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探讨排查化工排污口并锁定关键点,从而通过采取技术整改降低排放指标,对国内化工企业的排污现场技术应用领域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COD 原料 外排水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002-01
前言
化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环境状况日益严峻。某化工厂是国家“九五”期间兴建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之一,经改造扩能现年产ET能力提高到20万吨。一直以来,该厂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围绕QHSE的要求,实施过程控制,不仅实现了外排污染物的达标排放,而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逐年呈现下降趋势。现介绍整改中的技术经验,以作抛砖引玉供同仁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该厂外排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是COD与石油类,为实现污染控制的前移,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2010年底,管理部门组织各车间对各装置废水排污点进行识别,共识别出15个废水排污点源,并对这15个废水排污点源从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浓度、对车间外排水的贡献率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出影响外排水中COD浓度与石油类浓度两个关键排污点源---EG车间的“三效蒸发系统”、 ET车间的“急冷水系统”。2011年将这两个排污点源作为环保管理的关键点。
(1)EG车间的“三效蒸发系统”排污
从EG反应器出来的产品中含有88.8%的水,这部分产品依次经过闪蒸塔、浓缩塔Ⅰ与浓缩塔Ⅱ进行脱水,为了节约蒸汽,在此系统选择了多效蒸发。也就是闪蒸塔的塔顶气作为浓缩塔Ⅰ的加热介质,浓缩塔Ⅰ的塔顶气作为浓缩塔Ⅱ的加热介质,浓缩塔Ⅱ塔顶气补充至蒸汽管网。浓缩塔Ⅰ、浓缩塔Ⅱ加热后的蒸汽凝液一部分作为反应器的进水,一部分外排。如果此系统操作不稳,极易造成蒸汽和凝液中夹带EG,从而引起外排水COD的增高。因“三效系统”操作不稳,冲击污水处理场的事件也曾多次发生。
(2)ET车间的“急冷水系统”排污
DA103塔是急冷水塔,从裂解炉来的裂解气经DA101塔油冷后,汽油和轻组份进入到急冷水塔进行冷却,在DA103塔中,急冷水与物料直接接触,经急冷水洗涤、冷却后,汽油与裂解气中的轻组份在此塔中进行分离,冷却下来的汽油与急冷水依据密度的不同,也在塔釜进行分离。而当塔中急冷水出现乳化现象时,为了保证急冷效果要将乳化的急冷水排出系统,此时外排废水中含有大量乳化的石油类,导致外排水中的COD升高。因此防止急冷水乳化与急冷水排污量的大小是控制车间外排污水中石油类含量与COD浓度的关键。
造成急冷水乳化的原因主要是:①如果DA101塔塔顶温度过高,进入急冷水塔的物料中夹带柴油组份,油水分层难度大,急冷水的乳化现象不可避免;②裂解气中的酸性气体经过急冷水洗涤时,部分酸性气体溶于急冷水中,使急冷水PH下降,为防止急冷水腐蚀设备,需向系统中注入一定量的碱,一旦碱量过高,极易发生急冷水的乳化现象。③裂解原料中重组份含量高时,汽柴油产量相对较高,汽柴油与急冷水静止分离时间缩短,极易引急冷水中石油类含量高。
二、整改方略浅析
(1) EG车间“三效蒸发系统”
①严格控制三效蒸发系统蒸汽加入量,避免蒸汽波动造成塔顶醇含量超标。
②C-403塔釜温度严格控制在166℃以下。
③每天对“三效蒸发系统”的S-411B点的COD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反馈,协调部门进行工艺调整。
④加大监测频次,对S-411B醇含量每4小时进行一次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向工艺反馈,组织调整工艺参数。
(2) ET车间急冷水系统
①DA101塔塔顶温度严格按照工艺卡片要求控制在115℃以下 ,急冷水PH值的控制控制在7-8.3 。
②保持急冷水系统的水量平衡,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引起DA103塔内水洗塔内水槽液位过高,从而避免过量急冷水的直接排放;
③车间与质检车间共同对DA103塔急冷水中PH与石油类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
④将浮选系统排油渣时间由不定期调整为每周一排放一次。
三、改良成果分析
为了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笔者对关键点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日检查,并加大抽查力度,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投料期间,笔者对S-411B的监测频次由每隔4小时一次调整为每隔2小时一次,依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工艺调整,同时根据外排水中醇含量,对厂各排口的排水进行调度,从而改变了以往一投料就冲击污水处理场的历史。
同时,外排水中的COD浓度均值由1127mg/l降为993mg/l,下降了12%。排水中的COD浓度均值由927mg/l,降为825mg/l,下降了11%。完成排污技术整改预期的目标。
四、结论
通过对各装置废水排污点进行识别,找出控制排污主要关键点,并就此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降低了排放指标。此外,在客观条件限制下,还需有关部门统一协调,方能确保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谢志伟.化工企业污染防治及控制研究.化工管理2013/4期
[2] 郭艳.化工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北方环境25卷/6期
作者简介
白龙飞,男,民族,籍贯,汉,出生年月,1966年11月17日,毕业院校,石油大学,最高学历学位,大本,职务职称,高工,研究方向-供应商管理及物资采购
[关键词]COD 原料 外排水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002-01
前言
化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环境状况日益严峻。某化工厂是国家“九五”期间兴建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之一,经改造扩能现年产ET能力提高到20万吨。一直以来,该厂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围绕QHSE的要求,实施过程控制,不仅实现了外排污染物的达标排放,而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逐年呈现下降趋势。现介绍整改中的技术经验,以作抛砖引玉供同仁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该厂外排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是COD与石油类,为实现污染控制的前移,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2010年底,管理部门组织各车间对各装置废水排污点进行识别,共识别出15个废水排污点源,并对这15个废水排污点源从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浓度、对车间外排水的贡献率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出影响外排水中COD浓度与石油类浓度两个关键排污点源---EG车间的“三效蒸发系统”、 ET车间的“急冷水系统”。2011年将这两个排污点源作为环保管理的关键点。
(1)EG车间的“三效蒸发系统”排污
从EG反应器出来的产品中含有88.8%的水,这部分产品依次经过闪蒸塔、浓缩塔Ⅰ与浓缩塔Ⅱ进行脱水,为了节约蒸汽,在此系统选择了多效蒸发。也就是闪蒸塔的塔顶气作为浓缩塔Ⅰ的加热介质,浓缩塔Ⅰ的塔顶气作为浓缩塔Ⅱ的加热介质,浓缩塔Ⅱ塔顶气补充至蒸汽管网。浓缩塔Ⅰ、浓缩塔Ⅱ加热后的蒸汽凝液一部分作为反应器的进水,一部分外排。如果此系统操作不稳,极易造成蒸汽和凝液中夹带EG,从而引起外排水COD的增高。因“三效系统”操作不稳,冲击污水处理场的事件也曾多次发生。
(2)ET车间的“急冷水系统”排污
DA103塔是急冷水塔,从裂解炉来的裂解气经DA101塔油冷后,汽油和轻组份进入到急冷水塔进行冷却,在DA103塔中,急冷水与物料直接接触,经急冷水洗涤、冷却后,汽油与裂解气中的轻组份在此塔中进行分离,冷却下来的汽油与急冷水依据密度的不同,也在塔釜进行分离。而当塔中急冷水出现乳化现象时,为了保证急冷效果要将乳化的急冷水排出系统,此时外排废水中含有大量乳化的石油类,导致外排水中的COD升高。因此防止急冷水乳化与急冷水排污量的大小是控制车间外排污水中石油类含量与COD浓度的关键。
造成急冷水乳化的原因主要是:①如果DA101塔塔顶温度过高,进入急冷水塔的物料中夹带柴油组份,油水分层难度大,急冷水的乳化现象不可避免;②裂解气中的酸性气体经过急冷水洗涤时,部分酸性气体溶于急冷水中,使急冷水PH下降,为防止急冷水腐蚀设备,需向系统中注入一定量的碱,一旦碱量过高,极易发生急冷水的乳化现象。③裂解原料中重组份含量高时,汽柴油产量相对较高,汽柴油与急冷水静止分离时间缩短,极易引急冷水中石油类含量高。
二、整改方略浅析
(1) EG车间“三效蒸发系统”
①严格控制三效蒸发系统蒸汽加入量,避免蒸汽波动造成塔顶醇含量超标。
②C-403塔釜温度严格控制在166℃以下。
③每天对“三效蒸发系统”的S-411B点的COD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反馈,协调部门进行工艺调整。
④加大监测频次,对S-411B醇含量每4小时进行一次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向工艺反馈,组织调整工艺参数。
(2) ET车间急冷水系统
①DA101塔塔顶温度严格按照工艺卡片要求控制在115℃以下 ,急冷水PH值的控制控制在7-8.3 。
②保持急冷水系统的水量平衡,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引起DA103塔内水洗塔内水槽液位过高,从而避免过量急冷水的直接排放;
③车间与质检车间共同对DA103塔急冷水中PH与石油类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
④将浮选系统排油渣时间由不定期调整为每周一排放一次。
三、改良成果分析
为了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笔者对关键点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日检查,并加大抽查力度,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投料期间,笔者对S-411B的监测频次由每隔4小时一次调整为每隔2小时一次,依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工艺调整,同时根据外排水中醇含量,对厂各排口的排水进行调度,从而改变了以往一投料就冲击污水处理场的历史。
同时,外排水中的COD浓度均值由1127mg/l降为993mg/l,下降了12%。排水中的COD浓度均值由927mg/l,降为825mg/l,下降了11%。完成排污技术整改预期的目标。
四、结论
通过对各装置废水排污点进行识别,找出控制排污主要关键点,并就此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降低了排放指标。此外,在客观条件限制下,还需有关部门统一协调,方能确保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谢志伟.化工企业污染防治及控制研究.化工管理2013/4期
[2] 郭艳.化工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北方环境25卷/6期
作者简介
白龙飞,男,民族,籍贯,汉,出生年月,1966年11月17日,毕业院校,石油大学,最高学历学位,大本,职务职称,高工,研究方向-供应商管理及物资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