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有效学习。凡有目标者均关注有效,如老农种地会关注收成。学生的语文有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目前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微的现
状困扰着人们,所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
一、有效学习的五种关键行为
何谓“效”?“效”就是效果、功用,即“成果”;何为“有效”?“有效”就是能实现的预期目标。它是具体的,不是笼统、模糊的概念,而是可感知的,经得起目标检验的具体表象。影响“有效”的因素很多,如:评价、检测、引导、设问、教材等。美国的鲍里奇博士说:“有效学习的五种关键行为是:“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教师的主要价值是通过语言表达实现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
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广泛参与;而不是表达含混不清、模棱两可、思维混乱,问题不具体、不明确、不严密,形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自然厌学,何谈“有效”学习?应该说学生的习惯、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与学生说话,怎样理解他们,怎样引导和评价思维活动。
二、“有效”和“预设与生成”
课堂是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生成的。一课一得,一课多得的收获与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紧密相关。但它又是动态变化的,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就有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所以必须以预设为基础、为前提,然后在实施中把握机遇,实现有效的动态发展。
1.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关键
用教材教是借助它获得知识与能力。如果我们只是借助教材教教材,那就是在教教材。如古诗《乡村四月》,可借助它学其他诗,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修养,也发展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且触类旁通,丰厚了积累,发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专不进专就教不了课;跳不出来,就教不好课,这是我们教学的真理所在。读懂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先当读者,再当教师,再转变成学者,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三种角色心理体验中理解、把握关键。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还要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学习方法及习惯。课堂是师生共创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地方,离不开学生的主体活动。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由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永远是他们真正学习的一种动力,只有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及习惯,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们要循循诱导、耐心辅导,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说了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听取,做出公正评价;对待学困生,态度要热情,主动接近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自卑感,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再不能只凭经验判断式,而要多用质疑问难式、检测式、问卷式读懂孩子。
2.精心设计是重点
预设从何入手?(1)设计教学突破口;(2)设计问题(包含辅助问题);(3)设计语言和思维训练;(4)设计“学法”引导。
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师是否善于设计“好问题”,体现了教师对整体教学的把握和理解;问题设计还要注重难度适度。如人教版四年级的《尊严》一课,教师采用了联系上下文对比体会的方式,先请学生画出描写逃难人们的语句,这里包括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只有一句“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读这句话,然后提问:从“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两个词中读出了什么?课堂预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本课问题设计明确具体,语言到位。问题内容不随意性问,使学生体会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
3.及时调控是核心
课堂动态生成的内容是错综复杂的,它不可能完全按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奇特的、富有个性的鲜活内容。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都会出现。实际的教学过程要比预设的更加精彩纷呈,有时会令教师应接不暇,不知所措。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在不偏离整体目标下,沉着应对,既不能挫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又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水平,组织有效的教学,不能只照顾少数,顾此失彼,更不能一人唱独角戏,如《趵突泉》一文中,“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老师问:“为什么作者要单讲趵突泉?”学生回答是“单一的、唯一的”等。面对多种答案,老师创设了悬念:“这么多答案,咱们先往下学,等会你就知道了。”没有直接得出结论,而是创设情境。如读到“假如没这泉,会怎样”?学生答道:“因为是第一,没它就是去一半的美。”老师接着追问:“前面为什么不知道?现在就知道了?”“因为我们联系上下文就知道了。”读懂中获得知识,事半功倍。及时调控,生成因预设而精彩,学习方法自然呈现。
三、落实“有效”,“反思”最重要
A.定向(落实三维目标);B.实施(进行教学活动);C.反思(依据结果评价分析措施)。
课堂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不能偏离整体目标。所谓“整体目
标”,就是要求教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进行整体把握,不能拘泥于某节课的具体目标。要兼顾大多数学生实际需要和水平组织有效教学。注重反思,才能提升教师的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的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听了专家的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就因为他们善于行动前作反思,行动中作反思,行动后作反思。反思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问题的关注;反思能为自己实践中的教学行为过程及效果获取“第三只眼睛”;反思能使多元的精神碰撞在交流中形成张力。因此,反思也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反思成为生成教学智慧的不竭的源泉;反思使教师专业生活富有思想感情和智慧。反思性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教师的反思性思维是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教学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学思并重,让“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让反思磨砺出智慧的火花。如《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小品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然而,一节课下来,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1.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课文语言优美,但是哲理深刻。学生年龄小,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活动实施中难免出现教师“越位”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得过多过死,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约束;教师霸占学生的阅读和深度思考的时间,总是怕学生不懂而加以点拨。
3.重点词、重点句抓得过于散乱,没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课堂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只有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多种综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才能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才能情思飞扬而充满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 新疆农六师共青团子校)
状困扰着人们,所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
一、有效学习的五种关键行为
何谓“效”?“效”就是效果、功用,即“成果”;何为“有效”?“有效”就是能实现的预期目标。它是具体的,不是笼统、模糊的概念,而是可感知的,经得起目标检验的具体表象。影响“有效”的因素很多,如:评价、检测、引导、设问、教材等。美国的鲍里奇博士说:“有效学习的五种关键行为是:“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一个教师的主要价值是通过语言表达实现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
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广泛参与;而不是表达含混不清、模棱两可、思维混乱,问题不具体、不明确、不严密,形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自然厌学,何谈“有效”学习?应该说学生的习惯、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与学生说话,怎样理解他们,怎样引导和评价思维活动。
二、“有效”和“预设与生成”
课堂是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生成的。一课一得,一课多得的收获与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紧密相关。但它又是动态变化的,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就有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所以必须以预设为基础、为前提,然后在实施中把握机遇,实现有效的动态发展。
1.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关键
用教材教是借助它获得知识与能力。如果我们只是借助教材教教材,那就是在教教材。如古诗《乡村四月》,可借助它学其他诗,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修养,也发展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且触类旁通,丰厚了积累,发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专不进专就教不了课;跳不出来,就教不好课,这是我们教学的真理所在。读懂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先当读者,再当教师,再转变成学者,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三种角色心理体验中理解、把握关键。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还要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学习方法及习惯。课堂是师生共创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地方,离不开学生的主体活动。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由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永远是他们真正学习的一种动力,只有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及习惯,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们要循循诱导、耐心辅导,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说了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听取,做出公正评价;对待学困生,态度要热情,主动接近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自卑感,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再不能只凭经验判断式,而要多用质疑问难式、检测式、问卷式读懂孩子。
2.精心设计是重点
预设从何入手?(1)设计教学突破口;(2)设计问题(包含辅助问题);(3)设计语言和思维训练;(4)设计“学法”引导。
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师是否善于设计“好问题”,体现了教师对整体教学的把握和理解;问题设计还要注重难度适度。如人教版四年级的《尊严》一课,教师采用了联系上下文对比体会的方式,先请学生画出描写逃难人们的语句,这里包括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只有一句“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读这句话,然后提问:从“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两个词中读出了什么?课堂预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本课问题设计明确具体,语言到位。问题内容不随意性问,使学生体会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
3.及时调控是核心
课堂动态生成的内容是错综复杂的,它不可能完全按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奇特的、富有个性的鲜活内容。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都会出现。实际的教学过程要比预设的更加精彩纷呈,有时会令教师应接不暇,不知所措。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在不偏离整体目标下,沉着应对,既不能挫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又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水平,组织有效的教学,不能只照顾少数,顾此失彼,更不能一人唱独角戏,如《趵突泉》一文中,“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老师问:“为什么作者要单讲趵突泉?”学生回答是“单一的、唯一的”等。面对多种答案,老师创设了悬念:“这么多答案,咱们先往下学,等会你就知道了。”没有直接得出结论,而是创设情境。如读到“假如没这泉,会怎样”?学生答道:“因为是第一,没它就是去一半的美。”老师接着追问:“前面为什么不知道?现在就知道了?”“因为我们联系上下文就知道了。”读懂中获得知识,事半功倍。及时调控,生成因预设而精彩,学习方法自然呈现。
三、落实“有效”,“反思”最重要
A.定向(落实三维目标);B.实施(进行教学活动);C.反思(依据结果评价分析措施)。
课堂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不能偏离整体目标。所谓“整体目
标”,就是要求教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进行整体把握,不能拘泥于某节课的具体目标。要兼顾大多数学生实际需要和水平组织有效教学。注重反思,才能提升教师的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的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听了专家的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就因为他们善于行动前作反思,行动中作反思,行动后作反思。反思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问题的关注;反思能为自己实践中的教学行为过程及效果获取“第三只眼睛”;反思能使多元的精神碰撞在交流中形成张力。因此,反思也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反思成为生成教学智慧的不竭的源泉;反思使教师专业生活富有思想感情和智慧。反思性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教师的反思性思维是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教学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学思并重,让“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让反思磨砺出智慧的火花。如《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小品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然而,一节课下来,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1.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课文语言优美,但是哲理深刻。学生年龄小,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在教学活动实施中难免出现教师“越位”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得过多过死,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约束;教师霸占学生的阅读和深度思考的时间,总是怕学生不懂而加以点拨。
3.重点词、重点句抓得过于散乱,没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课堂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只有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多种综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才能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才能情思飞扬而充满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 新疆农六师共青团子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