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一门课程。文章认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素质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和现代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课也必须实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对“应试教育”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的继承。有人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死记硬背,只要学生记得好,考试的分数高,说明你的思想品德课也上好了”。其实不然,这样的课偏重饮食,严重削弱以至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的某些教育功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克服“应试教育”的不足,做到理论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思想觉悟三者的统一,真正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转变教育观念,有效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传统的“应试教育”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情绪或情感表现,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而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他的思维就会细致而敏锐,他的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如无兴趣则会抑制主体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能以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自学提纲、知识图表、辅助材料、课堂习题等内容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相对地扩大了课堂活动空间,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又便于学生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有机转化。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密切配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三、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中心”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真理化身,教师讲的观点都是不可挑战的“圣旨”。因此,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主动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学过程呈现出典型的单向传授特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实现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师生多维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的、教和学彼此影响的互动过程,通过改善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道德特点以及生活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充分考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讨论交流的需要,创设平等交流的条件渠道;实现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有机结合,体现合作学习,竞争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兼容并存。要有针对性的运用一切手段和方法,使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
四、遵循教学规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高效率的思想品德课必须以大多数的中差生为训练主体,做到既“培优”,又“扶差”,努力实现全员达标。要想实现达标这个目的,首先教师要深入领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科的教学规律,然后对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精心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友好的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一种与思想政治课相关联的情感氛围,从而引导学生从心灵上去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美和艺术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进入这种情感氛围。
五、教学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到生活中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认识,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使学习生动活泼,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升华,激发他们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提高他们思品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教育工作者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核心理念,一定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钟太金.在思品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江西教育.2010年18期
[2] 李玉霞.怎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成才之路.2012年28期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和现代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课也必须实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是对“应试教育”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的继承。有人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死记硬背,只要学生记得好,考试的分数高,说明你的思想品德课也上好了”。其实不然,这样的课偏重饮食,严重削弱以至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的某些教育功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克服“应试教育”的不足,做到理论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思想觉悟三者的统一,真正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转变教育观念,有效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传统的“应试教育”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一种良好的情绪或情感表现,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而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他的思维就会细致而敏锐,他的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如无兴趣则会抑制主体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能以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自学提纲、知识图表、辅助材料、课堂习题等内容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相对地扩大了课堂活动空间,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又便于学生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有机转化。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密切配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三、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中心”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真理化身,教师讲的观点都是不可挑战的“圣旨”。因此,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主动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学过程呈现出典型的单向传授特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实现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师生多维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的、教和学彼此影响的互动过程,通过改善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道德特点以及生活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充分考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讨论交流的需要,创设平等交流的条件渠道;实现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有机结合,体现合作学习,竞争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兼容并存。要有针对性的运用一切手段和方法,使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
四、遵循教学规律,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高效率的思想品德课必须以大多数的中差生为训练主体,做到既“培优”,又“扶差”,努力实现全员达标。要想实现达标这个目的,首先教师要深入领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科的教学规律,然后对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精心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友好的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一种与思想政治课相关联的情感氛围,从而引导学生从心灵上去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美和艺术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进入这种情感氛围。
五、教学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到生活中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认识,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使学习生动活泼,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升华,激发他们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提高他们思品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教育工作者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核心理念,一定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钟太金.在思品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江西教育.2010年18期
[2] 李玉霞.怎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成才之路.2012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