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几乎涉及到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想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从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阅读 学习策略 素质教育
一、改变学生阅读的不良习惯
在一篇作品中,作者所描绘、塑造、表现的是完整的形象,各种因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们阅读时决不能也没有必要把它人为地割裂开来。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边读边动,或是默念,这些都会影响阅读速度, 有的小学生阅读时边念边看,声音刺激起到重要作用.到了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有的人也改不了默读时动嘴的习惯。要想进行快速阅读,必须使学生的阅读从“形、音、义”整体感知阶段过渡到“形、义”整体感知阶段,这种飞跃的意义在于能为快速阅读打下基础,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素质。
二、阅读教学要有计划,以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感知单位
在阅读中,字、词、词组、句子,甚至段、篇,都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整体,都可以作为感知单位。在学习阅读的最初阶段,一个个的汉字理所当然地成为感知单位。阅读中也可以词组为感知单位,这是感知的一种飞跃。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这种感知方式也运用得越多。一些常用的成语、常用的短语 (如精打细算、细水长流等),读者都会进行整体感知。以句为感知单位常与阅读理解协同进行,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个难句、某些内容跨度大的复杂句子,需要反复阅读它们,甚至有声朗读它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句子的整体感知。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
对一篇完整的文章,在初读感知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分层分段,肢解课文,而是要使整篇课文在学生眼里成为一个知觉整体。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默读、揣摩、欣赏,从而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景、艺术手法等,否则,脱离了完整的意境,看不到作者的思路,尽管在字、词、句、段上下功夫,也只能徒劳无益。如读朱自清先生的《绿》,对梅雨潭的把握,就要调动听觉、视觉、知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才会有整体形象,才能体会到梅雨潭浓浓的绿、醉人的绿。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课文应该“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当然,这时对课文的把握仅仅是混沌的、朦胧的,带有飘忽性和猜测性,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但只有把握了全文的语脉、文思,站在整体高度鸟瞰各个部分,才能对局部的标点、词语、句子产生正确的感知,把握得准确、全面。一旦局部的文字领会了,再回到整体,就会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阅读课文才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心理特点。
四、提高学生的阅读想象能力
教师在培养阅读想象时,要注意到:
(一)尽量多交给学生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积累,以便使学生有足够的表象储存。表象越丰富,其想象就越开阔、深刻,想象的内容越具体、完善。
(二)使学生正确理解想象藉以依据的语言的表述,避免出现漫无边际的瞎想。
(三)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能力。因为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解下进行,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会使想象停留在直观水平。
五、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由于文章内容与体裁不同,阅读思维的类型也不同,主要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他们各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应于不同领域的认知要求和认知目的,两种思维往往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创设创造性的环境。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法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与顺从,则可形成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气候与土壤”。个人具有的创造力能否得以实现,很大程度依赖于其是否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优良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和释放源。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性的人接触,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结语
促进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具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学生付出努力才能达到,造成现有认知结构与阅读未知的矛盾冲突,形成“愤排”的状态,以激发积极思维,探求未知的阅读兴趣。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晓嫘.思语文教学目标[J].宾学院学报,2005,11.
[2]刘贞福.谈“语文素养”[J].语文建设,2003,04.
关键词 语文阅读 学习策略 素质教育
一、改变学生阅读的不良习惯
在一篇作品中,作者所描绘、塑造、表现的是完整的形象,各种因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们阅读时决不能也没有必要把它人为地割裂开来。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边读边动,或是默念,这些都会影响阅读速度, 有的小学生阅读时边念边看,声音刺激起到重要作用.到了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有的人也改不了默读时动嘴的习惯。要想进行快速阅读,必须使学生的阅读从“形、音、义”整体感知阶段过渡到“形、义”整体感知阶段,这种飞跃的意义在于能为快速阅读打下基础,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素质。
二、阅读教学要有计划,以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感知单位
在阅读中,字、词、词组、句子,甚至段、篇,都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整体,都可以作为感知单位。在学习阅读的最初阶段,一个个的汉字理所当然地成为感知单位。阅读中也可以词组为感知单位,这是感知的一种飞跃。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这种感知方式也运用得越多。一些常用的成语、常用的短语 (如精打细算、细水长流等),读者都会进行整体感知。以句为感知单位常与阅读理解协同进行,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个难句、某些内容跨度大的复杂句子,需要反复阅读它们,甚至有声朗读它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句子的整体感知。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
对一篇完整的文章,在初读感知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分层分段,肢解课文,而是要使整篇课文在学生眼里成为一个知觉整体。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默读、揣摩、欣赏,从而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景、艺术手法等,否则,脱离了完整的意境,看不到作者的思路,尽管在字、词、句、段上下功夫,也只能徒劳无益。如读朱自清先生的《绿》,对梅雨潭的把握,就要调动听觉、视觉、知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才会有整体形象,才能体会到梅雨潭浓浓的绿、醉人的绿。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课文应该“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当然,这时对课文的把握仅仅是混沌的、朦胧的,带有飘忽性和猜测性,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但只有把握了全文的语脉、文思,站在整体高度鸟瞰各个部分,才能对局部的标点、词语、句子产生正确的感知,把握得准确、全面。一旦局部的文字领会了,再回到整体,就会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阅读课文才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心理特点。
四、提高学生的阅读想象能力
教师在培养阅读想象时,要注意到:
(一)尽量多交给学生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积累,以便使学生有足够的表象储存。表象越丰富,其想象就越开阔、深刻,想象的内容越具体、完善。
(二)使学生正确理解想象藉以依据的语言的表述,避免出现漫无边际的瞎想。
(三)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能力。因为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解下进行,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会使想象停留在直观水平。
五、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由于文章内容与体裁不同,阅读思维的类型也不同,主要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他们各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应于不同领域的认知要求和认知目的,两种思维往往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创设创造性的环境。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法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与顺从,则可形成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气候与土壤”。个人具有的创造力能否得以实现,很大程度依赖于其是否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优良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和释放源。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性的人接触,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结语
促进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具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学生付出努力才能达到,造成现有认知结构与阅读未知的矛盾冲突,形成“愤排”的状态,以激发积极思维,探求未知的阅读兴趣。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晓嫘.思语文教学目标[J].宾学院学报,2005,11.
[2]刘贞福.谈“语文素养”[J].语文建设,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