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于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而言是令人乐观的,个别城市的个别专业的中技毕业生的待遇甚至远远高于本科生和硕士生,部分发达地区不时出现了“技工荒”的情况。在大环境如此乐观的情况下,大量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技工学校学生却不得不面对“求职无门,就业率不理想”的尴尬局面。
一、原因分析
1. 目标培养定位不准,课程设置脱离实际
大部分技工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只讲专业而不讲专长”或“只顾理论而不重实践”,对于企业要求员工掌握的基础软件,学生的学习只限于了解、熟悉,没有根据市场或工种需要达到精通的程度。我们发现,无论是办公软件、绘图软件还是编程软件,学生都是“大撒把”,学得宽泛但却难以精通;例如:能把办公软件学好,可是不能去公司做文员;能绘图绘像的,广告公司却说面试作品没有一点艺术感;能掌握动画和网页制作的,却少有工作面试机会;而程序设计及编程语言方面,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的本专科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无优势可言。可见,学生所学专业不能成为其择业的一技之长,自然地也就很难被市场所接受。
2.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理念和方法滞后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少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同时承担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任,长年从教使他们大部分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却缺少完成关于计算机的实际项目经验,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实践。另一方面由于技工学校的发展,大量没有经过教学工作培训的新教师补充到教学第一线,对教学流程、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都不甚了解。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现在我们大多数教师(包括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师)由于职称评定等原因热衷于学历的提高,而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的锻炼和经验,导致重“学”轻“术”。而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就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操作经验,使之适应实训教学的发展需要。
3. 学生个人素质不高,整体层次参差不齐
总体上看,由于生源基础差,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或倾向,学习无自觉性、自信心差、没有学习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有的学生学艺不精,博而不专:尽管学习了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但却是“蜻蜓点水”,没有形成一个能实际运用到工作中的专长。还有的学生盲目乐观,定位不准,导致前途迷茫。此外,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喜欢电脑游戏才选了这个专业;但是,当他们发现,这不但是一门高深的专业,更是一门枯燥乏味并且需要付出艰辛的学习劳动的学科的时候,就对该专业产生厌倦感和疲惫感。
二、解决策略
1. 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合理设置课程
(1)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满足市场需求”将是培养学生切实的导向。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及时明确市场上对技工学校计算机毕业生的实时需求,据此为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
(2)有针对性地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使学生学以致用。首先是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设置满足当前乃至近几年市场需求的课程,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兼顾有继续升学愿望的学生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以便升学继续深造。其次,多开设选修课程,让侧重就业的学生根据爱好和特长,掌握基础课程的同时,钻研某一两门应用课程,增加就业资本和就业机会。
2. 转变教师观念,理论与实践并重
由于技工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所以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师要多参加职业实践,增加职业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教师有了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同时教师本身也应不断优化能力素质结构,找准与市场接轨的专业,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努力使自己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3.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供需良性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的加强,学校与企业间建立起了伙伴合作关系。每年学校选派专业教师下厂(企业)参加实践学习、研究,教师通过在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向一线的科技人员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部分教师还能借助参与企业管理及产品研发等工作,使得专业水平和技能迅速得到提高。这一合作,成功地显示了伙伴关系式的校企合作确实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引进企业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开展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真正形成相得益彰的战略伙伴。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原因分析
1. 目标培养定位不准,课程设置脱离实际
大部分技工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只讲专业而不讲专长”或“只顾理论而不重实践”,对于企业要求员工掌握的基础软件,学生的学习只限于了解、熟悉,没有根据市场或工种需要达到精通的程度。我们发现,无论是办公软件、绘图软件还是编程软件,学生都是“大撒把”,学得宽泛但却难以精通;例如:能把办公软件学好,可是不能去公司做文员;能绘图绘像的,广告公司却说面试作品没有一点艺术感;能掌握动画和网页制作的,却少有工作面试机会;而程序设计及编程语言方面,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的本专科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无优势可言。可见,学生所学专业不能成为其择业的一技之长,自然地也就很难被市场所接受。
2.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理念和方法滞后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少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同时承担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任,长年从教使他们大部分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却缺少完成关于计算机的实际项目经验,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实践。另一方面由于技工学校的发展,大量没有经过教学工作培训的新教师补充到教学第一线,对教学流程、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都不甚了解。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现在我们大多数教师(包括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师)由于职称评定等原因热衷于学历的提高,而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的锻炼和经验,导致重“学”轻“术”。而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就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操作经验,使之适应实训教学的发展需要。
3. 学生个人素质不高,整体层次参差不齐
总体上看,由于生源基础差,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或倾向,学习无自觉性、自信心差、没有学习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有的学生学艺不精,博而不专:尽管学习了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但却是“蜻蜓点水”,没有形成一个能实际运用到工作中的专长。还有的学生盲目乐观,定位不准,导致前途迷茫。此外,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喜欢电脑游戏才选了这个专业;但是,当他们发现,这不但是一门高深的专业,更是一门枯燥乏味并且需要付出艰辛的学习劳动的学科的时候,就对该专业产生厌倦感和疲惫感。
二、解决策略
1. 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合理设置课程
(1)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满足市场需求”将是培养学生切实的导向。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及时明确市场上对技工学校计算机毕业生的实时需求,据此为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
(2)有针对性地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使学生学以致用。首先是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设置满足当前乃至近几年市场需求的课程,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兼顾有继续升学愿望的学生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以便升学继续深造。其次,多开设选修课程,让侧重就业的学生根据爱好和特长,掌握基础课程的同时,钻研某一两门应用课程,增加就业资本和就业机会。
2. 转变教师观念,理论与实践并重
由于技工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所以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师要多参加职业实践,增加职业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教师有了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同时教师本身也应不断优化能力素质结构,找准与市场接轨的专业,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努力使自己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3.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供需良性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的加强,学校与企业间建立起了伙伴合作关系。每年学校选派专业教师下厂(企业)参加实践学习、研究,教师通过在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向一线的科技人员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部分教师还能借助参与企业管理及产品研发等工作,使得专业水平和技能迅速得到提高。这一合作,成功地显示了伙伴关系式的校企合作确实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引进企业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开展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真正形成相得益彰的战略伙伴。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