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小学那年,他开始在生产队放牛。他说那头牛很乖,爬上它的背,它就哞哞地叫,像个温顺的老朋友。他从氤氲的黄昏走来,脸色苍白,身体单薄如同纸张。14岁,他上了高中,每天背着书包穿过成片的田野,抄近路跑去学校。那时他们不怎么上课,大部分时间在劳动或政治学习。英语课学的是Long living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
  那是个闹书荒的年代。他小心翼翼地收藏着每一张印着字的纸片。用攒了好久的几个硬币去废品店换没了封面的书。那些书纸张暗黄,扉页上覆盖着柔软的灰尘,翻动书页时会闻到陈旧的气息。他喜欢用手指摩挲着发黄的纸页,然后把头深深地埋进书本里去。在那个贫瘠而混沌的年代里,他不清楚自己读了多少不知道名字也没有结局的书。
  他在1978年参加高考。虽然语文、历史优秀,但英语和数学惨不忍睹。他深知自己有个怎样贫穷的家,所以复读的念头转瞬即逝。
  他和挖沙队一起出船。盛夏的夜晚,支撑着疲惫的身体,撑船驶过野外静谧的湖面。他觉得很累,天旋地转的困倦,打了个趔趄又突然惊醒。他蓦地抬头,闪闪烁烁的萤火铺满远远近近的湖面,仿佛整个星空倒转了过来。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圣而悲壮之感。那个时候他的思想和身体像发了酵的面包不断膨胀,但现实却像一把巨大坚硬的钳子,把他夹得紧紧的。他细长的腿支撑着肥大的裤子,那旧而粗糙的布料就像一面旗帜,在他18岁盛夏的夜风中猎猎飘扬。
  他回家种过一两年地。因为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所以当了村里的会计。偶尔,他也默默地回忆曾经的理想,然而想不真切。泥淖般黏稠的贫困总是挥之不去。但他亦是个坚强而自立的人,贫困在他年轻而清澈的眼睛里显得那么渺小。他觉得自己的心在出生时就已经插上了一对翅膀,一阵远古时代的风就可以把它吹往更遥远的地方。
  他爬上北上的火车。火车轧着铁轨咣当咣当地响,如内心无法停止的躁动。深夜,列车长而尖锐的汽笛声被无限放大。他在漆黑的夜里醒来,望着窗外墨汁般凝重的夜色及远处星点的黄晕,心里还是觉得寂寞。他唯一的行囊只是一颗年轻而激昂的心,然而面对生活,只有激情是不够的。
  北方凛冽的风夹杂着沙粒,打在脸上生生地疼。不似江南的温婉柔和。他出生在江南,他曾经无数次陶醉在江南温和湿润的风里。所以现在他从心底里厌倦北方这粗犷的风、这冷得要命的冬天!
  这片陌生的土地滋生着不安和冷漠。他总是平静沉默地注视着人们脸上流露出来的谨慎而茫然的表情,不知道生活应该怎样继续。他说着一口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一个人在异乡寻找梦想。或者只是为了看看更大的世界。然而当他看到,才明白:世界那么大,未来那么长。
  他做过很多事情,还在建筑工地搬过砖头。那时候很难找到工作,更没长工可做。他在怀里揣几个馒头,有时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生活依然窘迫,而他仍然咬牙省下一些钱寄回家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幸,因为生活似乎一直都是这样辛苦。他想起他那总是吃不饱的十六七岁。盛夏的夜晚,他总是因为饥饿而从睡梦中醒来。他从屋里出来,一个人走到家门口的石板桥上。他喜欢仰面躺在凉凉的石板上,双手托着后脑勺,有时候还在嘴巴里叼一根狗尾巴草。此刻,夜凉如水。他就这样出神地望着满天的星斗,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所有的艰难和辛苦。
  一次他路过一所高校,在门口怔怔地站了半天,竟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这所被人们传颂了无数次的学府,如同一个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梦。那时,冬天已经过去,他在寒意料峭的春日穿着单薄而破旧的衣裳。他呼吸着微凉的空气,明白自己早已习惯了北方的寒冷。他走过一棵棵树干斑驳粗糙的大树,此刻它们如同饱经沧桑的老人。他想,夏天这里应该会很美,绿树成荫。三三两两的学生从他身边经过,他们身上有种令人羡慕的轻松和活力。他们中应该也有像他一样穷苦的学生,可是他们都在微笑。每个人的青春里都应该拥有这样明朗的微笑。他抬头,看到天空是真的很蓝,一丝云彩也没有。尽管可以抱怨他们的学生时代是被社会所遗弃的,但是毕竟那一年他们学校也有一个人考上了大学。他想,其实没什么可抱怨的,如果那时自己努力的话,也许结局就会不一样。但是当一切过去的时候,就不应该后悔或抱怨什么了。
  然后他笑了,一再微笑。因为未来还那么长。
  他总是不经意地被一些东西震撼。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土地:广袤的黄色土壤向天际延伸。没有一丝杂色,只有黯淡干枯的黄。迎面吹来的风似乎也干燥得裂成细碎的沙粒。然后一个又大又红的太阳落了下来。他觉得自己的眼眶里将要涌出热泪。他就这样向前凝望着,仿佛望到了故乡,望到了那个水天相接的远方。那里云低垂着,风贴着水面吹来,在耳边轻声昵喃。他觉得自己正站在静谧的河边,对岸总是有飞花的芦苇,水面下摇曳着深深的水草,河滩上印着深深浅浅的童年的脚印。
  他被这份真挚的思念驱使着,急切地登上回家的列车。事实上他身上的钱只够买一张到杭州的车票。可是他顾不上考虑这些,他内心的情感总是饱满得可怕。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受这种情感的支配。
  车厢的空气里混合着天南地北的味道。他在狭窄的过道里舒展着因长时间蜷曲而变得麻木的身体。他甚至没有钱买一点充饥的食物,两天两夜只靠火车上提供的开水度日。他把胸前的包裹抱得紧一点,又沉沉地睡去。
  火车开到杭州站,在来往的乘客中他分明看到了一个相识的人。他想着问他借一点钱,但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他咬咬牙,算了。列车员来检票时,他挤在狭小的洗手间里。他的手紧紧捏着那张车票,指尖发白。他有些担心又觉得异常羞耻。
  列车到站时他浑浑噩噩地走下火车,觉得自己用了几个世纪才走完回家的路。到家门口时他甚至没有力气敲开那扇门。
  时光流水一样经过,他结婚了。女孩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她有一双草食动物般温顺的眼睛。她总是笑着说,那时候他穷得只剩下炸药筒般的火爆脾气。他总是一脸严肃,很少笑,但是笑起来像个天真的小孩。这样的人应该不是坏人吧。
  女孩的外婆家和他家挨得很近,小时候他们曾有几次照面。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他腰间系着鱼篓,卷着裤腿站在淹没脚踝的浅水里。那时他像所有没有长成的少年那般有着细长的胳膊和腿。她撑一只小船溯流而来。一根细长翠绿的竹篙撑开一湾春水的浅笑。她着一件单衫,布料是棉质的,旧而柔软,却有着菱角花般清 爽的白。两条纽细黄黄的辫子从耳边垂下来,整齐的刘海覆盖住光洁的额头。这是她那个年纪的女孩很普通的打扮。但是他觉得她的脸上闪着一种和谐的光,沉静、无瑕、质朴,散发着栀子花一样纯白的色泽。她睁着一双大而安静的眼睛看他,眼里似有盈盈笑意。他没有想到,这一笑竟变得遥远绵长。回忆起这些,他总是感慨,生活应该是个亘古的谜。
  九十年代初,他成为白手起家的生意人。他生命中的骄傲倔强不允许他做一辈子安稳的庄稼人。如果生活对你关上了一扇门,那么它必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现在他需要寻找另一扇门。
  在那场下海经商的热潮中,很多人被“淹死”。而他凭着自己的坚忍一步步走了过来。他身上有着那一代人能吃苦的质朴。他曾用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捎着两百斤货物,从绍兴骑到萧山。
  生活一直都是这样辛苦。这就是生活的本质,他早就坦然接受。他的手已经磨出厚厚的老茧。他用这双手计算着成本和利润,他早已不是那个带着幽怨气质的少年。他遗憾的是自己曾经用这一双手写出词藻斐然的文章,然而梦想和现实总是背道而驰。
  他有了一个女儿。他是个不善言谈、严肃的父亲。他看着她一点点长大,眉宇间透出一丝与他极相似的神情。他从来不会开口询问她内心的想法,但一切都了然于心。因为她,到底继承着他的血脉、敏感和缄默。可她身上的另一部分,到底不像他。她因高二的文理分科跟他大吵了一架。她决绝地因为小时候一个想当作家的梦想,放弃了更被看好的理科。
  他轻声叹息。他一直以为她会学理科,然后在工科大学读一个不错的专业,毕业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一个女孩安安稳稳的生活。最后他妥协了。他很少有妥协的时候,父女俩的脾气都像又臭又硬的石头。
  可是他又有些担心,为了这样一个单薄的理想而努力的孩子会不会过于单纯呢,这样的孩子会不会把生活想得太简单?可是,谁知道呢,毕竟生活有太多变数。有梦想总不是坏事。
  一年前他的父亲生病住院。长年的支气管炎再加上胆结石和糖尿病,已经把父亲折磨得骨瘦如柴。老人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他每天傍晚都去看望。隔着监护病房的厚玻璃,他看见父亲戴着氧气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有时候夕阳会从拉开窗帘的窗户里透进来,整张病床都笼上黯淡的光。他看着父亲苍老干瘪,肩膀窄窄地躺在那里,像个玩旧了,被丢弃的玩偶。
  这是他的父亲啊,那个曾经气急败坏地拿着粗粗的扁担往他背上打去的父亲,现在居然连呼吸都变得那么微弱。他脾气暴躁的父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只能歪歪扭扭地写自己的名字。可是他还是咬着牙让儿子读完了高中。他记得自己辞掉村里的会计工作时,父亲拿着一根粗而结实的扁担追着他打。他说他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只知道看书的没出息的儿子。然而现在儿子有出息了,可以给他很好的生活,他却这样沉重地闭着眼睛。他惊恐地看着父亲在氧气罩里艰难地呼吸,每一次他都很害怕那是最后一次。
  父亲这一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是做了一世安分的农民;这一辈子没有给他的家人和孩子带来好的生活,只是这样不卑不亢地活着。他看着父亲的手大而皱缩,黝黑的脸上布满沟壑般深深的皱纹。他的心咚地一下沉了下去,原来他的父亲已经这样苍老。
  幸而,在花了大笔医药费后老人的身体一点点康复。他轻轻地吁了口气,有时,钱真是一样好东西。
  一个午后,他在女儿的书柜前翻一本小说。他在记忆中搜索这些熟悉的词句,光阴倏尔如电影倒带般流转。他想起一个阳光充沛的午后,他躲在草垛里翻同样一本书。他记得那时他只有十六七岁的光景,眉宇间透着纯真的哀愁。那本书,他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才发现结局已经被人生生地撕去。
  他下意识地去翻书的最后一页。可是,继而他忽然又收了手。他把那本书好好地合拢,然后庄重地把它放回原位。到底故事有个怎样的结尾呢?世事变迁,他已经不会再寻根究底地去探寻一个结果。那个年少时的谜底就一直保留着吧,也许有一天它会豁然开朗。
  他,是我爸爸。
  我怀着惊奇、颤颤巍巍的心情探求他的过去。然后发现,他就像一枚裹着坚硬外壳的核桃,被生活摩擦着凹凸不平的壳,然后慢慢地,变得光滑,变得温和。
  尽管那个缄默的少年一去不再,尽管他的脸上开始出现明显的皱纹。但是,这些“尽管”都不足以将他打败。因为我相信,每一个父亲,都会成为孩子的传奇。
  一段平凡真实却永不老去的传奇。
其他文献
[摘要]对《空气的存在》观摩课的教学进行分析点评,从中发现科学课堂之所以能生动,除了与教师个人的亲和力、教学能力和爱心等主观因素有关外,还与实验、整合和生成三方面的客观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生动;科学课堂;空气的存在;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2-0079-03  在省“领雁工程”培训活动中,有一位教师上了一节
瑶一进家门,妈妈就说,瑶瑶,你看到韩冬的鞋子没有,也不知是谁,把他的鞋给藏了起来,大冷的天,他光着脚回家,他妈妈见了既心疼又生气,打了他一巴掌,韩冬没哭,他妈妈自己倒躲一边抹眼泪去了。  陈瑶瑶用眼角匆忙扫了妈妈一下,低着头说,我怎么知道。然后就急着去洗手了。  妈妈说,菜在锅里热着,你自己先吃,我去韩冬家看看。说完妈妈就走了出去。  陈瑶瑶吃着饭,想起早上的事。  他背着书包去上学,看到韩冬正在
紫藤花日记    在我的记忆里,门前的老紫藤树从小区的这一头一直延伸到河口,不停地生长。据说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小区主道旁砌了好多水泥坛,那就是紫藤的家,当时它们和我一样还是嫩嫩的小宝宝,期待心里能住进自己的秘密。  我七岁那一年,脑子里装着奇妙的幻想,坚定地相信自己是某个国王失散的小女儿。我逃避我的父母,甚至热切地问爸爸,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接我回去?  他们?哪个他们?爸爸从来不知道。他只能无奈地看
我和姑姑拌了嘴。当她转身又往灶里添柴时,我便跑出了屋子,姑姑在后面喊……  虽然那时我刚满九岁,可我心里明白。什么事我都懂。那天晚上我似睡非睡时,听见姑姑和姑父商量着把一大袋白面装进墙柜里,说是秋天盖房时吃,而我整天吃的是玉米饼。早晨,看着那又黑又亮的墙柜盖,我想着在城里爸爸烙的白面饼,就向姑姑请求吃一次白面烙饼,可她不同意。我靠在墙上撅嘴,她便说我不懂事。这句话伤了我的心,我跑了出去,沿着村边走
睡眠开关:藏在眼睛神经里  不管是失眠或是嗜睡,睡眠障碍问题困扰着全世界许多人,且问题愈来愈严重。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指出,眼睛的一组神经细胞可以控制睡眠,这项发现为医药开发者提供更好的目标,或许能研发出更好的安眠药。  人类目前已经研发出许多用于调整睡眠周期的药物,创造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安眠药市场;但当前的药物效果不佳,还会产生副作用。除了药物外,光线程度会影响清醒度,这也是为什么灯光昏暗的房
*创作谈*  忘了是在哪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里头有亲情的温暖,有向上的力量。真正打动我的,却不是故事里的亲情、力量,而是孩子从不愿面对到最后坦然接受的过程。她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  于是我决定为这个孩子写篇小说,便有了《铁匠父亲》。  小说里的女孩豆豆,为了让她成为“不完美”的化身,我残忍地虚构了她的坠楼、毁容,以及接下来的种种。幸而父亲阳光般的温暖普照了她的忧伤,使她变得开
一    这个世界上许多浪漫的事只可以在梦中想想,不可以付诸实践。比如,许多期待中的远行,总是从浪漫、轻松开始,却总是在疲惫乏味中结束。  ——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如果没有,那么,您真幸运!  我想起老爸临行前的提醒时,一切已经晚了。那时候,我已从北京首都机场乘机,飞行3小时40分钟到达新疆乌鲁木齐,第二天又乘坐越野车,奔波了一天到达昭苏。在县城的小旅馆休息一晚,起大早来到天山西麓。此刻,正是北京
我用一片叶影  闭上了阳光的一只眼睛  晚霞从天边走来  归鸟飞向那里  夜幕紧跟着拉下    黑漆漆的夜里  风使劲咬着云  月亮是黑夜的一扇窗  阳光从那里溢了出来  星星点点撒下  照亮一条条梦的道路    阳光许许多多的眼睛  在夜里变小  被萤火虫提在手中    高高的院墙  高高的院墙遮住太阳  鸟鸣声也隔离在外  那个盲孩子  或许还是聋哑孩子  这样认为    妈妈 为什么不拆掉 
我的童年、少年时期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那时候最盼望也最喜欢的事就是做客,所谓做客,就是到亲戚家去吃饭。  那时候做客是有讲究的,只有在亲戚家有红白喜事或者是生孩子,孩子周岁、三岁、六岁、十五岁,长辈过生日时才能去,不像现在只要打个电话,或者突然造访,主人也不会怪罪。  要去亲戚家做客了,出门前,父母会反复叮嘱,进门时要说吉利话。如果是红喜事,进门要说“恭喜”;如果是拜年,进门要喊“拜年”。回来时要
李老师对我们特别严,班上同学都怕她。但由于她的严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学习,所以,我们又都尊敬她。可最近转来的一个叫刘丽的同学,让我们彻底改变了对李老师的看法。  李老师的第一堂语文课上,刘丽就做小动作。李老师习惯性地停下来,严厉地看着她。刘丽漫不经心地抬起眼皮,瞟了李老师一眼,就又垂下眼帘,我行我素。李老师更加严厉地注视着她。我们的心咚咚地跳着。猜想刘丽如果再不改正,李老师肯定会让她站起来。或者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