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 研究集束化干预在预防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6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3.57%,对照组腹泻发生率为11.9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口腔炎、肛周皮肤损害发生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在预防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腹泻中可以起到显著效果,有利于降低腹泻发生率,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抗菌药物;腹泻
目前,抗菌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合理使用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与之相关的腹泻发生率也呈现为上升趋势。为了预防新生儿腹泻的发生率,医院必须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腹泻的发生风险。本文主要分析集束化干预在预防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新生儿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6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男48例,女36例,其中肺炎患儿32例、早产儿12例、脓胞疮患儿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3例、新生儿脐炎7例、窒息后复苏患儿4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干预,男49例,女35例,其中肺炎患儿31例、早产儿13例、脓胞疮患儿1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例、新生儿脐炎6例、窒息后复苏患儿4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为患儿做好基础的口腔护理。在组长的带领下,为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告知患儿家属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观察患儿病情等。
观察组:集束化干预。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要评估患儿病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患儿病情选取抗菌药物,对输液顺序进行计划与安排,明确各种药物的半衰期,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确保药物能够均匀进入患儿体内,详细记录患儿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当发生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后,需根据医嘱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减轻患儿痛苦。②执行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要利用消毒液洗手,医院对洗手设施进行完善,配备洗手液、消毒液等,还可以成立监督小组,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③强化口腔护理、臀部护理。新生儿需要勤换尿布,护理人员要注重对他们实施臀部护理,观察肛周皮肤的清洁情况,确保皮肤处于干燥状态。针对已经出现肛周皮肤损害的患儿,需以大便酸碱度为依据,选取弱碱性或者弱酸性溶液对患儿臀部进行清洗,完成清洗后,需将臀部皮肤充分暴露。同时要注重口腔护理,利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部位,每天2次,预防口腔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数据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采用不同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给利用X2检验表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有3例患儿发生腹泻,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腹泻,发生率为11.90%。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口腔炎、肛周皮肤受损发生率分别为1.19%、2.38%,对照组的口腔炎、肛周皮肤受损发生率分别为7.14%、9.5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所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就是指新生儿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的腹泻现象,这种腹泻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较大关联。有数据资料表明,我国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在15%至39%之间[1],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则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生腹泻。
集束化干预要求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观察新生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并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臀部护理,降低口腔炎发生率,达到保护肛周皮肤的目的[2]。据研究表明,新生儿红臀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臀部潮湿,这与未及时更换尿布、肛周擦拭不干净存在较大关联[3],要求护理人员注重观察新生儿肛周皮肤变化情况,保持皮肤干燥。
从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后,患儿的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口腔炎、肛周皮肤受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腹泻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丽东.集束化干预预防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02):47-50.
[2]王蕾,柴中平,廖明.小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166-167.
[3]苏丽东.集束化干预预防婴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32):4055-4058.
【摘要】目的 研究集束化干预在预防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6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3.57%,对照组腹泻发生率为11.9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口腔炎、肛周皮肤损害发生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在预防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腹泻中可以起到显著效果,有利于降低腹泻发生率,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抗菌药物;腹泻
目前,抗菌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合理使用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与之相关的腹泻发生率也呈现为上升趋势。为了预防新生儿腹泻的发生率,医院必须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腹泻的发生风险。本文主要分析集束化干预在预防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新生儿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6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男48例,女36例,其中肺炎患儿32例、早产儿12例、脓胞疮患儿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3例、新生儿脐炎7例、窒息后复苏患儿4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干预,男49例,女35例,其中肺炎患儿31例、早产儿13例、脓胞疮患儿1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例、新生儿脐炎6例、窒息后复苏患儿4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为患儿做好基础的口腔护理。在组长的带领下,为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告知患儿家属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观察患儿病情等。
观察组:集束化干预。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要评估患儿病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患儿病情选取抗菌药物,对输液顺序进行计划与安排,明确各种药物的半衰期,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确保药物能够均匀进入患儿体内,详细记录患儿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当发生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后,需根据医嘱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减轻患儿痛苦。②执行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要利用消毒液洗手,医院对洗手设施进行完善,配备洗手液、消毒液等,还可以成立监督小组,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③强化口腔护理、臀部护理。新生儿需要勤换尿布,护理人员要注重对他们实施臀部护理,观察肛周皮肤的清洁情况,确保皮肤处于干燥状态。针对已经出现肛周皮肤损害的患儿,需以大便酸碱度为依据,选取弱碱性或者弱酸性溶液对患儿臀部进行清洗,完成清洗后,需将臀部皮肤充分暴露。同时要注重口腔护理,利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部位,每天2次,预防口腔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数据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采用不同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给利用X2检验表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有3例患儿发生腹泻,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腹泻,发生率为11.90%。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口腔炎、肛周皮肤受损发生率分别为1.19%、2.38%,对照组的口腔炎、肛周皮肤受损发生率分别为7.14%、9.5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所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就是指新生儿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的腹泻现象,这种腹泻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较大关联。有数据资料表明,我国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在15%至39%之间[1],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则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生腹泻。
集束化干预要求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观察新生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并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臀部护理,降低口腔炎发生率,达到保护肛周皮肤的目的[2]。据研究表明,新生儿红臀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臀部潮湿,这与未及时更换尿布、肛周擦拭不干净存在较大关联[3],要求护理人员注重观察新生儿肛周皮肤变化情况,保持皮肤干燥。
从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后,患儿的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口腔炎、肛周皮肤受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腹泻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丽东.集束化干预预防新生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02):47-50.
[2]王蕾,柴中平,廖明.小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166-167.
[3]苏丽东.集束化干预预防婴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32):4055-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