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幼儿创新教育也被提上了议程。因此,在我们的二期课改中就突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纲要》中更是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体现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儿童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与表现方式。这样的理念我们同样还能从风靡全球的瑞吉欧方案教学体系中感受到,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特别提出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即儿童是以他们所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儿童更需要借助自身直接参与的活动来认识和了解事物。那么如何看待幼儿创新教育呢?首先在观念上明确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我认为幼儿创新教育主要具有以下“三性”:
(1)全体性。幼儿期的儿童所表现出的创新由于受其年龄特征的制约,创新表现主要是低层次、低水平的,但这却是其他较高层次创新表现的基础,高层的创新就是由此逐步发展而成的。每个正常的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天赋的创新潜能,这种潜能还处在形成和发展之中,但却是最纯真、最自然、最富潜力的,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成为某方面的人才。
(2)差异性。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具有类型和层次的差别,这种差别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而行成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用一个模式来培养。
(3)创新性。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幼儿与成人,都有可能作出优异成绩,其中主要的标志就是创新,对孩子来讲,只要有一点新建议、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只要是自己想出来的,对他自己来说确实是新发现,这就是创新,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带上我们对新时期幼儿创新教育的理解,深入到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今幼儿创新教育仍存在许多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对此,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观念上
(1)树立主体性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作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主体间性”,即幼儿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工作也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調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理解和保护幼儿的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
(2)树立尊重每个幼儿的教育观。
幼儿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个体,是生命的主人。作为幼儿群体,他们有着该年龄段的一般身心特征;作为新时代儿童,他们有着许多新的心理色彩;作为幼儿个体,又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心理特征。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表现是有个别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创新能力表现的早晚、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类型及创新能力的性别差异等。
二、实践中
(1) 改革课程目标体系。
幼儿创新教育应该是一种渗透教育,因此,在为各科制订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时,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创新教育的要求,如续编故事、编谜语;听音乐编动作;自由作画、自制玩具等。
(2) 营造轻松民主的教育气氛。
这里的教育气氛主要是指创设有利于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场所等。物质方面,要为儿童提供充裕的时空和材料,保证他们有自由活动、自由操作的条件;精神方面,要形成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心理气氛,使儿童能自由思索、想象,选择和作出决定,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其中家园共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多向家长宣传创新教育的知识,家园互相配合,为孩子发展其创新能力提供一致的适宜的环境。
(3)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直接会影响到活动的过程和活动效果,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最后的结果,而是要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同时评价也要考虑到个别差异,更要允许幼儿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4)培养有创新精神教师。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才是对世纪迫切需要的人才,那么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呢?我想,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幼儿园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将教师的教育目标转换为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此,提出“弹性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成课程”):把课程设计看作是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开放性的过程,教师并不是盲目的追随计划,而是灵活、有目的的追随幼儿。任何计划应该有“弹性”,允许教师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加以灵活激动的改变、创新。当然变动要有据可依,要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样教师的劳动才称得上是一种创新劳动。
总而言之,观念层面的东西要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往往有很长一段路。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仍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不懈地探索和研究,把观念切切实实地转化为行动,而它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大家应该承认和看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充分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努力与孩子共同创设丰富而多变、自由而宽泛的学习空间,支持推动我们的孩子自主而轻松地探索世界。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而喝彩!
编辑/张铁辉
(1)全体性。幼儿期的儿童所表现出的创新由于受其年龄特征的制约,创新表现主要是低层次、低水平的,但这却是其他较高层次创新表现的基础,高层的创新就是由此逐步发展而成的。每个正常的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天赋的创新潜能,这种潜能还处在形成和发展之中,但却是最纯真、最自然、最富潜力的,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成为某方面的人才。
(2)差异性。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具有类型和层次的差别,这种差别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而行成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用一个模式来培养。
(3)创新性。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幼儿与成人,都有可能作出优异成绩,其中主要的标志就是创新,对孩子来讲,只要有一点新建议、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只要是自己想出来的,对他自己来说确实是新发现,这就是创新,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带上我们对新时期幼儿创新教育的理解,深入到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今幼儿创新教育仍存在许多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对此,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观念上
(1)树立主体性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作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主体间性”,即幼儿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工作也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調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理解和保护幼儿的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
(2)树立尊重每个幼儿的教育观。
幼儿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个体,是生命的主人。作为幼儿群体,他们有着该年龄段的一般身心特征;作为新时代儿童,他们有着许多新的心理色彩;作为幼儿个体,又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心理特征。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表现是有个别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创新能力表现的早晚、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类型及创新能力的性别差异等。
二、实践中
(1) 改革课程目标体系。
幼儿创新教育应该是一种渗透教育,因此,在为各科制订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时,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创新教育的要求,如续编故事、编谜语;听音乐编动作;自由作画、自制玩具等。
(2) 营造轻松民主的教育气氛。
这里的教育气氛主要是指创设有利于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场所等。物质方面,要为儿童提供充裕的时空和材料,保证他们有自由活动、自由操作的条件;精神方面,要形成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心理气氛,使儿童能自由思索、想象,选择和作出决定,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其中家园共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多向家长宣传创新教育的知识,家园互相配合,为孩子发展其创新能力提供一致的适宜的环境。
(3)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直接会影响到活动的过程和活动效果,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最后的结果,而是要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同时评价也要考虑到个别差异,更要允许幼儿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4)培养有创新精神教师。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才是对世纪迫切需要的人才,那么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呢?我想,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幼儿园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将教师的教育目标转换为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此,提出“弹性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成课程”):把课程设计看作是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开放性的过程,教师并不是盲目的追随计划,而是灵活、有目的的追随幼儿。任何计划应该有“弹性”,允许教师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加以灵活激动的改变、创新。当然变动要有据可依,要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样教师的劳动才称得上是一种创新劳动。
总而言之,观念层面的东西要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往往有很长一段路。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仍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不懈地探索和研究,把观念切切实实地转化为行动,而它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大家应该承认和看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充分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努力与孩子共同创设丰富而多变、自由而宽泛的学习空间,支持推动我们的孩子自主而轻松地探索世界。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而喝彩!
编辑/张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