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相对浮躁的环境中间,谁能够率先冷静下来,谁就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中国经过近30年奇迹般的发展,从一个汽车小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产业规模的扩大推动整个市场的资源和技术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连续超高速和非常规增长也潜伏着众多的隐忧,产能扩张和网点扩建的步伐明显超过了汽车工业自身管理能力的跟进。如果整个汽车工业的管理水平不能通过某些机制或手段加以有效的提升,这种脱节将会成为中国汽车庞大的产能和经销商网络的定时炸弹。
对于汽车行业从事质量管理研究的人士来说,改革开放的30多年在带来了质量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的欣喜与兴奋同时,却又无法摆脱其中的郁闷、无奈和伤感。
一国经济的发达程度在本质上表现为该国质量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建立初期,依靠向前苏联部分引进,中国汽车罕见地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整个二十世纪70~80年代,中国汽车的品质与国外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差距。甚至说90年代,随着人均产量、产品技术水准和产品质量水平的齐头并进,中国汽车迎来了最美好的时期。
但是,2000年开始的市场爆发打破了这种均衡。
从此,中国汽车从200万辆到1300万辆一发不可收拾。而当人人都只关注规模本身,而不关注规模内涵的时候,中国汽车已经自觉不自觉的闯入了数量迷失下的“品质陷阱”的岔道。
当同一个车型2009年下线的产品居然不如1998年下线的产品的品质时,“催熟的猪身上割不出上品的猪肉”就成了现实,而对“肉质”进行节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无疑反成了催熟速度的绊脚石。
去年开始多个厂家爆出召回事件重新引发了人们对“数量与质量”的反思,而当下,漫长的热议也到了要转入行动的时刻。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伴随着它们的形成过程而产生的,“质量形成过程”的质量得到了控制,质量就有了保证,而“形成过程”的质量则依赖于有无体系的确保,因为“质量←形成过程的质量←过程质量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传递链条。这个链条不但来源于工作流程、操作指南、判断标准等现场质量层面,也依赖于组织架构、授权机制、内审程序等运营质量层面,更取决于福利薪酬、投资回报、资源支援等经营层面。而未来三到五年,国内汽车行业竞争优胜劣汰的焦点也将是质量管理体系搭建程度上的分化。谁先在整个“供应商-整车厂-经销商”集群中真正确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谁就将是“深水炸弹”的第一个拆除者。
当舆论喊出“谁为消费者守护质量”时,它其实是在善意的提醒市场:只有坚实的增长才不会倒退缩水。而给庞大的汽车产能和经销商网络重新戴上“质量管理体系”的安全索,为的就是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节制下,有一天我们终将可以将数量增长与品质增长共揽手中。
中国经过近30年奇迹般的发展,从一个汽车小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产业规模的扩大推动整个市场的资源和技术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连续超高速和非常规增长也潜伏着众多的隐忧,产能扩张和网点扩建的步伐明显超过了汽车工业自身管理能力的跟进。如果整个汽车工业的管理水平不能通过某些机制或手段加以有效的提升,这种脱节将会成为中国汽车庞大的产能和经销商网络的定时炸弹。
对于汽车行业从事质量管理研究的人士来说,改革开放的30多年在带来了质量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的欣喜与兴奋同时,却又无法摆脱其中的郁闷、无奈和伤感。
一国经济的发达程度在本质上表现为该国质量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建立初期,依靠向前苏联部分引进,中国汽车罕见地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整个二十世纪70~80年代,中国汽车的品质与国外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差距。甚至说90年代,随着人均产量、产品技术水准和产品质量水平的齐头并进,中国汽车迎来了最美好的时期。
但是,2000年开始的市场爆发打破了这种均衡。
从此,中国汽车从200万辆到1300万辆一发不可收拾。而当人人都只关注规模本身,而不关注规模内涵的时候,中国汽车已经自觉不自觉的闯入了数量迷失下的“品质陷阱”的岔道。
当同一个车型2009年下线的产品居然不如1998年下线的产品的品质时,“催熟的猪身上割不出上品的猪肉”就成了现实,而对“肉质”进行节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无疑反成了催熟速度的绊脚石。
去年开始多个厂家爆出召回事件重新引发了人们对“数量与质量”的反思,而当下,漫长的热议也到了要转入行动的时刻。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伴随着它们的形成过程而产生的,“质量形成过程”的质量得到了控制,质量就有了保证,而“形成过程”的质量则依赖于有无体系的确保,因为“质量←形成过程的质量←过程质量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传递链条。这个链条不但来源于工作流程、操作指南、判断标准等现场质量层面,也依赖于组织架构、授权机制、内审程序等运营质量层面,更取决于福利薪酬、投资回报、资源支援等经营层面。而未来三到五年,国内汽车行业竞争优胜劣汰的焦点也将是质量管理体系搭建程度上的分化。谁先在整个“供应商-整车厂-经销商”集群中真正确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谁就将是“深水炸弹”的第一个拆除者。
当舆论喊出“谁为消费者守护质量”时,它其实是在善意的提醒市场:只有坚实的增长才不会倒退缩水。而给庞大的汽车产能和经销商网络重新戴上“质量管理体系”的安全索,为的就是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节制下,有一天我们终将可以将数量增长与品质增长共揽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