地推进着各项谋划建设工作,比如,全力推进“六争攻坚”行动,高标准编制自创区发展规划纲要等。这些工作举措事关宁波中长期和全局发展,既凸显了自创区建设的系统性复杂性,也进一步丰富了自创区的实践内
期刊
中共宁波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今后一段时期市域治理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作出了系统性安排。这些安排一方面着眼于从市域层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另一方面归纳和总结了宁波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将其固化为制度。将工作实践制度化,既推动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体现了全市各方面对相
期刊
宁波是民营经济大市,2019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9.6%。民营企业投资稳则民营经济稳,民营经济稳则经济稳。然而,受可开发土地日益紧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用地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尤其是部分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存量中小企业扩大投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发展热情受到限制。  民营中小企业用地保障与困难并存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