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高校的半壁江山。根据统计,每年约有4%的优秀高职生被吸纳加入党组织。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群体,他们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要从端正学风、优化校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和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思想状况;党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现状
高职院校学制短,党员发展集中在毕业生,在校学生党员数量偏低。有的苗子刚刚选定,就面临毕业,有的刚刚发展,就走向社会或更高的学府,所发展的学生党员难以在学校发挥作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党员普遍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严格的发展程序,在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模范带头作用等方面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经得起考验的,但是在社会大背景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思想政治表现也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政治态度坚定,但政治理论知识薄弱。他们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热爱人民,政治热情高、工作干劲强,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态度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够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是,相当数量的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主动性差,理论水平低且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这也说明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二)入党意愿明确,但入党动机复杂化。他们中的多数人入党动机端正且思想积极向上,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但也有一些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多元化和功利性色彩比较突出,注重自我发展的务实动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还有的入党就是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为找个好工作和将来走上仕途准备条件。
(三)党群关系良好,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绝大多数学生党员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处理好集体、同学和个人的关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文明礼貌,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热情为同学服务,无私奉献。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党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不良倾向。例如,一些学生党员不注意加强自身学习,对党的政策、理论知之甚少,这样就造成他们在生活中缺乏更明确的政治方向;一些学生党员还不注意文化知识的学习,逃课、补考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都在同学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看轻日常表现,或者常发表各种颓废、失望或过激的言论,严重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并极易给其他同学带来消极影响。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无疑是伟大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变革的冲击会引发出新旧理论、新旧价值观、新旧道德观的交织和碰撞,尤其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交换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多样化的变化,必然会导致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也有自身的特点和消极方面,如极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党员构成严重的影响。一是很容易影响个别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使他们仅满足于组织上入党,不求思想上入党。入党带有一定的个人目的和功利主义色彩,一旦目的达到便不求上进,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二是容易使得一些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方向逐渐模糊,追求的目标发生了改变,追求实惠,以满足“自我”为中心,谈不上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三是容易使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不如入党前努力,工作上不如过去积极,忘记了党员的先进性要求,从而混同于一般同学。
(二)网络信息的影响
互联网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生事物,它对我国的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的普及率很高,几乎每一个学生宿舍都有电脑,并且都可以上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必然会对大学生党员也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是,互联网的全球性,使得西方敌对势力可以利用网络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乃至全方位的文化渗透。大学生党员归根到底还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還不是很成熟,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大,抵御外界错误思想、错误观念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小部分党员往往会迷失自己,造成理想上、信念上的动摇。二是,互联网上信息泛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取得任何信息。互联网上的这个特点也对大学生党员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党员能够利用互联网快速地查找学习资料,了解时事政治,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但有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党员,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导致他们的道德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弱化甚至沦丧,丧失了党员的先进性,在一般同学中造成较坏的影响。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人的性格品质,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意识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党员年龄大约20岁左右,虽然已经离开父母,走出家门。但是,由于父母和子女的特殊关系,家庭教育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具有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就业、恋爱、购房等社会问题上面,家庭教育更趋于实际和世俗,因此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功利性。
(四)学校教育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基本上是由学院(系)党总支负责,党员教师、辅导员参与,形成各系和班级一条线的工作体系,由于现在各种学生社团群体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使得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有所脱节,党务工作者往往孤军作战,缺少有力的抓手。各级党组织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表现在往往对下级下达党员发展数量及比例的指标。这样,基层党组织忙于“建党”、疏于“党建”,组织发展工作成了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而较少顾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等,其结果势必影响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加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思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进”工作。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使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把大学生党员的理论课程学习纳入重要考察内容,使学生党员将学习内容真正入脑、入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二)发挥校、院两级学生党校的特殊作用
高校党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又有党校教育的特殊性;既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众性,又要突出党校教育的先进性特点。党校要以增强党的观念为重点,强化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对党的性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党员条件、党的纪律、入党动机、学习修养成才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增强党的观念;同时,又要以加强党性修养为核心,深入进行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使大学生党员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和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从而,较好地发挥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方面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在日常活动、群团工作中的表率、凝聚作用和在学校、教师、学生联系上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学生党支部要注重学生党员的质量监控,加强学生党员的长效培养机制。大学生党员是优秀学生的代表,必须坚决杜绝学生党员违纪违规行为,力求品学兼优,保持其先进性,保持党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部分学生入党后出现思想不稳定、政治立场不坚定、纪律涣散等问题,为此必须注重学生党员的质量监控,对学生党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监督,提倡学生党员自我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建立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分层次、分阶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党员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系统的、长期的教育培养,落实学生党员的长效培养机制,把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着眼点,确保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合格技能型接班人的重任,高职院校的各级党组织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指导,使他们在健康的轨道上快速成长。
关键词:思想状况;党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现状
高职院校学制短,党员发展集中在毕业生,在校学生党员数量偏低。有的苗子刚刚选定,就面临毕业,有的刚刚发展,就走向社会或更高的学府,所发展的学生党员难以在学校发挥作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党员普遍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严格的发展程序,在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模范带头作用等方面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经得起考验的,但是在社会大背景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思想政治表现也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政治态度坚定,但政治理论知识薄弱。他们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热爱人民,政治热情高、工作干劲强,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态度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够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是,相当数量的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主动性差,理论水平低且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这也说明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二)入党意愿明确,但入党动机复杂化。他们中的多数人入党动机端正且思想积极向上,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但也有一些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多元化和功利性色彩比较突出,注重自我发展的务实动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还有的入党就是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为找个好工作和将来走上仕途准备条件。
(三)党群关系良好,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绝大多数学生党员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处理好集体、同学和个人的关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文明礼貌,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热情为同学服务,无私奉献。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党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不良倾向。例如,一些学生党员不注意加强自身学习,对党的政策、理论知之甚少,这样就造成他们在生活中缺乏更明确的政治方向;一些学生党员还不注意文化知识的学习,逃课、补考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都在同学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看轻日常表现,或者常发表各种颓废、失望或过激的言论,严重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并极易给其他同学带来消极影响。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无疑是伟大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变革的冲击会引发出新旧理论、新旧价值观、新旧道德观的交织和碰撞,尤其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交换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多样化的变化,必然会导致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也有自身的特点和消极方面,如极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党员构成严重的影响。一是很容易影响个别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使他们仅满足于组织上入党,不求思想上入党。入党带有一定的个人目的和功利主义色彩,一旦目的达到便不求上进,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二是容易使得一些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方向逐渐模糊,追求的目标发生了改变,追求实惠,以满足“自我”为中心,谈不上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三是容易使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不如入党前努力,工作上不如过去积极,忘记了党员的先进性要求,从而混同于一般同学。
(二)网络信息的影响
互联网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生事物,它对我国的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的普及率很高,几乎每一个学生宿舍都有电脑,并且都可以上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必然会对大学生党员也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是,互联网的全球性,使得西方敌对势力可以利用网络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乃至全方位的文化渗透。大学生党员归根到底还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還不是很成熟,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大,抵御外界错误思想、错误观念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小部分党员往往会迷失自己,造成理想上、信念上的动摇。二是,互联网上信息泛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取得任何信息。互联网上的这个特点也对大学生党员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党员能够利用互联网快速地查找学习资料,了解时事政治,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但有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党员,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导致他们的道德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弱化甚至沦丧,丧失了党员的先进性,在一般同学中造成较坏的影响。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人的性格品质,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意识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党员年龄大约20岁左右,虽然已经离开父母,走出家门。但是,由于父母和子女的特殊关系,家庭教育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具有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就业、恋爱、购房等社会问题上面,家庭教育更趋于实际和世俗,因此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功利性。
(四)学校教育的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基本上是由学院(系)党总支负责,党员教师、辅导员参与,形成各系和班级一条线的工作体系,由于现在各种学生社团群体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使得现有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之间有所脱节,党务工作者往往孤军作战,缺少有力的抓手。各级党组织重视大学生党建工作,表现在往往对下级下达党员发展数量及比例的指标。这样,基层党组织忙于“建党”、疏于“党建”,组织发展工作成了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而较少顾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等,其结果势必影响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加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思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进”工作。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使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把大学生党员的理论课程学习纳入重要考察内容,使学生党员将学习内容真正入脑、入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二)发挥校、院两级学生党校的特殊作用
高校党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又有党校教育的特殊性;既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众性,又要突出党校教育的先进性特点。党校要以增强党的观念为重点,强化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对党的性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党员条件、党的纪律、入党动机、学习修养成才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增强党的观念;同时,又要以加强党性修养为核心,深入进行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使大学生党员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和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从而,较好地发挥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方面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在日常活动、群团工作中的表率、凝聚作用和在学校、教师、学生联系上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学生党支部要注重学生党员的质量监控,加强学生党员的长效培养机制。大学生党员是优秀学生的代表,必须坚决杜绝学生党员违纪违规行为,力求品学兼优,保持其先进性,保持党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部分学生入党后出现思想不稳定、政治立场不坚定、纪律涣散等问题,为此必须注重学生党员的质量监控,对学生党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监督,提倡学生党员自我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建立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分层次、分阶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党员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系统的、长期的教育培养,落实学生党员的长效培养机制,把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着眼点,确保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合格技能型接班人的重任,高职院校的各级党组织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指导,使他们在健康的轨道上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