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以学定教”的理念,根据学生的思维、授受能力、心理特点等来设计教法学法,采用“自主品读”“自主感悟”“自主积累词句”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
  关键词:阅读教学 以学定教 自主品读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是作者林海音写的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学习本文,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感受作者怀念童年的情感,领略语言纯朴。整节课我贯彻“以学定教”的理念,根据学生的思维、授受能力、心理特点等来设计教法学法,学生“自主识字”“自主品读”“自主感悟”“自主积累优美的词句”等新课改精神在这节课里得到很好的落实和体现。学生学得投入,课堂充满了生机,这节课我再一次深刻尝试到了“以学定教”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体验。
  
  一、实物展示导入
  
  我用一本《城南故事》小说样本导入本课,“你看过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吗?”一句话既引领学生争先恐后地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从资料袋里学生了解了作者林海音,了解了她的一些作品,知道本文是这篇小说的序言,向学生推荐读《城南故事》,小说样本的展示,激发了学生阅读成本书的兴趣,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导入方法成功。
  
  二、自主识字积累
  
  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积累词语,交给学生读书,批注的方法。生字词用“——”在课文中自主划出,如毡帽 卸下 咀嚼 沙漠 寂寞 棉袄 袍子 傻事 划出后每个读几遍,再读给同桌听。
  “谁知道‘卸’第七笔是什么?” 指导学生写正确的笔顺,“卸”第七笔是“提”,正音:嚼 júe jiǎo读不同音,字义也不同。
  积累词用“~~~~~”划出,学生在文中自主寻找、划出,提问3—5个同学,师生共议,沉默 交错 价钱 安静 胡须 铃铛 侵犯 幼稚 充满 情趣 驼绒 想念 悦耳 重临 心头 作为全班的本课的积累词。优美词句积累多了,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时时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养成习惯。
  
  三、自主初读感知
  
  教师范读的抑扬顿挫,读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学生听很认真。“如果你觉得老师读得好,请给我掌声,为我喝彩。”顿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学生易受感染,模仿能力强,老师的范读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全神贯注地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后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熟课文。然后思考出围绕童年生活、围绕骆驼队,作者写了哪几个片段。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四、自主朗读品赏
  
  让学生充分地品读,品赏。教师用“你喜欢哪个自然段?”“能读给我们分享吗?”“这段写了什么?” 变学生围着教师转为教师跟着学生转。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落实课标充分尊重学生,促使学生从自读中获得感悟。在交流的时候,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我要求学生充分读,都把自已喜欢的段落展示读出与同学分享。有的学生说:“我特别喜欢第四自然段。”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作者想替骆驼剪毛皮的那段”,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最后一段”。学生展示读,这一环节过程中教师有提示语“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读。”全班齐读,让有共鸣、有同感的学生也一起诵读。这个环节设计打破了按课文写作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的传统教学方法,由原来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传统教学变为学生自主品读、自主感悟的自主学习。同时老师跟着学生展示品读而随机板书,不按课文写作内容的顺序板书,讲喜欢后面的文段的同学,教师就板后面文段的内容,讲喜欢前面文段的同学,教师就板前面文段的内容,但授课结束后整个板书设计看起来,还是按课文内容顺序来设计的。
  
  五、自主深层研读
  
  让学生读中品、读中感、读中悟。用你“喜欢这段的哪个词?”“哪个词用得准确?” “为什么写得这么准确?”等提示语,来引导学生深层自主研读。学生说:“这一段写了骆驼咀嚼的样子,‘交错’、‘磨来磨去’、‘冒着’、‘沾’这些词语用得很准确。我喜欢的句子有‘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子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细腻。”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地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说出自已的感受,落实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特感受”的要求。这个环节设计调动学生自主地寻找优美语句、喜欢的段落的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地读、品、赏、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找出了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并流利有感情地读出。这一过程是新课程标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要求。学生品读过程中揣摩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念,让学生明白了走在旧北京冬阳的骆驼队,在别人看来是普通的,却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自主朗读品赏、自主深层研读是整篇课文的重点学习内容,对整个重点部分的学习,我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自主品读感悟交流策略代替传统的学生应答,使我的教学设计很有弹性,许多师生、生生精彩的互动在课堂教学现场上生成。这节课让我品尝到了“以学定教”的成功体验。
  这节课结束后,我非常高兴,觉得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使我的教学生涯又有了鲜活的生命色彩,学生一次次在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思维空前活跃,我和我的学生都喜欢这种轻松的教学氛围。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建立红星激励机制,课堂教学氛围活跃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红星来激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准备剪贴制作了一批红星,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自动上黑板加贴红星,让学生养成加红星作为鼓励、表扬的课堂评价习惯,鼓励他们动脑筋,举手发言。如,全班分为一、二、三、四小组:
  一 二 三 四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说:“最近,我们上语文课举行“比一比,看谁红星多”的加红星活动,回答问题好的就可以得到一颗红星,我小组许多同学都举手,我看见他们举手,我也不知不觉举起了手,没想到老师叫上了我,我仿佛觉得同学们都盯住我的脸,我的脸开始发烫,我鼓起勇气把答案说了出来,我听见了同学们的鼓掌声。老师说:“你可以为你们小组加颗红星了”我差点蹦了起来,兴奋地上台贴上一颗红星,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回到了座位,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为我们小组拿到红星,我心里甜滋滋的。”
  学生说:“每当我们加红星时,我们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上个星期三的一天,老师让我们读出喜欢的段落,我想了很久,我想到了,可是我怕读错了,会被本组的同学丢脸,所以,我不敢上去,过了一会儿,我越来越心急,最后我走出了一小步,一步,一大步,我起来走出去了,我有感情地把我喜欢的段落读了出来,一读完,听到掌声雷动,同学们都鼓起掌来,我为小组加了一棵红星。此时我觉得很光荣,也给了很大的信心。我又会想到:通过这些比赛让一些不爱学习的同学,爱上学习,原本就热爱学习的同学,学得更好了,更爱学习了。”
  学生说:“我为小组加红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因为我为小组添加了亮光,使自己更加勇敢,我大胆地举起了手来,如果说得好,就会有一陈响亮的掌声,我听了心里美丝丝的,每当我为我们小组加红星时,我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我内心充满信心,加一颗红星代表着我的努力。”
  学生说:“当我们组获得颗红星时,我们心里有一种自豪感,啊!,我回答对老师的问题了,我冲向讲台,贴上一个闪烁、美观的红星,我们组在下面不断地喝彩,今天的冠军组是第一组,“YI,YI”我们欢呼雀跃,欢呼声响声耳边。”
  学生说:“同学们都有一种奋发向上、不服输的精神,当我们被加红星时,那种精神就会跑过来说:不能输,要加油!他们就会很积极,很棒。加红星把同学们的一种奋发向上、不服输的精神激发起来了,使课堂活跃起来。”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
  我努力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互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当我朗读完《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后,说:“如果你觉得老师读得好,请掌声为我喝彩”。顿时雷鸣般的掌声响彻教室的上空,指导朗读时,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品味语句的意思,第6自然段——第14自然段,爸爸妈妈与我的对话,要读出我的天真。第16自然段回忆童年美好的生活要读得缓慢些,低沉些,回味抒发,走在冬阳的骆驼队,在别人看来是普通的,却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学生竞赛朗读,遇见有精彩朗读者,同学们抱以热烈的鼓励的掌声,另加经星鼓励。当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说:“你真棒,为你们小组夺得第一颗红星”在细微处入手,教师善于抓信细致处表扬学生,肯定学生,活跃课堂氛围,使师生情感交朋友变得更融洽,学生从心里喜欢老师,师生心与心贴近了,课堂氛围会更活跃,学生学起来更带劲,以学定教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快乐、开心。
  我深刻体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考虑教法学法是多么和谐幸福的课堂教学,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这句话精辟诠释了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要提升的教学理念,那就是让学生自主读、品、赏、评,让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以学定教”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从此成了我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这些裂缝的存在对房屋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影响观感和正常使用功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裂缝 原因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的多项复合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本身变形和约束等一系列问题,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轻者使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使用价值等。严重的将
期刊
摘 要:随着课改进一步深入,《数学课程标准》的提出,数学教材所含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的要求等方面都有所转变。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不再是以往的“传授式”教学,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动起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进行学习。我主要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总结过程”四方面,谈谈观察、实验法在数学课中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观察 实验 兴趣 问题    一、观察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如果以培养现代人才作为宗旨,那么目前的教材、教法、师资都与此不相适应。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改进,全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初步成绩,但效果不明显。现就中学语文教学谈谈粗浅认识。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语文教学开始从实际出发,遵照教学规律,重视适度优质,已形成几种教法:  1.精讲实练  适合典范教材。精讲,即少而精,就是讲到节骨眼上,讲重点难点疑点;实练,就是有选择有目的有典
期刊
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难关    1.1 信息技术课教学难关之一——难教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后,学生才能掌握信息技术。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如何实施个别化教学、如何检查作业和练习、如何考试等等,是困扰每个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最头疼的难题。因为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进度、理解水平均不同,在上机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不得
期刊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朗读,可以感知教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审美情趣 意义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
期刊
语文教学的每个教学阶段,都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的相对独立环节。按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进行复习指导,是使知识系统化、能力熟练化的重要教学环节。  复习指导,就是教师指导学生系统整理知识,强化语文能力,深化理解的教学手段。系统整理知识,是检验、巩固旧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强化语文能力是为了巩固听、说、读、写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成果,使能力达到综合运用,灵活运用的水
期刊
教学内容  认识量角器,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北师大版第七册课本第26页的内容,第27页的“认一认”、“试一试”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2.认识量角器,并理解1°角的含义。  3.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难点:理解1°角的意义。  教具准备  量角器、题单、电脑课件  
期刊
摘 要:在任何学习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传授,却忽视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其教学可想而知,即使教师讲的有板有眼非常投入,学生却感到枯燥乏味,接受起来非常困难。历史这门课程本身是有血有肉、内容丰富生动的,挖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的丰富情感材料,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浓郁的情感中,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期刊
中央电视台十二套节目有这样一句广告语“生活就是一部电视剧”这是作为一个电视人如何看待生活,那么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把生活看作是一个生物课堂,作为教师要对我们周围的事例备加关注,对它们的内容﹑背景﹑发展过程、例证以及在生物学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都应该了如指掌。教师要留心“生活”,收集资料,要巧妙地做到“厚积而薄发”。即生物课走进生活。    一、从现实生活中创造生物学习情境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
期刊
摘 要:目前,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新教材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鉴于本人教学经验,发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起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保持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发出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主动转变角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方法,手段,创设交流平台打开学生语言的闸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共同进步……进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在因素,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地攀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