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引领化学等各门学科教学理念与方法革新的风向标,也是构建新课程下高效、趣味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理念。本文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角出发,就如何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学科;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210
引言
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果继续应用“填鸭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那么容易使高中生失去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也会限制他们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不利于有效化学课堂构建。因此,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创新化学课程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课前预习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和意识,使学生能够在课前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导方法,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并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印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元素进行引入,使学生能够对接下来的正式学习产生较强的好奇和期待,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冲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微课的录制而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知识的预习。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重视和关注,并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
例如,教师在讲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录制的过程中,添加相关的小实验,让学生能够观察将钠放置在空气中前后的变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教师在讲解钠与氯气燃烧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能够在严谨的实验条件下,得出高质量的实验成果。在对微课进行学习时,利用视频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仔细的观察实验的效果和进程,因为氯气是一种剧毒物质,为了避免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既观察到氯气与钠之间的反应产生的明黄色火焰,又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这样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去翻阅教材,在预习的阶段进行自主的学习。教师通过微课的录制,能够为学生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
二、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在培养高中生科学探究素养的过程中,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是要将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某一化学实验探究课题,自主搜集和整理必要的试验资料,自行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方案,并在完成相应实验内容之后得出相应的化学实验结果与结论,这个化学探究性实验开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促进学生化学探究素养发展的过程。
例如:针对化学知识学习中涉及到的那些抽象性化学知识,教师都可以采取化学探究实验的方式辅助他们高效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知识点,同时这种探究性化学实验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探究实验设计能力、主动思考能力等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指导高中生参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部分化学知识学习期间,可以将全班学生统一带领到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化学实验材料与仪器,让他们自主动手设计探究性实验来验证温度、压强、浓度与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在指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性化学实验期间,可以针对性为他们设计“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实验中,二氧化锰和三氯化铁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一启发性问题,最终可以使学生在进行自主动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这两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当中实际上都属于催化剂,其可以加快相应化学反应的速率,并且不同的催化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通过指导高中生自主动手参与化学探究实验活动,除了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方法等的理解之外,也可以促进他们化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素养
“社会责任”素养也是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题中之义,旨在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其形成需要立足于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并要使他们可以对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正确应用化学知识的良好社会情感与态度,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化学知识本身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促进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形成的过程中,要注意深入挖掘联系高中生生活实际的一些原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体会其中包含的正确知识价值观,并最终使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素养。
例如: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化学品爆炸”、“化学污染”、“食品中毒”等社会生活事件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使得许多人出现了一种“谈化色变”的观念,甚至部分人认为化学不会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积极的影响,这种价值观或思想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步调。为了使高中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素养,让他们切实意识到化学知识学习对人类生产和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结合污染问题或者节能减排等现代化生活理念,针对性讲解和运用相应的化学知识,力求可以有效助力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形成。
又如:在日常现实生活中,还包括许多化学相关的现象,这些都是可以促进学生化学责任素养发展的重要素材。比如:铝锅的颜色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之后会变得更深,这主要是由于铝锅中的铝基于置换反应置换出水中的铁盐,而铝锅中铁的出现会加深其颜色。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酸雨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或能源短缺问题,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素养。
结语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素养,科学探究素养和社会责任素养等出发,灵活地运用知识整合教学、化学实验教学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教学手段与方法,力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舒文娟,孙可平.论新课程标准对培养核心素养的启示[J].化学教与学,2019(11):2-5.
[2]崔福琴.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的创新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8):197.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学科;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210
引言
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果继续应用“填鸭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那么容易使高中生失去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也会限制他们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不利于有效化学课堂构建。因此,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创新化学课程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课前预习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和意识,使学生能够在课前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导方法,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并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印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元素进行引入,使学生能够对接下来的正式学习产生较强的好奇和期待,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冲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微课的录制而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知识的预习。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重视和关注,并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
例如,教师在讲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录制的过程中,添加相关的小实验,让学生能够观察将钠放置在空气中前后的变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教师在讲解钠与氯气燃烧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能够在严谨的实验条件下,得出高质量的实验成果。在对微课进行学习时,利用视频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仔细的观察实验的效果和进程,因为氯气是一种剧毒物质,为了避免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既观察到氯气与钠之间的反应产生的明黄色火焰,又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这样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去翻阅教材,在预习的阶段进行自主的学习。教师通过微课的录制,能够为学生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
二、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在培养高中生科学探究素养的过程中,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是要将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某一化学实验探究课题,自主搜集和整理必要的试验资料,自行设计探究性化学实验方案,并在完成相应实验内容之后得出相应的化学实验结果与结论,这个化学探究性实验开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促进学生化学探究素养发展的过程。
例如:针对化学知识学习中涉及到的那些抽象性化学知识,教师都可以采取化学探究实验的方式辅助他们高效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知识点,同时这种探究性化学实验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探究实验设计能力、主动思考能力等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指导高中生参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部分化学知识学习期间,可以将全班学生统一带领到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化学实验材料与仪器,让他们自主动手设计探究性实验来验证温度、压强、浓度与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在指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性化学实验期间,可以针对性为他们设计“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实验中,二氧化锰和三氯化铁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一启发性问题,最终可以使学生在进行自主动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这两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当中实际上都属于催化剂,其可以加快相应化学反应的速率,并且不同的催化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通过指导高中生自主动手参与化学探究实验活动,除了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方法等的理解之外,也可以促进他们化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素养
“社会责任”素养也是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题中之义,旨在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其形成需要立足于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并要使他们可以对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正确应用化学知识的良好社会情感与态度,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化学知识本身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促进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形成的过程中,要注意深入挖掘联系高中生生活实际的一些原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体会其中包含的正确知识价值观,并最终使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素养。
例如: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化学品爆炸”、“化学污染”、“食品中毒”等社会生活事件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使得许多人出现了一种“谈化色变”的观念,甚至部分人认为化学不会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积极的影响,这种价值观或思想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步调。为了使高中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素养,让他们切实意识到化学知识学习对人类生产和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结合污染问题或者节能减排等现代化生活理念,针对性讲解和运用相应的化学知识,力求可以有效助力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形成。
又如:在日常现实生活中,还包括许多化学相关的现象,这些都是可以促进学生化学责任素养发展的重要素材。比如:铝锅的颜色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之后会变得更深,这主要是由于铝锅中的铝基于置换反应置换出水中的铁盐,而铝锅中铁的出现会加深其颜色。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酸雨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或能源短缺问题,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素养。
结语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素养,科学探究素养和社会责任素养等出发,灵活地运用知识整合教学、化学实验教学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教学手段与方法,力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舒文娟,孙可平.论新课程标准对培养核心素养的启示[J].化学教与学,2019(11):2-5.
[2]崔福琴.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的创新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