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学困生的转化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把这些学生拉回边缘,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用关爱来鞭策和激励这些学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方法;关爱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理念,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的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实际,调查学困生“困”之所在,并给予关爱。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三方面:1.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为何学、如何学,以致在学习上产生盲目性,自信心降低,压力变大,成绩随之降低;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不良,造成精神苦闷,难以继续学习,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在学习上成了学困生;3.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得到同龄人的接纳和友谊,倾向于从同伴那里看到自己,若在同伴中看到的是一个不优秀的自己,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找不到寄托,变得无心上学,从无心上学到学习成绩差慢慢演变成学困生。
班主任如何对待学困生关系着教育工作者是否全面育人。那么,如何给这些学生创设良好的空间,使他们在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健康成长、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下面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策略和感悟。
一、关爱是桥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教师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多谈心,多交流,多为其创造展现自我,认识他人,接纳他人的机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断感化他们。在教学上,帮助学困生制定学习目标,鼓励他们一步步朝着目标努力。学困生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训斥或同学的挖苦嘲笑,还有家长的责备、训斥造成了心灵的创伤,往往产生自卑感,学习不努力,不能遵守纪律,存在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我们要主动接近他们,经常找他们谈话,掌握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坚持正面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成为扬帆前进的动力。
班上的小文是学习待进生,她很少与同学交流,性格比较孤僻。一次测验中,考得很不理想,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笔者找她聊天,开始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当我问到她家人的时候,她有些动容。原来,因为是女孩,在家不被重视,在学习上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想早点出去打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及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进行家访,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时时关心她。慢慢地,小文改变了,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在情感的熏陶下,她变得更爱学习了。
二、赏识是契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源自生命成长的规律,源于教育者对学生的爱,从而形成一种本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者都能以赞赏的眼光观察和对待被教育者,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赏识是教师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信息反馈,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小叶是个沉默寡言的男生,数学和英语成绩不错,但语文特差。在一次语文课中,他在全班面前做对了一道题,笔者十分兴奋,全班面前表扬了他:“这道题你做对了,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吧,你要相信,只要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你说是吗?”这时,和者看见了他眼中多了一些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他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
三、方法是关键
不少学困生不是不努力学习,而是摸不着路径,找不到方法。教师要“授之以渔”,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困生,为其创造一个能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
在学困生放弃学习时,教师要及时想办法,用爱这把钥匙开启僵化的心灵,让学困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培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他们学习出现松懈时,用名人励志故事鼓励他们;出现难题时,提出适当的学习方法;出现焦虑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小张是个基础较差的男生,他学习努力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平时笔者也经常用名人故事鼓励他。除了指导他如何分配时间,利用时间,还让他多与同学交流,让他从优秀学生中吸取经验,并且引导他记录好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科目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育,小张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情绪,在学习上也找到了一些方法,更有耐心地学习。
用真挚的情感教育,及时地赏识鼓励,适当的方法指引,让学困生感受到爱,学会爱,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摒弃学困心理,以学为乐。关爱见真情,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孙艳平,刘继杰.班主任更要偏爱学困[J].吉林教育,2011(05).
[2]余锦荣.转化学困生的四条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方法;关爱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理念,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的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实际,调查学困生“困”之所在,并给予关爱。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三方面:1.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为何学、如何学,以致在学习上产生盲目性,自信心降低,压力变大,成绩随之降低;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不良,造成精神苦闷,难以继续学习,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在学习上成了学困生;3.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得到同龄人的接纳和友谊,倾向于从同伴那里看到自己,若在同伴中看到的是一个不优秀的自己,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找不到寄托,变得无心上学,从无心上学到学习成绩差慢慢演变成学困生。
班主任如何对待学困生关系着教育工作者是否全面育人。那么,如何给这些学生创设良好的空间,使他们在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健康成长、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下面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策略和感悟。
一、关爱是桥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教师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多谈心,多交流,多为其创造展现自我,认识他人,接纳他人的机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断感化他们。在教学上,帮助学困生制定学习目标,鼓励他们一步步朝着目标努力。学困生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训斥或同学的挖苦嘲笑,还有家长的责备、训斥造成了心灵的创伤,往往产生自卑感,学习不努力,不能遵守纪律,存在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我们要主动接近他们,经常找他们谈话,掌握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坚持正面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成为扬帆前进的动力。
班上的小文是学习待进生,她很少与同学交流,性格比较孤僻。一次测验中,考得很不理想,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笔者找她聊天,开始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当我问到她家人的时候,她有些动容。原来,因为是女孩,在家不被重视,在学习上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想早点出去打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及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进行家访,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时时关心她。慢慢地,小文改变了,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在情感的熏陶下,她变得更爱学习了。
二、赏识是契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源自生命成长的规律,源于教育者对学生的爱,从而形成一种本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者都能以赞赏的眼光观察和对待被教育者,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赏识是教师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信息反馈,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小叶是个沉默寡言的男生,数学和英语成绩不错,但语文特差。在一次语文课中,他在全班面前做对了一道题,笔者十分兴奋,全班面前表扬了他:“这道题你做对了,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吧,你要相信,只要努力,你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你说是吗?”这时,和者看见了他眼中多了一些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他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
三、方法是关键
不少学困生不是不努力学习,而是摸不着路径,找不到方法。教师要“授之以渔”,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困生,为其创造一个能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
在学困生放弃学习时,教师要及时想办法,用爱这把钥匙开启僵化的心灵,让学困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培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他们学习出现松懈时,用名人励志故事鼓励他们;出现难题时,提出适当的学习方法;出现焦虑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小张是个基础较差的男生,他学习努力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平时笔者也经常用名人故事鼓励他。除了指导他如何分配时间,利用时间,还让他多与同学交流,让他从优秀学生中吸取经验,并且引导他记录好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科目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育,小张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情绪,在学习上也找到了一些方法,更有耐心地学习。
用真挚的情感教育,及时地赏识鼓励,适当的方法指引,让学困生感受到爱,学会爱,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摒弃学困心理,以学为乐。关爱见真情,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孙艳平,刘继杰.班主任更要偏爱学困[J].吉林教育,2011(05).
[2]余锦荣.转化学困生的四条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