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物理课堂教学仅仅着眼于提高升学率,将所有知识精细讲解之后一一灌输给学生,那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不能获得系统性的认识,而且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此外,学生在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过程中势必对学习物理产生反感,难以激发学习、探究物理学方法的积极性,因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注重分数、缺乏独立开拓能力,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更新了物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构建,“探究性学习”是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实施新课改方案、实现课程教学理念的最佳方法之一。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笔者认为: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结合现行教材和现象,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旨在使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培养自我学习的各种能力。探究式学习具有探索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并有教师指导性参与的学习方式。就物理学科而言,主要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动手实践验证物理规律的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的特征
一般的物理学习的探究过程涉及;观察,提出问题,作出预测、猜测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工作以搜集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解释(解读数据)以验证假设,得出初步结论、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及提出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将上述探究过程与结果以一定方式陈述或表达出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及开展评价。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活动是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的,但探究的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或者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学生自己能够提出好的探究问题之后才能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呢?我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然后再筛选出那些可能会引发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的问题,与学生提出好的问题同等重要。有时这样的程度也不容易达到,也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完全可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卷入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
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
下面以《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课为例,演示一下探究课的过程:
1.营造情景,质疑设问
营造一个好的问题情景是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先决条件;培养学生质疑设问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根基。良好的问题情景,不同于一般老师提出问题,而在于创造质疑诱思之境,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捕捉有效信息,产生创新灵感。
先演示用一节干电池和用两节干电池给2.5v小灯泡供电;用两节干电池给6v小灯泡供电;再分析:用不同的电池供电,使灯泡两端电压改变;用不同的灯泡做实验,灯泡的电阻改变。灯泡的亮度和通过灯泡的电流改变,说明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电阻有关。
2.明确问题,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进人物理问题情景后,学生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学生往往抓不住主要问题、关键问题,无法提炼出贴近新近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现象、新规律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找准有价值的问题及问题对象,开展探究活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过程时,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反对学生不动脑筋,依赖合作才能解决问题或等待合作时才去看别人解决问题,而失去自我探索的能力锻炼,同时也不主张流于形式或千篇一律的“合作”探究。只有在自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创设的情景,在该节课中提出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3.抽象概括,形成结论
通过质疑设问、合作探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抽象概括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概括出探究结果,形成探究结论。这个过程一定要利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既要全面考虑问题,不失偏颇,又要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建立模型,忽略次要因素。同时,要注意结论存在的条件及其内含和外延,并不忘推广和创新。
通过确定该节课的方法为控制变量法,探究方案分两步骤:保持电阻R不变,探究I与U的关系;保持电压U不变,探究I与R的关系。
4.整合提高,实践反思
探究性学习形成结论后,不能到此为止。探究的目的不是为了结论,而是为了应用,为了用结论去指导实践。同时,也要通过实践去反思我们的结论,完善我们的探究过程。最后总结出实验结论——欧姆定律。
四、探究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是每一堂课都要采用这种方式;其次,探究式学习不只限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课外学习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最后,中学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还应该多与其他学科结合、渗透。另外。探究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引导学生实践探索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基础上,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创新素质和能力。探究式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实践是个长期和艰难的过程,需要每位教师不断探索和发掘。
对物理教学而言,探究性学习(教学)是一个理想的载体,正确地选择好探究性课题,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能有效激起问题的事物和现象,驱动学生积极地观察和收集事实,提出和求证假设以及做解释等积极构建知识的活动。不仅能扩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上述活动,使师生真正的“做”科学,既学习知识,又训练思维方法,逐步形成正确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因而,“探究性学习”方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笔者认为: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结合现行教材和现象,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旨在使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培养自我学习的各种能力。探究式学习具有探索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并有教师指导性参与的学习方式。就物理学科而言,主要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动手实践验证物理规律的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的特征
一般的物理学习的探究过程涉及;观察,提出问题,作出预测、猜测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工作以搜集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解释(解读数据)以验证假设,得出初步结论、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及提出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将上述探究过程与结果以一定方式陈述或表达出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及开展评价。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活动是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的,但探究的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或者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学生自己能够提出好的探究问题之后才能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呢?我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然后再筛选出那些可能会引发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的问题,与学生提出好的问题同等重要。有时这样的程度也不容易达到,也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完全可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卷入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
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
下面以《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课为例,演示一下探究课的过程:
1.营造情景,质疑设问
营造一个好的问题情景是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先决条件;培养学生质疑设问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根基。良好的问题情景,不同于一般老师提出问题,而在于创造质疑诱思之境,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捕捉有效信息,产生创新灵感。
先演示用一节干电池和用两节干电池给2.5v小灯泡供电;用两节干电池给6v小灯泡供电;再分析:用不同的电池供电,使灯泡两端电压改变;用不同的灯泡做实验,灯泡的电阻改变。灯泡的亮度和通过灯泡的电流改变,说明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电阻有关。
2.明确问题,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进人物理问题情景后,学生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学生往往抓不住主要问题、关键问题,无法提炼出贴近新近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现象、新规律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找准有价值的问题及问题对象,开展探究活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过程时,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反对学生不动脑筋,依赖合作才能解决问题或等待合作时才去看别人解决问题,而失去自我探索的能力锻炼,同时也不主张流于形式或千篇一律的“合作”探究。只有在自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创设的情景,在该节课中提出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3.抽象概括,形成结论
通过质疑设问、合作探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抽象概括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概括出探究结果,形成探究结论。这个过程一定要利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既要全面考虑问题,不失偏颇,又要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建立模型,忽略次要因素。同时,要注意结论存在的条件及其内含和外延,并不忘推广和创新。
通过确定该节课的方法为控制变量法,探究方案分两步骤:保持电阻R不变,探究I与U的关系;保持电压U不变,探究I与R的关系。
4.整合提高,实践反思
探究性学习形成结论后,不能到此为止。探究的目的不是为了结论,而是为了应用,为了用结论去指导实践。同时,也要通过实践去反思我们的结论,完善我们的探究过程。最后总结出实验结论——欧姆定律。
四、探究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是每一堂课都要采用这种方式;其次,探究式学习不只限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课外学习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最后,中学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还应该多与其他学科结合、渗透。另外。探究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引导学生实践探索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基础上,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创新素质和能力。探究式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实践是个长期和艰难的过程,需要每位教师不断探索和发掘。
对物理教学而言,探究性学习(教学)是一个理想的载体,正确地选择好探究性课题,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能有效激起问题的事物和现象,驱动学生积极地观察和收集事实,提出和求证假设以及做解释等积极构建知识的活动。不仅能扩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上述活动,使师生真正的“做”科学,既学习知识,又训练思维方法,逐步形成正确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因而,“探究性学习”方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