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消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_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并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数学思考:经历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过程,学会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体会消元思想的运用,思考数学中“多元”化“一元”的思想与方法。
  3.问题解决:通过学习,能迅速在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择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并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4.情感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知消元,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渗透化归的数学美;通过探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选择其中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并使解法简单,需要一定的观察、分析、运算能力,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上节课所提出的问题: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 某队为了争取较好名次,想在全部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 数应分别是多少?
  教师:这个实际问题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吗?
  学生:设胜x场,则负(10-x)场,根据题意得方程 2x+ (10-x) =16
  教师:请同学们求一下这个方程的解是什么?
  学生:解得:x=6
  则 10-6=4
  答:这个队胜6场,只负4场。
  教师:你能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吗?
  学生:设篮球队胜了x场,负了y场。根据题意,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威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先让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活动二:探究新知
  教师:列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有什么联系?对比所列的方程和方程组,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
  学生:我发现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经过移项可变现为y=10-x,因为两个方程中的y表示同一个未知数,因此,用10-x代替第二个方程中的y,第二个方程九变现为2x+(10-x)=16。
  教师:也就是说,我们把第一个方程变现为了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然后用这个式子代替第二个方程中的y,这样就把方程组中的未知数x消去了,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了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求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了。我们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可以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或者将难以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同时板书:转化)
  教师:像上面一样“将方程组中的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消元思想。
  设计意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恰到好处的追问使学生一步一步的说出解方程组的过程,教师每一步都亲自板书,形成规范的解题过程,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三:应用新知
  例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教师出示例题,学生解答,教师巡视,约5分钟后学生展示解题过程。
  学生结合解题概括代入消元法的主要步骤是:
  第一步(变形):在已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方程,将它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第二步(代入):把此代数式代入没有变形的另一个方程中,可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步(求解):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
  第四步(再代求解):回代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第五步(写解):把方程组的解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让学生再次经历代入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解题中的程序化思想。
  活动四:小试牛刀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練习:用代入法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然后找出出现错误或过程不规范的事例到前台展示,全班参与评价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活动五:变式训练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判,总结每个题有多少种做法,体会各种做法的不同,然后分小组展示汇报。
  练习:用代入法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重点分析第(2)题,让学生体会“整体代入”的思想方法。
  活动六:回顾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教学反思】
  1.我校属于乡镇普通中学,基础薄弱,我采用低起点,小步伐的授课策略,效果满意。
  2.本节课教师积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创设情境,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串步步引导,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尝试、比较、讨论、总结、互评互判等活动,发展了推理能力,同时进一步积累了数学学习的基本活动经验。
其他文献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53,54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计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拓展思维,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使混合运算计算更准确。例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推理能力,且在思考这个问题的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与表达,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在课堂中创设一些学生所
期刊
在備课过程中改变了新授课中探究式教学思路,将已学知识运用到实验中,便于学生更深刻理解实验的本质,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全面完整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要接受无神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  教学难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教学过程  【背景材料】同学们分享:走进布达拉宫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能力方面: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的实验结果的汇报、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确立内、外因辨证统一的观点:通过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应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实验的实验结果的分析:阐明影
期刊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而且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设计机器、研究天体运动,
期刊
物理学是科学领域中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在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极大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于STEM教育而言,物理学的逻辑性、实验性正好符合STEM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本文选取了《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尝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体现STEM教育的思想,从中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  一、STEM教育的概念、研究背景和意
期刊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由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的郭娟老师执教,指导教师是湛江市第二中学的陶畅老师。课例材料自选,选授课时长为40分钟,在2015年12月广东省湛江市举办的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比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簡称《课标》)八级目标要求学生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
期刊
设计意图:  1.设计主线:通过读文抓住“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这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找到“倔犟”“慈爱”这两个关键词展开教学。再让学生在默读中画出相关句子。再抓关键词“僵持、对峙、不肯挪动半步、一动不动、不肯让开、看、舔”等去理解感悟,多种形式练读,体会母爱的伟大。  2.借助想象画面等手段深化主题,理解母爱  3.教学最后拓展延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母爱,懂得回报母爱  教学目标:  
期刊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外研社 Book 7选修 Module 3 Reading and vocabulary 《Oliver Asks for More》  2.教材处理  这是一堂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人对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积累和思考进行设计的一堂阅读课。该课创造性地选择了授课内容,采用“整体感知—细节理解—归纳总结”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实验和探究。  该课的中心话题围绕小说《Ol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