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知识。近几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高考试题对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灵活性越来越强,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探究性实验等,该类试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灵活性、创新性等特点。从学生平时解答实验题来看,失分严重,因此,在高考备考中如何复习化学实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在高考复习教学中,进行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的一些策略和体会。
1.回归课本,狠抓基础
由于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几乎为立足于课本的实验,同时又高于课本实验,所以在复习中必须强调师生的复习方向是回归课本。那么如何回归课本呢?
1.1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课本上的实验,看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强化他们的细节意识和引导他们进行归纳与拓展。
1.2 以课本中的部分实验为原形设计一些训练题,既能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又能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在此基础上,我们期望达到的三个复习目标:
1.2.1 熟记
在反复看书和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中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表达、经典实验现象的表述等内容,熟读甚至背诵一些实验操作的经典话语。例如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分液漏斗的使用、洗涤沉淀的操作、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等,要求学生深刻回忆自己在实验室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分点记忆。又如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操作: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滴于试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像这样的经典话语,我们应要求学生按课本原话记下来,形成学科语感,这样考试时表达起来既流畅又规范。
1.2.2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本重点
实验的安装原理、反应原理、现象及描述,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例如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喷泉实验、防倒吸、冷凝装置等。讲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时,应引导学生得出下列结论: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②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③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
2.精选精练,提升能力
首先,老师精心选题、编题、创造性地组题给学生练。题目来源可以是近年来各地的高考题、模拟题及部分自编试题。每一份试题都由几道基本操作的简答题和几道综合实验题构成。在综合实验题中每次突出一个小主题,如“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定量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新情景下的探究实验”等。
其次,对于学生,要严格要求他们动手动笔。实验题不易得分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实验的描述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欠准确。而在平时做题过程中,他们又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认为懂了就行,文字表达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重视。所以,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弱点是: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用简洁、明了、准确的语言表达到位。所以我们在精选精练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抓好学生对实验题的文字表达。如要求学生动手写,写方案、写步骤、寫现象、写结论;同时老师加大点评力度,投影学生的答案,要求学生自己来点评,并及时指正学生错误的地方和对正确答案总结。
3.精评精讲,升华能力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试卷应做到精评精讲,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升华解题能力,其讲评方式和手段,可采用如下形式:
3.1 重做实验,发挥实验的特殊优势,突破重点难点
在进行了实验的全面复习后,一些学生还是怕做实验题。我想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学新课的时候,在实验室做实验欠认真、欠思考,实验走过场、看热闹,这样使实验的成效大打折扣,严重阻碍自己对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原理的理解。基于此,一为避免纸上谈兵,二为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我在实验复习中让学生重返实验室,进行了一些实验的具体操作。同时,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如检验废铁屑中是否含有铜和铝等,由学生通过分析来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到实验室去通过独立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方案,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2 巧设问题情境,增加课堂有效思维的广度,进一步落实好基础
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更没有创新。因此如何利用课堂落实好基础呢?我想巧设问题情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复习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时,可以接着问学生那Fe2+-呢,你们的设计方案是什么?学生动笔后,老师选取一部分学生的方案投影,先由学生讨论修改,再老师修改,最后投影正确答案。随着讨论和问题的解决,教师同步将细节意识、规范意识等教学目标渗透到位,学生学起来也轻松多了。
总之,在化学实验的备考复习中,应以学生为本,以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等为依据,强化双基训练,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及时把握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和趋势,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实验操作和实验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在各项训练中,注意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实验复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1.回归课本,狠抓基础
由于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几乎为立足于课本的实验,同时又高于课本实验,所以在复习中必须强调师生的复习方向是回归课本。那么如何回归课本呢?
1.1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课本上的实验,看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强化他们的细节意识和引导他们进行归纳与拓展。
1.2 以课本中的部分实验为原形设计一些训练题,既能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又能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在此基础上,我们期望达到的三个复习目标:
1.2.1 熟记
在反复看书和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中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表达、经典实验现象的表述等内容,熟读甚至背诵一些实验操作的经典话语。例如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分液漏斗的使用、洗涤沉淀的操作、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等,要求学生深刻回忆自己在实验室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分点记忆。又如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操作: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滴于试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像这样的经典话语,我们应要求学生按课本原话记下来,形成学科语感,这样考试时表达起来既流畅又规范。
1.2.2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本重点
实验的安装原理、反应原理、现象及描述,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例如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喷泉实验、防倒吸、冷凝装置等。讲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时,应引导学生得出下列结论: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②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③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
2.精选精练,提升能力
首先,老师精心选题、编题、创造性地组题给学生练。题目来源可以是近年来各地的高考题、模拟题及部分自编试题。每一份试题都由几道基本操作的简答题和几道综合实验题构成。在综合实验题中每次突出一个小主题,如“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定量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新情景下的探究实验”等。
其次,对于学生,要严格要求他们动手动笔。实验题不易得分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实验的描述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欠准确。而在平时做题过程中,他们又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认为懂了就行,文字表达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重视。所以,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弱点是: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用简洁、明了、准确的语言表达到位。所以我们在精选精练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抓好学生对实验题的文字表达。如要求学生动手写,写方案、写步骤、寫现象、写结论;同时老师加大点评力度,投影学生的答案,要求学生自己来点评,并及时指正学生错误的地方和对正确答案总结。
3.精评精讲,升华能力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试卷应做到精评精讲,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升华解题能力,其讲评方式和手段,可采用如下形式:
3.1 重做实验,发挥实验的特殊优势,突破重点难点
在进行了实验的全面复习后,一些学生还是怕做实验题。我想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学新课的时候,在实验室做实验欠认真、欠思考,实验走过场、看热闹,这样使实验的成效大打折扣,严重阻碍自己对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原理的理解。基于此,一为避免纸上谈兵,二为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我在实验复习中让学生重返实验室,进行了一些实验的具体操作。同时,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如检验废铁屑中是否含有铜和铝等,由学生通过分析来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到实验室去通过独立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方案,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2 巧设问题情境,增加课堂有效思维的广度,进一步落实好基础
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更没有创新。因此如何利用课堂落实好基础呢?我想巧设问题情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复习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时,可以接着问学生那Fe2+-呢,你们的设计方案是什么?学生动笔后,老师选取一部分学生的方案投影,先由学生讨论修改,再老师修改,最后投影正确答案。随着讨论和问题的解决,教师同步将细节意识、规范意识等教学目标渗透到位,学生学起来也轻松多了。
总之,在化学实验的备考复习中,应以学生为本,以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等为依据,强化双基训练,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及时把握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和趋势,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实验操作和实验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在各项训练中,注意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实验复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