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果数学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踮起脚尖来”上课,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具有魅力的课堂。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鼓励学生张开发现的眼睛,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发现和探索;设法让课堂成为一个动感地带,以动克静。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自觉发现 动感课堂
数学知识如浩瀚的海洋,广博深邃,亦如绚丽的风景,令人心驰神往。我们在领略一片自然风光的时候,往往会踮起脚尖向远处张望。如果数学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踮起脚尖来上课,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具有魅力的课堂。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其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应用广泛性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现、探索、体验和理解数学[1]。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编者们设计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利用,有些不适合自己学生的情境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不久前,我县数学特级教师黄老师来到我所在的学校,对我校教师进行了一次培训。他到来后,先听了两节数学公开课,其中有一节是我执教的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的《菱形的性质》。这节课我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备课和上课的。在评课时,黄老师一开始并没有说什么。只见他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裁下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然后把这张平行四边形纸片拿在手上就开始进行评课了,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课本上是利用将等腰三角形绕底边中点旋转180°得到菱形的,是从中心对称图形的角度展开教学活动的。而黄老师则是想利用菱形与刚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这样设计教学情境既能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一举多得。在培训过程中,黄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精彩的教学情境,我感觉收获很大。
受到这节课的启发,从此我在教学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只有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课堂教学有活力、有生命力。
二、让学生张开发现的眼睛
有一次在县里参加一场数学研讨课,课题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的《丰富的图形世界》,在学习平面与曲面这两个概念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表面是平面的物体,有几个学生已经说出了一些物体。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举起了他的圆凳子向大家展示,他说凳子的面也是平的,他在说的时候还用手摸了摸凳子的面,看到这里我心里一热,这个孩子多么可爱啊。虽然这个发现并不伟大,但是他敢于发表与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值得表扬。数学中的许多公式和结论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教师要自觉地退居幕后,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数学课堂上,除了发现新的知识外,还要做不少练习,学生要能自觉地发现同学和自己解题中的失误之处,通过纠错和反思获得不断进步。第斯多惠说:“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学生是课堂主人,老师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把交流讨论、独立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的时间还给学生,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最大限度地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2]。
三、让课堂成为一个动感地带
我用“踮起脚尖来上课”作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想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要动起来,要以动克静,不必在座位上正襟危坐。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少讲少说,让学生多说多讲,让学生走向讲台多给他们展示能力的机会。
为了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的体验会更直接和深刻。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她让学生把手臂绕着肘关节和肩关节旋转,这个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我在执教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时,上课前让几组同学在跑道上跑一跑,亲身体会相遇和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学生就清楚地掌握了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学习认识几种常见的几何体时,我让学生在校园里找出类似圆柱、圆锥、球等几何体的物体,课堂上让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还有学习概率知识时设计的摸球游戏,等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有趣有用。
课堂是师生朝夕相处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把每堂课当成艺术品一样精雕细刻。当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神采飞扬、乐此不疲、踮起脚尖时,我们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高效的和理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磊,张君敏.数学教学技能与案例设计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2]曹军,王小莉.生存突围问道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5-3-18(10).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自觉发现 动感课堂
数学知识如浩瀚的海洋,广博深邃,亦如绚丽的风景,令人心驰神往。我们在领略一片自然风光的时候,往往会踮起脚尖向远处张望。如果数学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踮起脚尖来上课,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具有魅力的课堂。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其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应用广泛性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现、探索、体验和理解数学[1]。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编者们设计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利用,有些不适合自己学生的情境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不久前,我县数学特级教师黄老师来到我所在的学校,对我校教师进行了一次培训。他到来后,先听了两节数学公开课,其中有一节是我执教的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的《菱形的性质》。这节课我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备课和上课的。在评课时,黄老师一开始并没有说什么。只见他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裁下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然后把这张平行四边形纸片拿在手上就开始进行评课了,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课本上是利用将等腰三角形绕底边中点旋转180°得到菱形的,是从中心对称图形的角度展开教学活动的。而黄老师则是想利用菱形与刚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这样设计教学情境既能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一举多得。在培训过程中,黄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精彩的教学情境,我感觉收获很大。
受到这节课的启发,从此我在教学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只有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课堂教学有活力、有生命力。
二、让学生张开发现的眼睛
有一次在县里参加一场数学研讨课,课题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的《丰富的图形世界》,在学习平面与曲面这两个概念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表面是平面的物体,有几个学生已经说出了一些物体。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举起了他的圆凳子向大家展示,他说凳子的面也是平的,他在说的时候还用手摸了摸凳子的面,看到这里我心里一热,这个孩子多么可爱啊。虽然这个发现并不伟大,但是他敢于发表与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值得表扬。数学中的许多公式和结论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教师要自觉地退居幕后,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数学课堂上,除了发现新的知识外,还要做不少练习,学生要能自觉地发现同学和自己解题中的失误之处,通过纠错和反思获得不断进步。第斯多惠说:“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学生是课堂主人,老师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把交流讨论、独立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的时间还给学生,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最大限度地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2]。
三、让课堂成为一个动感地带
我用“踮起脚尖来上课”作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想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要动起来,要以动克静,不必在座位上正襟危坐。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少讲少说,让学生多说多讲,让学生走向讲台多给他们展示能力的机会。
为了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的体验会更直接和深刻。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她让学生把手臂绕着肘关节和肩关节旋转,这个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我在执教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时,上课前让几组同学在跑道上跑一跑,亲身体会相遇和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学生就清楚地掌握了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学习认识几种常见的几何体时,我让学生在校园里找出类似圆柱、圆锥、球等几何体的物体,课堂上让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还有学习概率知识时设计的摸球游戏,等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有趣有用。
课堂是师生朝夕相处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把每堂课当成艺术品一样精雕细刻。当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神采飞扬、乐此不疲、踮起脚尖时,我们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高效的和理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磊,张君敏.数学教学技能与案例设计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2]曹军,王小莉.生存突围问道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5-3-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