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之智慧爱生,转变差生案例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极为繁琐,既要管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管卫生纪律,还要管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但工作中最令我们头疼的还是遇到问题学生,也就是差生,特别是那种纪律散漫的学生。他们往往大错不犯,却小错不断。当你找他谈话,他只当耳边风,当你大发雷霆,他只看你笑话。但你又不能不管他,反而还要花更多时间在他身上,因为神圣的职责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如何关爱后进生,下面结合自己的一段教育经历来谈谈。
  案例一:本班内宿生谢正双,是典型的后进生。平时上课迟到或随便旷课是常有的事;性格傲慢无礼,经常在课堂上讲话或睡觉,扰乱课堂秩序,科任老师批评几句就和科任老师对抗,甚至家长到学校也当着老师的面与家长顶撞。对此老师无奈家长头疼,但那毕竟是孩子。“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要用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耐心去引导他,教育他,给他一个进步成长的空间。
  一天,谢正双因和同学在操场打闹而严重撞伤了眼睛,我知道后先为他搽了消肿止痛药,后及时通知家长带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以后的几天,为了帮他更快地消除淤血肿块,我还亲自买鸡蛋煮熟了剥壳给他热敷。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在课堂上违纪的行为少了,劳动课上表现也较积极,对老师变得有礼貌了,而且很热衷为班级服务。有一次,我班电脑鼠标线和键盘线被老鼠咬断了,我随机问:“哪个同学能把线接好呢?”整个教室瞬间沉默了,但很快谢正双站起来说:“老师,我来!”结果不到十分钟,在他麻利的操作下,线头很快接好了,电脑设备恢复了使用功能,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他的脸上掠过一丝羞涩又得意的神情。我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孩子,如果我因为他曾经的顽皮捣蛋,固执无礼而否定了他,那么他的未来可能是暗淡无华的。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段惠民老师曾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太阳!是给学生指明生命方向的人!一句话说不好,一件事办差了,对教师本人,可能仅仅是一点点失误,只能归为‘疏忽’的范围,无所谓的。然而,它却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前途,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现在,我让他当了本班的体育委员,他也因此爱上了运动,脸上多了一份阳光和自信,并且有了学习的劲头。虽然目前他的学习成绩还比较落后,但我相信只要他思想转变好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自然会进步!
  但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领你这份情的。你给他和风细雨,他感受不到,那么你就得换个法子,给他一阵狂风暴雨,他才有可能清醒。
  案例二:陆永,也是本班内宿生,原本学习成绩在班上还不错,但后来因为沉迷网络游戏,作业经常不交,科代表催交作业,他就顶撞,甚至踢台凳发泄情绪,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跌飞快。为此我曾多次找他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教育,发现他头发长了,就亲自陪同他去理头发,也经常电话或微信与家长交流沟通,但收获甚微。
  上学期,有一天晚自习第三节,我到教室巡班,顺便打开电脑想备一下课,结果无意间发现电脑主机箱后面有一台手机正在充电,我立刻拔掉电源,扬起手机,厉声问道:“谁的手机?”紧接着扫视了一遍教室,发现个个学生都用无辜的眼睛看着我,只有陆永一个人低着头,却没有一个学生出声。此时我已料到几分,又想起白天刚在319宿舍没收了一台手机,下午又在班上一再强调不许带手机到校,否则将要接受严厉处罚。谁知晚自修竟有人带来了,而且还胆敢带到教室里来充电!这是怎样一种挑衅的态度!于是火冒三丈的我把手机重重地摔在地上,手机摔成两半,接着我把手机卡拔出来扔到一楼的垃圾桶内,然后回到教室一阵电闪雷鸣:“别以为我不知道手机是谁的哈!我希望这位同学明天能自觉找老师认错,否则,后果自己想去!”
  结果,到了第三天早读课上,我收到了陆永怯生生递过来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那手机是我的,我真的不想带来,可是控制不住自己。说实话,我看您摔得挺爽的,这样我就不用每天再想着手机了。我现在都不敢面对您,我知道您非常生气,我曾经犯过不少错,您也给了我很多次机会,但我总是改不了。当您摔我手机的时候,我很生气,但那天晚上我想了很久。我对不起您的教育和信任,我真的很惭愧,也考虑过您的感受。您每天上课已经很累了,还要整天为我们的违纪所烦恼。我真的知道错了!老师,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敢再有下次了。老师,对不起!”
  看完纸条,我忽然间产生些许愧疚和感动。愧疚的是也许我不该那么冲动,感动的是那句“您每天上课已经很累了,还要为我们的违纪所烦恼。”这同样使我想起段惠民老师说过的话:“德育必须依靠学生身心体验后产生感悟,感悟之后的自觉行动来达成。”也许,我摔手机是对的,既给了该学生当头一棒,也给其他学生敲了警钟,本学期开学到期末,我班再也没有出现过“手机风波”。
  所以,当学生屡次违纪不改时,并且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班主任适时地刮一场疾风骤雨,给学生一个杀鸡儆猴,声东击西,使他有所醒悟,有所成长,也不失为一种教育智慧。
  总之,我認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辛苦而伟大的工程。但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一点点进步,当你远远见到学生向你微笑并说“老师好”时,当你在节假日里收到来自学生的问候和祝福时,特别是当你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时,你会觉得,这辛苦值了!
  前面的路还很长,我将一如继往坚持自已的育人原则,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成绩。
其他文献
在備课过程中改变了新授课中探究式教学思路,将已学知识运用到实验中,便于学生更深刻理解实验的本质,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全面完整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要接受无神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  教学难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教学过程  【背景材料】同学们分享:走进布达拉宫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能力方面: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的实验结果的汇报、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确立内、外因辨证统一的观点:通过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应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实验的实验结果的分析:阐明影
期刊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的各种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一大支柱。而且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设计机器、研究天体运动,
期刊
物理学是科学领域中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在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极大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于STEM教育而言,物理学的逻辑性、实验性正好符合STEM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本文选取了《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尝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体现STEM教育的思想,从中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  一、STEM教育的概念、研究背景和意
期刊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由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的郭娟老师执教,指导教师是湛江市第二中学的陶畅老师。课例材料自选,选授课时长为40分钟,在2015年12月广东省湛江市举办的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比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簡称《课标》)八级目标要求学生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
期刊
设计意图:  1.设计主线:通过读文抓住“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这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找到“倔犟”“慈爱”这两个关键词展开教学。再让学生在默读中画出相关句子。再抓关键词“僵持、对峙、不肯挪动半步、一动不动、不肯让开、看、舔”等去理解感悟,多种形式练读,体会母爱的伟大。  2.借助想象画面等手段深化主题,理解母爱  3.教学最后拓展延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母爱,懂得回报母爱  教学目标:  
期刊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外研社 Book 7选修 Module 3 Reading and vocabulary 《Oliver Asks for More》  2.教材处理  这是一堂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人对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积累和思考进行设计的一堂阅读课。该课创造性地选择了授课内容,采用“整体感知—细节理解—归纳总结”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实验和探究。  该课的中心话题围绕小说《Oli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并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数学思考:经历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过程,学会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体会消元思想的运用,思考数学中“多元”化“一元”的思想与方法。  3.问题解决:通过学习,能迅速在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择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并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4.情感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期刊
课堂是焕发师生生命力的开放场,一节语文课上得是否精彩往往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思考、理解和质疑,即能够做到个性化表达,我认为这才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最大的精彩!  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经常会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堂发言的人数逐渐减少,少数学生成了“发言专业户”,大部分学生成了“旁听者”。有些学生虽然鼓起了勇气举起了手,但是在表达时,往往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