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简单地说,就是用他人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短期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适度以负债经营的方式取得资产或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是缓解资金不足,促进生产发展的必要方式。但是,现在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有些企业经营性资金大多数来自银行贷款,资本金严重不足。这种负债经营已成为企业包袱,不仅阻碍了企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也给整个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运行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已成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障碍。
那么,阻碍企业前进的负债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并就如何解决企业负债问题提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企业负债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银行结算方式不合理与“三角债”造成负债经营。
银行结算是重要的交换媒介,是连接资金和经济活动的纽带。
由于有些企业素质低,产品不适销对路,库存积压严重,为了正常的运行,消极地向银行加倍借贷资金。在信贷规模监控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银行发放了没有足够物资保证的贷款,从而出现了信贷规模失控的问题,而这些没有物资保证贷款的形成又往往与结算上出现大量预收、预付、赊销、拖欠等商业信用分不开。特别是一些不合理的预收预付款的拖欠,实际上使一些企业取得一笔计划外的资金;而另一些企业,由于资金长期被他人占用,正常的生产经营无法顺利进行。
另外由于银行结算渠道梗阻,使企业应汇划的款项划不出去,不仅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为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款项火上加油。所以说,因结算制度的改革未能及时配套,而削弱了结算的整体效益,结果未能保障企业自主权和经济合同的履行,促进结算资金的顺利周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因而成为企业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企业缺乏市场机制,生产资金循环不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本应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宗旨,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市场机制,生产资金利用率不高,引起企业负债。另外,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不畅,市场竞争观念不强,活力不够,决策迟缓,投资失误等多种原因,使企业无力申请贷款,还要进一步借债以维持生存。
如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不足。更新改造是固定资产再生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保证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方式。当企业设备老化后,无力进行技术改造,产品难以更新换代。由于技术性能差,技术装备难以满足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的需要。不改造,企业无法在市场上竞争,就是“等死”。而借钱改造,就会形成高负债经营。
(三)人为因素造成无力偿还债务形成负债经营。
人为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是首要的生产力,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目前,有些企业管理素质低下,有的企业领导知识老化,经营决策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产经营技能,管理不善;有的信息不灵,造成了货物积压。如某贸易公司购进一批活动房屋,由于质次价高,需求饱和,几次降价也只售出一小部分,其余积压,致使拖欠的货款和贷款无法偿还。还有的企业盲目生产,冒险经营,造成亏损负债。某些企业为扩大生产,盲目购入设备,但由于技术跟不上,原料无保证,市场需求饱和,成本费用迅猛上升,拖欠的贷款无力偿还。国外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分别在天津、深圳两地投资办厂,两年后天津的厂利税达到两千多万,深圳的厂却连年亏损。调查发现,在其他条件均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前者拥有大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后者多是未经培训的民工。稍作比较不难看出,企业效益好坏与其所拥有的劳动者的技术素质是成正比的。以往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时,更多注意的是资金,设备,却忽视了劳动者素质,而恰恰是劳动者使资金、设备的作用转为直接的生产力。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产业的衰退和产业结构的剧烈变动带来了产业的行业性亏损,导致了企业的负债增加,特别是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较多集中在某些传统产业上,因而产业结构因素已成为导致某些企业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传统产业中,新开发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少,而低水平的重复产品多,结果造成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如纺织业,一方面服装业需要大量进口面料;另一方面,又有库存销不出去的面料。钢铁业也是这样。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严重不足而形成负债。企业为了继续生存,只有靠融资和贷款,这样恶性循环,使企业的负债不断增加。
(五)因企业自身合同管理混乱,有的甚至是违法经营而形成负债。
有些企业领导人法律意识淡薄,根本认识不到合同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因而使企业长期处于“三无”状态,即无管理组织,无合同管理人员,无合同管理制度的状况。这种“三无”状态,导致如下恶果:合同文本管理混乱,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企业领导凭感情代替合同而盲目签约,造成预付贷款无法追回的现象。合同条款不齐全,对双方各自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规定的不严格,或没有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以致在执行的过程中,因质量、工期等原因发生纠纷,合同无法继续执造行,于是经济纠纷问题也就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官司。个别企业管理混乱,责任不清而无故拖欠,有的领导者法治观念极差,对所欠货款无理拒付,发生违约,毁约现象。因企业违法经营被查封,解散而债务无人承担,造成债务拖欠。
(六)因企业放弃债权而拖欠。
一些企业对《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认识不足,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债权,而另一些企业则不善于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债权,怕影响业务关系或领导感情。例如,据某市调查,有近两千件合同纠纷是因拖欠款引起的,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债权没有提出保护自身的债权。
二、解决企业负债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不同性质企业债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对资产大于负债,发展前景好,但资产流动性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改善的企业,应债权变股权转化一块。这种方法应用以来,取得了较好效果。因此,今后可以选择部分企业适当扩大银行债权变为企业股权的试点范围,逐步探索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之路。
2.对企业经营前景和经营管理较好的,但短期内因资金不足而陷入困境的企业,可由银行给予信贷扶植和资金支持,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特有的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帮助企业牵线搭桥,促销积压库存商品。
3.对在国内外产品竞争,由于质低本高,缺乏更新能力的企业,应该加速职工职业的再培训,使劳动者不断补充知识、改善技能,减少生产中物质消耗与浪费,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有高速度的发展。
4.对因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扭亏的企业应宣告破产,冲销破产企业债务。鼓励具有经营优势的企业可以对经营劣势的企业实行兼并或联合经营,通过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解困扶活,充分挖掘经济中沉淀的生产能力,提高企业偿债能力。但企业兼并和联合,都要坚持经济合理的原则。
(二)加强配套改革。
1.加速金融领域的改革。大力推行信用证、商业汇票及贴现等结算方式。进一步完善异地托收承付,转帐支票结算方式,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对于资金困难,信用不好,拖欠货款购货单位,停止使用先货后款的异地托收承付结算方式,选用信用证、商业汇票及贴现等结算方式。以保证企业及时收回销货款项,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资金损失,避免企业造成资金紧张,形成连锁反应。
2.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增强劳动者对企业改革的承受力和应变能力。要加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及其他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制度的改革力度,逐步减轻并消除不应由企业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如交给專业化的保险公司承担。使企业专心志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改革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应从便于管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其高速发展出发,弱化行政干预,强化经济管理职能,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帮助企业清理债权债务,使企业走出困境。
4.加速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企业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改革方向,认清形势,克服困难,积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应在转机建制和苦练内功上下功夫。通过多方面的改组改制和改造,最终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强化企业意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适应竞争环境的内部管理制度,使之尽快走出负债经营的“怪圈”。
总之,解决企业负债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问题。选择怎样的方法,运用怎样的手段,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逐步摸索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道路,使企业提高效益,增强火力,使国有资产保制值增值,使国民经济迅速增长。
编辑/张铁辉
那么,阻碍企业前进的负债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并就如何解决企业负债问题提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企业负债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银行结算方式不合理与“三角债”造成负债经营。
银行结算是重要的交换媒介,是连接资金和经济活动的纽带。
由于有些企业素质低,产品不适销对路,库存积压严重,为了正常的运行,消极地向银行加倍借贷资金。在信贷规模监控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银行发放了没有足够物资保证的贷款,从而出现了信贷规模失控的问题,而这些没有物资保证贷款的形成又往往与结算上出现大量预收、预付、赊销、拖欠等商业信用分不开。特别是一些不合理的预收预付款的拖欠,实际上使一些企业取得一笔计划外的资金;而另一些企业,由于资金长期被他人占用,正常的生产经营无法顺利进行。
另外由于银行结算渠道梗阻,使企业应汇划的款项划不出去,不仅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为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款项火上加油。所以说,因结算制度的改革未能及时配套,而削弱了结算的整体效益,结果未能保障企业自主权和经济合同的履行,促进结算资金的顺利周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因而成为企业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企业缺乏市场机制,生产资金循环不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本应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宗旨,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市场机制,生产资金利用率不高,引起企业负债。另外,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不畅,市场竞争观念不强,活力不够,决策迟缓,投资失误等多种原因,使企业无力申请贷款,还要进一步借债以维持生存。
如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不足。更新改造是固定资产再生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保证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方式。当企业设备老化后,无力进行技术改造,产品难以更新换代。由于技术性能差,技术装备难以满足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的需要。不改造,企业无法在市场上竞争,就是“等死”。而借钱改造,就会形成高负债经营。
(三)人为因素造成无力偿还债务形成负债经营。
人为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是首要的生产力,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目前,有些企业管理素质低下,有的企业领导知识老化,经营决策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产经营技能,管理不善;有的信息不灵,造成了货物积压。如某贸易公司购进一批活动房屋,由于质次价高,需求饱和,几次降价也只售出一小部分,其余积压,致使拖欠的货款和贷款无法偿还。还有的企业盲目生产,冒险经营,造成亏损负债。某些企业为扩大生产,盲目购入设备,但由于技术跟不上,原料无保证,市场需求饱和,成本费用迅猛上升,拖欠的贷款无力偿还。国外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分别在天津、深圳两地投资办厂,两年后天津的厂利税达到两千多万,深圳的厂却连年亏损。调查发现,在其他条件均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前者拥有大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后者多是未经培训的民工。稍作比较不难看出,企业效益好坏与其所拥有的劳动者的技术素质是成正比的。以往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时,更多注意的是资金,设备,却忽视了劳动者素质,而恰恰是劳动者使资金、设备的作用转为直接的生产力。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产业的衰退和产业结构的剧烈变动带来了产业的行业性亏损,导致了企业的负债增加,特别是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较多集中在某些传统产业上,因而产业结构因素已成为导致某些企业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传统产业中,新开发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少,而低水平的重复产品多,结果造成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如纺织业,一方面服装业需要大量进口面料;另一方面,又有库存销不出去的面料。钢铁业也是这样。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严重不足而形成负债。企业为了继续生存,只有靠融资和贷款,这样恶性循环,使企业的负债不断增加。
(五)因企业自身合同管理混乱,有的甚至是违法经营而形成负债。
有些企业领导人法律意识淡薄,根本认识不到合同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因而使企业长期处于“三无”状态,即无管理组织,无合同管理人员,无合同管理制度的状况。这种“三无”状态,导致如下恶果:合同文本管理混乱,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企业领导凭感情代替合同而盲目签约,造成预付贷款无法追回的现象。合同条款不齐全,对双方各自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规定的不严格,或没有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以致在执行的过程中,因质量、工期等原因发生纠纷,合同无法继续执造行,于是经济纠纷问题也就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官司。个别企业管理混乱,责任不清而无故拖欠,有的领导者法治观念极差,对所欠货款无理拒付,发生违约,毁约现象。因企业违法经营被查封,解散而债务无人承担,造成债务拖欠。
(六)因企业放弃债权而拖欠。
一些企业对《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认识不足,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债权,而另一些企业则不善于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债权,怕影响业务关系或领导感情。例如,据某市调查,有近两千件合同纠纷是因拖欠款引起的,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债权没有提出保护自身的债权。
二、解决企业负债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不同性质企业债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对资产大于负债,发展前景好,但资产流动性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改善的企业,应债权变股权转化一块。这种方法应用以来,取得了较好效果。因此,今后可以选择部分企业适当扩大银行债权变为企业股权的试点范围,逐步探索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之路。
2.对企业经营前景和经营管理较好的,但短期内因资金不足而陷入困境的企业,可由银行给予信贷扶植和资金支持,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特有的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帮助企业牵线搭桥,促销积压库存商品。
3.对在国内外产品竞争,由于质低本高,缺乏更新能力的企业,应该加速职工职业的再培训,使劳动者不断补充知识、改善技能,减少生产中物质消耗与浪费,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有高速度的发展。
4.对因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扭亏的企业应宣告破产,冲销破产企业债务。鼓励具有经营优势的企业可以对经营劣势的企业实行兼并或联合经营,通过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解困扶活,充分挖掘经济中沉淀的生产能力,提高企业偿债能力。但企业兼并和联合,都要坚持经济合理的原则。
(二)加强配套改革。
1.加速金融领域的改革。大力推行信用证、商业汇票及贴现等结算方式。进一步完善异地托收承付,转帐支票结算方式,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对于资金困难,信用不好,拖欠货款购货单位,停止使用先货后款的异地托收承付结算方式,选用信用证、商业汇票及贴现等结算方式。以保证企业及时收回销货款项,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资金损失,避免企业造成资金紧张,形成连锁反应。
2.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增强劳动者对企业改革的承受力和应变能力。要加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及其他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制度的改革力度,逐步减轻并消除不应由企业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如交给專业化的保险公司承担。使企业专心志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改革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应从便于管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其高速发展出发,弱化行政干预,强化经济管理职能,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帮助企业清理债权债务,使企业走出困境。
4.加速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企业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改革方向,认清形势,克服困难,积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应在转机建制和苦练内功上下功夫。通过多方面的改组改制和改造,最终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强化企业意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适应竞争环境的内部管理制度,使之尽快走出负债经营的“怪圈”。
总之,解决企业负债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问题。选择怎样的方法,运用怎样的手段,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逐步摸索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道路,使企业提高效益,增强火力,使国有资产保制值增值,使国民经济迅速增长。
编辑/张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