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系统论下的科学概念教学模式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所学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下鲜明的教学导向。2011年起我们教研组在教学的有关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中经常发现,不论是我校还是本县兄弟校学生,科学概念学习中普遍存在过于重视“特例”,而往往忽视其“普遍性”;过于注重“范例”或可能出现的现象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即便经过高中一轮学习后,生物科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零散的,难以形成科学概念架构的知识体系。基于以上现象的思考,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以系统论支持的校本研训模式的尝试,收到一定效果。
  1 生物科学概念和系统论的含义
  生物科学概念,简单地说是对基本生物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等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事物本质属性,具有较强的学科性。在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中,科学概念出现顺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系统论“主张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组成要素部分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普遍联系”,揭示系统的整体规律,为解决、梳理较复杂问题提供新思路。每个系统由多个层级要素组成,是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2 系统论下的科学概念教学框架
  2.1 确定主题 寻找系统切入点
  从某个意义上说,任何生物科学概念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我们一线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客观存在,帮助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框架。以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为例,新课程设置思路是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由此看来,必修的三个模块中都有很强的系统可建构素材。如必修一的细胞的结构基础、细胞的生命历程;必修二的遗传信息流体系;必修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系等等,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二轮复习中可以寻找到很好的研究切入点,以全新角度去建构概念系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2 创设情境 探寻系统框架
  以必修三的《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专题为例,借着课题实验课研究为契机,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给定的问题情境是探究各个生命系统与其环境的关系,经过整理学生们通过探究后先初步设定的系统框架由6个要素组成:①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②红细胞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③普通体细胞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④淋巴细胞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⑤组织、器官、系统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⑥有机体人体的稳定性,共六级层次系统要素。在第一个课题实验班上完课后检测中不难发现,原来构建的②红细胞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③普通体细胞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④淋巴细胞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的系统结构不科学,容易造成红细胞、体细胞、淋巴细胞的层级错误,进而形成错误的科学概念。
  经过引导学生思考各个系统要素的相互关系后,有了第二个修改方案:①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②红细胞、普通体细胞、淋巴细胞分别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③组织、器官、系统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④有机体人体的稳定性。系统结构由原来的六级变成了四级,②级所列出的三类细胞均为体细胞范畴。引导学生关注体细胞与其环境关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将会让学生对体细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3 分析情境 完善系统子结构
  在确立了系统框架的基础上,开始细化分析各个层次的系统要素的内在信息,使子系统进一步完善。
  2.3.1 草履虫:作为单细胞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是直接从它生活的外界水环境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也直接排到外界环境中去。在此基础上学生不难得出,由于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草履虫机体的稳定性受到较大挑战。
  2.3.2 红细胞:作为人体内特殊的细胞,其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将其代谢废物排到血浆中去。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不难得出相对于草履虫,红细胞所生活的体内环境血浆让它的稳定性大大增加。
  普通的体细胞:以骨骼肌细胞为例,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是可以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进入骨骼肌细胞内后作为细胞代谢如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原料,还参与合成肌糖原、蛋白质、核酸等,同时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水、乳酸等排到内环境中。在遗传物质指导下骨骼肌细胞的核糖体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来自血糖的跨膜运输。经过如此细化的分析探究,学生能够形成骨骼肌细胞这个层次要素的较完善的印象,为研究其他体细胞,进行迁移应用有了良好的铺垫。
  淋巴细胞:淋巴液环境为淋巴细胞的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保障。对于其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的分析相对就容易了。
  红细胞、骨骼肌细胞、淋巴细胞等体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液体环境中,这些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由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学习小组的归纳就显得水到渠成。
  2.3.3 组织、器官、系统:上一层次中的各类体细胞都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吸收营养物质,又需要不断地将细胞代谢产物排到内环境中,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组织、器官、系统这个层次要素的参与。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对于学生认识下一级——人体这个有机体的整体性又是基础,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人体循环系统动画展示,增加感性认识,我们发现学生容易得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参与了内环境成分的更新,通过内环境组织细胞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这个核心概念就轻松形成。
  2.3.4 人体:作为研究整体性的更大的系统,人体正是在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下,主动适应环境,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至此,系统的整体已经呈现。
  2.4 由小到大 升华系统核心概念
  通过对单细胞生物、普通体细胞的液体环境的探究,由小到大系统的层层构建,细胞外液概念的获得,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分析,以及内环境核心概念、稳态核心概念的形成,都显得十分自然,而且能够还原每个核心概念在本系统中的科学合理位置,学生参与了系统的精心构建,概念不再零散呈现,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完整,这才是系统论最大的优势所在。
  2.5 拓展延伸 实现概念的迁移应用
  科学概念间的相关性越高,与科学知识、基本技能的迁移性可能就越大,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意义的时效性也可能越长久。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举例其他体细胞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拓展视野,避免了硬记“特例”现象。设问“内环境中有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内环境中可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有什么?”通过小组讨论,经典考题的分析,顺利实现概念的迁移应用,很多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
  2.6 教学反思、课堂评价的校本研训模式,促进系统进一步完善
  随着本组教师的课堂观察、课堂评价、课后反思等校本研训环节的跟进,集众家之长,我们又对第二次形成的四级系统进行修改,将组成细胞外液的血浆、组织液、淋巴三大主要部分,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补充它们之间的具体物质变化情况,使知识结构系统更加完善。
  总之,我们教研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在系统论的支持下,进行科学概念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核心概念为主线展开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科学概念系统,同时重视学生对于概念的迁移应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64-65.
  [2]朱正威.科学概念的教学是有规律的[J].生物学通报,2011(3).
  [3]曾广容等.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6.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电学实验中,经常根据需要对表头进行改装以得到电表的各种量程,因此表头内阻的测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反馈,以及课后教师反思,提出课堂教学应从学生认知事物的发展规律出发,探讨课堂实验的实施方式方法,使学生逐步走进物理、领悟物理魅力。  关键词:慢悟理;电学实验;半偏法;有效教学  引言  在福建教育学院主办的普通高中物理教师高级研修班活动中,笔者上了一节高二“
摘 要: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从兴趣入手,调动阅读动机,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活动中实践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能力;主体;科学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
摘 要:严密性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有关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应用的例题分析,阐述审题、方案思考以及解题计算中思维严密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维;严密性;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前言  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而其中的严密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思维过程服从于严格的逻辑规则,审题时严格、准确,思考解题方案时考虑周全,计算
摘要:为揭示水分胁迫对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竹叶花椒耐旱机制,以1年生花椒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对水分胁迫后竹叶花椒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竹叶花椒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保持良好,丙二醛含量缓慢增加,相对含水量和叶绿
特级教师常因“特”而彰,我省首位任教在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特级教师肖晓阳,就以多才多艺的鲜明特色而闻名。他于诗联、书画、盆景、根艺、奇石、二胡、武术、工艺画、创新折纸等均有钻研,这一特质在他的教学与教研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广涉博收,玩教合一  肖晓阳老师目前任教于霞浦六中,他原是化学教师,后又函授中文本科毕业。先后任教化学、美术、劳技、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还承担二胡演奏、书法、诗联、盆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主要都是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在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学得更好,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笔者根据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对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进行了归纳总结,谈谈汽修一体化教学中需要注重的几个环节。  关键词:汽修专业;
摘 要: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要本着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储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着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可能使学生的高中学习变得顺畅.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衔接;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普遍感到数学难学.他们通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自己读初中时数学成绩优异,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数学成绩却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不及格的现象.因此,笔者对本校高一学生进行了学科难度的调查,发现数
摘要: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积淀,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高校的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因此,对高校的校训进行英译尤为重要。本文从目的论视角探讨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针对当前高校校训汉英翻译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就其翻译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原则,以促进高校校训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校训;目的论;英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百合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麝香百合杂种系品种白天堂为试验材料,从中分离得到1个MBFle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438bp,编码14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15900,理论等电点为10.22。多序列同源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百合MBFle具有典型的MBF1和HTH结构域,归属c亚型MBF1,因此将克隆到的基因命名为LIMBFle。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LIMBFle可能介导了
摘要:本文以构建酶的核心结构知识网络为例,阐述了“核心辐射”教学法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实施过程模式、注意问题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核心辐射”教学法;构建;知识网络    一轮打基础,二轮看能力。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夯实基础的一轮复习后,怎样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使知识网络结构化、系统化,为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核心辐射”教学法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学习情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