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6+1”教学模式就像一扇窗,使我们看到了外面的风景,触动了我们的敏感神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势,使我们认识到原来课也可以这样上,而且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去尝试呢?如果每本教材都有适合高效课堂的导学提纲,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校本教材了呢?
关键词:导 思 议 展 评 检
今年10月14日,我上了一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公开课,采用的是高效“6+1”课堂模式。这种模式是高效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高效“6+1”课堂模式中的“6”,是指课堂教学中依次进行的六个环节,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即指“练或做”,这是在课后自习中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加之驾控这种教学模式的经验有限,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促使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本节课的优点和缺点
本节课优点是采取了高效“6+1”的课堂模式,尽管没有尽显这种教学模式的高效和精华,但也可算是一种不成熟的尝试。
本节课缺点是“讲没讲透,放没放开”,既没有达到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把知识点讲透的要求,也没有达到高效“6+1”模式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标。
1.所谓“导”中有玄机。本节课的导入是由上节的知识点提问导入。我经过反思,认为导入完全可以大胆一些,开放一些。例如,完全可以把学生在课下搜集的“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通过展台展示,也可以精选“小悦悦”事件、“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等媒体关注的焦点导入,甚至可以展开是否应该见义勇为,针对老人摔倒“扶不扶”进行讨论导入。总之,导入的方式需要巧妙的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导入太缺少创新。
2.“思”的过程,即是学生填写导学提纲的过程,其内容包括“了解感知”和“深入学习”两部分。总体来说,学生的“了解感知”部分完成得很好。本环节的问题主要在“深入学习”部分,而这一部分又是整个导学提纲最精华部分,主要是探究问题设置得太多,缺少“深入学习”部分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针对性。其实,这也涉及了一个导学提纲设计的问题,那就是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切勿从教师的主观出发,想面面俱到,不知取舍的结果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针对以上的情况,我把原来的六个探究设置调整为四个探究,相信这样可以真正达到“深入学习”部分应起的作用,突出重点和难点。
3.“议”的这个环节,也因导学提纲“深入学习”部分探究较多,以及个别探究针对性不强,从而使这个环节占据的时间较长。根据上一环节删去两个探究,相信会好一些。
4.“展”的环节本应是最出彩的一个环节。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展示学习成果,达到合作共享的效果。但这个环节完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不敢展示,不愿展示,更不要谈补充和质疑了。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的学生不行,主要还是教师的调动以及小组合作竞争评价机制的不健全。所以,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标准,细化小组合作竞争的规则、奖惩办法,并将这些贯彻到日常教学之中,持之以恒,做到“一天一统计,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总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展示、补充、质疑成为每个学生的习惯,形成学生的能力。
5.“评”主要是通过最后的课堂小结完成的。这个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与“深入学习”中的探究是重复的,同时由于时间不够,草草总结也没有达到点睛升华的作用。其实,把探究问题解决了,也就到达了对本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6.“检”的环节在本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主要是通过“迁移应用”填表区分几个易混易错的知识点,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7.“练”的环节留在了课下,经过认真的批改,学生总体上做的还是可以的,选择题十二道,我们班全对的就有十几个,这真是出乎意料。
二、采用高效“6+1”课堂模式以来的总结
今年6月,我开始采取这种课堂模式,通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成绩不敢说,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新变化,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促使我做出以下总结。
1.高效“6+1”教学模式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好模式,好方法。其中,导学提纲是这种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载体。导学提纲中的“学习目标”与“导学流程”中的“了解感知”是统一的;“重点和难点”与“导学流程”中的“深入学习”是对映的;而这两部分又与“迁移应用”和“练”环节的习题是统一的,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的规律,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各方面的能力。而且,重点难点知识在几个环节中不断重现,突出了重点和难点,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真正体现了高效的本质。
2.导学提纲的编制非常重要,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课下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参照至少十份的同一类型的导学提纲,同时还要具体考虑学生的学情,才能编制出实用、高效的导学提纲。
3.加强学生对这种高效学习模式的认识,毕竟学生这么多年都已经习惯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中有一些学生提出过“不习惯”“不适应”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讲解这种课堂模式的优势,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提纲,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4.针对政治学科,识记相关知识是起码的要求,那么在课堂六个环节中就可以再加一个“记”的环节。
总之,高效“6+1”教学模式就像一扇窗,使我们看到了外面的风景,触动了我们的敏感神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势,使我们认识到原来课也可以这样上。而且,这样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课堂高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为什么不去尝试呢?如果每本教材都有适合高效课堂的导学提纲,我们是否就可以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校本教材了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走上了这条路,那么就要风雨兼程,我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学习、探索、实践、反思。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导 思 议 展 评 检
今年10月14日,我上了一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公开课,采用的是高效“6+1”课堂模式。这种模式是高效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高效“6+1”课堂模式中的“6”,是指课堂教学中依次进行的六个环节,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即指“练或做”,这是在课后自习中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加之驾控这种教学模式的经验有限,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促使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本节课的优点和缺点
本节课优点是采取了高效“6+1”的课堂模式,尽管没有尽显这种教学模式的高效和精华,但也可算是一种不成熟的尝试。
本节课缺点是“讲没讲透,放没放开”,既没有达到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把知识点讲透的要求,也没有达到高效“6+1”模式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标。
1.所谓“导”中有玄机。本节课的导入是由上节的知识点提问导入。我经过反思,认为导入完全可以大胆一些,开放一些。例如,完全可以把学生在课下搜集的“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通过展台展示,也可以精选“小悦悦”事件、“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等媒体关注的焦点导入,甚至可以展开是否应该见义勇为,针对老人摔倒“扶不扶”进行讨论导入。总之,导入的方式需要巧妙的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导入太缺少创新。
2.“思”的过程,即是学生填写导学提纲的过程,其内容包括“了解感知”和“深入学习”两部分。总体来说,学生的“了解感知”部分完成得很好。本环节的问题主要在“深入学习”部分,而这一部分又是整个导学提纲最精华部分,主要是探究问题设置得太多,缺少“深入学习”部分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针对性。其实,这也涉及了一个导学提纲设计的问题,那就是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切勿从教师的主观出发,想面面俱到,不知取舍的结果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针对以上的情况,我把原来的六个探究设置调整为四个探究,相信这样可以真正达到“深入学习”部分应起的作用,突出重点和难点。
3.“议”的这个环节,也因导学提纲“深入学习”部分探究较多,以及个别探究针对性不强,从而使这个环节占据的时间较长。根据上一环节删去两个探究,相信会好一些。
4.“展”的环节本应是最出彩的一个环节。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展示学习成果,达到合作共享的效果。但这个环节完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不敢展示,不愿展示,更不要谈补充和质疑了。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的学生不行,主要还是教师的调动以及小组合作竞争评价机制的不健全。所以,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标准,细化小组合作竞争的规则、奖惩办法,并将这些贯彻到日常教学之中,持之以恒,做到“一天一统计,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总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展示、补充、质疑成为每个学生的习惯,形成学生的能力。
5.“评”主要是通过最后的课堂小结完成的。这个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与“深入学习”中的探究是重复的,同时由于时间不够,草草总结也没有达到点睛升华的作用。其实,把探究问题解决了,也就到达了对本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6.“检”的环节在本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主要是通过“迁移应用”填表区分几个易混易错的知识点,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7.“练”的环节留在了课下,经过认真的批改,学生总体上做的还是可以的,选择题十二道,我们班全对的就有十几个,这真是出乎意料。
二、采用高效“6+1”课堂模式以来的总结
今年6月,我开始采取这种课堂模式,通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成绩不敢说,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新变化,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促使我做出以下总结。
1.高效“6+1”教学模式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好模式,好方法。其中,导学提纲是这种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载体。导学提纲中的“学习目标”与“导学流程”中的“了解感知”是统一的;“重点和难点”与“导学流程”中的“深入学习”是对映的;而这两部分又与“迁移应用”和“练”环节的习题是统一的,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的规律,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各方面的能力。而且,重点难点知识在几个环节中不断重现,突出了重点和难点,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真正体现了高效的本质。
2.导学提纲的编制非常重要,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课下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参照至少十份的同一类型的导学提纲,同时还要具体考虑学生的学情,才能编制出实用、高效的导学提纲。
3.加强学生对这种高效学习模式的认识,毕竟学生这么多年都已经习惯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中有一些学生提出过“不习惯”“不适应”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讲解这种课堂模式的优势,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提纲,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4.针对政治学科,识记相关知识是起码的要求,那么在课堂六个环节中就可以再加一个“记”的环节。
总之,高效“6+1”教学模式就像一扇窗,使我们看到了外面的风景,触动了我们的敏感神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势,使我们认识到原来课也可以这样上。而且,这样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课堂高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为什么不去尝试呢?如果每本教材都有适合高效课堂的导学提纲,我们是否就可以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校本教材了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走上了这条路,那么就要风雨兼程,我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学习、探索、实践、反思。
(责编 张翼翔)