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儿中的应用意义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067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3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儿,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早期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采用延期营养支持护理,观察两组开始营养支持时间、ICU治疗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脑功能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增强营养,改善预后。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早期营养支持;护理;预后
  颅脑外伤往往由直接、间接暴力而导致,使得脑部受到损伤。重型颅脑外伤会出现明显的机体代谢上升情况,需要较高的热量,在早期具有较高的能量消耗,需要较多营养予以维持[1]。脑组织受到损伤后,对其实施治疗时,无论是否采取手术方法,均会导致患儿饮食、营养代谢等方面受到影响。因此,在临床中对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具有重要影响,可及时改变营养状态,增强其免疫力,对于患儿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选取3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儿,探讨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应用价值。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3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儿,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对照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0岁,平均(7.62±1.06)岁。观察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3-10岁,平均(8.59±1.03)岁。两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早期营养支持护理,术后24-48h进行营养支持,经鼻胃管实施24h持续喂养,经喂养泵输入肠内营养混悬液。初始速度30ml/h,在47h后泵注速度为80-100ml/h。床头抬升30°,在泵注5h后,暂停1h,对胃残余量进行检查。当胃残余量≤100ml时,需合理调高泵注速度;當胃残余量在100ml-200ml时,可维持原有泵注速度;若胃残余量>200ml时,可合理降低泵注速度,或直接停止肠内营养。在泵注4h后,需采用1次气道吸引,将气道痰液、分泌物进行有效的清理,并确定是否出现反流、误吸情况。若有上述情况,在当天需及时停止肠内营养,降干净气道中反流物进行清理,实施胃肠减压,预防再次反流、误吸。在患者频繁腹泻、肠梗阻、血小板减少时,需及时停止肠内营养,如症状缓解可逐渐恢复。
  对照组采用延期营养支持合护理,术后48h-5d开始实施营养支持,经鼻胃管实施24h持续喂养,经喂养泵输入肠内营养混悬液。初始速度30ml/h,在持续48h后,可调整泵注速度为80-100ml/h。在泵注过程中,应将床头抬升30,在泵注5h后,暂停1h,对胃残余量进行检查。泵注速度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患儿预后,通过改良儿童脑功能分级量表(PCPC)进行评估,预后分成正常、残疾(轻度、中度、重度)、昏迷或死亡[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通过SPSS20.0系统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进行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两组护理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无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预后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脑功能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在重型颅脑外伤后,患儿机体容易出现高分解代谢、高能量代谢,免疫力明显下降,极易发生微生物感染,如情况严重还会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大多数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无法正常进食,若未及时予以早期营养支持,极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导致预后受到影响,甚至造成残疾、死亡[4]。重型颅脑外伤患儿在治疗后,代谢、病理生理方面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异常现象。很多患儿在术后早期有可能依然具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症状;与手术治疗前相比较,手术后患者需要更多的能量、营养来维持消耗[5];创伤、手术会导致机体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现象,引发低蛋白血症、电解质失调等;很多患儿会出现应激性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例如呕吐、消化道出血等;需要大量特殊营养素来对神经进行有效修复[6]。在临床中,一般对重型颅脑外伤患儿术后2天后实施营养支持,对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其效果并不理想。对重型颅脑外伤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后,早期营养状态通常较差,需要对患者实施合理营养支持,预防免疫功能下降而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临床预后受到影响,预防患儿残疾、病死。术后24h-48h开始实施早期营养支持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患儿康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患者及早恢复健康[7]
  经研究可知,护理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
  平高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脑功能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观察组采取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可使患儿尽早获得营养支持,有效缩短ICU治疗时间,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患儿受到创伤应激、失血、手术等的不良影响后,会在早期出现高代谢、高分解情况,大量消耗能量,特别是会造成负氮平衡[8]。在对患儿实施早期营养支持护理,促进患儿康复。越早对患儿实施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热量,可增强营养,使患儿预后越好。
  总之,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增强营养,改善预后,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邹琳,韩惠芳,张华.早期营养支持对儿童重型颅脑外伤患者ICU治疗时间和预后影响的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396-398.
  [2]王少波.内、外营养支持联合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1):68-69.
  [3]汤灿伦,张恒柱,魏民,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策略的选择与疗效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7,44(1):11-15.
  [4]周翔,王炜,廖晓悦.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26(1):193-194.
  [5]田友春,毛丹,王玲,等.儿童重型颅脑外伤行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对ICU治疗时间及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2):298-300.
  [6]宋燕萍,王竺玲,华丽.对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营养干预对其认知功能恢复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8(37):208-210.
  [7]周燕,卫妙蓉,陈佳,等.早期肠内营养和延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1):16-1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综合干预和系统管理对早产儿脑瘫早期诊断和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早产儿60例,根据干预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管理方式,研究组实施早期综合干预与系统管理,对比出生后体重、相关情况。 结果 出生后0天两组早产儿平均体重差异,P>0.05,研究组7天平均摄奶量、血氧饱和度、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高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其对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以100例我院分娩的产妇(2018年6月~2019年6月)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对照组50例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予以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8年-2019年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行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阴道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帮助妊娠期产妇有效控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前后指标对比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有关措施干预效果和血压控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本社区21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群体,进行相应调查,并开展社区干预,对干预前后的血压指标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干预效果。同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常见的血压控制效果影响因素,进而为临床高血压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支持。结果 干预之前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比干预之后高,通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实施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依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55例与参照组55例,前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组间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研究组与参照组血尿素氮与血清肌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肾功能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呈P<0.05;研究组遵医行为96.4%明显高于参照
期刊
摘要: 目的 总结探讨3D打印技术在肾门部肾肿瘤行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本科收治的10例肾门部肾肿瘤患者,10例患者术前均采用CT三维重建,并应用3D打印机进行肾脏3D模型打印。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1岁;肿瘤直径1.6~4.3cm,左侧4例,右侧6例。10例患者均经后腹腔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通过3D打印技术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质量控制策略。方法 取常规微生物检验标本60例为Y组,实施检验质控标本60例为X组,对比检验误差率。结果 采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前,出现误差标本量11例,误差率达到18.3%;實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后,出现误差标本量4例、误差率控制到6.7%,在误差率指标上两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人员、操作、标本等是造成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抗凝技术血液滤过治疗在?脏手术围术期的应?,观察枸橼酸抗凝?血滤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护理要点和干预措施,以供临床借鉴。方法:选取心脏疾病围术期的危重透析患者,在床旁透析治疗中应?枸橼酸局部抗凝,血流量 100—150ml/min。分别在透析的全过程每小时监测患者透析管路内血 pH、剩余碱(BE) 及血总钙水平与病人自身的动脉血?分析中的血 PH 值,剩余碱(BE)及血清钙值对
期刊
摘要:目的 就健康体检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选取2018年在我中心接受体检的60名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健康体检,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再运用沟通技巧,对两组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体检者的依从性评分也比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沟通技巧运用于健康体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水合氯醛灌肠在不同时间段的镇静效果对婴幼儿肺功能检查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8.4-2019.12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需行肺功能检查的婴幼儿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于早上(8:00-12:00)行肺功能检查的婴幼儿当做研究A组,另将50例于下午(14:00-17:00)行肺功能检查的婴幼儿当做研究B组,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结果 研究A组的镇静总有效率与肺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