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1.有效的支持策略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小班刚开学的时候,孩子对美工区角中提供的油画棒,水彩笔还有一些纸愿意去涂涂画画,但时间一长,有的孩子坐着一动不动,有时甚至没人愿意去美工区角。
2.如何去解读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激发进一步创作的欲望
小班上学期的孩子正处于涂鸦期, 色彩敏感期,对身边各种颜色充满兴趣;他们不懂得绘画的含义,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处于无意识、无目的的纯肌肉运动的状态,可是他们惊奇的发现自己的笔划产生了效果,通过线条的反馈刺激,产生了进一步想画画的要求。
二、研究过程
1.提供多样化的工具
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刺激幼儿的创造欲望,更有利于幼儿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造。

活动实录:
今天的主题“雪夜的房子”baby从玩色工具中选择了敲印的印花棒,蘸上白色的颜料,轻轻地在屋顶上印了一下,发现没有印出花纹,再在旁边空的地方用力印了一下,这次印花棒上的五角星花纹出现了,就这样敲印了几次,她又去材料桌上选择了棉花棒,蘸了白色的颜料,在房子上点点点,自言自语道“雪花变小了”,玩了一会棉花棒后,baby又去拿了另外一个圆圆的敲印工具,蘸上黄色的颜料重叠在白色的地方敲印,再去蘸红的颜料重复敲印,她说:“这是彩虹雪花”。
我们充分挖掘孩子生活中较熟悉并喜欢的材料作为绘画工具,并动员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如车轮能滚的废旧小汽车,塑料瓶盖,水果的切面,蔬菜的根,棉签,弹珠、叉子、毛线等。这些孩子们自己拿来的材料对他们来说会很熟悉,但作为美术创作的材料又是崭新的,是新奇的。
2.对幼儿创造行為的评价和分享
活动实录:
艾米豆在纸上用红色炫彩棒在纸上随意涂抹一团,再用红色蜡笔围了一个框,接着用橘色笔点点点在中间。跟我说:“老师我画好了,红红的地方是狼跑到小羊家,把小羊都吃掉了,这个一点点橘色的是药,羊妈妈给狼吃药,吃了这些药,小羊就能出来了。”被艾米豆这么一解释,整幅画立体起来,故事情节那么丰富和有趣。
幼儿行为分析:艾米豆的作品在成人眼里不知道画了什么,但她能说出自己不经意间画下的东西像什么,经过她的表达,画面瞬间变的丰富多彩,富有想象力。
对幼儿的作品,老师应该如何评价和分享:用商量的方法,玩伴的方式引导帮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困难;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在创造过程的评价上,可以从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创造性、专注性、独立性、坚持性,对材料的探索于操作,以及对艺术活动的行为习惯分等方面进行评价。
3.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环境
活动实录:
镜头一:翔宇用蓝色敲印涂抹在纸上,再用白色颜料用刷的方式重叠涂在蓝色上面,他的创作毫无拘束,大胆自由,最后拿了两颗装饰眼睛随意放在上面,他放下工具,认真欣赏着自己的创作,接着拿起敲印工具又再其他空的地方随意涂抹,我试图问:“翔宇,你给小雪人找到朋友了吗?”翔宇回答说:“你看,是大恐龙”
镜头二:当其他孩子都在纸上敲印涂抹颜料的时候,维尼专注于刷萝卜的颜色(萝卜是敲印的材料),我尝试询问:“维尼,你这是在做什么呢?”维尼告诉我:“在做小雪人呀”,我立马肯定回应:“哦,你是在做立体小雪人啊,真了不起。”
支持策略:一是信任。当孩子随意涂鸦,看似“一团乱”的时候,不要急于指导,相信孩子,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二是减少规定。
4.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
充分利用桌面墙面和地面,让美术创作的空间不断扩大,孩子的创作思维也展开了,兴趣点多了,创作热情提高,大肌肉动作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在内容上增加了趣味性。
5.注重艺术创作前的感受欣赏
(1)自然环境的感受体验
让生活成为绘画的源泉我们可根据本地的环境、季节变化,来引导幼儿观察环境、体验生活。如观察不同秋叶的形态,色彩;用等;如秋游活动,带幼儿到公园游玩,引导孩子们有目的的观察,回到教室,让幼儿把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画的内容是孩子的亲身经历,体会到其中的愉悦,兴趣也随之增加。
(2)大师名画的感受欣赏
欣赏名画、感受美绘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绘画,感受经典,激发创作欲望,让幼儿欣赏大师名画,引导他们欣赏色彩、线条和结构。鼓励幼儿积极思想、大胆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要把幼儿想象思考的重点放在作品画面语言及表现手法的理解上,并创作出属于孩子自己的大师作品。这些作品对幼儿的吸引力会远远超出你的意料。
三、研究成效
(一)对美术活动感兴趣
愿意涂涂画画乐在其中。尝试探索多样化的工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生活材料运用到涂鸦活动中来,激发创作欲望,提升想象空间。
(二)对作品表达表现的能力有提高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大胆表现,分享交流时愿意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引发生生互动。
(三)感受欣赏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提升
对一些大师的作品,幼儿能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色彩、线条,会说出这像什么,我想画成什么等,对作品的画面语言有自己的想法。想象力进一步提升。
1.有效的支持策略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小班刚开学的时候,孩子对美工区角中提供的油画棒,水彩笔还有一些纸愿意去涂涂画画,但时间一长,有的孩子坐着一动不动,有时甚至没人愿意去美工区角。
2.如何去解读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激发进一步创作的欲望
小班上学期的孩子正处于涂鸦期, 色彩敏感期,对身边各种颜色充满兴趣;他们不懂得绘画的含义,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处于无意识、无目的的纯肌肉运动的状态,可是他们惊奇的发现自己的笔划产生了效果,通过线条的反馈刺激,产生了进一步想画画的要求。
二、研究过程
1.提供多样化的工具
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刺激幼儿的创造欲望,更有利于幼儿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造。

活动实录:
今天的主题“雪夜的房子”baby从玩色工具中选择了敲印的印花棒,蘸上白色的颜料,轻轻地在屋顶上印了一下,发现没有印出花纹,再在旁边空的地方用力印了一下,这次印花棒上的五角星花纹出现了,就这样敲印了几次,她又去材料桌上选择了棉花棒,蘸了白色的颜料,在房子上点点点,自言自语道“雪花变小了”,玩了一会棉花棒后,baby又去拿了另外一个圆圆的敲印工具,蘸上黄色的颜料重叠在白色的地方敲印,再去蘸红的颜料重复敲印,她说:“这是彩虹雪花”。
我们充分挖掘孩子生活中较熟悉并喜欢的材料作为绘画工具,并动员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如车轮能滚的废旧小汽车,塑料瓶盖,水果的切面,蔬菜的根,棉签,弹珠、叉子、毛线等。这些孩子们自己拿来的材料对他们来说会很熟悉,但作为美术创作的材料又是崭新的,是新奇的。
2.对幼儿创造行為的评价和分享
活动实录:
艾米豆在纸上用红色炫彩棒在纸上随意涂抹一团,再用红色蜡笔围了一个框,接着用橘色笔点点点在中间。跟我说:“老师我画好了,红红的地方是狼跑到小羊家,把小羊都吃掉了,这个一点点橘色的是药,羊妈妈给狼吃药,吃了这些药,小羊就能出来了。”被艾米豆这么一解释,整幅画立体起来,故事情节那么丰富和有趣。
幼儿行为分析:艾米豆的作品在成人眼里不知道画了什么,但她能说出自己不经意间画下的东西像什么,经过她的表达,画面瞬间变的丰富多彩,富有想象力。
对幼儿的作品,老师应该如何评价和分享:用商量的方法,玩伴的方式引导帮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困难;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在创造过程的评价上,可以从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创造性、专注性、独立性、坚持性,对材料的探索于操作,以及对艺术活动的行为习惯分等方面进行评价。
3.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环境
活动实录:
镜头一:翔宇用蓝色敲印涂抹在纸上,再用白色颜料用刷的方式重叠涂在蓝色上面,他的创作毫无拘束,大胆自由,最后拿了两颗装饰眼睛随意放在上面,他放下工具,认真欣赏着自己的创作,接着拿起敲印工具又再其他空的地方随意涂抹,我试图问:“翔宇,你给小雪人找到朋友了吗?”翔宇回答说:“你看,是大恐龙”
镜头二:当其他孩子都在纸上敲印涂抹颜料的时候,维尼专注于刷萝卜的颜色(萝卜是敲印的材料),我尝试询问:“维尼,你这是在做什么呢?”维尼告诉我:“在做小雪人呀”,我立马肯定回应:“哦,你是在做立体小雪人啊,真了不起。”
支持策略:一是信任。当孩子随意涂鸦,看似“一团乱”的时候,不要急于指导,相信孩子,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二是减少规定。
4.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
充分利用桌面墙面和地面,让美术创作的空间不断扩大,孩子的创作思维也展开了,兴趣点多了,创作热情提高,大肌肉动作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在内容上增加了趣味性。
5.注重艺术创作前的感受欣赏
(1)自然环境的感受体验
让生活成为绘画的源泉我们可根据本地的环境、季节变化,来引导幼儿观察环境、体验生活。如观察不同秋叶的形态,色彩;用等;如秋游活动,带幼儿到公园游玩,引导孩子们有目的的观察,回到教室,让幼儿把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画的内容是孩子的亲身经历,体会到其中的愉悦,兴趣也随之增加。
(2)大师名画的感受欣赏
欣赏名画、感受美绘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绘画,感受经典,激发创作欲望,让幼儿欣赏大师名画,引导他们欣赏色彩、线条和结构。鼓励幼儿积极思想、大胆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要把幼儿想象思考的重点放在作品画面语言及表现手法的理解上,并创作出属于孩子自己的大师作品。这些作品对幼儿的吸引力会远远超出你的意料。
三、研究成效
(一)对美术活动感兴趣
愿意涂涂画画乐在其中。尝试探索多样化的工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生活材料运用到涂鸦活动中来,激发创作欲望,提升想象空间。
(二)对作品表达表现的能力有提高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大胆表现,分享交流时愿意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引发生生互动。
(三)感受欣赏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提升
对一些大师的作品,幼儿能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色彩、线条,会说出这像什么,我想画成什么等,对作品的画面语言有自己的想法。想象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