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unm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实验能给学生提供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
  【关键词】 物理实验 观察能力 物理理论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始终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和实验不仅能提供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的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活动。物理实验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过程;可以强化研究条件;可以加速或延缓物理过程;可以重复再现物理过程;可以对物理现象或过程进行定量研究。总而言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1 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其次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装置,认真观察实验仪器的初始状态,了解各部分仪器、仪表的作用与功能,使学生对观察的目的、实验的仪器装置有一个整体认识。如,在做电学实验时,要先让学生看清电路。第三,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过程,演示实验一般要重复做二至三次,以便于学生反复观察,纪录实验现象、结论,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分析思考逐步形成理论。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对理论知识建立的过程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使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理论物理知识,能够使其久久留与脑海之中,保持较长的记忆时间。一般地,第一次演示时,让学生集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第二次要求学生观察老师的操作,以便明确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第三次让学生综合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及其结果如何。为了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前或演示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及现象变化过程,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最需要观察的事物,并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方法,以及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演示实验的观察训练中可以逐步减少教师的指导,从开始时在实验前做详细的指导观察逐步地变为有重点地指导观察。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后,可运用“无声演示”的方法,即教师在演示前和演示过程中都不讲解指导,而只操作给学生观察,演示结束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用科学语言正确描述出来,可以先提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请其他学生补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看完教师的无声演示后,写下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这也是考察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训练,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物理实验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
  在物理学中,物理规律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一些物理学家为了探索自然的规律,不惜从事十年数十年的艰苦实验,有的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来进行实验研究。例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经过十年的实验探索才发现的,在此之前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使善于思考的法拉第由此得到启发并提出“磁转化为电”的设想,1822年法拉第就开始了艰苦漫长的转磁为电的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接着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最后成功的实现了磁转化为电的设想,并经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总结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开创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可以说,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因为人们只有通过变革自然界的活动,才能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现象和本质的种种感性材料,并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发现规律和建立理论。
  3 通过物理实验可以验证物理假说,检验物理理论
  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发现物理规律,建立物理理论,而且还能验证物理假说,检查物理理论的真伪。因此,实验既是建立理论的源泉,又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如,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念”在统治了物理学两千多年后被伽利略的实验证明是错误的而被人们抛弃。
  4 通过实验完善理论体系,发展物理理论
  通过实验能不断地完善理论体系,发展物理理论。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相继发现了X射线、电子、天然放射性现象等用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实验事实,预告了新的物理理论的即将诞生。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导致了相对论的建立,黑体辐射的实验事实最终导致了量子力学的产生。
  因此,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多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无论是哪一种实验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教材,掌握教材,通过各种感觉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打好基础,以便学生很好的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和理论,能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
其他文献
目前,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指定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而后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接下来由老师评改、打分,最后把作文发给学生。如此反复之。  可是,对于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工作之一,就是选定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和评改作文。若命题不好,脱离学生实际,无法触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无话可说。评改时,若“红笔”过多,容易伤其自尊,失其信心,效果很不明显。对于学生,最苦恼的也是写作
期刊
【摘 要】设计实验或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设计情境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要,主动参与探究;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利用MCAI课件提供直观材料,为学生的积极探究创设条件。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生物 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课程的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
期刊
【摘 要】 目前中专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尤其是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看似天天在上课学习,其实学习效率不高,有的甚至把教室当成了卧室。老师对此也很无奈,只能硬着头皮按教学计划讲课。学生不爱学,老师很无奈。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活动充满活力,学生乐于学习?怎样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里学习更有效,不再虚度光阴?  【关键词】 中专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
期刊
【摘 要】要营造融洽平等的探究氛围,开展多彩的课堂讨论,教师要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要面向全体进行激励评价。不可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长处,注意“学教并重”理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复习,高效迅捷。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课程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的整合,就是要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以最佳的教学策略,在网络课堂内外,把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生物学
期刊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英语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  1 充分认识新课程对培养
期刊
【摘 要】恰当的练笔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奠基”。课堂练笔常见的有如下的几种形式:延伸、补白、迁移、仿写、改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练笔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
期刊
学校内部办公自动化网络一般是基于TcrilP协议并采用了Internet的通信标准和Web信息流通模式的Intra-net,它具有开放性,因而使用极其方便。但开放性却带来了系统入侵、病毒入侵等安全性问题。一旦安全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就可能出现秘密泄漏、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给正常的教育活动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学校需要一个更安全的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  1 办公自动化网络常见的安
期刊
【摘 要】为提高中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所有的中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中学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并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谈如何上好高中计算机课。  【关键词】 高中 计算机 因材施教    1 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施教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是尤为重要而且必要的。为了解师德现状,更好的促进师德建设,我们进行了家校走访及问卷调查,现将调研结果及个人的对策思索总结如下:  1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
期刊
【摘 要】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它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思维,课堂才能走出“干、死、闷”的格局。  【关键词】 政治教学 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1 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