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思考,提出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因材施教、阐明数理、引人入胜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而详细介绍了在教学中通过认真备课,加强课堂互动教学,融入其他学科内容,利用作业反馈效果的具体举措。从而达到建立完备的教学闭环,提升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理分析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思维
引言: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理分析和推导能力,是作为小学基础课程的重要一环。其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这种“解决”,不单单是给出答案,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理解数学基础概念,举一反三认识数理规律,学会简单的分析问题,发散性的数学思维,从众多可能结果中,归一优化,找出最终答案。
一、因材施教,点燃学生的数学思维“火花”
这里的“材”主要指两方面,一是受众,这一阶段的孩子发散思维活跃,更应该发掘他们的主观想象能力,给他们提供思考空间,让他们提出想法,提升理解能力。二是教材,人教版数学教材,旨在培养小学生的认题、知题、解题能力,释义语言较为简洁,因此在课堂中,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详尽地解释问题的数学内涵。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解释非常具体,但从字面意义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可以通过课堂上列举相关单位的物品,促进学生对其理解。
“磨刀不误砍柴功”,备课是一堂优秀小学数学课程的基础,其关键是从教材中提取教授的核心内容,并按照教学大纲,逐一准备。在备课过程中,应通过对同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评估,用浅显易懂的解释,回答其可能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和转换关系,这种抽象的理论要在课堂上说明白,就需要更多的备课准备。
二、阐明数理,引导学生认清数学问题的“本源”
数学是抽象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其抽象源自于它的概念、规则,现实在于它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对应的关系是小学生理解数理问题的关键。要将抽象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要抽丝剥茧,将复杂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确保学生准确理解。例如:人教版三年级 “长度单位”教学,如果能够与学生们日常所见、所闻的身高、玩具等现实概念紧密结合,不但能够加深记忆,更能使其灵活应用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为数学问题的解答提供保证。
当前小学生知识面广泛,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一来可以让其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来可以通过其他学科中他们已学到的知识,促进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对于“大数”的认识,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根据教材图示机械的记忆、复述枯燥的亿、万、千等计数方式,效果并不好。如果用他们身边熟悉的物品作为示例,则容易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知识点。可以尝试将生物知识引入教学,告诉学生成人的血管总长度约为96000公里,地球一周是40000公里,如果将人体血管接在一起,其长度等于地球赤道长度的2周半。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大数的概念,又通过其本身生物学知识,加强了记忆,这样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
三、引人入胜,与时俱进创新数学教学“教具”
课堂是教学的阵地,也是思维碰撞的园地,教学的基础是教,但根本目的是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其有别于其他年龄段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一是小学生还暂时没有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于课程所提问题的思考,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的提问,由他们反馈,使其在复述中将数学概念、规律和逻辑关系弄明白。二是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内容抽象,这就需要在课堂中更多的加强互动,用懂的示例,确保课堂讲授的数学问题能够在一到两节课程中得到解答。
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相关的数学问题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有着不同的问题提出方法,虽然结果殊途同归,但是给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带来的变化确是千差万别的。例如,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中“角的分类”,是小学生认识几何学知识的一个基础,也是未来更好学习坐标系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要把“边”“顶点”“直角”这些抽象的概念刻画入学生的头脑,如果只是简单的利用传统的三角尺、量角器做说明,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如果我们利用校园旁边工地的龙门吊、日常家用的剪刀,对其基本概念进行讲解,相信不但可以调动每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将枯燥的概念,变成形象的释义刻画进他们的脑海中。
四、温故知新,用作业练习架起教学沟通“桥梁”
适当的作业,即不会增加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会使其所学知识点得到及时反馈,便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促进知识掌握进度。对于容易理解的数学问题,可以以课堂作业的形式让同学当堂分析、完成,并且尽可能当面批改,并汇总相关共性问题,及时做出补充教学。对于需要进行总结、思考、分析的数学问题,应该通过精选的家庭作业供同学理解掌握,切不可以题海战术只有量没有质,最好结合课堂作业结果,给出分层次家庭作业,确保对所学课程掌握水平不同的同学在完成作业后都能分到属于自己的“蛋糕”,得到属于自己的答题“获得感”,这样的作业才能成为教师和学生在课业上沟通的桥梁,使得任课教师获得正确的课程反馈。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富有现实情境的作业对于学生不但不会反感,还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它能够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智力水平去努力完成。例如,在上文所提及的“大数”的认识教学作业中,可以引入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课外知识的认知,列写自己所知道的计数内容,并在课堂上与人分享,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使其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进一步。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段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简单过程,更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理解分析能力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其思维模式、认知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夠完全用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去要求他们死记硬背,这样往往适得其反,无法真正使其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只有充分因势利导,才能使同学们真正达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颜春红.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堂过程评价解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2):49-53.
[2]张红梅.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7.
[3]董显枝,吴永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6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思维
引言: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理分析和推导能力,是作为小学基础课程的重要一环。其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这种“解决”,不单单是给出答案,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理解数学基础概念,举一反三认识数理规律,学会简单的分析问题,发散性的数学思维,从众多可能结果中,归一优化,找出最终答案。
一、因材施教,点燃学生的数学思维“火花”
这里的“材”主要指两方面,一是受众,这一阶段的孩子发散思维活跃,更应该发掘他们的主观想象能力,给他们提供思考空间,让他们提出想法,提升理解能力。二是教材,人教版数学教材,旨在培养小学生的认题、知题、解题能力,释义语言较为简洁,因此在课堂中,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详尽地解释问题的数学内涵。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解释非常具体,但从字面意义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可以通过课堂上列举相关单位的物品,促进学生对其理解。
“磨刀不误砍柴功”,备课是一堂优秀小学数学课程的基础,其关键是从教材中提取教授的核心内容,并按照教学大纲,逐一准备。在备课过程中,应通过对同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评估,用浅显易懂的解释,回答其可能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和转换关系,这种抽象的理论要在课堂上说明白,就需要更多的备课准备。
二、阐明数理,引导学生认清数学问题的“本源”
数学是抽象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其抽象源自于它的概念、规则,现实在于它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对应的关系是小学生理解数理问题的关键。要将抽象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要抽丝剥茧,将复杂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确保学生准确理解。例如:人教版三年级 “长度单位”教学,如果能够与学生们日常所见、所闻的身高、玩具等现实概念紧密结合,不但能够加深记忆,更能使其灵活应用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为数学问题的解答提供保证。
当前小学生知识面广泛,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一来可以让其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来可以通过其他学科中他们已学到的知识,促进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对于“大数”的认识,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根据教材图示机械的记忆、复述枯燥的亿、万、千等计数方式,效果并不好。如果用他们身边熟悉的物品作为示例,则容易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知识点。可以尝试将生物知识引入教学,告诉学生成人的血管总长度约为96000公里,地球一周是40000公里,如果将人体血管接在一起,其长度等于地球赤道长度的2周半。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大数的概念,又通过其本身生物学知识,加强了记忆,这样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
三、引人入胜,与时俱进创新数学教学“教具”
课堂是教学的阵地,也是思维碰撞的园地,教学的基础是教,但根本目的是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其有别于其他年龄段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一是小学生还暂时没有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于课程所提问题的思考,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的提问,由他们反馈,使其在复述中将数学概念、规律和逻辑关系弄明白。二是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内容抽象,这就需要在课堂中更多的加强互动,用懂的示例,确保课堂讲授的数学问题能够在一到两节课程中得到解答。
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相关的数学问题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有着不同的问题提出方法,虽然结果殊途同归,但是给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带来的变化确是千差万别的。例如,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中“角的分类”,是小学生认识几何学知识的一个基础,也是未来更好学习坐标系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要把“边”“顶点”“直角”这些抽象的概念刻画入学生的头脑,如果只是简单的利用传统的三角尺、量角器做说明,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如果我们利用校园旁边工地的龙门吊、日常家用的剪刀,对其基本概念进行讲解,相信不但可以调动每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将枯燥的概念,变成形象的释义刻画进他们的脑海中。
四、温故知新,用作业练习架起教学沟通“桥梁”
适当的作业,即不会增加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会使其所学知识点得到及时反馈,便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促进知识掌握进度。对于容易理解的数学问题,可以以课堂作业的形式让同学当堂分析、完成,并且尽可能当面批改,并汇总相关共性问题,及时做出补充教学。对于需要进行总结、思考、分析的数学问题,应该通过精选的家庭作业供同学理解掌握,切不可以题海战术只有量没有质,最好结合课堂作业结果,给出分层次家庭作业,确保对所学课程掌握水平不同的同学在完成作业后都能分到属于自己的“蛋糕”,得到属于自己的答题“获得感”,这样的作业才能成为教师和学生在课业上沟通的桥梁,使得任课教师获得正确的课程反馈。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富有现实情境的作业对于学生不但不会反感,还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它能够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智力水平去努力完成。例如,在上文所提及的“大数”的认识教学作业中,可以引入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课外知识的认知,列写自己所知道的计数内容,并在课堂上与人分享,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使其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进一步。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段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简单过程,更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理解分析能力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其思维模式、认知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夠完全用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去要求他们死记硬背,这样往往适得其反,无法真正使其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只有充分因势利导,才能使同学们真正达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颜春红.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堂过程评价解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2):49-53.
[2]张红梅.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7.
[3]董显枝,吴永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