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打架”似乎只是坏孩子的专利。面对经常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虽烦恼不已却又无计可施。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打人只是一个中性行为。只有在不合适的原因、地点、时间和过度反应的情况下打人是不应该和不对的,是一个不良行为。如果在正当的原因、地点、时间和适度反应的情况下,还不会去还击,那才是有适应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打架”倒是一件好事。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打架
生活告诉我们:争斗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争斗也是一种锻炼。孩子正是在打打闹闹中学会评判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学会全面考虑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学会以适当的方式与人相处,逐步完善处理、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和性格。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赞成让家长放任孩子,“随便去打吧”,而是说面对孩子的争执,家长不能决断地认定这就是不对,而是要按照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两岁的孩子,一般地说,“打人”值得鼓励。这个年龄段的“打人”,并没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我们主要是让孩子学会积极应对,懂得攻,才能学会守,懂得维护自我,日后才能建立真正的分享。
三岁以后,“打人”分情况看,是主动打人,还是还击;是有理,还是耍泼放赖。
三岁或者四岁以后的孩子,要重视社会性的发展。
还有个一般的准则:不懂得维护自己,不懂得争取的孩子,不管他是两岁,还是五岁,妈妈要多鼓励他去“积极出击”。
当然,对于本来“进攻性”就很强的孩子,就算他才两岁,大概也得多给他讲讲道理,限制着点儿。
打架的规则
除了按照孩子的个性看他是否适合“打架”之外,父母还要教会孩子遵守打架的规则。记得曾看过一本书,叫《打架的心情》,这里面就直接描写了孩子与孩子之间打架的事情。当女儿在幼儿园和一个小朋友打过一架之后,我又重新找来了这本书,跟她一起读了一遍。我告诉她,每个小朋友都是不一样的,大家生气、不高兴的表现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孩子很爱哭,有的小孩子很会跟人家讲道理,有的小孩子就要用拳头来解决问题。因此,打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打人和挨打都不可怕,它就像是一种游戏,它应该也有它的规则。
那么,打架的规则是什么呢?
1、打架是用拳头打的;
2、打架是一个人对一个人打的;
3、打架是一个人说停另一个人也就不能继续的;
4、打架以后,朋友跟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好的。
父母该做的事
当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或打架时,任何一方父母,都应先让孩子分开,然后让争执的双方陈述一下理由,再根据情况耐心地和他们讲清道理,并尽量做到让孩子握手言好。如果有些一时搞不清、解不开的问题,父母也无须去弄个“水落石出”。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争吵,一般都是非原则性的。孩子在玩中发生矛盾,争吵打闹;同时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相互协调,重归于好。
其实当你在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争端的时候,就是教给了他很重要的社交技巧,孩子将会从这样的技巧中终生获益。
1、教会孩子保持冷静。孩子4岁的时候,你就可以教他一些让自己从争执中平静下来的方法了,比如背诵一首诗,或者慢慢地进行深呼吸。帮助孩子找到最能让他平静下来的方法。
2、明确问题。询问孩子他和朋友为什么打架,然后听孩子讲述情况,先不要提供建议,给孩子机会发泄情绪。
3、事先想想解决办法。建议孩子想出几个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孩子的想法不作评价,不要说“不行,这样做不好”。
4、检查结果。让孩子好好思考他的每个想法,问问他如果他尝试其中一种办法可能会发生什么。
5、选择一个解决办法进行尝试。让孩子尝试他认为的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保证孩子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他还可以尝试别的办法。
支招实例
A、尝试用贴纸作为奖励
我的孩子两岁半,为了让她知道与人分享的重要,我们在女儿房间的墙上放了一个贴纸表格。只要女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能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她的玩具,而且不从别的孩子手里抢玩具,我们就在表格上贴一张贴纸。这种小小的奖励真的很有用。
B、用音乐来使孩子们的打架停止
用音乐来使孩子们冷静下来,或者让孩子和朋友的打架停下来十分有用。这样每个人都用跳舞来打消他们的坏心情,而且这样做也能帮助我好好问问孩子们,他们希望彼此如何补偿自己。有时候,两个孩子会希望对方向自己说"对不起"。我会让一个孩子做另一个孩子要求他做的事,要不了多一会儿,他们就又高高兴兴地玩起来了。
C、事先考虑清楚规则
什么时候有小朋友来我们家玩,我都会事先让我4岁的儿子决定哪些玩具他不愿意让别人玩,可以先把这些玩具收起来,这样他明白,其它的玩具他就要和朋友一起玩。然后,小朋友到家里玩的时候,我会告诉两个男孩子不许打架或者推搡,不许互相取笑或者骂人。
D、和爸爸妈妈练习
我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接触不多,所以让他学会和别人分享东西很困难,为孩子在和其他孩子玩的时候做好准备,和儿子玩的时候,我们集中让他练习和爸爸妈妈分享他的玩具。
E、不要强迫孩子
一个朋友有个和我儿子一般大的男孩。朋友的孩子身体非常强壮,而且有很强的进攻性。有一次,两个孩子一起玩,最后朋友的孩子咬了我儿子,我意识到最好还是把两个孩子分开。我和我的这个朋友仍然是朋友,但是我们接受了我们的孩子不能成为朋友这样的事实。等孩子们再长大点,我们会再试着让两个孩子在一起。
编辑 王 琴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打架
生活告诉我们:争斗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争斗也是一种锻炼。孩子正是在打打闹闹中学会评判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学会全面考虑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学会以适当的方式与人相处,逐步完善处理、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和性格。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赞成让家长放任孩子,“随便去打吧”,而是说面对孩子的争执,家长不能决断地认定这就是不对,而是要按照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两岁的孩子,一般地说,“打人”值得鼓励。这个年龄段的“打人”,并没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我们主要是让孩子学会积极应对,懂得攻,才能学会守,懂得维护自我,日后才能建立真正的分享。
三岁以后,“打人”分情况看,是主动打人,还是还击;是有理,还是耍泼放赖。
三岁或者四岁以后的孩子,要重视社会性的发展。
还有个一般的准则:不懂得维护自己,不懂得争取的孩子,不管他是两岁,还是五岁,妈妈要多鼓励他去“积极出击”。
当然,对于本来“进攻性”就很强的孩子,就算他才两岁,大概也得多给他讲讲道理,限制着点儿。
打架的规则
除了按照孩子的个性看他是否适合“打架”之外,父母还要教会孩子遵守打架的规则。记得曾看过一本书,叫《打架的心情》,这里面就直接描写了孩子与孩子之间打架的事情。当女儿在幼儿园和一个小朋友打过一架之后,我又重新找来了这本书,跟她一起读了一遍。我告诉她,每个小朋友都是不一样的,大家生气、不高兴的表现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孩子很爱哭,有的小孩子很会跟人家讲道理,有的小孩子就要用拳头来解决问题。因此,打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打人和挨打都不可怕,它就像是一种游戏,它应该也有它的规则。
那么,打架的规则是什么呢?
1、打架是用拳头打的;
2、打架是一个人对一个人打的;
3、打架是一个人说停另一个人也就不能继续的;
4、打架以后,朋友跟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好的。
父母该做的事
当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或打架时,任何一方父母,都应先让孩子分开,然后让争执的双方陈述一下理由,再根据情况耐心地和他们讲清道理,并尽量做到让孩子握手言好。如果有些一时搞不清、解不开的问题,父母也无须去弄个“水落石出”。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争吵,一般都是非原则性的。孩子在玩中发生矛盾,争吵打闹;同时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相互协调,重归于好。
其实当你在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争端的时候,就是教给了他很重要的社交技巧,孩子将会从这样的技巧中终生获益。
1、教会孩子保持冷静。孩子4岁的时候,你就可以教他一些让自己从争执中平静下来的方法了,比如背诵一首诗,或者慢慢地进行深呼吸。帮助孩子找到最能让他平静下来的方法。
2、明确问题。询问孩子他和朋友为什么打架,然后听孩子讲述情况,先不要提供建议,给孩子机会发泄情绪。
3、事先想想解决办法。建议孩子想出几个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孩子的想法不作评价,不要说“不行,这样做不好”。
4、检查结果。让孩子好好思考他的每个想法,问问他如果他尝试其中一种办法可能会发生什么。
5、选择一个解决办法进行尝试。让孩子尝试他认为的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保证孩子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他还可以尝试别的办法。
支招实例
A、尝试用贴纸作为奖励
我的孩子两岁半,为了让她知道与人分享的重要,我们在女儿房间的墙上放了一个贴纸表格。只要女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能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她的玩具,而且不从别的孩子手里抢玩具,我们就在表格上贴一张贴纸。这种小小的奖励真的很有用。
B、用音乐来使孩子们的打架停止
用音乐来使孩子们冷静下来,或者让孩子和朋友的打架停下来十分有用。这样每个人都用跳舞来打消他们的坏心情,而且这样做也能帮助我好好问问孩子们,他们希望彼此如何补偿自己。有时候,两个孩子会希望对方向自己说"对不起"。我会让一个孩子做另一个孩子要求他做的事,要不了多一会儿,他们就又高高兴兴地玩起来了。
C、事先考虑清楚规则
什么时候有小朋友来我们家玩,我都会事先让我4岁的儿子决定哪些玩具他不愿意让别人玩,可以先把这些玩具收起来,这样他明白,其它的玩具他就要和朋友一起玩。然后,小朋友到家里玩的时候,我会告诉两个男孩子不许打架或者推搡,不许互相取笑或者骂人。
D、和爸爸妈妈练习
我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接触不多,所以让他学会和别人分享东西很困难,为孩子在和其他孩子玩的时候做好准备,和儿子玩的时候,我们集中让他练习和爸爸妈妈分享他的玩具。
E、不要强迫孩子
一个朋友有个和我儿子一般大的男孩。朋友的孩子身体非常强壮,而且有很强的进攻性。有一次,两个孩子一起玩,最后朋友的孩子咬了我儿子,我意识到最好还是把两个孩子分开。我和我的这个朋友仍然是朋友,但是我们接受了我们的孩子不能成为朋友这样的事实。等孩子们再长大点,我们会再试着让两个孩子在一起。
编辑 王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