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汉英主语的差异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ng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而各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的句子结构差别很大,进行英汉主语的对比分析,能让英语学习者知己知彼,从而克服母语的负迁移,提高语言的输出质量。
  关键词:主语 主题显著 主语显著 无灵主语 有灵主语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一 汉语主语
  (一)汉语中主语的类型
  汉语是象形文字,没有形态变化,它不具有词形上的虚化手段,语法关系只能通过语序的变化和虚词的运用来表现。
  汉语主语词性非常灵活,几乎可用各种词汇和语言单位来担当,例如:名词、代词、数词、动词、“的”字结构、主谓词组、动宾词、空间方位词和时间名词,都可以充当主语;这是由于汉语没有形态变化的缘故。从语法意义上讲,主语和谓语之间不存在一致关系,主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以省略。虽不乏“主谓两分”的“施事句”,但多数情况下, 汉语的主语只是起话题作用,接受评论或说明,并且要求语意完整。汉语的主语从语义上很丰富。如:
  (1)施事主语:我昨天买了一本书。
  (2)受事主语:小偷被抓住了。
  (3)零位主语:下雨了,刮风了。
  (4)主题主语:老虎是一种动物。
  (5)时间主语:昨天下雨了。
  (6)地点主语:北京是个好地方。
  (7)工具主语:一把刀闹革命。
  (8)方式主语:这么快就好了。
  (9)存现主语:处处一片繁荣景象。
  (10)关系主语:这事请保密。
   (二)汉语中主语的特点
   1 主题显著(topic-prominent)
  主题显著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根据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中的统计,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话题—述题”句占了近百分之五十的比重。由此可见,汉语虽然也大量使用“主语—谓语”句,但相比英语而言,有很浓的“话题—述题”特征。汉语的主题结构有如下几种类型:
   (1)动作承受者做话题
   ①那件事我已经做好了。I’ve handled the matter.
   ②这个人我见过。I’ve seen the person somewhere.
   (2)双话题
   ①我头疼。I have a headache.
   ②这位教授道德高,学问好。This professor has high morality and broad knowledge.
   (3)动词或动词短语做话题
   ①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China will witness more benefits than losses after its entry into WTO.
   ②请客送礼,我从来不会。
   I’m never good at giving lavish dinner or gifts to curry somebody’s favor.
   (4)从句做话题
   ①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It strikes me strange that Zhang San is go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②历史系开会,我可以跟李四提一提。
   At the meeting of History Department, I’ll mention it to Li Si.
   (5)时间地点做话题
   ①今天风和日暖。
   The wind is gentle and mild and the sun is warm today.
   ②信封里装不下这些照片。
   The envelope can’t hold the photos.
   2 有灵主语
   灵,即生命。以有生命的词语做主语的句子,即称为有灵主语句。中国古代哲学讲究 “天人合一”、 “物我交融”,这种思维模式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实,着重强调人对事物或对人本身的作用或影响,认为任何行为都只可能是“人”这个行为主体来完成的,因而汉语多用“有灵主语(animate subject)”,即注重“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在无法确定人称时,就采用“有人”、“人们”、“大家”、“别人”等泛称。如:
  ①我一时记不起他的名字。
  ②有人看见他偷偷进了村子。
  3 零位主语
   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较弱,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出句子的主语,主语就常常可以省略,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即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也称作“无主语句”(subjective less sentence)。汉语中的无主语句表达的内容可分为五大类:
   (1)“有”作谓语动词,后接兼语式
  ①有一辆车子等在外面。
  There is a car waiting outside.
  ②有很多问题要在会上讨论。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discuss in the meeting.
  (2)表示事物的存在出现或消失
  ①昨天又击毙了很多敌人。
  Many more enemies were killed yesterday.
  ②村里住着一位老渔夫。
   An old fisherman lived in the village.
  (3)表示自然现象
  ①出太阳了。The sun has risen.
  ②天黑了。It’s getting dark.
  (4)口号标语
  ①禁止吸烟!No smoking!
  ②不准随地吐痰!No spitting!
  (5)谚语和格言。谚语和格言一般是概括性的,汉语中通常不需要说出主语,如:
   ①活到老,学到老。H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 venture no gain.
  二 英语中的主语
  (一)英语中主语的类型
   英语是拼音文字,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和虚化语言。其中,虚词的运用较为活跃,有人甚至称之为“介词语言”,再加上大量拉丁语和抽象词缀的借入,抽象性极强。
  从语法意义上讲,英语的主语不可或缺,且只能由名词、名词短语或代词担当,其它词类做主语必须转化成名词性质的短语,如不定式、 动名词形式;从语义上讲,主语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潘文国(2005)在 《汉英语对比纲要》 中,把英语的主语分为四种:
  (1)施事主语: 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
  (2)受事主语: The thief was caught.
  (3)形式主语: It’s interesting to play computer games.
  (4)主题主语: Many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recently in Beijing.
  (二)英语中主语的特点
  1 主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
  主语显著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主谓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归纳为七种基本句型:
  (1)主语+谓语: I understand.
  (2)主语+谓语+状语: I eat too much.
  (3)主语+谓语+宾语:I am watching TV.
  (4)主语+系动词+表语: It is beautiful.
  (5)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He shows us the picture.
  (6)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He shows the picture to us.
  (7)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There is a piece of paper flying in the sky.
  2 无灵主语
  以无生命的词语做主语的句子,即称为无灵主语句。西方民族在使用英语语言方面采取的是客体思维方式,即让物以客观事实的形式表达出来,故英语常用无生命的词语即非人称做主语,强调“什么事发生在某人身上”。“无灵主语(inanimate subject)+有灵动词(animate verb)”的结构,使得英语句式具有很强的拟人修辞色彩。无灵主语主要有五种类型:
  (1)以时间地点等名词做主语,常用see,find,witness等动词作谓语的英语句子。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了。
   1949 saw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②在罗马城发生了许多伟大历史事件。
  Rome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
  (2)表示生理、心理状态的名词和表示某种遭遇的名词,如anger, faith, melancholy,idea,courage, desire等做主语的句子:
  ①她着急万分,心都碎了。
  Anxiety tore her heart into pieces.
  ②她十分嫉妒,甚至是歇斯底里了。
  Jealousy drove her desperate.
  (3)具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名词做主语,含有使役意义的动词,如:remind,make,let等作谓语的英语句子。
  ①一见到它,我就感到紧张。
  The very sight of it makes me feel nervous.
  ②一月的早晨清新晴朗,令年轻教师心中充满了愉快的感想。
   The fresh sunlit January morning filled the young teacher with happy thought.
   (4)用it作形式主语,其逻辑主语是后面的短语或从句的英语句子。
  ①你带了雨伞是明智的。
  It was very wise of you to bring an umbrella.
  ②现在大家都觉得当时对他的任命是个严重的失误。
  It is generally felt that his appointment was a serious mistake.
  (5)事物名词做主语 。
  ①这件事需要立即予以注意。
  The matter asks immediate attention.
  ②我的表显示六点了。
  My watch says it is six O’clock.
  3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时,就用“it”做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it本身无词义,只是用它来占一下主语位置。It 用作形式主语的情况如下:
  (1)表示时间
  ① It is still early.
  时间还早。
  ② It is already nine o’clock.
  已是9点了。
  (2)表示距离
  ① It is a long way from here.
  从这儿去很远。
   ②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the station?
   从这儿去车站有多远?
  (3)表示距离环境
   ① It is noisy in here.
   这里面很嘈杂。
   ② It was very quiet in the garden.
   花园里很安静。
  (4)表示天气等自然现象
   ① It is very cold today.今天很冷。
   ② It is raining. 正在下雨。
  (5)当不定式、动名词、从句等用作主语时,为避免头重脚轻,通常在句首使用形式主语it,而把真正的主语放在句子末尾。
  ① Is it necessary to tell his father everything?
  有必要把这一切都告诉他父亲吗?
  ② It is no good sitting up too late.
  熬夜没有好处。
  王力先生曾经对英语形式主语的使用作过精辟的论述:“就句子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不着的就不用,只要能使对话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就算了。”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东西方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的不同,所以汉英主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学家Corder(1967)曾说:“学习外语主要是学习它跟母语的差异。”因此,英语学习者了解汉英主语的不同的特点并在翻译和写作的过程中巧妙地进行转换,能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进而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
  
   参考文献:
   [1] Corder,S.P.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Vol.5 No.4).1967:66.
   [2] 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版。
   [3] 何明珠:《英语无灵主语句与英汉思维特征对比》,《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8期。
   [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 冒国安:《实用英汉对比教程》,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6]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7] 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8] 马秉义:《英汉主语差异初探》,《外国语》,1995年第5期。
   [9]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11] 杨丰宁:《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3] 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孙静芳,女,1979—,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公共外语部。
其他文献
摘要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以独特的创作风格、独具魅力的写作手法,恰如现代绘画艺术的“留白”一样,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诠释空间。本文就“冰山原则”及作品的主题隐义、零度结尾的文体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白象似的群山》的文体加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 冰山原则 《白象似的群山》 象征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
期刊
摘要 21世纪初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活动敲响了警钟。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己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成为人类寻求自救的必经之路。而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者所提倡的“诗意的栖居”式的生态理念,对今天的生态思想和人类活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参照价值。  关键词:超验主义 生态观 诗意 栖居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一  21世纪初频繁发生的洪涝、旱灾、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给人
期刊
摘要 国学热是当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思潮,但如何学习儒学思想和孔子学说中的精髓,则应是人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孔子思想中“尚武”的精神角度,来分析和探究儒学思想和孔子学说,从而告诉读者一个不一样的孔子。  关键词:孔子 儒家思想 尚武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在《论语》中,孔子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品格高尚、安贫乐道和乐观坚毅的君子。子贡说孔子“温、良、恭、俭、让”,
期刊
摘要 苗族巫词是民间宗教的产儿,又是苗族先民的创造。它具有宗教—神话的因素、角色化的诗化叙事结构、独特的诗化语汇和丰富的多义性,值得文艺家们去发掘、研究。  关键词:苗族巫词 诗化 审美  中图分类号:H179 文献标识码:A  苗族是一个善于用诗的方式进行思考的民族,从远古的时候起,一直“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荷尔德林语)。因此,苗族巫词大多是押韵或押调的诗行,具有独具特色的诗化审美效果。  
期刊
摘要 语言变异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词义变异是其主要的体现形式。词义变异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语用现象。本文认为,将词义变异纳入语用研究的范畴,从模因论角度重新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这种现象的本质,看到其深层动因和理据。  关键词:模因 模因论 词义变异 复制 传播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语言的使用需要规范的制约,否则就易出现言语病而影响交际。然而,在
期刊
摘要 由菲利普·刘易斯提出的反常式忠实(abusive fidelity)打破了翻译对单一的意义追求,体现了译入语与原文的文化差异,还原了原文的文化特征。赛译《水浒传》(《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体现这一翻译策略的典型。赛珍珠的翻译忠实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反映出她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尊重。  关键词:赛珍珠 《水浒传》 反常式忠实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淑女”是一个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词,对“淑女”含义的理解与翻译属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本文对各种英语译文中有关“淑女”的翻译进行对比并加以重点分析,进而指出文化词的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兼具历史性和跨文化交际的特征,同时也与译者的文化底蕴和世界观、审美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淑女 文化词 跨文化交际 翻译 历史性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
期刊
摘要 英语名词动用过程体现了人类基本的隐喻思维特征。概念隐喻理论不仅为名转动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转换过程的重要机制。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研究名转动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并为进一步阐释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  关键词:名转动 概念隐喻 意象图式 隐喻映射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作为词类转换的一种,“名词转换为动词”(简称“名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词汇的异常搭配问题进行了语义分析,并说明了联想关系在词汇异常搭配中的作用以及语言语境对词汇异常搭配的影响,从而揭示其特殊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联想 词汇搭配 异常搭配 语言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3.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一定规范的表达形式,这使得语言使用者必须在遵守这种语言规范的前提下,顺利清楚地表达所
期刊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展开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分别从跨文化交际、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翻译中的空缺层面对中国英语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相对于国外各种英语变体的研究,“中国英语”各个层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鉴于此,本文拟借用关联理论对“中国英语”的语用恰当性进行阐释,希望为中国英语的研究开拓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国英语 关联理论 语用恰当性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