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竞赛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谁要领导好教学和教育过程,谁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这些都可以看作对教学工作指导性的思想.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我们更能发现历史知识的记忆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堆砌,垒集起来,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需要一定技巧和艺术,需要老师用一种尽可能活泼多样地方式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竞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历史课堂上采用竞赛的方式,可使学生怀有极大兴趣积极参与,也可使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 课堂竞赛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
  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特定阶段的心理需要。初中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地增长,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形成,喜欢阅读,喜欢思考,表现在爱问爱说。且因为其思维活跃,他们非常喜欢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且又常常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或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真正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作为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充满生趣和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众所周知:新世纪,教师也要多学习知识,探索适合现代化教学的方法,培养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无法胜任的。长期以来,旧的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看现成的教材,听教师讲课,靠教师复习,照试卷答题。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习惯于离开学生备课、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被动、消极的学习心理,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采取全方位、多功能的多维教学方法来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组织等集合能力,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作为教师,不能仅陷于课本的基础知识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眼光放远,让学生尽快掌握独立思考和自学这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业或事业奠定丰厚的基础。做到“眼前有树木,心中有森林。”每个学生都有内在潜能和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把学生的现在看作起点而非终点。
  2 初中历史课堂竞赛教学法实施策略
  课堂竞赛可以以一节课的内容作为竞赛的问题,也可以把一章(单元)的内容作为竞赛的内容,再把学生分组,用口试答题来检测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形式。具体操作可以这样:教师可把竞赛内容编成若干个问题,然后把班级中的同学或分组或分男女进行竞赛。教师每问出一道题,两组的同学可举手抢答,答对加1分,答错不得分,有同学提示则倒扣一分。教师在提问时,也可将题目进行引伸、扩展。竞赛后,教师根据双方所得分数,宣布胜负。
  这种方法看似游戏,但决不是游戏,只是在游戏般轻松、激烈的氛围中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竞赛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维,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与答辩,既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同时,这种竞赛方式,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与口头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因而,它能多方面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
  3 初中历史课堂竞赛教学法组织方式
  历史课堂竞赛一般可分组竞赛,也可采取男女竞赛的形式。男女竞赛就是把班级学生按照男女分成两组,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然后参与竞赛,男女竞赛一般气氛活跃,你争我夺,男女各方都各抒己见,针锋相对。这可以打破传统教法上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竞赛。但是由于女生性格上比较内向害羞,一般胆怯不敢发言,使竞赛中参与答辩者就集中在几位同学,使一些同学胆量、口才、组织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高。
  分组竞赛就是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两组或四组,再由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然后参与竞赛,小组竞赛气氛热烈,因小组人数较少,再加上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素质——思维活跃,争强好胜,所以,每组学生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答题。由于以小组方式竞赛,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坦诚交流、互助互学、互相激励,形成民主、活跃的班组氛围。当然,一枝独秀不是春,小组有的是“强强联合”小组,使优秀人才形成片,有的是“以强助弱”小组,以优秀学生带动暂时后进生,从而由片形成面。这样点、片、面一体,使同学们根据不同潜质显示均衡发展状态,又能和谐统一,形成多元化地统一。这既开发了个人潜力,又使班级以群体方式互动前进。
  在竞赛时,一般由教师组织,有时也可邀请别的历史老师或班级中较突出的同学来协助老师,目的在于通过竞赛这种方式,使学生能认真做好复习、思考,接受挑战。竞赛完毕,教师除了要公布竞赛结果外,还要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再次明确知识的要点、难点,让学生心中有数,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以便能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要根据竞赛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调整,使教学更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设计实验或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设计情境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要,主动参与探究;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利用MCAI课件提供直观材料,为学生的积极探究创设条件。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生物 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课程的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
期刊
【摘 要】 目前中专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尤其是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看似天天在上课学习,其实学习效率不高,有的甚至把教室当成了卧室。老师对此也很无奈,只能硬着头皮按教学计划讲课。学生不爱学,老师很无奈。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活动充满活力,学生乐于学习?怎样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学习更有效,不再虚度光阴?  【关键词】 中专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
期刊
【摘 要】要营造融洽平等的探究氛围,开展多彩的课堂讨论,教师要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要面向全体进行激励评价。不可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长处,注意“学教并重”理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复习,高效迅捷。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课程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的整合,就是要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以最佳的教学策略,在网络课堂内外,把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生物学
期刊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英语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  1 充分认识新课程对培养
期刊
【摘 要】恰当的练笔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奠基”。课堂练笔常见的有如下的几种形式:延伸、补白、迁移、仿写、改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练笔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
期刊
学校内部办公自动化网络一般是基于TcrilP协议并采用了Internet的通信标准和Web信息流通模式的Intra-net,它具有开放性,因而使用极其方便。但开放性却带来了系统入侵、病毒入侵等安全性问题。一旦安全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就可能出现秘密泄漏、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给正常的教育活动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学校需要一个更安全的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  1 办公自动化网络常见的安
期刊
【摘 要】为提高中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所有的中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中学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并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谈如何上好高中计算机课。  【关键词】 高中 计算机 因材施教    1 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施教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是尤为重要而且必要的。为了解师德现状,更好的促进师德建设,我们进行了家校走访及问卷调查,现将调研结果及个人的对策思索总结如下:  1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
期刊
【摘 要】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它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思维,课堂才能走出“干、死、闷”的格局。  【关键词】 政治教学 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1 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
期刊
【摘 要】 物理实验能给学生提供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  【关键词】 物理实验 观察能力 物理理论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始终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和实验不仅能提供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