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飞翔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
  师:(出示如图1)请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图1
  先看这个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呢?
  生:周长是16 cm.
  师:再看这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生:周长是14 cm.
  师:再看这个组合图形(电脑动态显示:将上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复制而后粘贴,并将长方形粘贴在正方形的右侧)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生:30 cm.
  师:是30 cm吗?
  生:是26厘米.
  生:是28厘米.
  生:是27厘米.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的演示. 这里有两条边是重合的. 你看到了吗?这说明要将30厘米减去两个2厘米,就是26厘米. 你看懂了吗?学生茫然点头.
  【片段二】
  师:仔细观察这个多边形,你能指出周长是哪里吗?(生手指,师动态演示)想一想怎么才能求出周长呢?说出你的算法一起讨论.
  生:这是两个图形拼的,所以是16 14 = 30(厘米).
  生:不对. 我一格一格数过是26厘米.
  生:我用4 4 9 2 5 2加起来得到26厘米.
  师:那我们来拼一拼看到底是多少?(动态演示拼接过程)
  生:我看见多了2厘米,所以不是30厘米.
  生:不对. 多了2个2厘米. 要减去这4厘米,所以是26厘米.
  生:我还有个办法. 将这个多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行了.
  师(随着学生指示移动拼接):我们看看变成长方形后周长变了没有?
  生:没变,(生手指)还是26厘米.
  【教学思考】
  以上两节习题课例是笔者在学校观摩时随机听到的. 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不同的处理方法,体现出两位老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在这节习题课例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周长,教材编排并没有给出周长的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指一指、围一围、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感知周长就是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 但在片段一教学中,教师生怕学生理解不了,不但呈现习题时动态展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动态拼接,而且在学生“悱愤”之时,反复强调这一特点,最后索性直接告诉了学生,其目的是想要学生理解拼接中的重合部分,并且学会使用简便算法,将重合的部分减掉即可,可是结果学生并不领情,虽然一再暗示和启发仍然如云里雾里,不得要领,到最后只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从案例一看到,教师对教材显然也是下了工夫备课的. 可是为什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笔者认为,这是教师一手包办的结果.
  1. 包办,影响了学生的理解
  周长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范围?对学生而言,毕竟是初次接触周长,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周长,另一方面则要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策略,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巩固学生认知. 而片段一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而且将学生置于被动接收的地位,当教师将多边形采用动态复制粘贴的形式呈现的时候,对于学生那本来并不清晰的周长认知来说,无疑增加了一重迷雾,使其越发糊涂.
  2. 包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课例中多边形的周长算法,并不是只有一种. 教材的安排,是要学生针对这道习题展开思考,寻找不同的方法,在帮助学生巩固认知的基础上打开思维,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 而片段一中教师的包办,则使学生认为,仿佛只有教师指出的一条出路才是正确的. 这样一来让思维变得狭窄、单一,空间无法拓展.
  而片段二教学则截然不同. 执教者显然严格遵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从引导学生指认周长开始,到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再到关键时刻的点拨,都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这让我不由陷入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是什么?不是别的,是自由的空间,是尊重和信任的舞台. 学生需要教师放手,而不是紧抓着不放. 只有放手,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飞翔. 那么教师该怎么做呢?
  1. 深入浅出,将问题教简单
  有人说,数学教学的高超艺术就是要深入浅出,备好教材,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这节课例中,片段二中教师一开始就抓住了数学思维的本质:从学生指认周长的范围入手,然后探究这个多边形的周长的算法,当学生发生争执有不同意见时,又进行了非常有效的点拨,运用了动态呈现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了问题的关键处,这样一来就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既可以运用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减去重合的部分,又可以采用拼接的方式求出拼接的长方形的周长. 问题立刻得到了有效的解答,而学生的思维水平也获得了提升.
  2. 将心比心,想学生的问题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每一个主体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学生的视角来考虑课堂的设计,推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案例一中教师的教学思路是要学生用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减去重合的,而案例二中教师则放手给学生,由学生来探究交流,自由选择,最终获得了思维的开放,找到了区别于老师的另一种方法. 毫无疑问,数学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来自于学生主体的思维绽放,只有学生获得足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够在数学课堂这个舞台上释放美丽的风采,而这一切,是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标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则要懂得给予学生理解和信任,扶持和点拨.
其他文献
【摘要】 “整体感悟”教学是一种重在“整体”地了解和“感悟”渗透其中的思维方式,要求教师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展开逻辑进行教学. 本文从“整体感悟”教学策略的内涵、类型、价值追究等方面进行初步阐述,旨在打破原来凝固的教学格局,帮助学生建立从整体到局部、从策略到方法、从上位到下位的思维习惯和方式.  【关键词】 整体感悟;课堂教学;价值追求  叶澜老师提出“就是要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
【摘要】 让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中入脑入心,需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师生精彩互动,本文以《平面图形的复习课》为例,从情感互动、媒体促动、任务驱动和操作活动几方面加以具体阐述,促进课堂高效、灵动.  【关键词】 高效课堂;精彩互动;数学复习课  一、有效的“情感互动” “媒体促动”  【课堂呈现1】由线及平面图形环节  1.师: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闭上眼睛,你能一下子想起来吗?  根据学生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运用,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既有对崭新理念的喜悦,也有对课程改革的困惑.因此,要了解新教材编写的目的,用探索与实践来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努力走适合普通高中数学课教学的道路.通过对教材编写的剖析,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夯实基础 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教材.  一、正确地把握数学新教材特点  1.促进形成多元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以
2014年高考马上就要来到,在最后这几个月,我们该如何复习数学,许多同学都很迷茫,实际上这段时间如果学法得当,还可以大有作为,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提供几点建议供大家探讨.  一、把握复习方向  1.考情分析  为了使本届高三数学的复习工作更加有效,在内容取舍上,应以考试内容为准,不随意扩充、拓宽和加深(比如浙江省的二分法、程序语言、框图、复数,在“对数函数”里,删去了“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探究创意平板折叠桌的优化问题,根据桌体高度、桌面边缘线的形状大小和桌脚边缘线的大致形状等不同要求,借助多目标规划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优化模型,得到最优解决方案.全面分析了影响平板折叠桌的各种因素,对优化模型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得平板折叠桌的稳固性好、加工方便、用材最少,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作出改进.  【关键词】多目标规划;优化模型;软件仿真;稳固性  引言  传统的折叠桌的
【摘要】 小学数学重在构建对数学的印象体系,提升学生对于探究数学的兴趣. 基于新课标理念,小学数学课堂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用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爱上数学探究,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文深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的活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在活动中探求新知、在思考中解答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经验;动静结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旨在着力提升学生的
【摘要】 优秀的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儿童讲故事,图画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文字简洁明练,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合理地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绘本故事,学生既可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体验数学发展抽象的过程.本研究以绘本的创意教学为研究的突破点,结合教学实例,力图探索绘本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形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绘本教学;数学绘本  绘本故事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
“轴对称,数学美”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作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 下面是我对这一课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的思考,谈出来与同仁们交流学习.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数学中图形的基本变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作轴对称图形”则是介于“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一部分内容. 因此,它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动
【摘要】本文在对赏识教育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别从合理运用赏识教育;运用赏识教育,给学生播种信念等方面对赏识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赏识教育;实践  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赏识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也会不断遇到学习障碍而阻碍学生数学学习的步伐.面对这
【摘要】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进行转变,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创新. 教师不能再依赖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另谋出路”. 结合时代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也要适度使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以“小数性质”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数教学,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