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有你的空气

来源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有人会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和着雨露霜风肆意生长,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当他的积淀足够丰富时,就会如鲤鱼跃龙门般跳出那个泥淖,在无数个我之间脱颖而出。我常在想:该如何达到那样一个高度,该如何默默地生长成为高岭之花,又该如何达到孤芳能自赏的思想高度?
  人啊,确实不应该总待在一个地方,那样固定的生活环境、固定的交往人群会使头脑发锈,眼界逼仄。出去走走,不论是学校外的另一个学校,还是工作区域外的另一个工作区域,只要能够碰触到不一样的环境下生长的人,只要能够和他们产生思想上的交流,那就足矣。
  前些日子心情不算明媚,想要找个人倾诉,却发现以往的倾诉对象竟是我心情不明媚的原因,那种突如其来的孤独感在这一刻简直像厨房里的油烟味将我淹没。所幸在这个小地方,我还能像矿工入地下寻矿般挖掘属于自己的树洞。没有讲明缘由,我通知了他我即将去拜访他,即使他的周末不似我这般清闲。可能又给人造成了麻烦,但我希望我的朋友愿意接受我这个麻烦,如以往二十几年。
  出发之前,我发现自己的日程表里有许多未完成的紧急任务,又思及出行一趟要花费一整天的光阴,便萌生退意。但约定已经做好,我不得不为这次出行做准备。为了减轻负担,我把当天的作业迅速完成——犹如一个没有拖延症的向上青年。把新学的卡林巴放进背包,想为朋友弹唱一首;带了林清玄的散文集,想陪朋友上节课,他在听课,我在看书。这美好的时光啊。
  在公交系统辗转三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到了朋友的住处,然而朋友已经去上课了——蹭课计划失败。所幸等待的时间里我得以喘息,休息的空档,我突然失去了倾诉的欲望,甚至只想把自己懒惰的躯壳埋藏起来。不过还是逛了逛朋友的校园,没有想象中的狭小,反而有很新亮的楼栋,高楼外的玻璃映射出美妙的蓝天;一个窝着浅水的湖,湖边有茂盛的紫藤萝长廊,开了花也许更美;还有像古罗马斗兽场一样的活动广场,有学生在里面练舞、演奏音乐……
  交谈时,我意料之中地成为了一个倾听者。在他的叙述中,我偶尔插入一两个形容更加准确的词语,这为他倾诉欲的增长推波助澜。我渐渐感觉一切都脱离我来到这里的初衷,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他我的遭遇、我的烦恼。但是话题慢慢从生活小事转到了未来与人生上,我不忍心割断他话语的连贯性,于是一直在忍耐。终于,我说,我的同桌不知为何突然不理会我也不和我同桌了,我一直在为这件事而烦恼。在我脑海里辗转了一个礼拜的事情,被我用三言两语讲完。完全没有那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我意识到倾诉内容的贫乏与渺小——我甚至没能多添几句话加以修饰。原来我的烦恼不过如此。
  朋友说明年他就要离开这个城市去工作了,我才发现时间过得太快,以至于没人注意到他从学生到大人的蜕变。他在热火朝天的招聘会上投简历,我在专业课上思考该如何修补和同桌的尴尬关系;他在电话里咨询心仪的公司是否能参加面试,我在抄着上一周拖欠的作业;他确定了工作的城市与公司,我在准备和他的见面。谈着谈着我突然就焦虑了起来,同样的年龄,他在做着我以为还很远的未来要做的事,而我还没有为这些事做好任何准备,如若在战场上,我就是那即刻要死亡的逃兵。
  回程依旧是坐公交,但我已然没了早晨那份惊慌失措,甚至可以悠闲地坐在车上听一首最爱的音乐。公交车转过一个又一个路口,我知道我即将去到哪里;路边的华灯可以照亮车内的脸庞,秋叶在风的吹拂下四散飘落;我回到那个逼仄的时空里,但是我的肺偷偷呼吸了幾十公里以外的空气。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閱读导引】  本篇节选自肖江虹的中篇小说《美学原理》。美学的第一原理即美的本质。美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力图为这一问题提供合理的阐释,陈公望、王玉芬、路品源、涂安妮对此问题的解答也呈现出多元的价值倾向。美学原理,并非独立于人生之外的艰涩理论,它包孕着渴望冲破藩篱的内在生命力量。  美的本质的界定,理应有生命的支撑。《美学原理》中,肖江虹关注到了生命中无所不在的矛盾,无论是文本内各个人物的矛盾
期刊
“知人论世”这一文学鉴赏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已成为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这一方法存在着诸多误用现象,如硬贴标签、不加挑选地移用、张冠李戴等,这导致学生在理解文本时容易产生误区。因此,教师在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之时,应当适课程而用、适文本而用、适时机而用,使教学走出文本解读教条主义的桎梏和误区,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知人论世”的重要意义及课堂运用现状  “
期刊
【教材分析】  1.教学理念  单元整合教学是指要站在大单元的角度,统筹多篇文本、多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等,整合资源,以此系统地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设计单篇教学时,教师也应做到充分地用好“这一单元”。以部编版教材中的单元为例,教师不能忽视单元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之处,比如单元提示、知识补白等。在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之时,可以将单元中的各类素材、提示、方法等与之融合,这样能使单篇教学更丰富、科学
期刊
作为一种微型写作,微写作最早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它具有短小、随意、灵活、精彩的特点,且耗时少、针对性强,操作简单、贴近生活,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练笔方式。微写作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积累、思考和随时练笔的习惯,更能体现出文字表现功底的深厚程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写作教学实效。因而,其在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微写作教学通常是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尤其是借助仿写练习进行的。仿写是
期刊
一、第三部分:“相望无言,惟有泪千行”  师:后来,若瑟夫去付钱,正面面对“我的叔叔”,在哪一段?  (复制第42段)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我”为什么“看了”“又看”?  张宇:因为他叔叔变化太大了。  亓福祥:可能是看他狼狈不堪和悲惨,对他的同情吧
期刊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此单元的主题可总结为“阅览杰出人物,感受人格魅力”,即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历史长河中杰出人物的优秀特质,体悟并学习其高贵的精神品格。  此单元有真诚朴实、不怕牺牲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有爽朗热情、一丝不苟的平实生活中的大文豪鲁迅先生……这些可敬的人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激发了我们
期刊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边城》整本书阅读任务,每天阅读4-5个章节。读完每一章节后,为其拟定一个小标题,概括该章节核心内容,记录阅读中的困惑及感想。读完全书后,查阅相关书评,了解不同时代的不同评论者对《边城》的不同审美认知。  2.《边城》是一部诗化小说,并不以情节见长。作品中的“美好”与“隐忧”,需要中学生在阅读中借助教师预设的阅读任务清单而由浅入深地感知体验。教师亦需要对照任务清单按
期刊
纵观语文课堂,老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朗读的时候会时不时地读破句、读断意。一篇文章读完之后,不知文本所云为何。亦或是在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他们语言表达不规范、语意表达不清楚,自己兴致勃勃地说,他人却听得一头雾水。我们再来看一篇四年级学生用现代文改编的《清平乐·村居》,笔者摘选了其中一个语段:“二儿子正在那里心灵手巧的织着鸡笼,这里往上串一下,再往下串一下,就这样一直的串,时而大时而小。”
期刊
“新时代语文统编教材呼唤单元整合教学,基于统编教材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应然取向。为此,我们可以从‘大概念——大任务——大进阶’视角去构建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以便连贯一致地思索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活动——评价’问题,进一步促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发展。”[1]核心素养时代的课程与教学,合作学习依旧是无法绕开并且要科学地予以认真探究的课题。实际上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是在一个小组合作探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课后的“阅读提示”写道:“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真实、细腻、真挚,一向被认为是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风格特征,大部分读者或评论家对这篇文章的解读也都没有超出这样的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