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活动应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
[关键词]体育活动;兴趣爱好;培养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许多学生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要使学生感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首先是学习的需要。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难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其次是升学的需要。上大学,对中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指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中学应对高中新生建立学生档案,要把学生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是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情况记入健康卡片,归入学生档案,供高等学校录取时参考。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择优录取的原则。然后是就业的需要。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从事并干好本职工作。
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让学生多练。例如用启发诱导法教学,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道跑学生是不太情愿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耐久跑,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有兴趣的又同样有健身价值的球类等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也可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自已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四、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不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其次,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通过调查反映,虽然高中学生在初中有的已经学过排球,但是他们并没有排球基础。因此,在给高中学生教排球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好了,他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而且兴趣很大。
第三,注意考试的运用。巧妙地运用考试,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排球学习垫球时,很多女生怕痛,而且没垫几个就跑了,积极性下降。这时如要求进行排球垫球考试,考试要求不高。只要大多数学生稍加练习就能达到,这样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刻苦地进行练习,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我也能垫满分”,积极性一下子又提高起来。
第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当是开放的和有效的,应当是接近学生生活和易于学生学习的,应当是具有时代性和充满活力的。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从事体育锻炼必要的技能与方法,获得有关健康的知识与信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使体育课真正发挥它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试论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艺术》作者吴键
[2]《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作者蔡建渡
[关键词]体育活动;兴趣爱好;培养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许多学生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要使学生感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首先是学习的需要。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难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其次是升学的需要。上大学,对中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指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中学应对高中新生建立学生档案,要把学生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是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情况记入健康卡片,归入学生档案,供高等学校录取时参考。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择优录取的原则。然后是就业的需要。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从事并干好本职工作。
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让学生多练。例如用启发诱导法教学,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道跑学生是不太情愿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耐久跑,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有兴趣的又同样有健身价值的球类等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也可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自已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四、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不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其次,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通过调查反映,虽然高中学生在初中有的已经学过排球,但是他们并没有排球基础。因此,在给高中学生教排球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好了,他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而且兴趣很大。
第三,注意考试的运用。巧妙地运用考试,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排球学习垫球时,很多女生怕痛,而且没垫几个就跑了,积极性下降。这时如要求进行排球垫球考试,考试要求不高。只要大多数学生稍加练习就能达到,这样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刻苦地进行练习,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我也能垫满分”,积极性一下子又提高起来。
第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当是开放的和有效的,应当是接近学生生活和易于学生学习的,应当是具有时代性和充满活力的。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从事体育锻炼必要的技能与方法,获得有关健康的知识与信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使体育课真正发挥它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试论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艺术》作者吴键
[2]《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作者蔡建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