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正是一种以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自主学习呢?简单地说,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把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知识的过程转变成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在研究中去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掌握知识的环节中非常重要。下面就自主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因为科学课每班每周仅两节,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有很多课外的观察、实验、制作等,如果学生不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可能主动地去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一环。首先,精彩的导入新课是一节好课就成功一半,所以要用激情引趣的方法创设问题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欲望。
在我县科学教材培训会上有一节示范课,课题是《热胀冷缩》,上课伊始时,讲课教师做个小魔术:“瓶口吞鸡蛋”的实验,一个瓶子,一枚鸡蛋,一张点燃了的纸,竟然会出现瓶口把鸡蛋吞下去这样神奇的现象,让学生大胆的猜想:为什么会出现瓶口那么小,竟然会把大于瓶口两倍的鸡蛋吞进瓶子里呢?他们的问题来了,兴趣就上来了,为下一步的探究打下了铺垫。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很容易就达到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让学生自己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提出问题,自己提出方案,主动去研究、去探讨,去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学生自己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提出合适的目标,既不能目标过低,造成学生浪费时间,无所事事;又不能目标过高,让学生觉得无能为力,以致放弃学习。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学校实验器材设施不齐,有一些实验器材是我和学生自己制作的。培养学生自制学具的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三、合理分组
科学划分小组对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等各种技能,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可以是临时组成的,由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也可以是根据座位进行调配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要考虑每个成员间的合理分工,组长主持、记录员记录、材料员负责器材的选取与操作、汇报员负责探究后过程与结果的汇报。这样,在组长的组织下,就可以有序的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但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同学们要轮流执行任务,每一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就会体验不同的角色,兴趣得到了培养,更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要实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就必须要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在我进行调研听课时,有位老师讲授《认识常见岩石》一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该如何认识岩石,结果同学们不但运用了以前了解土壤的方法,还应用了多种感官认识常见事物的方法,例如:通过看、摸、刻、闻、掂等方法认识不同的岩石。还利用盐酸与岩石接触会冒泡是那种的岩石等。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五、建立合理评价体系,促进自主合作学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及时地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这才是最成功的評价。而建立合理、评价体系是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应该主要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除了教师评价外还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给自己信心,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科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有效确保每个学生加入到科学合作学习中来,感受到自身价值所在,体现到合作学习科学的乐趣,品味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又要使学生感受到有待努力之处。在每节课的末尾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努力方向是什么?”经常性地进行这样的评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总之,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备课,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科学课堂真正的走向高效。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因为科学课每班每周仅两节,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有很多课外的观察、实验、制作等,如果学生不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可能主动地去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一环。首先,精彩的导入新课是一节好课就成功一半,所以要用激情引趣的方法创设问题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欲望。
在我县科学教材培训会上有一节示范课,课题是《热胀冷缩》,上课伊始时,讲课教师做个小魔术:“瓶口吞鸡蛋”的实验,一个瓶子,一枚鸡蛋,一张点燃了的纸,竟然会出现瓶口把鸡蛋吞下去这样神奇的现象,让学生大胆的猜想:为什么会出现瓶口那么小,竟然会把大于瓶口两倍的鸡蛋吞进瓶子里呢?他们的问题来了,兴趣就上来了,为下一步的探究打下了铺垫。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很容易就达到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让学生自己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提出问题,自己提出方案,主动去研究、去探讨,去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学生自己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提出合适的目标,既不能目标过低,造成学生浪费时间,无所事事;又不能目标过高,让学生觉得无能为力,以致放弃学习。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学校实验器材设施不齐,有一些实验器材是我和学生自己制作的。培养学生自制学具的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三、合理分组
科学划分小组对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等各种技能,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可以是临时组成的,由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也可以是根据座位进行调配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要考虑每个成员间的合理分工,组长主持、记录员记录、材料员负责器材的选取与操作、汇报员负责探究后过程与结果的汇报。这样,在组长的组织下,就可以有序的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但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同学们要轮流执行任务,每一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就会体验不同的角色,兴趣得到了培养,更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要实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就必须要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在我进行调研听课时,有位老师讲授《认识常见岩石》一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该如何认识岩石,结果同学们不但运用了以前了解土壤的方法,还应用了多种感官认识常见事物的方法,例如:通过看、摸、刻、闻、掂等方法认识不同的岩石。还利用盐酸与岩石接触会冒泡是那种的岩石等。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五、建立合理评价体系,促进自主合作学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及时地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这才是最成功的評价。而建立合理、评价体系是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应该主要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除了教师评价外还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给自己信心,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科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有效确保每个学生加入到科学合作学习中来,感受到自身价值所在,体现到合作学习科学的乐趣,品味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又要使学生感受到有待努力之处。在每节课的末尾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努力方向是什么?”经常性地进行这样的评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总之,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备课,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科学课堂真正的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