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何为有效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有效学习。凡有目标者均关注有效,如老农种地会关注收成。学生的语文有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目前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微的现
  状困扰着人们,所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
  一、有效学习的五种关键行为
  何谓“效”?“效”就是效果、功用,即“成果”;何为“有效”?“有效”就是能实现的预期目标。它是具体的,不是笼统、模糊的概念,而是可感知的,经得起目标检验的具体表象。影响“有效”的因素很多,如:评价、检测、引导、设问、教材等。美国的鲍里奇博士说:“有效学习的五种关键行为是:“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教师的主要价值是通过语言表达实现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
  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广泛参与;而不是表达含混不清、模棱两可、思维混乱,问题不具体、不明确、不严密,形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自然厌学,何谈“有效”学习?应该说学生的习惯、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与学生说话,怎样理解他们,怎样引导和评价思维活动。
  二、“有效”和“预设与生成”
  课堂是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生成的。一课一得,一课多得的收获与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紧密相关。但它又是动态变化的,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就有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所以必须以预设为基础、为前提,然后在实施中把握机遇,实现有效的动态发展。
  1.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关键
  用教材教是借助它获得知识与能力。如果我们只是借助教材教教材,那就是在教教材。如古诗《乡村四月》,可借助它学其他诗,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修养,也发展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且触类旁通,丰厚了积累,发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专不进专就教不了课;跳不出来,就教不好课,这是我们教学的真理所在。读懂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先当读者,再当教师,再转变成学者,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三种角色心理体验中理解、把握关键。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还要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学习方法及习惯。课堂是师生共创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地方,离不开学生的主体活动。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由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永远是他们真正学习的一种动力,只有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及习惯,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们要循循诱导、耐心辅导,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说了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听取,做出公正评价;对待学困生,态度要热情,主动接近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自卑感,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再不能只凭经验判断式,而要多用质疑问难式、检测式、问卷式读懂孩子。
  2.精心设计是重点
  预设从何入手?(1)设计教学突破口;(2)设计问题(包含辅助问题);(3)设计语言和思维训练;(4)设计“学法”引导。
  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师是否善于设计“好问题”,体现了教师对整体教学的把握和理解;问题设计还要注重难度适度。如人教版四年级的《尊严》一课,教师采用了联系上下文对比体会的方式,先请学生画出描写逃难人们的语句,这里包括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只有一句“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读这句话,然后提问:从“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两个词中读出了什么?课堂预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本课问题设计明确具体,语言到位。问题内容不随意性问,使学生体会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
  3.及时调控是核心
  课堂动态生成的内容是错综复杂的,它不可能完全按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奇特的、富有个性的鲜活内容。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都会出现。实际的教学过程要比预设的更加精彩纷呈,有时会令教师应接不暇,不知所措。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在不偏离整体目标下,沉着应对,既不能挫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又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水平,组织有效的教学,不能只照顾少数,顾此失彼,更不能一人唱独角戏,如《趵突泉》一文中,“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老师问:“为什么作者要单讲趵突泉?”学生回答是“单一的、唯一的”等。面对多种答案,老师创设了悬念:“这么多答案,咱们先往下学,等会你就知道了。”没有直接得出结论,而是创设情境。如读到“假如没这泉,会怎样”?学生答道:“因为是第一,没它就是去一半的美。”老师接着追问:“前面为什么不知道?现在就知道了?”“因为我们联系上下文就知道了。”读懂中获得知识,事半功倍。及时调控,生成因预设而精彩,学习方法自然呈现。
  三、落实“有效”,“反思”最重要
  A.定向(落实三维目标);B.实施(进行教学活动);C.反思(依据结果评价分析措施)。
  课堂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不能偏离整体目标。所谓“整体目
  标”,就是要求教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进行整体把握,不能拘泥于某节课的具体目标。要兼顾大多数学生实际需要和水平组织有效教学。注重反思,才能提升教师的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的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听了专家的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就因为他们善于行动前作反思,行动中作反思,行动后作反思。反思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问题的关注;反思能为自己实践中的教学行为过程及效果获取“第三只眼睛”;反思能使多元的精神碰撞在交流中形成张力。因此,反思也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反思成为生成教学智慧的不竭的源泉;反思使教师专业生活富有思想感情和智慧。反思性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教师的反思性思维是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教学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学思并重,让“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让反思磨砺出智慧的火花。如《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小品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然而,一节课下来,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1.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课文语言优美,但是哲理深刻。学生年龄小,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活动实施中难免出现教师“越位”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得过多过死,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约束;教师霸占学生的阅读和深度思考的时间,总是怕学生不懂而加以点拨。
  3.重点词、重点句抓得过于散乱,没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课堂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只有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多种综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才能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才能情思飞扬而充满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 新疆农六师共青团子校)
  
其他文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所属哲学、经济、历史、语文等七个学会,从今年一月初到二月底分别举行了1960年年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大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吸引广大会员群众,大搞学术讨论,会上充满了学术争辩的热烈气氛,为1961年广泛深入地展开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创造了良好开端。这次年会的主要活动是进行分组讨论,七个学会共分39个专业小组,讨论了57个专题,古今中外,范围很广。由于不少问题本刊过去已发表了文章或综合报导,这里仅将年会中所讨论的部分学术问题向读者介绍。
摘 要:将多层次调研职业学生的英语教育情况,再融合我校所进行的专业,切实地对教材实施了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改革,因此全面推动了我校英语课程的专业化进程,同时也为其他正在实施教材专业化革新的职业院校给出教材专业化改革方向。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教材;专业化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应用,是为全面深化学生未来工作上的竞争力与未来可持续发展。那么职业院校一般英语课的构建有以下几个层次,也
<正> 1960年2月出版的《安徽史学》创刊号上,刊载了罗尔纲同志的一篇长文:“捻军正名——一个有关立场问题的名称的商榷”。我在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以后,逐渐地产生了几个疑问。现在提出来,请罗先生和其他同志指教。罗先生认为,在我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活跃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其中主要是安徽的蒙、亳地区的起义农民,即通常被称为捻军者,不应称为捻军,而应“在(捻军的)不同阶段中,对它提出不同的称请”——如1855年张乐行号为“大汉明命王”后,就应称为“大汉起义军”或“大汉”;1857
<正> 如何正确认识形式逻辑在认识作用方面的局限性问题,不仅与改造形式逻辑本身有关,并且也涉及到辩证逻辑研究工作的开展。目前在讨论如何改造形式逻辑中,总的说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志认为:既然是改造形式逻辑,其局限性必须克服,否则,就不是革命的改造,就不能建立无产阶级的逻辑体系。换句话说,改造过的形式逻辑,作为一种认识工具来讲,应该是足够的、无局限性可言的。另一些同志认为:改造形式逻辑某些旧的理论观点和內容体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其认识作用方面的根本的局限性是无法克服的。因为,这是由这门科
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是在政治战綫上、思想战綫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偉大胜利的基础上,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的光輝照耀、并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鼓舞与推动下,为实現文化革命而开展起来的。它是在毛澤东思想指导下,加强了党的領导,充分发动了群众,認真貫彻执行了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級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的教育工作方針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針,因而取得了偉大的胜利,并出現了教育事业的大跃进。教育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1958年是大跃进的一年,1959年是繼續大跃进的一年。普通教育的大革命,是在整风反右
体育兴趣主要是指学生们关心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对体育“心向往之”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早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如何使学校体育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与“人的终身发展”不和谐的因素,最突出地体现为学
通过这几年在培智语文一线教学的经验,我发现智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对于学习语文会有抵触情绪,或者干脆就是发呆,你讲你的,我只管静静地坐着,完全没有进入教学情境中。如何能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一方面,我发现很多智障学生上课时心不在焉,沉醉于自我的世界中,完全不理会你在讲什么,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而另一方面,每当休息时,我给学生放动画片看时,几乎
<正> 编辑同志: 我怀着很大的兴趣读了《学术月刊》去年12月号上登载的“历史研究与档案工作”(王可风)一文,感到有不少启发。我自己是搞档案工作的。从几年来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档案工作确实是十分重要,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是十分重视的。档案工作对于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表明:创造性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常理的思维闪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历史教学要做到鲜活有效,情境创设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教师科学地设置问题,要有幽默的语言,要讲究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终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關键词:历史;情境创设;科学设置;时光隧道  历史教学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学生能够触及、能够感知的!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兴奋劲,培养学生的兴趣点,走入学生的心灵!使之多年后仍记忆犹新。这就要求教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