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景观设计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人类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加强城市景观的设计,为尽快解决当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
关键词: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互作用形成的,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然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同城市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典型地和重复地出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这就是城市景观。在区域尺度上,城市景观的镶嵌性和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规律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内部不同规模和属性的景观要素,作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类结构成分,典型地和重复地镶嵌在一起,形成一定的景观格局。
1. 城市景观的特点 1.1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自然条件、水文状况、气象特点、地表结构、动植物区系等。城市景观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特点,也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环境梦想的现实表现。多种主要生态过程,也是在人为控制或影响下进行的;城市景觀的功能需要人类的维护。这些都决定了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1.2城市景观的生态脆弱性。城市景观的生态过程,主要靠人为输入或输出不同性质的能量和物质,来协调和维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城市景观变化极快,特别是城市景观边际带的变化尤为明显。一旦人类活动失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功能,特别是城市生态衰退,城市的总体可持续性和宜人性下降。 1.3城市景观的破碎性。城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贯穿整个景观,将城市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斑块,与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农田和自然植被景观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城市景观功能的多样性和城市景观人为活动的复杂性,城市景观要素斑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通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2. 城市景观结构成分 城市景观组成要素按其空间结构特征,也可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3类景观结构成分。 斑块。城市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功能和属性的、相对同质的地段或空间实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有重要影响的景观要素斑块,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小片林地等。廊道。城市廊道是城市景观中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其中又以交通线路构成的网络为主。河流、沟渠、林带等廊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具有显著影响。
3. 城市景观中的功能流 城市景观各要素之间,通过各种“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维持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流,主要包括: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研究城市的各种功能和过程及其调控手段,就是要研究这些流的流向、路径和速率,研究它们与景观格局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景观格局进而优化城市功能。 3.1城市景观中的物质流。 城市是物质和能量的消费中心,又是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中心,城市景观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相对于其他景观来说,流通量大,流动速率高。城市景观中的食物流是维持城市正常功能的基本物流之一,城市人口的食物大部分来自城市以外,而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又绝大部分输出到城市以外,对城市郊区或其他景观的依赖性极大。
3.2城市景观中的能量流。城市景观的能流也是以物质流为载体的,而物质流动也必然伴随着能量流动,但城市景观的能流中电力和燃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需要一个良好的能源供应网络和分配系统,以支持城市的发展。 3.3城市景观中的物种流。城市景观中的物种流是保证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基础。由于城市的人类主导中城市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城市景观中的大型公园、保留的自然绿地、某些生产绿地能起到物种“源”的作用。近年来将城市周围绿地建设也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并通过河流及其河岸绿化带、道路绿化带,保留绿地廊道,连续的小型绿地斑块等,将城市景观中的生物生境斑块连接起来,建设物种运动的通道,以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持城市的自然风貌。 3.4城市景观中的人口流。城市景观中的人口流动十分频繁,而且与相邻景观间人口的输入输出流量也很大,需要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作支撑。保证城市景观中人口流动的畅通,既要研究人口流动的时间变化和波动特点,更要研究人口流动的空间特点和“源”-“汇”关系,应用网络分析和连通度分析方法,通过增加有效结点和连线,提高景观连通度。 4. 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及其维持 4.1城市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是指一个景观中对一个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城市景观的异质性,首先表现为城市公园、绿地、水面、建筑物、街道等性质各异、功能不同的景观要素斑块的多样性,及其空间配置格局上。属于自然或半自然的城市公园和绿地,具有更多生态学和美学功能的景观要素,自然的、人工开挖或整修过的水体,也是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组分,起着制造氧气、净化空气、供人娱乐、美化城市的作用。城市景观中的各种建筑或建成区斑块,强烈地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的属性,使城市热力学性质和水文状况,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阻断或割裂了多种生态学过程,并给相邻斑块输入废弃物和环境毒素。在城市景观中的不同功能区,由于其建筑物类型和地面覆盖物的性质和面积比例有很大差异,使得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效应也有明显差别。
4.2城市景观异质性的维护。1保护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和特色文化斑块。维持城市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保护城市景观中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包括城市河流水系、濒河地带、城郊山地或丘陵、自然和人工植被、野生动物栖息地等。2增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环境功能斑块。 完善的景观结构,是实现景观功能的基础。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应该在增加绿地廊道及斑块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应更多地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尽一切可能引进和保护自然和半自然斑块或廊道。 3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 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通过调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避免单纯外延式发展,建立起土地利用效率和环境综合效应最佳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
5.结语 (1)城市是一个景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具有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和景观破碎性3个主要特点,对城市发展和建设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作为景观生态学问题进行系统整体综合研究。 (2)城市景观的所有景观要素都可以从空间结构特征上归结为斑块、廊道和本底等结构成分,城市景观的整体结构或格局,就是这些不同属性的斑块和廊道,在不同性质的景观本底中的分布模式。因此,可以从景观整体、景观结构成分和景观格局对各种功能流的影响,来确定景观结构的合理性。结合景观要素的属性,针对斑块和廊道的空间特征,及其在景观整体中的空间配置,探讨它们对景观整体生态过程的控制和影响机制,可以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3)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城市景观异质性是维持城市景观生态功能的基础。维护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是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保护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和特色文化斑块,增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环境功能斑块,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是维护城市景观异质性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1 陈 媛、王玉华.居住区景观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9.39(3) 2 杜肇铭.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J].嘉应学院学报,2004(8)
3 孟凡双.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
关键词: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互作用形成的,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然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不同城市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典型地和重复地出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这就是城市景观。在区域尺度上,城市景观的镶嵌性和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规律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内部不同规模和属性的景观要素,作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类结构成分,典型地和重复地镶嵌在一起,形成一定的景观格局。
1. 城市景观的特点 1.1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自然条件、水文状况、气象特点、地表结构、动植物区系等。城市景观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特点,也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环境梦想的现实表现。多种主要生态过程,也是在人为控制或影响下进行的;城市景觀的功能需要人类的维护。这些都决定了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 1.2城市景观的生态脆弱性。城市景观的生态过程,主要靠人为输入或输出不同性质的能量和物质,来协调和维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城市景观变化极快,特别是城市景观边际带的变化尤为明显。一旦人类活动失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功能,特别是城市生态衰退,城市的总体可持续性和宜人性下降。 1.3城市景观的破碎性。城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贯穿整个景观,将城市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斑块,与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农田和自然植被景观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城市景观功能的多样性和城市景观人为活动的复杂性,城市景观要素斑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通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2. 城市景观结构成分 城市景观组成要素按其空间结构特征,也可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3类景观结构成分。 斑块。城市景观中的斑块,是指具有不同功能和属性的、相对同质的地段或空间实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有重要影响的景观要素斑块,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小片林地等。廊道。城市廊道是城市景观中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其中又以交通线路构成的网络为主。河流、沟渠、林带等廊道,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学属性具有显著影响。
3. 城市景观中的功能流 城市景观各要素之间,通过各种“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维持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流,主要包括: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研究城市的各种功能和过程及其调控手段,就是要研究这些流的流向、路径和速率,研究它们与景观格局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景观格局进而优化城市功能。 3.1城市景观中的物质流。 城市是物质和能量的消费中心,又是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中心,城市景观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相对于其他景观来说,流通量大,流动速率高。城市景观中的食物流是维持城市正常功能的基本物流之一,城市人口的食物大部分来自城市以外,而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又绝大部分输出到城市以外,对城市郊区或其他景观的依赖性极大。
3.2城市景观中的能量流。城市景观的能流也是以物质流为载体的,而物质流动也必然伴随着能量流动,但城市景观的能流中电力和燃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需要一个良好的能源供应网络和分配系统,以支持城市的发展。 3.3城市景观中的物种流。城市景观中的物种流是保证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基础。由于城市的人类主导中城市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城市景观中的大型公园、保留的自然绿地、某些生产绿地能起到物种“源”的作用。近年来将城市周围绿地建设也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并通过河流及其河岸绿化带、道路绿化带,保留绿地廊道,连续的小型绿地斑块等,将城市景观中的生物生境斑块连接起来,建设物种运动的通道,以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持城市的自然风貌。 3.4城市景观中的人口流。城市景观中的人口流动十分频繁,而且与相邻景观间人口的输入输出流量也很大,需要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作支撑。保证城市景观中人口流动的畅通,既要研究人口流动的时间变化和波动特点,更要研究人口流动的空间特点和“源”-“汇”关系,应用网络分析和连通度分析方法,通过增加有效结点和连线,提高景观连通度。 4. 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及其维持 4.1城市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是指一个景观中对一个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城市景观的异质性,首先表现为城市公园、绿地、水面、建筑物、街道等性质各异、功能不同的景观要素斑块的多样性,及其空间配置格局上。属于自然或半自然的城市公园和绿地,具有更多生态学和美学功能的景观要素,自然的、人工开挖或整修过的水体,也是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组分,起着制造氧气、净化空气、供人娱乐、美化城市的作用。城市景观中的各种建筑或建成区斑块,强烈地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的属性,使城市热力学性质和水文状况,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阻断或割裂了多种生态学过程,并给相邻斑块输入废弃物和环境毒素。在城市景观中的不同功能区,由于其建筑物类型和地面覆盖物的性质和面积比例有很大差异,使得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效应也有明显差别。
4.2城市景观异质性的维护。1保护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和特色文化斑块。维持城市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保护城市景观中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包括城市河流水系、濒河地带、城郊山地或丘陵、自然和人工植被、野生动物栖息地等。2增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环境功能斑块。 完善的景观结构,是实现景观功能的基础。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应该在增加绿地廊道及斑块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应更多地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尽一切可能引进和保护自然和半自然斑块或廊道。 3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 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通过调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避免单纯外延式发展,建立起土地利用效率和环境综合效应最佳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
5.结语 (1)城市是一个景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具有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和景观破碎性3个主要特点,对城市发展和建设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作为景观生态学问题进行系统整体综合研究。 (2)城市景观的所有景观要素都可以从空间结构特征上归结为斑块、廊道和本底等结构成分,城市景观的整体结构或格局,就是这些不同属性的斑块和廊道,在不同性质的景观本底中的分布模式。因此,可以从景观整体、景观结构成分和景观格局对各种功能流的影响,来确定景观结构的合理性。结合景观要素的属性,针对斑块和廊道的空间特征,及其在景观整体中的空间配置,探讨它们对景观整体生态过程的控制和影响机制,可以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3)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城市景观异质性是维持城市景观生态功能的基础。维护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是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保护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和特色文化斑块,增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环境功能斑块,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是维护城市景观异质性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1 陈 媛、王玉华.居住区景观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9.39(3) 2 杜肇铭.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J].嘉应学院学报,2004(8)
3 孟凡双.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