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忽视把美学原理运用到音乐教育的问题,提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必须有机地融入审美的意境,营造形象思维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对于增强音乐教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审美原则;意境设计;音乐教育
大哲学家黑格尔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发展,审美在人精神活动中的功能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美育不仅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教育改革突破口的趋势。当今,愈来愈多的美学家和教育家主张“寓教育于艺术”。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经过美育陶冶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
在我国的大部分院校中都开设有艺术概论、美学等课程,人们普遍地认同审美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却很少有人把美学理论具体运用于各种艺术门类的教学实践中,音乐教育也是如此。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众多的美学原理被人们束之高阁,仅仅成为一些人口中的话题,而没有发生任何的实际效用。这样的艺术教育很容易失去吸引力和生命力,必然会进入一种陈旧的循环轨道。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认为教育过程、人格塑造的过程,是一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有机地融入美学教育,认真遵循美学原则,这是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增强音乐生命力的必然选择。
审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创造美的过程,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美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感性认识范畴,意境的营造和设计在审美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音乐教育中,营造一定氛围的意境,对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审美器官,促进想象和联想,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结合本人在学习美学和音乐教育中所获得的一些感受,谈谈对音乐课中意境设计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音乐语言的意境设计
情感效应的主导方面应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一个很有情感、富于激情的人,这是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而其最关键的一点是语言,它是实现“以情动情”的首要因素。
首先,根据乐曲的内容,把握好语言的语调。音乐教师应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在授课前,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既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成为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比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把对黄河的气势磅礴、伟大、坚强,对抗日勇士的坚韧、顽强等情感,通过激昂的铿锵有力的语调表现出来。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用朗读的语调,平静、委婉地描绘着春、江、花、月、夜五者结合的美妙意境。这样,学生则能真正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地领会作品带来的感受。
其次,运用主持人式的语言是学生较为欣赏的方式。音乐课不同于语数外、史地生,也不同于美术,它不需要过多分析,而强调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音乐。在这一点上,运用主持人式的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上课之前,教师轻松来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各位同学,大家好,一周一次的音乐课又在大家的期盼中来到了,愿我们能在一起轻松、愉快地度过这45分钟……”也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主持一堂音乐课,事先找一位音乐素养较好的学生对音乐作品先欣赏,并掌握有关知识,然后设计好主持人式的语言,以“聊音乐”的对话形式与学生共同欣赏音乐作品。
再次,运用有声无声的学生语言进行意境设计。音乐作品不但要理性地欣赏,还须感性地认识。学生的参与活动则是体会作品重要的一步,运用有声(比如演唱、演奏)和无声(比如指挥、即兴表演)的语言,以丰富的情感,描述分析作品中内涵和情感发展,引导学生感受、领悟音乐情感的真谛。比如在欣赏歌剧《白毛女》第一幕《北风吹》时,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台,一位扮演喜儿,一位扮演杨白劳,伴着音乐进行表演,我在旁边加以解说,在语调、语速上恰到好处,力求生动、清晰、抑扬顿挫。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中,用音乐艺术的魅力来感染自己,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人格上的升华。
二、加强音乐环境的意境设计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的,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那么,一个良好的欣赏环境则是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做好教室的布置,这是不可忽视的。音乐课要有一间专用的教室,要有配套的设备,如电源插座、窗帘、皱纹墙、日光灯等。而在专用的音乐教室上课,其效果就截然不同,学生都喜欢音乐教室那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比如可以这样来布置音乐教室:黑板上方贴上主题词——音乐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乐海听潮等。装饰一些由皱纹纸剪成的飘带,在教室的横梁上可挂些用彩色的纸带交织成的网,它具有很强的动感。墙壁上可挂些彩色纸贴成的五线谱旋律。
其次,一些音乐家的头像、音乐教室挂图以及名言警句的字画也可挂在墙上,使整个音乐教室真正成为音乐艺术的天堂。后墙黑板则是一些学生的音乐习作。每当学生走进教室时,总是能听到教室里放出的优美经典的音乐,投影屏幕上出现美丽的音乐场景。学生置身于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去感受音乐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每次的音乐课都会在期盼中到来,学生会在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体会到音乐的美。
三、加强音乐教学的意境设计
音乐教学的意境设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人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研究中发现,外国许多音乐课,是没有固定的上课模式,比如说课桌和讲台不一定要摆放在音乐教室里。在我国,那种课桌对着黑板,学生对着教师的模式让学生厌烦,教师站在讲台前则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而且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也少了。可运用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对学生的课桌进行调整,正前方是教师站立的位置,其余三面则是课桌的摆放点,这样同学交流的机会就多了。而且,中间有足够的空地,是学生表演的好场所。学生在这样新颖别致的环境中定然会有好的心情去学习和感受音乐的。
还有,音乐教室可以不要讲台,因为讲台很容易产生教师与学生隔离的感觉。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黑板旁放一个小小的司仪台,不放在正中央,并且在司仪台上放一瓶美丽的鲜花;二是用椅子和茶几来代替司仪台,摆在正中央,并且以聊天式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或欣赏的课程,这些都是学生较为欣赏的方式。
运用多媒体展示意境,使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形、有像的展示下快速进入紧扣教材的音乐特定的意境中。如在欣赏《国歌》一课的教学时,我制作了这样的课件:伴随雄壮的乐曲,展现在学生眼前是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背景是雄伟的万里长城,连绵不断的山脉,滚滚奔腾的长江;继而出现的是威武的军队;工人干得热火朝天;载人航天飞船飞上蓝天;运动员获奖后的热泪盈眶……再回到蓝天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音乐与画面的交互,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主题、旋律、节奏、情感的视觉化和声、像、情、景并茂的欣赏中,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音乐形象,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领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受到深刻的爱国教育。
四、加强服装配合的意境设计
教师服饰最大的功能是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不管教师的着装有意无意,都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据调查发现,教师的着装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情绪。一个衣衫不整,穿着拖鞋走进教室的老师绝对是糟糕的。当然,整天西装革履、梳戴整齐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也会给学生一种压抑感。音乐教师的着装设计对上好音乐课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比如,在教学中国近现代声乐作品时,教师穿上一套黑色西装、白衬衫、扎上黑色蝴蝶结,则让学生感到现代声乐作品的严肃性。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知道这种着装的唱法一般是美声唱法,具有很强的严肃性、高雅性;教学中国民歌时,若能穿上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艳丽服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音乐教师若能注意运用美学原理,提高和加强音乐课堂的意境设计,定会使每一堂音乐课精彩、有趣、生动、活泼。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等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新娟.音乐欣赏教学的新探索[J].成才之路,2009(02).
[2]潘静.音乐欣赏课与学生的参与[J].宁夏教育,2009(01).
[3]宋春娣.快乐体验,快乐欣赏[J].江苏教育,2009(04).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审美原则;意境设计;音乐教育
大哲学家黑格尔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发展,审美在人精神活动中的功能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美育不仅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教育改革突破口的趋势。当今,愈来愈多的美学家和教育家主张“寓教育于艺术”。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经过美育陶冶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
在我国的大部分院校中都开设有艺术概论、美学等课程,人们普遍地认同审美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却很少有人把美学理论具体运用于各种艺术门类的教学实践中,音乐教育也是如此。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众多的美学原理被人们束之高阁,仅仅成为一些人口中的话题,而没有发生任何的实际效用。这样的艺术教育很容易失去吸引力和生命力,必然会进入一种陈旧的循环轨道。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认为教育过程、人格塑造的过程,是一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有机地融入美学教育,认真遵循美学原则,这是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增强音乐生命力的必然选择。
审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创造美的过程,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美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感性认识范畴,意境的营造和设计在审美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音乐教育中,营造一定氛围的意境,对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审美器官,促进想象和联想,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结合本人在学习美学和音乐教育中所获得的一些感受,谈谈对音乐课中意境设计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音乐语言的意境设计
情感效应的主导方面应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一个很有情感、富于激情的人,这是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而其最关键的一点是语言,它是实现“以情动情”的首要因素。
首先,根据乐曲的内容,把握好语言的语调。音乐教师应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在授课前,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既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成为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比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把对黄河的气势磅礴、伟大、坚强,对抗日勇士的坚韧、顽强等情感,通过激昂的铿锵有力的语调表现出来。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用朗读的语调,平静、委婉地描绘着春、江、花、月、夜五者结合的美妙意境。这样,学生则能真正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地领会作品带来的感受。
其次,运用主持人式的语言是学生较为欣赏的方式。音乐课不同于语数外、史地生,也不同于美术,它不需要过多分析,而强调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音乐。在这一点上,运用主持人式的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上课之前,教师轻松来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各位同学,大家好,一周一次的音乐课又在大家的期盼中来到了,愿我们能在一起轻松、愉快地度过这45分钟……”也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主持一堂音乐课,事先找一位音乐素养较好的学生对音乐作品先欣赏,并掌握有关知识,然后设计好主持人式的语言,以“聊音乐”的对话形式与学生共同欣赏音乐作品。
再次,运用有声无声的学生语言进行意境设计。音乐作品不但要理性地欣赏,还须感性地认识。学生的参与活动则是体会作品重要的一步,运用有声(比如演唱、演奏)和无声(比如指挥、即兴表演)的语言,以丰富的情感,描述分析作品中内涵和情感发展,引导学生感受、领悟音乐情感的真谛。比如在欣赏歌剧《白毛女》第一幕《北风吹》时,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台,一位扮演喜儿,一位扮演杨白劳,伴着音乐进行表演,我在旁边加以解说,在语调、语速上恰到好处,力求生动、清晰、抑扬顿挫。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中,用音乐艺术的魅力来感染自己,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人格上的升华。
二、加强音乐环境的意境设计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的,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那么,一个良好的欣赏环境则是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做好教室的布置,这是不可忽视的。音乐课要有一间专用的教室,要有配套的设备,如电源插座、窗帘、皱纹墙、日光灯等。而在专用的音乐教室上课,其效果就截然不同,学生都喜欢音乐教室那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比如可以这样来布置音乐教室:黑板上方贴上主题词——音乐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乐海听潮等。装饰一些由皱纹纸剪成的飘带,在教室的横梁上可挂些用彩色的纸带交织成的网,它具有很强的动感。墙壁上可挂些彩色纸贴成的五线谱旋律。
其次,一些音乐家的头像、音乐教室挂图以及名言警句的字画也可挂在墙上,使整个音乐教室真正成为音乐艺术的天堂。后墙黑板则是一些学生的音乐习作。每当学生走进教室时,总是能听到教室里放出的优美经典的音乐,投影屏幕上出现美丽的音乐场景。学生置身于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去感受音乐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每次的音乐课都会在期盼中到来,学生会在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体会到音乐的美。
三、加强音乐教学的意境设计
音乐教学的意境设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人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研究中发现,外国许多音乐课,是没有固定的上课模式,比如说课桌和讲台不一定要摆放在音乐教室里。在我国,那种课桌对着黑板,学生对着教师的模式让学生厌烦,教师站在讲台前则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而且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也少了。可运用电视娱乐节目的形式,对学生的课桌进行调整,正前方是教师站立的位置,其余三面则是课桌的摆放点,这样同学交流的机会就多了。而且,中间有足够的空地,是学生表演的好场所。学生在这样新颖别致的环境中定然会有好的心情去学习和感受音乐的。
还有,音乐教室可以不要讲台,因为讲台很容易产生教师与学生隔离的感觉。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黑板旁放一个小小的司仪台,不放在正中央,并且在司仪台上放一瓶美丽的鲜花;二是用椅子和茶几来代替司仪台,摆在正中央,并且以聊天式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或欣赏的课程,这些都是学生较为欣赏的方式。
运用多媒体展示意境,使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形、有像的展示下快速进入紧扣教材的音乐特定的意境中。如在欣赏《国歌》一课的教学时,我制作了这样的课件:伴随雄壮的乐曲,展现在学生眼前是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背景是雄伟的万里长城,连绵不断的山脉,滚滚奔腾的长江;继而出现的是威武的军队;工人干得热火朝天;载人航天飞船飞上蓝天;运动员获奖后的热泪盈眶……再回到蓝天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音乐与画面的交互,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主题、旋律、节奏、情感的视觉化和声、像、情、景并茂的欣赏中,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音乐形象,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领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受到深刻的爱国教育。
四、加强服装配合的意境设计
教师服饰最大的功能是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不管教师的着装有意无意,都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据调查发现,教师的着装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情绪。一个衣衫不整,穿着拖鞋走进教室的老师绝对是糟糕的。当然,整天西装革履、梳戴整齐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也会给学生一种压抑感。音乐教师的着装设计对上好音乐课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比如,在教学中国近现代声乐作品时,教师穿上一套黑色西装、白衬衫、扎上黑色蝴蝶结,则让学生感到现代声乐作品的严肃性。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知道这种着装的唱法一般是美声唱法,具有很强的严肃性、高雅性;教学中国民歌时,若能穿上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艳丽服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音乐教师若能注意运用美学原理,提高和加强音乐课堂的意境设计,定会使每一堂音乐课精彩、有趣、生动、活泼。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等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新娟.音乐欣赏教学的新探索[J].成才之路,2009(02).
[2]潘静.音乐欣赏课与学生的参与[J].宁夏教育,2009(01).
[3]宋春娣.快乐体验,快乐欣赏[J].江苏教育,2009(04).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